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抗ADP/ATP载体抗体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钙电流(ⅠCa)的影响,发现该抗体激活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增加心肌细胞Ⅰca,Ⅰca峰值的增长幅度为100~840pA,增长率13%~56%(n=28),具有抗体浓度依赖性,异搏停能够抑制该效应。正常人血清无此作用(n=4)。提示:抗体介导心肌细胞Ⅰca增加和钙超负荷是DCM心肌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群燕  蔡辉 《心脏杂志》2010,22(2):264-266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抗心肌抗体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抗心肌抗体的产生和参与DCM的资料累积已近50年。例如抗β肾上腺能受体抗体、抗ATP/ADP运载蛋白抗体、抗M胆碱能受体抗体和抗肌球蛋白重链抗体等,均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使心肌细胞肿胀和坏死,是心脏受累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对DCM与心肌自身抗体的相关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转印技术检测21例DCM患者血清中抗MCM抗体,并与对照组19例作比较,结果发现,DCM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MCM52KD(阳性率57.14%)、87kD(33.33%)、59kD(23.81%)和48kD(19.05%)各组份的自身抗体;而对照组血清则均为阴性。自身抗体所针对的靶抗原可能包括心肌细胞膜钙通道和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本研究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DCM的发病机制,检测抗MCM自身抗体可作为DCM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与抗G-蛋白偶联受体的自身抗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型 (AT1受体 )的自身抗体是否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方法 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技术 ,检测 8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 6 1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  (1)扩张型心肌病组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4 4 2 %、4 5 3%和 4 0 7%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1 5 %、9 8%和 14 8% (P <0 0 1) ;(2 )扩张型心肌病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1∶136、1∶12 4、1∶12 6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4 6、1∶32、1∶2 8(P <0 0 1) ;(3)扩张型心肌病组 β2 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 ,6 5 8%的患者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 ;71 1%的患者同时具有AT1受体的自身抗体 ;4 7 4 %的患者同时具有上述 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不仅存在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 ,而且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约 5 0 %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同时具有上述 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提示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参与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抗心肌抗体的临床观察及其针对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观察针对抗心肌抗体进行免疫学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入院治疗的DCM患者(747例)的病史、诊治过程、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7例中抗心肌抗体阳性者527例(70.55%),随访时间为0.9-7.2年,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阳性患者(A组)治疗后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62.53±9.17)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7.65±11.15)%;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抗β1-受体抗体)阳性患者(B组)治疗后LVEDd (61.35±5.68)mm, LVEF (40.65±12.78)%;抗ADP/ATP载体抗体和抗β1-受体抗体均阳性患者(C组)治疗后LVEDd(61.28±7.72)mm, LVEF(38.35±7.05)%.3组与治疗前比较LVE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均改善Ⅰ~Ⅱ级.结论:自身免疫是DCM的常见致病因素,针对抗ADP/ATP载体抗体使用地尔硫和针对抗β1-受体抗体使用美托洛尔治疗DCM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心室重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抗心肌线粒体自身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I-PAP法和IBT法,对心功能改变相似的22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和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仅在DCM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抗心肌线粒体抗体(15例阳性)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16例阳性),两种方法的符合率86.4%,总计17例阳性;而冠心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均为阴性(P<0.01).提示抗心肌线粒体抗体的检测,对DCM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DCM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抗心肌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肌炎(MC)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有关,两种疾病可能是心肌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不同阶段,DCM在很多情况下被认为继发于MC。目前已有大量报道在MC和DCM患者血清标本中检测出抗心肌的自身抗体(如抗线粒体ANT抗体,抗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抗胆碱能受体抗体,抗肌球蛋白抗体,抗热休克蛋白抗体,抗支链α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抗体等),这些自身抗体在MC和DCM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血清抗 β1 肾上腺能受体与 M2 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水平、心钠素(ANP)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62例 DCM患者和 76例健康人血清抗β1 肾上腺能受体与 M2 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 ;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40例 DCM患者和 19例健康人血清ANP、NO水平。