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现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年11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南省长沙市抽取2216名中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自杀行为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长沙市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检出率分别为24.2%、6.0%和2.5%;女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率高于男生(x2=34.814,P =0.000; x2 =5.924,P=0.015);农村中学生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发生率高于城市(x2=16.687,P=0.000; x2 =5.834,P=0.016);高中生自杀计划发生率高于初中生(x2=8.109,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暴力和生物事件总刺激量大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率仍较高,应根据中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了解北京市职业高中生自杀行为特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社区以及家庭采取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职业高中31所,共5 385名学生参与调查.研究因素包括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故意伤害行为、情绪反应和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自杀的关系.结果 女生自杀意念(12.8%)、自杀计划(8.8%)及自杀行为报告率(4.8%)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多次自杀行为报告率男生(2.9%)高于女生(2.0%)(x2=4.02,P<0.05);年级越高的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报告率越低(x2值分别为21.18,9.25,11.75,P值均<0.05).单亲家庭、隔代家庭、重组家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核心家庭学生(P值均<0.01).家庭人均月收入0~199元和≥5000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均较高,而人均月收入2000~2 999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的报告率均最低(分别为8.0%,5.7%,1.6%和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一、母亲文化程度高、学习成绩差、家庭人均月收入过高或过低、单亲、重组及隔代家庭、被经常故意伤害、参与打架、常感到孤独及失眠是自杀行为及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自杀与家庭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学习成绩、故意伤害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对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及时识别危险状况的发生,建立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及其与心理-情绪障碍的关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中国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及其与心理-情绪障碍的关联,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分析中学生人群(181 832名)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心理-情绪障碍的关联;心理-情绪指标为"经常/总是"出现孤独、学习压力、失眠和伤心绝望.结果 男、女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6.7%和24.3%,自杀计划报告率为5.6%和7.7%,自杀行动报告率为2.9%和3.0%.以行为复合体形式组成4类自杀现象.男、女均有2/3在意念、计划缺失下行动,女生有意念计划但未行动率高是导致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非参数检验提示,自杀现象和"经常/总是"出现心理-情绪问题间存在密切关联.结论 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不容乐观.中学生自杀行为与心理-情绪障碍密切关联,学校卫生工作者可在青少年自杀预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心理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07名中学生最近1 a内自伤行为的总报告率为35.2%,62.4%的自伤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排名前3位的自伤行为分别为故意打自己(19.0%)、故意掐伤自己(15.7%)、故意拽头发(12.2%);自杀行为总报告率为16.8%,32.5%的自杀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6.2%,7.4%,3.1%。女生总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伤行为者(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风险分别是无自伤行为者的5.571,7.735,8.020倍。结论自伤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唐其  欧薇  王智  杨映萍  李雪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33-1835
了解遵义地区农村初中生自杀计划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学校开展自杀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遵义地区3个县分别抽取2所农村中学共5 60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自杀计划报告率为4.6%;女生为6.44%,男生为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41,P<0.05);单亲家庭学生的自杀计划报告率为7.86%,非单亲家庭学生为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83,P<0.05);少数民族学生自杀计划报告率为7.28%,汉族学生为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0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自杀计划的相关因素有女生、少数民族、单亲家庭、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和其他压力(P值均<0.05);与心理弹性因子无相关.结论 初中生问题行为中的自杀计划报告率较高,其危险因素有女生、少数民族、单亲家庭及负性生活事件.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初中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中学生自杀行为与若干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行为报告率并分析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与自杀行为相关性.方法 方便抽取合肥市7所中学(2所普通中学,2所重点中学,该市所辖3个县选取的3所普通乡村中学),每个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对其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127份.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同时采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评价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等心理特点.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筛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8.0%,自杀计划报告率为119%,自杀未遂报告率为4.0%.学校生活满意度高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共同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应根据中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南省11所中学3 300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 239名中学生最近1年内自杀意念和行为的总报告率为16.50%和3.80%;女生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男生但自杀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单亲和再婚家庭孩子自杀风险比是正常家庭的2.32和4.27倍;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虽然在自杀意念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自杀行为中,父母均外出比父母均不外出自杀风险高1.74倍;具有精神病家族史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分别是无精神病家族史的2.99和4.87倍。