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向菲 《天津医药》2006,34(4):222-222
1临床资料患者23岁。因剖宫产术后2个月,阴道持续出血,于2005年1月2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10月29日在当地医院孕足月臀位临产,阴道检查发现阴道纵隔,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术中发现双子宫,左侧子宫正常大小,右侧子宫妊娠。剖宫产娩出体质量2100g男活婴。产妇产后持续阴道出血,量时多时少,入院5d前出现阴道出血增多,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阴道内有4cm×3cm×3cm的红色肿物,考虑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故行阴道纵隔切除术及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在手术摘除子宫黏膜下肌瘤时出现大出血,考虑子宫翻出转入我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7.3℃,贫血貌,下腹正中…  相似文献   

2.
患者32岁.系上环后3年伴腰骶部持续性酸痛40d.于1996年3月15日入院.患者于1993年4月系产后6个月,月经未来潮而放置金属节育环,术后月经正常,无任何不适,未发现节育环脱落.于1994年4月因停经3个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刮出组织与妊娠月份相符合,未探及节育环,故术后又放置金属节育环1枚,术后也无其它不适,因近40d自觉腰骶部酸痛,呈持续性,坐位时加剧,于1996年3月13日在当地医院行取环术,术前X线透视有两个节育环但术中只取出1个,另1个宫腔内仍未探及,故转入我科.  相似文献   

3.
戴松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194-195
1 病例报道 患者29岁,因"剖宫产术后26 d,不规则阴道流血7 d"于2010年4月16日入院.患者自诉末次月经2010年6月20日,预产期2011年3月27日,孕妇因"胎膜早破1周"于2011年3月20日上午保健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经过顺利,术后给予输液、止血,促进宫缩治疗,于2011年3月25日出院.于2011年4月9日开始出现阴道流血,新鲜,量较多.回当地保健院给予预防感染、止血、对症治疗,3 d后阴道流血明显减少出院回家.于1 d前无诱因再次阴道流血,新鲜、量多、无腹痛及腹胀,无发热,自觉心悸感,无尿路刺激症状、无腹泻.未经治疗,今日来我院.  相似文献   

4.
王雅莉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5):49-50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排气、排尿、子宫复旧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1月-2006年12月126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经知情同意后,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产后康复治疗,随机选择同期未使用任何辅助治疗的11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对照,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的剖宫产患者,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4.83±5.20)h;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2.31±0.50)h;24h子宫下降高度(3.61±1.09)cm;乳胀或乳汁增加时间(56.38±10.46)h;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疗效确定的产后康复辅助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配合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法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对照组采用宫腔水囊压迫止血,实验组在宫腔水囊压迫的基础上,术中予子宫下段肌层注射益母草注射液80mg,以后每12小时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1次,每次40mg,连续注射3d。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产后2h、产后24h时出血量,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均达到了止血目的,实验组患者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母草注射液配合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法能更有效地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水囊宫腔压迫治疗未临产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未临产(宫口开03 cm)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病例35例,将自制水囊送入宫底部,注入373 cm)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病例35例,将自制水囊送入宫底部,注入3740℃生理盐水至宫腔不出血为止,24 h后取出,分析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12 h出血量、取出过程出血量、取出后24 h出血量和取出后48 h出血量。结果自制水囊压迫宫腔止血法均能有效的止血,留置时间1540℃生理盐水至宫腔不出血为止,24 h后取出,分析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12 h出血量、取出过程出血量、取出后24 h出血量和取出后48 h出血量。结果自制水囊压迫宫腔止血法均能有效的止血,留置时间1518 h,取出水囊后宫缩恢复良好,阴道流血量较少。结论自制水囊压迫治疗未临产剖宫产术中、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尤其对剖宫产术后宫口未开或宫口开018 h,取出水囊后宫缩恢复良好,阴道流血量较少。结论自制水囊压迫治疗未临产剖宫产术中、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尤其对剖宫产术后宫口未开或宫口开03 cm术中未放置宫腔纱条又没得到有效救治时,均能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结果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右侧肢体瘫痪伴大汗10h并昏迷2h于2008年1月13日17时入院。10h前,患者于起床时出现右侧肢体瘫痪,伴头晕、大汗,未进饮食亦未行治疗。2h前,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眼球固定,始到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诊为"急性脑血管意外"转临朐县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7岁,因"反复乏力,纳差,腹胀7年,意识障碍3 d.加重3 h"于2009年3月17日以"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肝性脑病"急诊收住入院.患者1984年患乙型肝炎,1989年发现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2002年发现有肝癌,在外院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同年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1次.入院前3 h患者出现明显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心率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6/6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9.
吴新勤  汪三岳  漆升 《江苏医药》2021,47(9):902-905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方法 8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术毕两组均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切皮时(T1)、婴儿取出时(T2)、缝合子宫时(T3)和关腹前腹腔探查时(T4)的疼痛程度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1d和术后第1、3和7天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结果 试验组T1~T4时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和7天的HAMD及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后抑郁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子宫腹壁瘘的防治(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术后并发子宫腹壁瘘虽少见,但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腹壁瘘的患者回顾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29岁。剖宫产术后4月余伴腹部切口红肿疼痛6d于1990-01-03入院。患者于1989-08-26因“足月妊娠滞产”在乡卫生院行剖宫产术。术后间断性低热持续6d,腹部切口一期愈合,7d拆线出院。自诉在拆线的前2d觉切口处隐痛,可以忍受,未引起重视;产后阴道持续性排液,量时多时少。6d前下腹部疼痛加重,并发现切口红肿,前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未…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25岁,孕1产1。因置T型宫内节育器(IUD)后腹痛,阴道持续出血20d,于2008年6月2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剖宫产术后哺乳6个月时,于当地计划生育指导站置T型IUD,术中感轻微腹痛,阴道少许出血,术后腹痛渐加重,流血持续20d不止,先后3次在当地计划生育指导站取IUD均未成功。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下腹正中耻  相似文献   

