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阐明多焦视诱发电位成分是如何从多通道双极记录中得出和进行地形学分析的.并研究不同的视皮层记录位置对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波形、潜伏期(ms)和振幅(mV)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通道罗兰电生理系统(Retiscan,Wiesbaden/Brandenburg,Germany)分别测量50位正常人双眼不同视野的多焦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最大的离心率为30°).两眼分别给予刺激.伪随机改变的刺激由多通道罗兰系统产生.刺激图形由60个刺激扇形组成,每个扇形又含16个方格,8个白色方格(>130 cd/m2)和8个黑色方格(<2 cd/m2).各个刺激单元的刺激翻转由一个伪随机序列控制.电极放置参照双极枕叶电极放置法,同时从4个前-后矢状中线及4个水平连线(横贯枕叶视皮层)上的皮肤电极上记录视觉诱发电位波形.上述电极可以是正极或负极.结果在记录的枕叶皮层区,不同记录通道所记录的VEP显示了不同的平均峰潜伏期和振幅值.在矢状中线上记录到的mVEP,其最大振幅值小于水平线上的记录值.另外,刺激视网膜不同部位所诱发的电位在头皮的位置是不同的.结论双极枕叶电极在矢状中线上记录到的mVEP与视野地形图记录的有良好的相关性.双极记录位置负极在枕骨粗隆,而正极在枕骨粗隆矢状轴上2 cm或4cm或正极在枕骨粗隆水平左、右4 cm时,记录得到的VEP结果更具可比性.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客观视野缺损,可进行上下1/2或者水平1/2的多焦VEP记录.  相似文献   

2.
黄斑局部视诱发电位的记录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记录黄斑部闪光稳态视诱发电位 ,分析参数的稳定性 ,探索新的临床诊断项目。方法 系用美国 L KC公司 UTAS- E30 0 0型视觉电生理仪及 FCS- 5 0 0型局部刺激器 ,记录 18例 2 0眼正常人黄斑部闪光稳态视诱发电位。结果 黄斑局部闪光稳态视诱发电位的振幅为 2 .114± 0 .374μV(CV=0 .2 0 1) ,潜伏期为 32 .36± 8.113ms(CV=0 .2 5 1) ,相位 78.72 9± 40 .16 9degree(CV=0 .5 10 )。结论 黄斑部闪光稳态视诱发电位振幅、潜伏期的参数较稳定 ,可作为黄斑部、视神经病变新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3.
多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视野 不同区域的分布特性 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多焦图形视诱发电位在视野不同区域的分布特性。方法用VERIS ScienceTM4.0电生理记录系统记录14例正常人的多焦图形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 tential,VEP)。刺激图形为带图形的飞镖盘, 以伪随机二元m-系列对26°视野范围的60个不同部位进行图形翻转刺激。电极安放采用枕部的双极记录。分析2次反应的第1片。把60个小块的反应组合成不同的区域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上半视野和下半视野的多焦VEP反应极性相反,上半视野P1波潜伏期较长,反应密度较低。随离心度增加,多焦VEP反应密度降低。水平区域的多焦VEP反应与垂直区域有不同。 结论用多焦VEP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记录到视野范围内多个不同部位的VEP反应。视野不同区域的多焦VEP各有其特点。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80-283)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单通道多焦视诱发电位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 JJ  Xu L  Bai FG  Zhang RX  Wu XS  Sun XY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355-363
目的 探讨国人单通道多焦视诱发电位(mVEP)多个位点的波形特征及其变异性。方法 采用EDI多焦电生理系统单通道记录和分析mVEP。刺激图案含60个扇面的圆形飞镖盘样图形,对比度为99%,刺激频率为75Hz,测试野范围26°。m 系列长度为214。每眼记录分8段。双极电极跨立于枕骨粗隆上、下各3cm处。放大器增益105 倍,通频带3~100Hz。应用Matlab程序对mVEP60个位点二阶一次反应测量与计算在40~130ms观察窗范围内主波峰谷振幅与潜伏期。正常受试者64例,男性25例,女性39例,年龄13~66岁。对7例受试者在非同一日进行了2~7次的可重复性试验。用Excel与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VEP曲线阵列中,上、下半野波形通常极性相反,但在近垂直中线区及下方近水平线区,波形极性变异较大。左眼60个位点中各位点的平均振幅从0. 177~0 .401μV不等,振幅变异系数36. 6% ~60. 7%;平均潜伏期从100~116ms,潜伏期变异系数8. 8% ~18 .1%。较大振幅的波形呈“领结”状分布,在上方的周边区、沿垂直中线处及沿水平线下方mVEP反应振幅明显较低。上半野mVEP振幅较低区,其振幅变异一般也较小;下半野振幅较大的区域其振幅的变异也较大。所有60个位点的平均振幅男性均低于女性,其中30个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性别对mVEP潜伏期  相似文献   

