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少年攻击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及其性别差异,为预防和改善青少年攻击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黑龙江、湖北、安徽、广东、云南5省15 623名初中生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攻击行为、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心理特征、家庭情况以及一般人口学特征等。  结果  青少年高水平攻击行为的检出率为23.5%(3 670/15 623),男生(24.4%)高于女生(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0,P <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社会支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χ2=620.68,P < 0.01);在控制省份、年级、性别、民族、家庭收入、家庭结构、父母教育程度、教育方法、独生子女、生活事件、情绪管理、心理韧性等因素后,青少年攻击行为与社会支持水平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OR=1.27~1.84),且关联强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值均 < 0.05)。攻击行为与社会支持水平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R=1.02~1.10,P>0.05)。  结论  青少年攻击行为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增加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水平可能可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探讨医学生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及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为医学生无聊情绪的干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宁夏医科大学随机抽取1 66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无聊倾向性的创造力因子与心理健康的敌对、偏执因子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其他因子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无聊倾向性总分和其余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其他各因子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社会支持总分和各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以及各因子之间呈负相关(P值均<0.05).外部刺激、孤独感、自控力和单调性4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心理健康35.1%的变异量;社会支持对医学生无聊倾向性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结论 医学生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社会支持在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积极的社会支持会对个体采取健康行为起到鼓励作用,而消极的社会关系可能会使个体通过暴食或吸烟来寻找安慰.Fisher[1]研究发现,持续的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体成功地戒烟并能防止复吸.Ievers[2]等研究发现,家庭支持而不是朋友支持与饮食相关的行为相联系,父母的行为能对青春前期的孩子产生持续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也是影响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如McAuley[3]发现,体育锻炼行为和坚持锻炼自我效能成正相关,即自我效能感越高,在每周投入锻炼越多.本研究意在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社会支挣、自我效能时间与健康行为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真实反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与中学生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蚌埠市初高中在校学生1 046名,使用父母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量表及攻击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女生愤怒得分高于男生,男生攻击总分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6.28,2.56,P值均<0.01);两两比较显示,初二学生攻击行为得分高于初三、高一和高二的学生(P值均<0.05)。男、女生在父母控制总分、父亲行为和心理控制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2,4.07,3.01,P值均<0.05);父母控制存在年级差异,两两比较显示,初中生父母控制水平高于高中生(P值均<0.05)。父母控制与男女中学生的攻击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0.29),其中父母的心理控制与男生的攻击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0.23),父母的行为控制和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女生的攻击性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9,0.13,0.29,0.35)(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OR=0.50,95%CI=0.21~0.79)和母亲(OR...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临沂师范学院的216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责与焦虑、抑郁,幻想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合理化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幻想与焦虑、抑郁、敌对及精神病性,合理化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存有较多的心理问题,更多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大学生A型行为与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A型行为状况,探讨A型行为与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A型行为量表、SCL-90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的福州市1 957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大学生A型行为检出率为24.8%,男生为27.3%,女生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行为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B型行为学生,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均低于B型行为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大学生A型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相关。  相似文献   

7.
和红  杨洋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204-207
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帮助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对2011年11月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北京地区6所高校共1 186名在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35.81±6.05)分.在3个维度中,客观支持平均分为(7.03±1.84)分,主观支持平均分为(20.94±4.15)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分为(8.04±1.96)分.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独生子女状况、恋爱状况、家庭和睦状况及心理服务利用意愿均是社会支持总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SCL-90量表对445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客观支持度高于大学生常模,新生的支持利用度较高,城市学生的主观支持较低,社会支持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朋友支持和精神支持对男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同学支持和团体参与对女生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9.
