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随机整群抽样的2 1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均分为(3.58±0.39)分,性认知评分为(3.51±0.65)分,性价值观评分为(3.77±0.55)分,性适应评分为(3.53±0.39)分。男生性认知得分为(3.61±0.63)分,高于女生的(3.43±0.65)分,(t=6.441,P<0.001),性价值得分为(3.72±0.57)分,低于女性的(3.82±0.53)分,(t=-4.297,P<0.001);本科生性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专科生(t总=7.139,t性认知=6.099,t性价值=3.055,t性适应=6.870;P值均<0.01);医学生性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生(t总=48.746,t性认知=65.119,t性价值=52.402,t性适应=11.782;P值均<0.001);父母赞同子女恋爱性健康总分、性认知、性适应分高于反对者(t总=6.058,t性认知=6.477,t性适应=6.793;P值均<0.001);接受性健康教育时间越早各维度得分越高(F总=11.338,F性认知=10.075,F性价值=8.265,F性适应=6.483;P值均<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性心理健康总分前三位因素是:专业类别、最早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时间、父母对子女谈恋爱的态度。结论 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仍待进一步提高,影响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及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大学生性态度特点,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态度关系.方法 采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的自编大学生性态度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云南省某高校45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生性态度开放倾向、情感倾向和需求倾向维度得分分别为(3.41 ±0.87)、(3.16±0.95)、(3.84±0.84)分,明显高于女生的(2.72±0.71)、(2.83±0.94)、(3.59±0.83)分,而回避倾向维度女生得分为(2.76±0.67)分,明显高于男生的(2.37±0.83)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开放倾向得分大一和大二年级分别为(2.77±0.75)、(3.12±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乡、不同专业、父母职业、父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性态度无明显影响(均P >0.05),母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性态度有明显影响;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态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性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探究大学生积极品质与自我价值感、父母教养方式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积极品质培养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大学生积极品质问卷,对分层抽取的重庆4所高校的1 6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 21.0和AMOS 21.0进行统计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关怀、自主性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所有维度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冷漠拒绝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所有维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过度保护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除社会取向的道德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生理自我价值感外的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大学生积极品质的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自我管理与谦逊、灵性与超越6个维度均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各维度呈正相关(P值均<0.01).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品质间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a=0.504,b=0.426,a×b=0.215,c=0.508,P值均<0.01),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的42.3%.结论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品质间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究大学生父母心理控制特点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及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6所大学共3 318名大学生,使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和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现场匿名调查.结果 父母心理控制总得分处于低分组(<26分)的共660名,中分组(26~49分)1844名,高分组(>49分)814名;有过自杀计划的学生在侵犯隐私、抑制言语表达、能力无效感维度得分均高于没有自杀计划的学生(t值分别为4.08,3.74,3.82,P值均<0.01);吸烟者在成就期望、侵犯隐私、能力无效感维度得分均高于不吸烟者(t值分别为7.12,3.91,8.10,P值均<0.01);饮酒者和网络成瘾者在成就期望、侵犯隐私、抑制言语表达、能力无效感维度上得分均分别高于不饮酒者和非成瘾者(t值分别为9.35,4.64,5.90,8.78;8.92,14.27,3.70,15.94,P值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网络成瘾行为均与父母心理控制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0.15,0.19,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父母心理控制主要体现在成就期望、能力无效感和抑制言语表达方面;父母心理控制与吸烟、饮酒、网络成瘾行为相关.家长应多给予子女积极鼓励和引导,加强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5.
茆登华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724-1727
了解南京高校大学生面众恐惧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在南京市5所高校随机抽取50个教学班级的1 204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面众恐惧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父母亲教养重视程度大学生面试恐惧、上台恐惧、交流或团组恐惧、办事恐惧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父值分别为13.386,8.421,10.492,14.891,15.124,F母值分别为13.862,11.148,12.346,14.416,16.614,P值均<0.01).积极民主类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大学生拒绝与过度爱护的得分低于消极专制类学生,情感温暖得分高于消极专制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父值分别为819.426,494.751,458.631,t母值分别为457.684,176.812,1 027.487,P值均<0.01).父母亲情感温暖对大学生面众恐惧及各维度起到负向预测作用,过度爱护对面众恐惧及各维度起正向预测作用,拒绝对办事恐惧起正向预测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南京高校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面众恐惧有重要影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可提高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6.