5.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和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ERG)对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ERIS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了11例(11眼)特发性黄斑裂孔,24例(25眼)视网膜脱离和15例(30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ERG。测试野的水平视角为±26.6°,垂直视角为±22.1°,采用Burian-Allen接触镜电极,在8min(分16段)记录103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结果与正常年龄组相比较,特发性黄斑裂孔,于1~2环N  相似文献   

6.
内斜视患者的双眼图形视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内斜视患者双眼图形视诱发电位的特点及其与视觉抑制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 2 8例 ,年龄组 8~ 35岁 ,平均年龄 2 1.47± 9.7。共同性内斜视 2 0例 ,双眼视力均在 0 .8以下 ,年龄组 8~ 35岁 ,平均年龄 19.6 1± 7.38。斜视度检查采用角膜映光法 ,斜视度数在 10~ 35度之间 ,图形刺激采用棋盘格翻转形式 ,频率2 Hz,方格大小 0 .77(视角 48.12 5 ) ,在不同的对比度下 (5 0 %与 70 % )记录右、左及双眼的图形视诱发电位的振幅峰时及 B/ M,BL / L m in比值。结果 斜视组中 85 %红绿抑制试验阳性 ,正常对照组与内斜视组在 5 0 %与 70 %对比度下的 P10 0单眼振幅、双眼振幅及其 B/ M比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在 5 0 %的 BL/ L min比值下 ,两组亦存在高度显著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由于斜视组 P10 0单眼最小峰时与双眼峰时明显不同所致。结论 内斜视患者在双眼振幅与峰时上明显不同于正常对照组 ,这种异常与内斜视的存在视觉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Wu D  Liang J  Ma J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2):98-103,W007
目的 检测我国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特征,以探讨其正常参考值。方法 应用VERIS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42例(48只眼)正常人多焦ERG,检测对象年龄11~67岁,平均40.7岁。检测视野的水平视角为±26.6°,垂直视角为±22.1°,采用Burian-Allen接触镜电极,于8min(分16段)记录103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结果 随被检测者年龄增长,多焦ERG的N1波和P1波潜伏期延长,<50岁与≥50岁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值均>2.01,P值均<0.05);N1波和P1波振幅密度降低,个体间变异较大,在中央凹N1波和P1波的振幅密度最大,分别为(44.88±13.30)nV/deg  相似文献   

8.
斜视性弱视多焦VEP与多焦ERG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比研究斜视性弱视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eal VEP)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特征性变化,探讨弱视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VERIS Science^TM4.2多焦电生理系统记录并比较正常组30例、斜视性弱视患者20例各眼mVEP及mERG。结果弱视眼不同视网膜区域mVEP、mERG的特征峰反应振幅密度都较对侧眼和正常眼明显降低,mVEP的特征峰潜时延长。弱视眼mVEP、mERG波形异常程度随离心度增加而减小,mVEP波形异常程度大于mERG,且与弱视眼的视力异常程度有相关性。结论斜视性弱视患者的mVEP和mERG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改变,表明弱视患者的视网膜、视皮层都存在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9.