结论自杀意念、父母均外出、父母离异、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精神病家族史等因素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肥东县某农村地区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肥东县某农村地区的2所中学,对初一至高三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2个班级,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自尊量表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0.7%。女生为25.3%,男生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41,P=0.000);初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7.8%,高中生为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8.618,P=0.000);父母婚姻状况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6.034,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中年级、家庭环境得分低、自尊得分低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师生关系得分高和积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联合学校和家庭,根据其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自杀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阿勒泰地区20所学校的5 246名哈萨克族初中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自杀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哈萨克族初中学生在过去12个月内存在自杀意念的学生比例为12.75%,存在自杀计划占4.57%,存在自杀行动占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72,P<0.01).哈萨克族女生自杀意念、计划和行动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291,37.695,5.836,P值均<0.05).初三年级学生存在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均高于初二和初一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18,P<0.01).单亲家庭学生自杀意念和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非单亲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自杀行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初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动3个方面的报告率均均高于非留守学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自杀行动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OR=1.454)、强迫(OR=0.638)、抑郁(OR=3.689)、心理不平衡(OR=1.615)、受惩罚(OR=1.057)、其他压力(OR=1.054)(P值均<0.05).结论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全国水平相当.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保障哈萨克族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合肥市女性流动青少年的自杀行为状况,探讨其与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在合肥市1家工厂、6家饭店和6家娱乐场所打工的共451名16 ~24岁的未婚农村女性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杀行为、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等.结果 调查对象最近1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3.5%、4.7%和4.4%,均以娱乐场所服务员最高.社会网络大小≥4、网络密度为1.00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得分≥13是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33和0.27;与生长在核心家庭或三代以上家庭者相比,生活在其他类型家庭者其自杀行为的危险性增加(OR=5.62).结论 未婚女性流动人群中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该人群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阳市青少年自杀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南省安阳市24所监测学校共5 0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过去的12个月里,河南省安阳市5 040名大、中学生中有8.9%的学生考虑过自杀(自杀意念),5.0%的学生做过自杀计划,2.3%的学生采取措施试图自杀(自杀行为),且行为发生率均是高中生初中生大学生(P0.01),农村高于城市(P0.01),但无性别差异(P0.05)。青少年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顺位依次是压力大(84.5%)、孤独(74.8%)、失眠(65.1%)。中学生自杀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组家庭(OR=5.076)、吃快餐天数(OR=3.526)、打架(OR=1.841)、绝望(OR=2.112)、自杀意念(OR=15.102)、出走意念(OR=2.099)、出走行为(OR=3.268)和使用毒品(OR=4.311)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于格  谢一心  周静  王卫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79-1681,1684
全面了解大学生的自伤和自杀现状,为采取有效手段预防和干预可能的自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发生率调查表、生命质量问卷、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12所高校的31 8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527人(1.7%)报告曾经有过自伤或自杀行为,女生的自伤报告率(1.92%)高于男生(1.34%)(x2=16.127,P<0.05);有自伤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生命质量低于无自伤经历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和冲动性高于无自伤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强迫症状、恐怖是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来源地为城市、抑郁、精神病性、行动冲动性和自杀意念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发生过自伤行为的大学生是一个较为脆弱的群体,在缺乏干预的情况下可能成为自杀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自杀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12所初中的5158名学生,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初中生在调查前1a产生过自杀意念、企图自杀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23.5%,7.7%和2.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看色情书籍和音像、学习压力、离家出走意念、每天运动时间、课外补习时间、与祖辈一起生活、孤独感、节食减肥、饮酒次数10项因素与自杀意念密切相关。结论应高度重视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控制。针对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了解深圳青少年学生自杀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初、高中各2所,采用自杀意念问卷、自杀态度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抽取学校的在校一、二年级2 380名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初步探讨自杀行为与自杀态度、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性别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深圳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尝试报告率分别为35.9%,2.1%和1.1%.模型的主要指标(x2/df=10.470,GH=0.908,RMSEA =0.063)显示方程模拟较好.