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武玉坤  鞠发军 《实用医技》2008,15(2):144-14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动脉瘤36例,血管畸形20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12例)经MRI/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MRA可以对62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2%。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6.1%,动静脉畸形为85%,12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Pc及3D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和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瘤62例、血管畸形26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47例)经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 MRA可以对124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9%.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7%;动静脉畸形为84.6%;47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 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 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 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可靠性。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7岁~77岁,平均年龄63.5岁。对颅内动脉应用3D-TOFMRA和DSA检测对照分析。结果:50例550根血管MRA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数为519根(94.4%),MRA对正常、狭窄、闭塞脑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95.6%93.3%和91.4%。结论:MRA对评价正常脑血管脑血管精确性较高,而对颅内狭窄和闭塞血管的评价不及DSA,可用于筛选可疑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脑血管病患者先行MRA检查,并按改良的Seldinger技术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血管直径狭窄率大于50%的病变视为严重狭窄。结果DSA结果:41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血管闭塞1例,严重血管狭窄者13例,狭窄病变血管16根,Moyamoya病1例,基底动脉梭型动脉瘤1例;4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发现血管闭塞2例,严重血管狭窄8例,狭窄病变血管11根;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发现动脉瘤4例;3例脑出血患者中发现动静脉畸形1例;2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中发现Moyamoya病1例;1例癫痫患者确定为动静脉畸形;1例头痛患者确定为动静脉畸形。MRA结果:41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血管闭塞2例,严重血管狭窄17例,狭窄病变血管加根;45例TIA患者中,发现血管闭塞4例,严重血管狭窄9例,狭窄病变血管12根;7例SAH患者中发现动脉瘤2例;余结果与DSA相同。结论MRA对脑血管病诊断有其优越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段青顺 《黑龙江医学》2019,43(3):249-250
目的探究CTA、MRA与DSA在脑血管狭窄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洛阳市东方医院治疗脑血管狭窄疾病的患者共80例,分别给予所有患者行CTA、MRA检查,行CTA检查80例患者中有30例同时行DSA检查;行MRA检查80例患者中有30例同时行DSA检查,时间隔为6天。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80例血管狭窄患者行CTA检查检出血管为186条,狭窄血管为26处;行MRA检查检出血管为150条,狭窄血管为20处;30例血管狭窄患者行MRA与DSA诊断MRA检查脑血管狭窄疾病正确率为86.96%;敏感性为85.00%;特异性为92.02%;30例血管狭窄患者行CTA与DSA诊断正确率为96.67%;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93.00%。MRA与CTA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A对脑血管狭窄疾病诊断敏感性高于MRA。结论 CTA、MRA诊断诊断符合率、正确率、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对于误诊和漏诊病例可采用DSA诊断。CTA、MRA与DSA诊断起到相互补充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MRA与DSA的对照分析,探讨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50例49个颅内动脉瘤行3DTOF MRA检查,对照DSA检查结果,分析MRA表现。结果3DTOF MRA在检查颅内动脉瘤方面有以下特点(1)MRA结合原始图像可显示3mm以上各种类型动脉瘤及其发生部位。(2)原始图像可同时显示部分血栓性动脉瘤内血栓及通畅的瘤腔。(3)MRA能同时显示巨大动脉瘤及其以远的血管。(4)MRA能清晰显示全脑或每支脑动脉的三维解剖,有利于小动脉瘤与血管折曲的鉴别。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技术,3UTOF MRA在检查颅内动脉瘤方面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它可以用于筛查和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rtist FA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46例疑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正、侧位及其中37例行旋转DSA检查.结果:25例确诊为动脉瘤,4例排除动脉瘤,12例狭窄患者,能正确评估狭窄程度及长度.4例动静脉畸形及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可清楚显示病变结构及瘘口.结论: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更为安全,为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患者同时行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DSA作为金标准,对MSCTA与DSA作比较。结果:MSCTA对38例患者脑血管病的检出率为89.47%(34/38),正确诊断率92.11%(35/38),其中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符合率100%,脑动脉瘤诊断符合率88.89%(16/18),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符合率100%。