探讨社会支持和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为提高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国人逆境信念量表,对采用整群抽样、自愿参加的贵州10所高校的497名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逆境信念与孤独感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0.47,-0.46,-0.27,P值均<0.01).朋友支持、其他支持、逆境信念负向预测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β值分别为-0.28,-0.22,-0.09,P值均<0.05),累积解释总变异量的25.50%.逆境信念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分别为8.70%,8.94%.结论 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逆境信念能有效降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
探讨儿童期受忽视、社会支持与中职生自伤行为的关系,为减少中职生自伤行为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来自辽宁省5所中职院校学生814名,采用童年期被忽视问卷(CNS)、青少年自伤行为问卷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问卷进行测量.使用回归分析和Bootstrap程序对社会支持在童年期受忽视与中职生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 中职生童年期受忽视总分和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442-0.195,P值均<0.01),而与自伤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241 ~0.419,P值均<0.01);社会支持总分与自伤行为呈负相关(r=-0.237,P<0.01).儿童期受忽视对中职生自伤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β=0.418,P<0.01);社会支持在儿童期受忽视与自伤行为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41%.结论 中职生社会支持在儿童期受忽视与自伤行为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显亮  顾海根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1):1281-1282
目的 探讨网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为进行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网恋调查表、症状自评定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网恋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1.43%;网恋学生在强迫得分(2.11±0.46),(1.97±0.52)(P=0.049);抑郁得分(1.98±0.68)高于非网恋学生(1.77±0.52)(P=0.031);敌对得分(1.99±0.64)高于非网恋学生(1.74±0.57)(P=0.007);偏执得分(1.89±0.64)高于非网恋学生(1.69±0.48)(P=0.030)。网恋学生与非网恋学生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支持利用度对网恋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β=-0.504)。结论 网恋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支持利用度对网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攻击行为和自尊水平与自杀风险的关联,为制定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宿州、合肥和马鞍山三市抽取4 154名大学生,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SBQ-R)《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AQ-CV)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Questionnaire)获取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自杀风险、攻击水平和自尊水平,根据量表总得分百分位数将攻击和自尊分为高水平(>P75)、中等水平(P25~P75)和低水平(25) 3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攻击行为和自尊与自杀风险的关联及性别差异。结果自杀风险、攻击水平和自尊水平在男生和女生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3.
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发展规律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广州某高校2014年入学的2 301名大学生进行追踪研究.2次施测的时间分别是2014年9月23日和2016年9月25日.结果 大三时学生的UPI得分(9.18±8.49)低于大一(10.11±7.87)(t=29.90,P<0.01).大三时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比大一上升1.0百分点,一般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下降1.7百分点,心理健康的人数比例上升0.7百分点(x2=377.59,P<0.01).女生UPI得分(10.09±8.32)高于男生(8.81±7.91)(t=17.13,P<0.01).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UPI得分越低(F=149.65,P<0.01).大一时学生UPI为A类(严重心理问题)且低领悟社会支持的大三UPI得分最高,大一UPI为C类(心理健康)且高领悟社会支持的大三UPI得分最低;高领悟社会支持条件下,大一UPI A/B(一般心理问题)/C类的学生大三UPI得分均低于低领悟社会支持条件下的学生.结论 大学生入校后,心理健康状况呈2个动态两极化的趋势发展.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发展具有持续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健康信念与时间洞察力对成都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为针对性控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成都3 016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健康信念量表和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四川大学生吸烟率为20.9%,专科学生吸烟率最高(31.65%),男生吸烟率(35.73%)高于女生(4.48%)(x2=444.36,P<0.01).大学生健康信念总平均分为(1.74±0.46)分,不吸烟的感知到益处与感知到障碍在不同吸烟行为组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吸烟的障碍、目的意识和未来意向是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96,0.814,0.444,P值均<0.01),而吸烟的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不吸烟的感知到利益和远目标定向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71,1.332,2.640,1.630,P值均<0.01).结论 成都大学生吸烟情况较严峻.健康信念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吸烟行为有影响,健康知识对大学生吸烟行为有预防作用,同时应提高吸烟者的时间规划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王雨洁  李明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0):1536-1539+1543
目的了解郑州高职院校学生体力活动状况及其与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关联,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干预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郑州市4所高职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年级中抽取6 224名大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郑州高职院校大学生静态行为、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91.23±56.25)(56.25±40.21) min/d,焦虑和睡眠得分为(37.41±7.72)(7.91±1.77)分。大学生体力活动合格率为22.27%,静态行为合格率为51.83%,焦虑检出率为9.22%,睡眠不良检出率为52.81%。女生静态行为合格、焦虑和睡眠不良的比例均高于男生(χ2值分别为7.16,5.93,39.34,P值均<0.05)。体力活动合格男生的焦虑和睡眠质量得分均低于不合格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11.25,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均合格者相比,两者均不合格学生发生焦虑情绪和睡眠不良的风险分别为2.45和1.89倍,调整后分别为2.24和1.49倍(P值均<0.01)。结...  相似文献   

16.
