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即表达黏附分子CD11b、CD18、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舣检测30例普通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1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黏附分子CD11b、CD18、MPO的变化,并与2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①普通组和重症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普通组MPO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重症肺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MPO明显低于普通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普通组常规治疗10d后CD11b、CD18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10d后普通组MPO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殆疗后各组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仍未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表达黏附分子CD11b、CD18增多;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增强,表现为MPO表达增多;重症肺部感染可抑制MPO表达,从而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对患者预后不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D80/CD86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S患者及健康体检者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19的表达及CD28/CD152和CD80/CD86在外周血T、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D3^+CD8^+T细胞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和CD8^_T细胞上CD28和CD19^+B细胞上CD80、CD86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而CD152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也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但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却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IgA及CRP、IL-6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152:CD80/CD86分子的异常表达与其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袁文胜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51-3752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关系及丹参注射液对CD11b表达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我院81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OPD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和2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及其相应的肺功能(FEV1)。结果:(1)COPD组患者CD11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肺功能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2)常规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治疗后CD11b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治疗后肺功能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3)COPD组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与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治疗前r=-0.536,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r=-0.634,P〈0.01;丹参治疗组治疗后r=-0.738.P〈0.01)。结论:CD11b参与了COPD的发病。丹参明显阻抑外周血CD11b的表达.这可能是此类中药具有抗炎活性的机制之一。[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重症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38的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测定157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37例同期发生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及38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的百分率(CD4%)、CD4+T细胞CD38阳性率(CD38/CD4%)及CD38平均荧光强度(CD38MF)进行检测。结果 SARS病例CD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CD38/CD4%及CD4+T细胞CD38 M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5);SARS重症患者CD38/CD4%及CD38MF显著低于轻症患,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SARS轻症患者CD4%、CD38/CD4%及CD38MF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SARS临床诊断病例CD4%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38/CD4%及CD38MF显著低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 SARS患者CD4+T细胞CD38的表达降低,降低的水平与SARS病情严重程度相关。CD4+T细胞CD38的表达在SARS诊断病例及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CD38的表达的检测有助于SAILS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肾侈植术后急性排斥受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CD95定量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集肾移植受者不同时间段的抗凝静脉血与相应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反应,用双色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T淋巴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量,同时分析健康对照组CD95的定量表达。结果健康成人T淋巴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量为(6226.5±2162.3)分子/细咆,无性别及年龄差异(P〉0.05);肾移植术后稳定组受者CD95的表达量为(7323.4±1769.8)分子/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受者在术后出现急性排斥时CD9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3107.4±10517.7)分子/细胞],免疫冲击治疗后呈下降趋势.至治疗2个月后CD95的表达水平与稳定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95参与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过程,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肾移植术后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辅助诊断指标,且在评估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初发的B细胞型AI。L病儿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其中经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21例,未缓解(NR)6例。以同期23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初发ALL病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均显著降低(t=21.56、44.02,P〈0.05)。化疗后CR组病)LPb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t=10.84、25.30,P〈0.05),而NR组病儿CD4^+T淋巴细胞表面、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28是参与AI。L发病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表达异常可能是ALL的发病因素之一;其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ALI。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在冠心病及高血脂、糖尿病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健康对照组、冠心病组、高血脂组、糖尿病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作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高血脂组、糖尿病组的CD36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O.01),其中冠心病组高于高血脂组与糖尿病组(P〈O.05),高血脂组与糖尿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糖尿病组的血糖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高血脂组(P〈O.01)。高血脂组的TG、TC、LDL-C高于健康对照组、冠心病组及糖尿病组(P〈0.01)。冠心病组、糖尿病组及高血脂组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P〈O.05)。结论高血糖及高血脂均可使CD36表达上调,CD36表达上调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围术期患者高尔基体蛋白(GP)73和红细胞CD35、CD58、标准型CD44(CD44s)分子及肝肾功能的变化规律,探讨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开腹复杂肝脏切除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7d的GP73、CD35、CD58、CD44s分子及肝肾功能指标进行定量检测和比较。结果术后3d、7d观察组GP7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红细胞CD35和CD58、CD44s分子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肝肾功能指标波动幅度也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开腹复杂肝脏切除术比较,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对患者的肿瘤标志物GP73水平的降低更明显,对红细胞CD35和58分子、CD44s水平及肝肾功能的不良影响较小,且恢复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冷冻消融治疗前后血清中CD44v6及整合素β1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4例胰腺癌患者行冷冻消融治疗术,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及2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D44v6及整合素B1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0dCD44v6和整合素B1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而术后1个月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CD44v6和整合素β1的表达水平均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二者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CD44v6和整合素B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均明显相关(P〈O.