结论:MSCTA不仅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术前准备及手术治疗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1.5、3.0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于脑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及量化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10例临床怀疑惠有脑血管病变的受试病人,其中55例行1.5TMRA扫描(3DTOF序列),另55例行3.OTMRA(3DTOF序列)扫描。在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像及常规DSA图像下测定脑血管狭窄程度,以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标准为参考。结果:对于脑血管狭窄的分级,1.5T、3.OTMRA与DSA结果一致率分别为86.5%、90.5%。在诊断明确后,1.5TMRA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8%;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7%、99%;总准确率为94%。同时,3.0TMRA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99%,PPV及NPV分别为91%、99%,准确率为96%。对于脑血管狭窄闭塞疾病的测定,DSA与1.5TMRA(P=0.31)、3.0TMRA(P=0.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TMRA与3.0TMRA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0)。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脑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MRA的3DTOF序列能够作为DSA之外的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且3.0TMRA稍优于1.5TMRA.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A诊断情况与DSA结果的对比研究及脑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100例在住院期间同时进行过MRA和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记录患者的MRA及DSA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患者MRA检查共发现81例患者173条血管病变,DSA检查共发现86例患者118条血管病变,而MRA未发现病变但DSA诊断出狭窄病变13例(13%)。各血管MRA结果与DSA结果进行χ2检验,其中ACA、MCA、PCA三条血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血管无显著性差异。所有血管DSA结果统计发现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39例,重度狭窄40例,闭塞25例,发育不良4例。结论:绝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狭窄病变,MRA检查对于颅外血管及后循环血管狭窄的判断基本与DSA一致,但在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血管成像与DSA结果有显著性差异,DSA仍然是判断脑血管狭窄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与脑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郄晓红  张建玲  许波  王海音 《医学争鸣》2005,26(23):2172-2174
目的:比较脑血管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2例患者分为两组,非闭塞性脑血管病组14例,闭塞性脑血病组68例,分别用2MHz和4 MHz多普勒探头检查颅内和颈部血管血流速度,进行脑血管造影(CVA)检查.结果:闭塞性脑血管病组,共检出血管690条,TCD检出狭窄血管69条,621条正常,其中60条与CVA所见一致,CVA发现狭窄血管80条,统计结果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5.0%,特异性98.5%.非闭塞性脑血管病组共检出血管147条,TCD检出狭窄血管1条与DSA结果一致.结论:TCD可客观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预防性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3D TOF MRA与3D CE-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DTOFMRA检查150例;其中9例进行3D CE-MRA检查,对比剂Gd-DTPA,0.2mmol/kg,采集的源图像进行三维最建。常规MRI包括横断面T1WI,T2WI,矢状面T1WI。结果:颅内血管显示正常56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6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AVM)21例,颁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3例,烟雾病2例。结论:3DTOFMRA和3DCE-MRA能无创、快速、有效、准确地诊断脑血管病,可作为脑血管病的筛选和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近1年本院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39岁~81岁,平均年龄67岁。应用MRA检测所有患者的颅内动脉,并同时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比。结果: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0.6%,敏感性为75.9%。MRA假阳性率为34.9%,假阴性率为4%。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MRA有较好的可靠性,可指导临床医师进行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价颅内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98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结果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颅内动脉瘤47例,脑血管畸形14例,闭塞性脑血管病变25例,烟雾病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脑血管发育异常9例,脑肿瘤(显示肿瘤供血血管)3例。结论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首选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同时可以为颅内血管性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水平  张静  张茁 《北京医学》2004,26(6):370-372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TCD与MRA检测结果,全部病例均有脑血管造影(DSA)对比验证.