马雪玉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96-1899
了解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拖延、学业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路径模型,为提高其学业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修订的小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邢台市81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学业拖延题目平均得分为2.65分,总体程度并不严重;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成分最多(M=3.62),溺爱性成分最少(M=1.66).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和不一致性4个因子与学业水平和学业拖延均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学业水平值分别为-0.214,0.164,-0.203,-0.130,r学业拖延值分别为0.246,-0.292,0.371,0.257,P值均<0.01),学业拖延与学业水平呈负相关(r=-0.483,P<0.01).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学业拖延直接影响学业水平(β=-0.447,P<0.01),父母教养方式中溺爱性维度直接影响学业水平(β=-0.104,P<0.05),民主性和放任性2个维度通过影响学业拖延间接影响学业水平(β值分别为-0.196,0.254,P值均<0.01).结论 可以通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来干预或减少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业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为网络成瘾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88名网络成瘾青少年(观察组)和90名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应对方式总分及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解决问题和求助2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父亲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以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青少年的应对方式不良、社会支持状况差和父母教养粗放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成瘾的治疗除药物以外,青少年和父母的心理重建以及构建良好的多层次、多角度社会支持系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卢凤  秦梅  朱传林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7):1047-1051
了解泰州市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家庭影响因素,为学校、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提出针对性意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泰州市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1 215名青春期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春期学生性心理总分中等(3.82±0.52),其中性知识得分低(3.31±1.00),性适应良好(4.29±0.68);女生性态度、性控制力方面优于男生(t值分别为4.53,6.96,P值均<0.01);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及自身适应4个维度随着学历的提高均有明显进步(F值分别为157.18,85.18,85.96,65.54,P值均<0.01);家庭中亲子关系、父母是否对子女进行性教育、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的学历、儿童早期与父母长期分离经历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对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泰州市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良好,应着重加强其性知识教育;要促进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健康,家庭因素的影响应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于2019年10月到2020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城乡11所公立普通初中的初一、初二年级5 196名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行设计问题结合形成的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拒绝维度平均得分为(9.44±3.88)分,情感温暖维度平均得分为(19.85±5.66)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为(1.92±0.73)分,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比男生高[(1.97±0.74)(1.87±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 < 0.01)。父母拒绝和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存在线性关系(β值分别为-0.54和1.15,P值均 < 0.0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父母拒绝和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越大。  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学习成绩相关。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以利于提高其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探讨广西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因素,为壮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教育引导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广西6所高校内随机选取1 004名壮族大学生,对其采用父亲在位问卷(FPQ-R)及健康人格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广西壮族城市生源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的5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乡村生源,且在父亲参与的感知和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99,2.608,P值均<0.05).独生子女父亲教养参与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在父亲参与的感知、与父亲的身体互动、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57,2.627,2.861,P值均<0.05).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各分量表得分最低的为自由感,为(3.07±0.72)分,其次为聪慧性,为(3.62±0.6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健康人格的自由感与父亲教养参与的与父亲身体互助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健康人格量表的因子与父亲教养参与量表的因子得分相关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参与的感知和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对健康人格的聪慧性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能够解释聪慧性9.9%的变异.其他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结论 广西壮族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对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与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编制与测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为评估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工具。方法在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自编初测问卷,经过修订形成正式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使用正式问卷对1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正式问卷共有31个条目,包括性认知和性态度2个维度。问卷具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与设计的理论构思相符。2个维度和总分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6,0.64和0.78;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65,0.72和0.70;分半信度分别为0.71,0.67和0.74。问卷总均分为(2.14±0.34),性认知和性态度的均分为(2.45±0.35)和(1.93±0.56),在性别、年级和父母态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张贤  范翠英  魏华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7):1076-1078
探讨初中生道德脱离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网上过激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上网过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道德脱离问卷(MDS)、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问卷(SAID),对武汉市某初中随机抽取的44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道德脱离水平和网上过激行为均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初二得分均高于初一(P值均<0.05);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与网上过激行为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与道德脱离均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父亲温暖、母亲温暖与道德脱离呈负相关(P值均<0.05);道德脱离与网上过激行为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道德脱离在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网上过激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分别为27.01%,19.35%,12.86%.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网上过激行为的影响是通过道德脱离的部分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了解杭州市女大学生乳腺癌的健康信念及预防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改善女大学生乳腺预防保健的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健康信念量表以及乳腺癌预防行为问卷调查杭州市5所大学的在校女生1 141名,分析女大学生乳腺癌预防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女大学生健康信念的易感性认知维度得分为(2.04±0.72)分,严重性认知为(3.10±0.72)分,利益性认知为(3.88±0.59)分,障碍性认知为(2.65±0.61)分,健康动力为(3.98±0.57)分,自我效能为(3.43±0.56)分,健康信念量表总分为(3.23±0.33)分,除易感性认知以外的其他各维度以及总均分均高于理论均分(3分).高校类别、专业、乳腺癌家族史以及乳腺保健知识获取途径等对女大学生健康信念各维度均有影响(P值均<0.05).女大学生乳房自检率(26.91%)较低.影响女大学生乳腺癌预防行为的因素有易感性认知、利益性认知、障碍性认知、自我效能、专业、乳腺疾病史以及乳腺保健知识获取途径(OR=1.063~ 5.593,P值均<0.01).结论 杭州市女大学生乳房自检率较低,应通过提高女大学生乳腺癌预防健康信念来提高乳房保健意识,做好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4.