正常豚鼠视网膜电图的特点及记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豚鼠视网膜电图的特点及记录方法。方法采用RETI-port系统,自制的银-氯化银环形角膜记录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依据国际电生理协会所制定的常规5项标准,记录10只成年豚鼠视网膜电图的5种基本反应:视杆细胞反应(Rod-ERG)、暗适应眼的最大混合反应(Max-ERG)、振荡电位(OPs)、视锥细胞反应(Cone-ERG)与对快速重复刺激的反应(Flick-ERG)。结果豚鼠Rod-ERG波形与人类和大鼠Rod-ERG相似,但是b波幅值相对较低约为(97·98±8·76)μV。Max-ERG a波幅值下降明显,大概(119·08±12·92)μV。Max-ERGb波相对平缓,无陡峭尖峰,呈缓慢上升趋势,峰时较为靠后,潜伏期(85·30±3·18)ms,幅值(115·93±12·28)μV。豚鼠OPs波一般为3~4个波,其中第2个波(O2)、第3个波(O3)和第4个波(O4)幅值接近,以O2波幅值最高(29·00±3·07)μV。Cone-ERG a波与正常大鼠稍有不同,a波下降较为明显,幅值(17·38±2·27)μV,b波幅值较正常大鼠稍低,约为(47·52±4·08)μV。Flick-ERG的波形在刺激频率为15Hz时最为稳定,固定为4·5个波,波形平滑,幅值(31·71±4·76)μV。结论正常豚鼠视网膜电图与大鼠和人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我实验室所建立的小动物视网膜电图记录方案能够准确、可靠的记录豚鼠视网膜电图,为进一步研究豚鼠视网膜电图的特点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闪烁光视网膜电图和闪烁光视诱发电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闪烁光视网膜电图和闪烁光视诱发电位在正常人的变化规律。方法记录51例正常人10Hz闪烁光VEP和30Hz同陈光ERG,使用离散富里叶法分析波形的振幅和相位。结果应按20岁以下组、20~40岁组和40岁以上组对正常入进行记录。10Hz闪烁光VEP基波、二次谐波的振幅,二次谐波的相位,30Hz闪烁光ERG基波的振幅和相位是分析的主要指标。结论闪烁光视网膜电图和闪烁光视诱发电位能进一步分离视锥细胞功能,对视功能进行更好评价。  相似文献   

11.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多焦(多刺激野)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MVEP)在视野各部位的特征,了解弱视眼视野各部位的视功能。 方法 检测32只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和31只正常对照眼视野中央8.6°的MVEP。 结果 在屈光参差性弱视眼,MVEP的潜伏期延长和振幅下降在视野中央较显著,这种改变随着离心度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野中央视功能下降较显著。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7-29)  相似文献   

12.