结果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8.6%,敏感性为83.9%;MRA分别为92.6%和79.7%.TCD假阳性率为10.3%,假阴性率为2.5%;MRA分别为35.7%和3.5%.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TCD与MRA均有很好的可靠性,但TCD较MRA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PAOD患者103例(579段血管),术前全部行双下肢动脉3D CE MRA检查,将重建后图像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评估该方法对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显示情况。 结果:103例患者579段血管,图像显示清晰,其中盆段206段,大腿段196段,小腿段177段,3D CE MRA诊断重度动脉狭窄及闭塞(狭窄度≥70%)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5.4%,与手术结果符合率83.7%;按节段划分3D CE MRA对小腿段重度狭窄诊断的灵敏度最高(100%),对大腿段重度狭窄病变诊断的特异度最高(97%)。结论:3D CE MRA对不同程度血管狭窄和不同节段血管狭窄度分级的判定与手术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用于指导PAOD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2例,同时选取同期22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MR、MRA和DWI检查。结果 3D-ASL脑血流灌注中对照组20例(90.91%)正常灌注,2例(9.09%)灌注减低,平均rCBF比值为(1.02±1.20)。病例组8例(36.36%)正常灌注,14例(63.64%)灌注减低,平均rCBF比值为(0.49±0.14)。对照组平均rCBF比值明显高于病例组(P<0.05)。对照组中MRA出现狭窄血管有3例(13.64%),灌注减低有2例(9.09%),MRA联合3D-ASL出现异常有3例(13.64%)。病例组中MRA出现狭窄血管有12例(54.55%),灌注减低有14例(63.64%),MRA联合3D-ASL出现异常有18例(81.82%),提示M RA联合3 D-ASL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MRA或3D-ASL。病例分析中3D-ASL显示大脑半球血流量右侧多于左侧,3D-ASL显示复查后部分恢复左侧大脑半球血流量,减轻缺血症状。3 D-ASL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流量广泛减少。于溶栓治疗1天后复查,3D-ASL显示原大脑中动脉供血血流灌注减低区基本恢复,于1个月后进行复查,3D-ASL显示左侧颞叶梗死灶范围明显缩小。结论与常规MR检查技术比较,3D-ASL技术可发现其无法发现的病变,且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流灌注状态可全面反映,可动态观察血流灌注恢复状态,对于临床诊断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联合应用3D-ASL和MRA可使3D-ASL诊断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R磁敏感序列对颅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颅脑血管畸形进行颅脑T1WI、T2WI、T2WIdark-fluid、T1WIfs增强MRA与SWI对比.结果:SWI所显示颅脑畸形血管数量、病变血管的分布范围及特点明显好于颅脑常规T1WI、T2WI、T2WI darkfluid、T1WI增强及MRA,特别是对隐匿性畸形血管、畸形细小毛细血管诊断敏感性100%,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SWI在应用于颅脑血管畸形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移床-运动追踪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移床技术的优势。方法:对3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移床一运动追踪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其中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5例检查后行急诊手术。慢性下肢动脉闭塞31例,其中10例行数字减影(DSA)检查。10例可评价病例以DSA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36例病人均获得清晰图像.满意显示了下肢动脉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将每条下肢分为14段血管节段观察,15例可评价病例共观察420段动脉节段,显示可比动脉节段102段。与DSA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为93.14%(95/102)。MRA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结论:移床一运动追踪MRA与DS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全面、准确地评价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是一种可靠、无创、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急性脑梗死病变范围、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1~2019.1间确诊急性脑梗死且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的9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MRA检测脑血管狭窄的诊断结果,以DSA为"金标准",确定MR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并比较MRA与DWI对于腔隙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结果。结果 90例患者中,DSA检出68例(75.56%)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检出64例(71.11%)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诊断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1.18%、90.91%、91.11%、96.88%、76.92%、77.33%;MRA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7例,大面积脑梗死43例;DWI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4例,大面积脑梗死4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65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A可有效评估脑血管狭窄情况,明确脑梗死范围,可为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