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家庭功能与自尊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2 473名大二至大五年级医学本科生为被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hort-Egna Minnen Betraffende Upfostran-Chinese,s-EMBU-c)、家庭关怀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及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进行测试.结果 父母情感温暖与家庭功能、自尊、生活满意度均呈正相关(r=0.263~ 0.579,P值均<0.05),父母情感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家庭功能、自尊、生活满意度均呈负相关(r=-0.342~-0.094,P值均<0.05).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均可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β值分别为0.256,-0.083,0.273,-0.059,P值均<0.01).多重中介作用分析表明,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都不能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P值均>0.05);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家庭功能和自尊分别间接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中介效应分别为49.1%~58.5%,27.9%~35.3%),还通过家庭功能-自尊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间接效应(中介效应为15.6%~ 19.0%,P<0.05).结论 家庭功能和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预测医学生生活满意度中起到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贤  范翠英  魏华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7):1076-1078
探讨初中生道德脱离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网上过激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上网过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道德脱离问卷(MDS)、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问卷(SAID),对武汉市某初中随机抽取的44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道德脱离水平和网上过激行为均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初二得分均高于初一(P值均<0.05);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与网上过激行为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与道德脱离均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父亲温暖、母亲温暖与道德脱离呈负相关(P值均<0.05);道德脱离与网上过激行为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道德脱离在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网上过激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分别为27.01%,19.35%,12.86%.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网上过激行为的影响是通过道德脱离的部分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文斌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0):1570-1572
了解河南驻马店市高中学生社会支持在自伤行为和儿童期忽视间的中介作用,为更好地预防高中学生自伤行为提供支持.方法 在驻马店市随机抽取4所中学的862名高中生进行社会支持问卷、自伤行为和童年期被忽视问卷的调查,分析社会支持在两者之间的中介关系.结果 高中男生自伤行为得分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非父母抚养高于父母抚养,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为2.98,-2.35,-3.91,P值均<0.01).社会支持与童年期忽视总分及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2.98,2.35,3.91,P值均<0.01),自伤行为总分与童年期受忽视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24,P<0.01).社会支持在自伤和受忽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8.42%.结论 儿童期忽视对自伤行为起到直接作用,同时通过社会支持对自伤行为也有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4.
了解中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维护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整群抽取的辽宁省4所中学的934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中学生孤独感、自尊、实施/受网络欺凌得分在性别、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和受网络欺凌分别与自尊存在负相关,与孤独感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20;0.24,0.20,P值均<0.01);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和受网络欺凌呈正相关(r=0.63,P<0.01).自尊在孤独感预测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6.2%,23.1%.结论 孤独感既能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实施/受网络欺凌行为,也可以通过自尊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 EBPs)关联中的作用,为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芜湖市、六安市和阜阳市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为基线研究对象,于2021年12月收集随访资料,共6 111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中文版困难与长处问卷(SDQ)中的困难因子得分分别评估母亲ACEs、母亲教养方式和儿童EBPs,采用Bootstrap检验母亲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  结果  母亲ACEs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呈正相关(r=0.28, P < 0.01)。消极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与母亲ACEs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30,0.21,0.31),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0.20,0.20,0.28)(P值均 < 0.01);积极教养方式(民主性)与母亲ACEs和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0.29,P值均 < 0.01)。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母亲教养方式(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9.13%,7.34%,24.88%,12.05%,26.83%。  结论  教养方式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改善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对减少ACEs母亲子代EPB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父母养育效能一致性与儿童社会性的关联, 为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9年9—10月,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以蚌埠市2所幼儿园3个年级(小、中、大)和2所小学3个年级(一至三)的学生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 共纳入905名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和"父母养育效能评价"量表(PSOC)收集儿童社会性及父母养育效能的资料。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养育效能一致性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联。  结果  儿童情绪、品行行为、多动-注意力不能、同伴交往、困难和亲社会行为的异常率分别为8.95%, 6.30%, 18.01%, 14.03%, 7.40%和5.41%。情绪、多动-注意力不能、品行行为、同伴交往、困难和亲社会行为的异常随父亲/母亲养育效能的升高而降低(P值均<0.01);父母养育效能一致时, 儿童情绪、多动-注意力不能、品行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异常检出率最低, 母亲养育效能高于父亲养育效能时, 儿童的情绪、多动-注意力不能和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最高, 父亲养育效能高于母亲养育效能时, 儿童的品行行为和同伴交往异常的检出率最高(Z值分别为6.57, 7.58, 7.25, 7.06, P值均<0.05)。母亲养育效能高于父亲养育效能的儿童更易出现情绪、品行行为、多动-注意力不能和亲社会行为异常, 父亲养育效能高于母亲养育效能的儿童更易出现品行行为和多动-注意力不能异常(P值均<0.05)。  结论  父母养育效能及其一致性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相关。建议父母提高养育效能和陪伴质量, 优化家庭关系, 营造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7.