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均无相关性(P〉0.05)。CD44v6和整合素β1低表达患者术后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和14.2个月,而高表达患者仅为9.5个月和9.8个月,二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和整合素81的血清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Breg亚群与CD4+ T细胞数量、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它们在C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选择35例CITP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17、Th22以及Breg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运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PBMNc培养液上清中IFN-γ、IL-17、IL-22以及IL-10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C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比例均升高(P〈0.05),调节性B细胞(Breg)的比例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CITP患者治疗前PBMNC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7、IL-22水平升高,IL-10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Breg细胞的比例变化与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19,P〈0.05),Breg细胞与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变化呈负相关性,IL-10水平与IFN-γ、IL-17、IL-22水平也呈负相关性。结论:调节性B细胞比例及IL-10的水平下调可能参与CITP患者的CD4+T细胞免疫调节紊乱机制,可为其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2-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天内的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即梗死组)48例和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30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分别记录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病灶体积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①梗死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中度组,中度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梗死组不同梗死病灶体积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灶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中灶组,中灶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小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梗死组患者均经颈动脉血管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三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A亚组)、颈动脉斑块组(B亚组)、颈动脉狭窄组(C亚组),三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降低.其中,C亚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B亚组,B亚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A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在脑缺血急性期明显降低,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灶体积、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静脉血CD133+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梗死体积的相关性;评估CD133+在预测脑卒中高危因素中的价值。方法总检测90例样本,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脑梗死组),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但无脑梗死发生的住院患者30例(对照组)。以CD133+细胞作为内皮组细胞(EPC)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病72 h以内的EPC数量,并分别记录脑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病灶体积。根据TOAST病因分型将患者分为5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小动脉闭塞型(SAA)、其他明确病因型(SOE)、不明原因型(SU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CD133+细胞百分比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患者外周CD133+细胞百分比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787,P<0.01);与梗死病灶体积呈负相关(r=-0.746,P<0.01),脑梗死各病因分型的外周血CD133+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AA型中外周血CD133+细胞水平高于LAA型、CE型(P<0.01),LAA型与CE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缺血急性期,患者外周血CD133+细胞水平明显降低,且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133+细胞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灶体积有关。CD133+水平具有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ɑ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ACI+HBP组)39例,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16例,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CD62P、CD63、vWF和vWF-cp的水平。结果 ACI组CD62P、CD63和vW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WF-cp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CI+HBP组CD62P、CD63和vWF水平高于ACI组(P〈0.01),vWF-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2P、CD63和vWF水平升高,vWF-cp活性降低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内皮损伤有关;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其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omocysteine,HCY)与血小板聚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17例脑梗死患者及91名健康体检者的HCY及以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HCY水平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HCY患者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与正常HCY患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CY水平增高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再发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etion,A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住院ACI患者175例为AC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将ACI组按梗死直径分为小梗死组35例,巾梗死组54例,大梗死组86例。以酶循环法检测受检者血清中HCY水平,用ELISA法检测OX—LDL水平。结果ACI各组吸烟及高血压、高皿脂和糖尿病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CI各组血清HCY及OX—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CI患者血清HCY与OX—LDL含量呈正相关(r=0.901,P〈0.05),且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天系。结论血清HCY、OX—LDL水平与ACI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尿酸(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入选85例中青年ACI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检测患者血UA水平,判断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血UA的关系。结果中青年ACI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UA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P<0.05),且不稳定斑块的患者血清UA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的患者(均为P<0.05)。结论血清UA水平与中青年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raves病合并眼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Graves病合并眼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Graves浸润性突眼患者CD4+表达高于单纯性突眼患者(P<0.05),而Graves浸润性突眼患者外周血CD28+表达低于单纯性突眼患者(P<0.05)②病程>2年患者CD4+表达高于病程≤2年的Graves眼征患者(P<0.05),病程>2年患者CD28+表达低于病程≤2年的患者(P<0.05)③Graves病合并眼征患者外周血CD4与CD28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Graves病合并眼征患者CD4+表达升高伴随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降低,共刺激分子CD28+在CD4+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中起重要作用,CD4+、CD28+表达与Graves病眼征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增高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5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尿酸、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血尿酸、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血尿酸增高及血糖、总胆固醇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血尿酸增高与血糖、总胆固醇升高一样,均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