结果  (1) DCM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 P/ N值和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或 0 .0 1) ;(2 ) DCM患者血清 ANP、NO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3 )抗β1 抗体阳性组血清 ANP、NO水平高于阴性组 (P<0 .0 5或 0 .0 1) ;(4)抗 M2 抗体阳性组血清 ANP水平高于阴性组 (P<0 .0 1) ,而 NO水平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1) DCM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抗β1 和 M2 受体自身抗体、ANP和 NO;(2 )自身抗体有致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可能参与 DCM心室重构 ;(3 )抗 β1 和 M2 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心室重构中存在不同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运用免疫吸附疗法、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等方法能短期改善或部分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因此,对免疫介导心肌损伤的早期干预有望成为具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为与扩张型心肌病血清抗M受体抗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M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功能。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血清抗M受体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度相关。本研究拟通过对病毒性心肌为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抗M受体抗体的检测,探讨该批示的辅助判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VMC患者32例,DCM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20例及正常对照组14例,受试者血清与人心室肌组织预孵育后,冷冻切片法测定M受体与配基」^3H」QNB结合的Bmax五Kd值。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Excessive ethanol intake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causes of acquired dilated cardiomyopath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L-type Ca(2+) channels, involved in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are disturbed in animal models of persistent ethanol consumption.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density and function of myocardial L-type Ca(2+) channel receptors in organ donors with chronic alcoholism and controls. METHOD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L-type Ca(2+) channels was determined with (3)H-(+)-PN 200-110-binding experiments using a specific antibody against the alpha(1)-subunit in homogenate samples of left-ventricle apex from organ donors: healthy controls (n=11), chronic alcoholic without cardiomyopathy (n=12), and alcoholics with cardiomyopathy (n=11). Morphometric measurements of cardiomyocyte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Binding experiments proved an up-regulation of L-type Ca(2+) channels expression in alcoholic patient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B(max) 2.61 +/- 1.10 vs 1.33 +/- 0.49 fmol/mg, respectively; p<0.001). This up-regulation was present in the group of alcoholic subjects without cardiomyopathy, and was not seen in those with cardiomyopathy (3.39 +/- 2.20 vs 1.77 +/- 0.53 fmol/mg, respectively; p=0.02).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perimeter of the cells were greater in alcoholic patients with cardiomyopathy compared with controls and alcoholic patients without cardiomyopathy (500 +/- 87 vs 307 +/- 74 and 255 +/- 25 microm(2), respectively; p<0.001 both) as was the perimeter (78.7 +/- 7.7 vs 61.5 +/- 7.2 and 56.5 +/- 2.8 microm, respectively; p<0.001 both). Binding results did not change after adjusting receptor measurements for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cell perimeter. CONCLUSIONS: Chronic alcoholism causes an up-regulation of myocardial L-type Ca(2+) channel receptors, which decreases when cardiomyopathy is prese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的体液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借助免疫转印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同步分析了 33例 DCM患者和 2 8例正常人的血清中抗心肌线粒体 ADP/ATP载体自身抗体和 Th细胞亚群。结果 :DCM组 Th2 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占 (0 .5 3± 0 .2 3) % ,对照组 Th2 细胞占 (0 .2 2± 0 .18)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DCM组抗心肌线粒体 ADP/ATP载体抗体的检出率 (6 0 .6 1% )明显高于对照组(2 1.43% ) (P <0 .0 1) ;DCM抗心肌线粒体 ADP/ATP载体自身抗体 ,阳性组中 Th2 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占 (0 .6 7± 0 .31) % ,阴性组 Th2 细胞占 (0 .2 8± 0 .14)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DCM中 Th2细胞与抗心肌线粒体 ADP/ATP载体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 ,而且 Th2 细胞和抗心肌线粒体 ADP/ATP载体自身抗体参与了 DCM的病理过程。体液免疫反应的异常在 DCM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分析与针对性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观察针对抗心肌抗体采取免疫学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入院治疗的DCM患者301例的病史、诊治过程、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1例中病毒阳性185例(占61.46%),抗心肌抗体阳性207例(68.77%),病毒感染与抗心肌抗体具有显著相关性。随访时间0.6~5.5(2.1±1.6)年,抗心肌线粒体腺嘌呤核苷酸异位酶抗体(抗ANT抗体)阳性患者(A组)治疗后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61.13±8.57)mm,LVEF为(42.65±11.45)%,平均心胸比(HTR)0.56±0.06;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抗β1-受体抗体)阳性患者(B组)治疗后LVEDd(61.85±6.48)mm,LVEF(41.75±10.87)%,HTR0.56±0.02;抗ANT抗体和抗β1-受体抗体均阳性患者(C组)治疗后LVEDd(63.48±8.82)mm,LVEF(39.39±7.95)%,HTR0.57±0.08。3组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均改善Ⅰ~Ⅱ级。结论: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是DCM的常见致病因素,针对抗ANT抗体早期使用地尔硫和针对抗β1-受体抗体使用美托洛尔治疗DCM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对心脏重塑及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对1997-01~2002-12广东顺德第一人民医院IDCM住院病人56例次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测。