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蛋壳.是取材极为丰富的一味民间中药,为《中药大辞典》收载药用。鸡蛋壳^药首见于唐《大明本草》.其后历代本草亦问有记载。经献查阅,其药用多为民间作单方、验方供内服、外用。对其成分研究国内仅有少量报道.应用研究仅限于临床的病例观察总结;对于所含的活性成分、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等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鸡蛋壳是取材极为丰富的一味民间用药,为《中药大辞典》收载药用。本文拟通过参照民间对鸡蛋壳的应用,进行止血、制酸等药理作用的研究,验证疗效,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鸡蛋壳这一价廉而药用广泛的民间药用资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鸡蛋壳是取材极为丰富的一味民间用药,为《中药大辞典》收载药用。本拟通过参照民间对鸡蛋壳的应用,进行止血、制酸等药理作用的研究,验证疗效,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鸡蛋壳这一价廉而药用广泛的民间药用资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药材黄芫花为瑞香科植物河朔荛花的干燥花蕾,具有泻下逐水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痰饮胀满及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肝炎,精神分裂症,癫痫等。为了修订《山西省中药材标准》,我们承接了黄芫花质量标准的修订任务,现将基础研究报道如下。1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河朔荛花的干燥花蕾。黄芫花为中国传统中药,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名为荛花。《名医别录》、《神农本草经集注》、《图经本草》、《本草蒙筌》均记载有荛花,古本草中最先记载芫花  相似文献   

5.
蚯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清热、定喘、镇惊之功效。历代本草均有记载。解放后,东北、福建、广东、广西、陕西、青海、内蒙等地都对本地区、本省药用蚯蚓做过记载,但我省则是空白点。从1972年起,我们结合编写《甘肃脊椎动物志》、《甘肃中药志》及下乡临床实习,调查了康县、武都、徽县、天水、甘谷、西峰、兰州、临洮、临夏、和政、永靖、永登、酒泉、嘉峪关等市、地、县的药用蚯蚓、计5种(与亚种),为了开发利用这类资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槲树Quercus d entata Thunb.为壳斗科栎属植物,在中国分布有100余种,某些品种作为民间中草药被广泛应用,并且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唐本草》以及以后的历代本草都有记载,主要用于治疗痢疾、恶疮等症[1]。槲叶、槲皮、槲实仁均作为药用。国内科研工作者已将槲树叶开发成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新药。但是,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仅见少数报道[2]。本实验从槲树叶中分离纯化得到5种酚性成分,并且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光谱解析等手段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槲皮素(Ⅰ)、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即金丝桃…  相似文献   

7.
对葛属资源记载情况进行整理和历代本草学的研究认为,南北朝以前时期用的葛根品种为野葛,南北朝至汉唐时期记载为甘葛藤,宋代及明清以后本草记载葛根品种开始多样化发展,出现家种和野生两品种并列的情况,为甘葛藤和野葛,药食两用一直沿用至今。《本草品汇精要》记载以江浙、南康、庐陵为道地,当今道地产区不明显。葛类中药古今用药功效基本一致。野葛和甘葛藤为主流品种,该属其它资源是否都能药用需进一步临床验证。《中国药典》分列葛根和粉葛两药,应以临床为导向更加完善质量标准。该研究为葛类中药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罗汉果种子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霜  王恒山  张桂勇 《广西医学》2003,25(5):850-852
罗汉果 (MomordicagrosvenoriSwingle)为葫芦科藤本植物 ,在我国民间已有 30 0多年的药用历史〔1〕。因其在治疗百日咳、慢性气管炎、咽喉炎及胃肠疾病方面的确切疗效〔2〕,自《中国药典》1977年版起一直被收载 ,并作为安全的常用中药使用〔3,4〕 ,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将其列入第一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5〕。罗汉果是广西的特产药用植物 ,在贵州、湖南、广东和江西等地区也有分布。通常生长在山间阴湿、风凉地带 ,同属植物共有 7种 ,我国有 4种 ,其中 2种入药 ;以广西产的罗汉果品质为佳。是…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杲的《脾胃论》 ,由黄芪、当归等十味中药组成。传统认为 ,主治因脾胃气虚引起的少气懒言、面色晃白、大便稀溏及由气虚下陷引起的子宫下垂 ,久泻、久痢以及清阳下陷诸症。近年来 ,许多资料还报道了补中益气汤的其它适应症 :如因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患〔1〕,因呼吸道松弛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2〕、小儿血尿〔3〕、起立性调节障碍〔4〕、精子缺乏症〔5〕及因肝气虚弱无力调达产生的肝郁证〔6〕。总之应坚持中医整体辨证法 ,不被病名约束。在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 ,补中益气汤对免疫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1 …  相似文献   

10.
麻黄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后世历代《本草》对其形态、药用、性味、归经以及功效、主治也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麻黄的治病效果,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是肯定的。正因如此,近代特别是近几十年,国内、外许多药学  相似文献   