探讨心理弹性在留守初中生歧视知觉与社会疏离感间的中介作用,为留守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歧视知觉问卷、青少年心理弹性问卷和青少年疏离感问卷对湖北省随机抽取的10所农村初中528名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歧视知觉各维度与心理弹性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4~-0.547,P值均<0.01),歧视知觉与社会疏离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1~0.589,P值均<0.01),心理弹性与社会疏离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72-0.689,P值均<0.01);在歧视知觉与社会疏离感之间,心理弹性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4%.结论 心理弹性在初中留守生的歧视知觉对社会疏离感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大学生攻击性及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黎岩  陈晨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4):529-531,534
探讨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大学生攻击性和自尊的关系,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攻击性问卷修订版,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沈阳市3所大学的8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儿童期躯体虐待的检出率为29.17% (236/809).受虐组与非受虐组在攻击性总均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0.51)(2.21±0.55),t=-11.640,P<0.01];受虐组自尊得分高于非虐待组[(2.53±0.43)(2.34±0.89),t=-3.170,P<0.01];受虐组在攻击性各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非虐待组(P值均<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躯体虐待与躯体忽视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569,P<0.01);攻击性中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各因子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81~0.695,P值均<0.01);躯体虐待和躯体忽视与攻击性中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等呈正相关(r=0.219~0.348,P值均<0.01),与自尊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4,0.073,P值均<0.01);自尊与攻击性4个维度均呈正相关(r=0.111~0.195,P值均<0.01).结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自尊在大学生儿童期躯体虐待与攻击性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儿童期躯体虐待可以直接预测攻击性,也可以通过自尊间接预测攻击性.可以从自尊入手对大学生攻击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分析学龄前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做好儿童的家庭教育及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镇江市区2 928名学龄前儿童的父母为调查对象,使用父母行为问卷(Parent Behavior Inventory,PBI)和自编家庭基本情况问卷,收集学龄前儿童相关信息;采用Green综合评价方法评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结果 镇江市学龄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以支持/参与为主,其中母亲支持/参与和敌意/强制得分均高于父亲(t值分别为28.31,2.10,P值均<0.05),同时母亲带养百分比(45.32%)高于父亲(20.44%).父亲对于男童的敌意/强制高于女童(t=2.95),父亲敌意/强制(t=-2.92)和母亲敌意/强制(t=-2.66)无出生住院史的儿童均高于有出生住院史的儿童,独生子女的父亲(t=5.44)和母亲(t=7.10)支持/参与均高于非独生子女,非隔代带养儿童获得的父亲(t=-3.16)和母亲(t=-2.29)的支持/参与更高(P值均<0.05).儿童家庭Green评分与父亲(r=0.25)和母亲(r=0.25)支持/参与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父母亲敌意/强制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前儿童家庭营养人以母亲为主,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父母亲的支持参与度越高.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需进一步提升父亲带养和母亲支持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探讨青少年权谋倾向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对两者关系可能有影响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儿童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同伴提名法,对郑州市901名初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权谋倾向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262,P<0.01),亲社会行为与权谋倾向、孤独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1,-0.288,P值均<0.01).权谋倾向对孤独感的影响部分经由亲社会行为所中介.社会地位对权谋倾向与孤独感的关联强度有影响,在中、低社会影响水平条件下,亲社会行为可部分中介权谋倾向对孤独感的消极影响(P<0.01);高社会影响水平条件下,亲社会行为不能中介权谋倾向对孤独感的影响.结论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在权谋倾向与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地位对权谋倾向与孤独感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社会影响对于亲社会行为对权谋倾向与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