了解视神经炎视功能的变化对观察药物对病程的干预有重要意义。视野检查对此并不满意。传统VEP是受累区与未受累区的混合反应 ,不能区分VEP反应正常者是否存在视神经异常区 ,或者VEP反应异常者是否存在视神经正常区。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多焦视诱发电位(mVEP)能否用于观察视神经炎患者的早期局部视神经损害及追踪视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作者对 3例视神经炎发作 7天的患者行Humphrey视野 ( 2 4 2或 3 0 2阈值程序 )检查及mVEP记录。在恢复期 (发作约 4~ 7周后 )再次行上述检查。mVEP刺激及记录方法 :用VE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烟毒性弱视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检验对象为 36例 72眼烟毒性弱视患者 ,视力数指~ 0 .8,眼科常规检查无明显病变。检测条件 :视刺激为黑白棋盘格 ,空间频率 1°2 2′视角 ,时间频率 2 .9Hz ,对比度10 0 % .结果  72眼中 32眼P VEP无波 ,4 0眼P10 0潜伏期延迟。结论 研究说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是诊断烟毒性弱视特别是早期眼底正常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单焦点框架眼镜欠矫与青少年单纯性近视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用单焦点框架眼镜进行全矫或者欠矫对青少年单纯性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 2 0 0 0年8月~ 10月我院视光门诊部就诊青少年 6 0例 12 0眼 ,随访12~ 2 6个月 ,平均 (14 .2 2± 4 .35 )月。全矫组与欠矫组各 30例 6 0眼 ,每组男 14例 2 8眼 ,女 16例 32眼 ,初次检查时全矫组 9~ 16岁 ,平均 (12 .6 5± 1.89)岁 ;欠矫组 9~ 16岁 ,平均(12 .38± 1.83)岁。按最大正镜最佳视力原则进行主觉验光、双眼平衡、试戴镜后记录最佳视力时全矫度数 ,随机予部分患者欠矫 - 0 .2 5~ - 0 .5 0DS ,随访至少 12个月 ,复查时记录全矫度数。结果 欠矫组和全矫组柱镜年进展分别为 (- 0 .10± 0 .2 5 )DC、(- 0 .10± 0 .17)DC ,2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 0 7) ;球镜年进展分别为 (- 0 .5 8± 0 .30 )DS、(- 0 .17± 0 .15 )DS ,2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 ;等效球镜年进展分别为 (- 0 .6 3± 0 .31)DS、(- 0 .2 1± 0 .12 )DS ,2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结论 青少年单纯性近视患者配戴单焦点框架眼镜时 ,欠矫者近视进展比全矫者快。早发现近视、早全矫近视、尽量缩短欠矫时间是减慢近视进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屈光不正者的视差诱发电位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视差诱发电位检查探讨屈光不正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新型静态随机点立体图深度翻转作视刺激,对21名屈光不正者(屈光度>±0.75D,≤±8.00D)和40名正常人进行视差诱发电位检测。 结果 在不同视差刺激时屈光不正者与正常人一样均可记录到与立体刺激相关的宽大正波(即P250波);随视差的增大P250波形和振幅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的特征与正常人相类似;近视与远视者的视差诱发电位P250波振幅和潜伏时无明显差别。 结论 在一定屈光范围内的屈光不正经完全矫正后对立体视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225-227)  相似文献   

16.
形觉剥夺对豚鼠锥视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J  Chu RY  Qu XM  Hu M  DA CD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3):266-270
目的探讨形觉剥夺对豚鼠锥细胞视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出生1周的豚鼠2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各14只,按自然亮暗周期饲养。形觉剥夺组随机选取一只眼以半透明橡胶遮盖,正常对照组随机选择一眼作为对照。4周后取眼球行RT-PCR检测神经视网膜M-视蛋白和S-视蛋白的mRNA表达,并进行豚鼠视网膜铺片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两种视蛋白的分布和表达密度,一抗为兔抗鼠红/绿锥视蛋白抗体或蓝锥视蛋白抗体,二抗为羊抗兔IgG带488荧光抗体。以Leica光学显微镜和Leica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豚鼠视网膜腹侧(下方)和背侧(上方)及中央区的锥细胞视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前屈光状态为:对照眼(5.63±0.87)D,形觉剥夺处理眼(5.47±1.02)D,4周后屈光状态分别为:对照眼(4.38±1.02)D,形觉剥夺处理眼(-3.03±0.78)D;屈光度的改变分别为:(-1.25±0.53)和(-8.38±1.44)D。