了解贵州省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现状,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取样方法,以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2011修订版)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为工具,对贵州省4所省直院校的1 066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父母学习关心程度高的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程度低于父母对学习关心程度低的大学新生(P值均<0.01);父母是积极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程度均低于消极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大学新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父母的情感温暖与面众恐惧各方面均存在负相关,而父母的过度保护、拒绝维度与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各个方面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能负向预测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而父母的过度保护能正向预测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P值均<0.01).结论 家庭中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探索全面性教育课程对初中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作用,为制定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普通中学初一学生参与研究,使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在学生接受全面性教育前、中、后施测,前、中、后测有效人数分别为553,563,542人.结果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且女生得分(3.51±0.40)高于男生(3.44±0.37)(t=3.62,P<0.05).学生在接受全面性教育前、中、后的性心理健康总分(3.51±0.39,3.74±0.46,4.10±0.47)及性认知(3.31±0.81,3.68±0.80,4.37±0.61)、性价值观(3.43±0.51,3.55±0.54,3.85±0.58)、性适应(3.63±0.41,3.85±0.49,4.09±0.58)3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2.18,281.68,113.54,114.60,P值均<0.05).结论 全面性教育课程对于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6.
父母教养方式与罪犯人格形成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罪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对162名罪犯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与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试。结果 162名罪犯年龄为19~54岁,平均(30.14±7.12)岁;罪犯组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维度得分分别为(12.54±5.41),(16.65±3.72),(8.85±3.81)分,常模组分别为(5.96±2.84),(10.63±4.44),(12.17±3.57)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罪犯组基本人格特征为高神经质、高精神质、低掩饰性;罪犯组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精神质程度呈负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罪犯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了解全面性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性知识和性态度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大学生性知识的提高和性态度的改善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通过性知识与态度问卷,调查北京市某高校选修"人类性学"课程的大学生(实验组)86名和选修"普通通识课程"的大学生(对照组)106名.实验组接受1个学期全面性教育课程,在学期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性知识与态度问卷的后测,并对两组干预前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学生性知识知晓率较低;多数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和"自慰行为"持中性态度,分别占58.85%,68.75%,对"性少数群体"持积极态度,占61.98%.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全面性教育课程干预后(11.79±1.16,9.36±1.23,4,84±0.88,4.91±1.00,5.35±1.03)分,在性知识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有提高(t值分别为11.25,15.74,10.37,5.59,8.17,P值均<0.01),对"性少数群体""艾滋病患者"和"自慰行为"的态度也有改善(30.59±3.91,17.70±3.41,10.12±2.17)分(t值分别为5.16,5.83,2.97,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性态度需要得到教育者关注,系统的全面性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性知识水平与改善大学生的性态度.  相似文献   

18.
调查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和实施相关行为干预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5所高校的93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体育锻炼阶段评定问卷和体育锻炼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SS 20.0对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大学生处于意向阶段的人数最多(303人),维持阶段的人数最少(73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得分较高(242.72±28.44)分,态度较积极,但行为控制感(22.14±4.75)、主观标准(17.38±3.41)和失败焦虑(13.80±4.23)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量表均分.在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3个维度上,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663,3.908,6.780,P值均<0.05);女生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及失败焦虑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181,-3.848,-2.533,P值均<0.05);在行为认知维度上,2014级低于其他年级(F=3.830,P<0.05);不同城乡、BMI水平者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5个维度的得分,从意向前阶段到维持阶段呈持续上升趋势(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院校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行为阶段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对大学生不同阶段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菜单式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方法运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问卷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5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各维度得分最高的是珍爱生命(4.60±0.53)分,其次是积极进取(3.79±0.55)分,然后是悲观困惑(2.61±0.73)分,得分最低的是狭隘(2.59±0.78)分,珍爱生命、积极进取生命价值观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正相关(P〈0.05),而与父母拒绝呈负相关(P〈0.05);悲观困惑、狭隘生命价值观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呈正相关(P〈0.05),而与父母情感温暖呈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情感温暖对珍爱生命、积极进取价值观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P〈0.01),而父母拒绝对悲观困惑、狭隘价值观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P〈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越是正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越是积极、健康。  相似文献   

20.
赵群  王军芳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9):1301-1303
比较中美大学生的艾滋病歧视态度和健康教育模式,为提高中国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成效提供有益的启发.方法 2014-2015年分别在中国和美国高校采用偶遇抽样法,对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美大学生艾滋病歧视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大学生的得分(2.8±2.2)高于美国大学生(2.0±2.6)(t=10.8,P=0.001);女生的得分(2.7±2.5)高于男生(2.1±2.5)(t=4.7,P=0.031);美国大学生通过父母、学校、恋人和朋友来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比例较中国大学生多(x2值分别为88.9,38.0,21.7,54.2,P值均<0.01);在学校性健康教育模式上,美国大学生选择课堂教学的比例高于中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选择大学讲座的高于美国大学生(x2值分别为65.7,23.9,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社区开放程度和父母、电视等大众媒体、医院等其他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对艾滋歧视态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国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歧视态度高于美国.我国需要加强多教育主体的性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