了解和掌握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分析是否存在群体异质性,为有效干预心理问题学生提供实证支持.方法 以某理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2011级6 103名学生为总样本,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hinses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ale,CCSMHS)》筛选出症状较明显的学生764名作为研究对象.2011-2014年连续4年跟踪分析,每年10月采集数据.使用增长混合模型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764名心理问题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在描述性统计的12个因子上得分均呈下降趋势.根据模型数据分析,可将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趋势分为3类:第1类在4次的测评中得分逐渐降低,但降低程度略低于第3类,命名为缓慢降低型,该类占95.16%;第2类在4次测评中的得分先升后降,命名为先增后降型,该类占1.70%;第3类在4次测评的得分逐渐降势,且程度较其他2类更为明显,命名为快速降低型,该类占3.14%.结论 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级增长而逐年提高,不同的个体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做好区分工作,在不同的关键节点开展心理帮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现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运用多伦多述情量表(T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统招生的TAS总分为69.99±9.57分,自考生的TAS总分为71.03±9.04分。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中,自考生的人际敏感因子和焦虑因子的得分分别为0.93±0.66分和0.68±0.58分,均高于统招生的得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调查对象TAS总分与SCL-90总分的偏相关系数为0.220(P<0.01)。结论大学生普遍存在述情障碍,并且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应充分关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及咨询,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了解大学生体像烦恼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方便整群抽取的淮阴师范学院9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34.3%的大学生存在体像烦恼,且女生(42.21%)高于男生(2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体像烦恼与SCL-90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96,P<0.01);体像烦恼大学生SCL-90得分(0.84±0.48)高于无烦恼者(0.56±0.35)(P<0.01);体像烦恼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38.35 ±6.15)低于无烦恼者(39.47±6.03)(P <0.01).结论 大学生体像烦恼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社会支持可缓解大学生体像烦恼和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攻击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人格、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攻击行为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 采用线性结构方程并建立模型来探讨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通过建立大学生攻击行为模型发现,大学生攻击行为受人格变量直接和间接影响;而自尊对攻击行为仅产生直接影响,效应指数为0.19;家庭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通过人格变量和自尊中介因素对大学生攻击行为起不同程度的间接作用,分别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0.062),父亲惩罚、严厉(0.147),父亲偏爱被试(0.094),母亲惩罚、严厉(0.001),客观支持(0.056),主观支持(0.021),对支持的利用度(0.027),精神质(0.258),内外向(0.014),神经质(0.430);神经质对攻击的直接效应值最大,达0.360.结论 加强大学生个性辅导,提供给他们物质支持和精神理解,使他们在良好家庭氛围中以更好的心态来进行学习、工作和交往,可减少攻击行为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冲动性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一般调查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11)、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722名大一-大三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冲动性总分为(67.43±8.67)分;SCL-90的恐怖因子高于全国常模(P〈0.05),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SCL-90的10个因子与冲动性存在正相关(P〈0.05)。精神病性(b=0.295,P=0.007)、敌对(b=0.334,P=0.004)、焦虑(b=0.574,P=0.001)、恐怖(b=0.496,P=0.000)对于冲动性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冲动性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总体稍优于全国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对冲动性水平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