11.
中药木香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通过考察多种本草文献,发现《神农本草经》中的木香可能不是现代菊科木香类植物,而是沉香,因为从形态、气味、功效等方面综合判断,沉香与《本神农草经》中的木香相吻合。《神农本草经》中只有“木香”,而无“沉香”,陶弘景将“木香”与“沉香”一并记载于《名医别录》中,为后人的误识埋下了伏笔。自《唐本草》始认为“木香”主要为菊科的木香类草本植物,这种认识一直影响至今。马兜铃科藤本青木香在《唐本草》和《本草图经》等本草著作的“木香”条中均有记载,但不做“木香”药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龟甲之利用,源自上古。其药用记载始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之功。此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但因龟种类颇多,古人命名缺乏统一标准,导致龟甲使用非常混乱,《本草图经》载有龟甲及秦龟,但均缺乏详细的形态描述。其动物基源考证至今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3.
白首乌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首乌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常用中药之一,其作为药用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是滋补肝肾之佳品。基株植物唐·元和七年李翱作《何首乌录》,始有何首乌“雌、雄”同用的记载,宋《开宝本草》中更明确指出何首乌有“赤、白两种,赤者雄,白者雌”;“春夏采用其根,雌雄并用”  相似文献   

14.
1 课程设置的必要性1 1 资源与应用 动物药作为传统中药三大来源之一 (动物、植物、矿物 ) ,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十二病方》中便有动物类中药牡蛎的药用记载 ,其后历代本草学著作中均有关于动物药的记述与应用。动物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品种丰富。据统计目前全国可供药用的资源共计 12 6 94种 ,其中动物类中药15 90种[1] 。《中国动物药志》收载动物药 975味 ,涉及药用动物 15 46种 ,药方剂 10 4 9首[2 ] 。由此可见动物药已成为中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 2 动物的分类 动物同植物一样 ,在自然界中依据其组织、器官的进化程度进…  相似文献   

15.
《本草图经》系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宋仁宗敕令编写《嘉祐本草》时,由医官掌禹锡、苏颂、张洞提议仿唐本《药图》和《图经》,向全国征集药材标本和药图,编撰绘制而成。全书载药814种,其中642种附药图933幅,是《嘉祐本草》的补遗之作,也是一部承前启后、集中反映北宋本草发展及民间用药的官修本草,对于中药鉴定、品种考证、药理毒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从《本草图经》药物三品分类和各药毒性记载两方面入手,系统梳理本书分类对药物毒性的体现和各药部分对毒性及毒性反应的详细论述,以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为参照,发现《本草图经》传承自《神农本草经》之三品分类法虽较为粗糙,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人对中药毒性的把握,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关于有毒中药记载,主要见于《嘉祐本草》不载之外草类和外木蔓类,共11种,占全部毒性药物28种的39.29%,集中体现了《本草图经》对于新增民间地方用药安全性和毒性的审慎考量,可为后世医家对于药物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芪是常用的传统中药,首次记载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药用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rn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  相似文献   

17.
蜈蚣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国药典》1985、1990年版记载了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multilans)作为正品蜈蚣入药。部分地区也使用其它蜈蚣作为地方习用品入药(墨江蜈蚣Scolopendra mojiangica Zhang et Chi)。1 蜈蚣资源的研究1.1 本草考证蜈蚣自古以来就分为红头和黑头两种。宋代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记载:“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图经本草》有“足赤者为胜,七八月取之黄足者最多。”之说。经考证,这种蜈蚣与《中国药典》所收载的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 multilans(L.)Koch)相同,是我国药用蜈蚣的主要来源。此外,云南还  相似文献   

18.
《食疗本草》中的动物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疗本草》是我国唐代的一部内容充实的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的专著。其中收载飞禽走兽动物药 98种 ,药用部位有 :皮毛、肌肉、骨、脏腑组织 ,及排泄物。每味食药之后均注明药性、功效、禁忌症等 ,并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仔细研读 ,对指导当前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食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食疗本草》乃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孟冼所撰 ,后经张鼎增订而成 ,专论食物疗疾。据记载原书有条目 138条 ,张鼎增加了 89条 ,合为 2 2 7条 ,共分三卷 ,其中卷为动物药用 ,内容丰富 ,对现实具有研究和实用价值。1 药用动物分类《食疗本草》…  相似文献   

19.
<正>中药虎杖是蓼科植物,以根和茎入药,其性味微寒微苦,归肝、胆、肺经,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虎杖最早出自《名医备录》谓:"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结"。《本草纲目》、《滇南本草》、《日华子本草》等本草著作也记载虎杖可用于治疗痈症、慢性支气管炎等各种疾病。研究表明,虎杖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活性成分主要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甲酰葡萄糖苷、2-甲氧基-6-乙酰  相似文献   

20.
木贼Equisetum hiemaleL.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古本草多有记载。宋《嘉事占本草》、明《本草纲目》曾记载木贼有疏风散热、解肌退翳之功。现代研究表明木贼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和降压作用。本文应用色谱一质谱一计算机联用仪研究木贼挥发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