随机分两组:氯沙坦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沙坦50mg/d及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组26例,均用强心、利尿、补钾、血管扩张剂,每月随访1次,共6个月,分别统计第3个月及第6个月时UCG结果。结果氯沙坦治疗组,从第3个月起,UCG各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6个月时改善更明显(P<0.01)。常规治疗组亦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IDCM,3个月就能有效地抑制心肌重塑、降低心脏重量、改善心功能;持续用药6个月,改善程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的 百分变化率来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方法:DCM患者21例和健康对照组18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静息状 态下、冷加压试验前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并计算冷加压试验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左冠 状动脉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硝酸甘油诱发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DCM组[(25.9± 11.1)%]和健康对照组[(27.9±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冷加压试验前后左冠状动脉主干内 径百分变化率DCM组[(1.4±3.7)%]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5.9±7.3)%,P<0.01]。结论:DCM患者心外 膜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18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和移植组1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移植组接受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术前、术后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6min步行试验,术前和术后12个月行心脏核磁共振(MRI)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至两年,记录患者年住院天数,以死亡作为研究终点。结果术后12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较术前有明显增加(521.7±78.2m比321.5±63.7m,P<0.05),LVEF变化值在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3.1%±4.5%比-2.4%±4.6%,P=0.019),但LVEF值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在移植组及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67.2±1.0mm比69.5±1.1mm,P<0.01)。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有发热、过敏反应、栓塞事件等发生。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安全可行,可延长6min步行路程,减小LVED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0例≤50岁DCM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总结DCM心电图特点。结果:DCM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异常,其中以心律失常最多见(77.5%),其他依次为ST-T改变(70%),传导阻滞(45%),房室肥大(40%),异常Q波(30%),低电压(10%)等。结论:DCM有多种心电图表现,其多发、多样、顽固的心律失常对扩张型心肌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QT间期频率依赖性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患者猝死风险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55例原发性扩心病患者和2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询问病史并行心脏超声、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QT间期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SDNN)、QT/RR相关直线的斜率、24 h室性早搏(VPB)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次数.随访扩心病患者,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结果 扩心病组的LVEDD、QTd、VPB、NSVT、QTe/RR(QTe为Q波起始至T波终点的间期)和QTp/RR(QTp为Q波起始至T波顶点的间期)斜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和SDNN显著低于对照组.扩心病猝死组、非猝死组和对照组相比,LVEDD、LVEF、QTd、SDNN、QTe/RR和QTp/RR斜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扩心病猝死组和非猝死组比较,LVEF、SDNN、QTe/RR和QTp/RR斜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扩心病NSVT阳性组和NSVT阴性组比较,LVEF、QTd、VPB、QTe/RR和QTp/RR斜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扩心病患者的猝死率,QTe/RR斜率≥0.210者显著高于<0.210者(54.5%与21.1%,P<0.05);QTp/RR斜率≥0.190者显著高于<0.190者(52.2%与21.9%,P<0.05);在LVEF≤35%和NSVT阳性的基础上结合应用QTe/RR≥0.210或QTp/RR≥0.190,猝死率显著提高.结论 扩心病猝死组QT/RR斜率显著高于非猝死组和对照组,QT频率依赖性对扩心病患者猝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并可进一步提高NSVT和LVEF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扩张型心肌病2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998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280例DC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其中187例(66·8%)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221例(78·9%),女59例(21·1%),起病年龄为(48·0±14·2)岁;确诊时心功能NYHAⅠ~Ⅱ级者60例(21·4%),Ⅲ级者155例(55·4%),Ⅳ级者65例(23·2%);全部患者中8例(2·9%)为家族性DCM,起病年龄(35·4±11·4岁)明显小于散发患者(48·4±14·1)岁,P<0·01。253例(90·4%)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71例(25·4%),多源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分别为90例(32·1%)、130例(46·4%),左束支传导阻滞64例(22·9%)。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以左心房、左心室同时扩大(55·4%)或全心扩大(30·0%)为主;Ⅲ~Ⅳ级患者与Ⅰ~Ⅱ级者相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8·9±8·4)∶(63·8±7·8)mm]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31·8±10·1)%∶(41·8±12·0)%]显著降低,均P<0·01。药物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分别为70·1%(199例)、60·0%(168例)。187例(66·8%)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9·8±23·2)个月;随访中死亡50例,其中心力衰竭死亡27例(54·0%),猝死20例(40·0%);另有7例患者接受心脏移植治疗。在未行心脏移植情况下,患者确诊后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6·0%、65·3%,高于国内以往报道。8例家族性DCM患者5年生存率(40·0%)低于散发患者(68·5%),P<0·05。结论:DCM患者确诊时心功能多已达Ⅲ~Ⅳ级,伴有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腔扩大;2年和5年生存率较以往已有改善,心力衰竭和猝死仍是主要死亡原因;2·9%的患者为家族性DCM,起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