正常豚鼠的视网膜短波敏感锥细胞分布为腹侧(下方)多于背侧(上方);中央密度最高,密度变化为突变。豚鼠的中波敏感锥细胞分布在背部(上方)多于腹侧(下方),中央密度最高,密度变化为渐变;正常组短波敏感蛋白的表达密度:下方为(805.0±203.3)mm^-2,上方为(100.0±57.7)mm^-2;中央为(1637.2±314.1)mm^-2。形觉剥夺组:下方为(640.9±196.8)mm^-2;中央为:(1016.7±144.6)mm^-2,上方为(70.9±30.8)mm^-2;正常组M-视蛋白的表达密度:上方为(946.2±388.5)mm^-2,中心为(1666.7±137.8)mm^-2,下方为(175.0±100.9)mm^-2;形觉剥夺组:上方为(1436.7±366.0)mm^-2,中心为:(2780.0±180.5)mm^-2,下方为(318.2±172.7)mm^-2。RT-PCR检测示形觉剥夺眼和对照眼的M-视蛋白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1.06±0.07和0.51±0.10,S-视蛋白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70±0.07和1.25±0.06。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3个观察区域M-视蛋白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增加,S-视蛋白的表达减少,两因素方差分析示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觉剥夺性近视眼M-视蛋白的表达增加,S-视蛋白的表达减少,提示感光细胞锥细胞的视蛋白表达有可能在近视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常儿童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正常儿童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CP VEP)的特征 ,以探讨其正常参考值及CP VEP方法学特点。方法 用计算机软件技术 ,PR 65 0分光测色计严格控制亮度和颜色因素 ,采用保留颜色对比、降低亮度对比的方法 ,设置了黑 白、灰 白、红 白、绿 白、红 灰、绿 灰、红 绿七种棋盘格视觉刺激条件 ,对 45例 (90眼 )正常儿童进行CP VEP检测。结果  (1)正常儿童七种刺激条件下均能记录到稳定的NPN复合波 ,左、右眼P1波潜伏期和振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亮度对比联合色觉对比的三种刺激 ,按红 白格、灰 白格、绿 白格顺序 :P1波潜伏期依次为 110 4± 3 9ms、 111 8± 4 8ms、 111 7± 4 2ms ,差异无显著性 ,P1波振幅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 )单纯色觉对比的三种刺激 ,按红 灰格、红 绿格、绿 灰格顺序P1波潜伏期依次为 116 1± 5 4ms、119 0± 9 2ms、 13 2 5± 14 9ms ,绿 灰格比红 绿和红 灰格分别延长 12 6ms和 16 4ms ,差异有显著性 ,红 绿格与红 灰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1波振幅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我们的研究将为临床提供正常参考值及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常规mERG记录是明视条件下记录锥细胞功能,本研究探索用多焦刺激技术记录视枰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例 1,先证者 ,男 ,19岁。因双眼视力下降 7~ 8月 ,1998年 10月 30日以“双眼青少年型青光眼”、“双眼视神经萎缩”入院。家族史 :胞第及两个姨兄弟患同样疾病 (见附图 )。检查 :视力 :双眼前数指 ,不能矫正。 33cm角膜映光 - 15°~ 2 0°,眼球运动正常。最高眼压 :右 10 / 5 .5 =4.5 7k Pa,左 10 / 5 =4.94k Pa(1k Pa=7.5 mm Hg)。双外眼及眼前节正常 ,眼底视乳头色淡 ,颞侧苍白 ,界清 ,C/ D约 0 .5~ 0 .6 ,凹陷深 ,视网膜血管大致正常 ,中心反光 (+)。视野检查 :中心暗点 ,周边轻度缩小。视诱发电位潜伏期延缓 ,波幅降低 ,红绿色盲…  相似文献   

20.
应用随机点立体图检测水平融合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点立体图是目前视觉研究领域中的新技术。本研究应用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 (random dotstereogramssynoptophore,RDSS)对正常人水平融合功能进行临床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健康成年受试者 78例 ,男性 42例 ,女性 36例 ;年龄 10~ 30岁 ,平均 2 0岁 ;双眼裸眼视力均>1 0 ,无屈光不正 ;眼位均为正位 ;双眼同时知觉重合点在± 2°之间 ,均具有Ⅲ级视功能。2 方法 :(1)使用海军总医院研制的RDSS ,立体视锐度分为 80 0″、6 0 0″、40 0″、2 0 0″、10 0″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