自杀计划对自杀尝试起直接作用(作用大小为0.35),自杀意念、自杀态度、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和性别特征对自杀尝试起间接作用(间接作用为0.036).自杀尝试的危险因素排序为自杀计划(61.21%)>自杀意念(17.41%)>生活事件(6.21%)>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3.62%)>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2.59%)>性别特征(2.41%);保护因素的排序为社会支持(6.03%)>自杀态度(0.52%).结论 深圳青少年学生自杀计划和自杀意念对自杀尝试的影响作用占近80%,尽早识别青少年学生的自杀风险对于预防自杀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并分析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Beck抑郁问卷、Beck焦虑量表、Beck无望感量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对华北某医学院1~3年级2 493名本科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自杀意念发生率.采用单因索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5.56%的医学生报告最近1年内有自杀意念,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自杀意念报告率(7.24%)高于非独生子女(4.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独生子女、抑郁、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杀持肯定态度.结论 心理障碍和负性生活事件等是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自杀意念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中调查9808名大学生,了解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发现其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3.0%,有自杀意念的男、女学生构成比为3:4;多因素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频率高(OR=5.07,95%CI:4.27~6.02)、近一个月心理问题对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影响(OR=2.07,95%CI:1.79~2.38)、已发生性行为(OR=1.95,95%CI:1.65~2.30)、亲属有过自杀行为(OR=1.77,95%CI:1.52~2.08)、女性(OR=1.66,95%CI:1.45~1.90)、认识的人中有过自杀行为(OR=1.46,95%CI:1.28~1.67)、近一个月因疾病对学习及日常生活影响(OR=1.29,95%CI:1.08~1.52).结论 大学生样本中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根据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在高校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相似文献   

17.
郭晚花  曹玉洁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37-938,941
目的 了解青海省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青海省6个地区1406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P<0.01),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学习成绩好的和一般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类型、骑车违规、步行违规、去无安全措施地方游泳、去无安全措施场所滑冰、经常受到欺侮、上下学时经常感到安全无保障、动手打架、曾感到孤独、经常因学习成绩心情不愉快、经常因担心某事失眠、有意伤害自己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海省青少年自杀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袁飞  俞晓红  于颖慧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076-1077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张家港市普通和重点初、高中以及职业高中16所共5012名初一~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总体报告率分别为15.3%,6.1%和2.1%,其中自杀意念报告率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上升的趋势,高中生报告率(18.6%)明显高于初中生(11.2%);普通高中和重点初中学生的各种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同阶段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经常感到孤独、因长相或身体缺陷而被嘲笑、因学习压力感到不愉快、连续2周以上感到伤心绝望、过去1a曾和别人打架、网络成瘾及赌博等均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中学生自杀需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起有效的干预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2所中专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其人口特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中专生自杀行为的现状及其人口统计学特征,为中专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市2所中专学校共2 032名中专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结果中专生总体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6.6%,自杀计划发生率为13.4%,自杀企图发生率为7.5%.各年龄分组比较,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17岁以下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18岁以上组(P<0.001),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男生,非汉族中专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汉族学生.来自农村学生3种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均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在外工作(打工)对中专生的自杀行为无显著影响.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非汉族、家住城镇和学习成绩差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学习成绩差为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年级为自杀企图的保护因素,而家住城市为危险因素.结论中专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企图发生率较高,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受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影响.应加强对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了解天津市在校大学生自杀和心理控制源现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天津市l 162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尝试的流行状况,采用Levenson's多维度心理控制源量表(IPC量表)评估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分布状况.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尝试的发生率分别为29.5%,6.4%和2.1%;多维度心理控制源3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内控性、机遇、有势力的他人(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心理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心理控制源是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的独立影响因素,内控性得分高是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的保护因素,而机遇、有势力他人得分高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有势力他人得分高是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心理健康状况差是自杀尝试的唯一重要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尝试的发生率较高.预防大学生自杀要着重考虑加强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内控性心理控制源,尤其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