12.
杨学琪  张玉华 《天津医药》2008,36(5):336-337
1病例报告患者27岁,孕1产1,末次月经2007年3月19日。主因剖宫产术后11个月,右侧输卵管切除1个月,阴道出血伴下腹部间断疼痛1d,加重半天,于2007年4月28日入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缩短抗生素用药时间为48 h于计划性剖宫产手术的可实施性,这也是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的规范用药方式.方法 选取2011年我科所有进入临床路径的30例剖宫产患者为实验组及2010年随机选取的以相同指征行剖宫产手术的4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用药48 h(开始于断脐后),对照组按既往方法术后用药5~7 d(均为头孢菌素一代).结果术后经过、产后42 d体检等均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术后住院日、用药时间及相关费用大大降低.结论计划性剖宫产手术用抗生素48 h预防感染,缩短了用药时间,从多方面减轻了患者的负担,经济、安全,具有可实施性,应加大力度开展.  相似文献   

14.
患者26岁,孕5产1,1994年、1996年各人工流产1次,1995年剖宫产1次,术后无明显感染史。因停经40d,出观点滴状阴道流血,伴轻微下腹疼痛3d.曾在门诊妇科检查:子宫比正常稍大,双侧附件无明显压痛,增厚及色块、尿hCG阳性,拟行诊断性刮宫,但患者拒绝.予以抗炎、止血治疗下腹部除痛无好转,于1997年4月匕日晚8时,患者排便时突感下腹部剧痛,伴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而急诊人院.入院后妇科检查:宫颈举痛明显,后穹隆饱满,右侧附件区压痛、反跳痛、未们及明显包块,右侧附件区正常.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sml.诊断为右侧输卵管…  相似文献   

15.
我科成功抢救1例妊娠31周子宫破裂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1.1 患者女,32岁,孕3产1,因停经31+3周,突发下腹疼痛4 h,于2005年10月1日在门诊检查.患者腹痛,未听见胎心音,以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死胎、出血待查、DIC、子宫破裂收入住院.2年前曾做过剖宫产术,末次月经2月29日.……  相似文献   

16.
孙克娟  谷玉红  刘坤 《河北医药》2013,35(7):1066-1066
患者,女,25岁,主因宫内孕7+个体月早产产后,胎盘3+h未娩出急诊入院。患者3+h前于当地医院自阴道娩出一死胎,产程顺利,产后约0.5h胎盘未剥离,曾行手取胎盘术,取出失败,阴道出血较多,血压曾降到70/40mmHg(1mmHg=0.133kPa),现阴道持续出血,我院急诊以"胎盘滞留"收入院。平素月经规律,5/30d,LMP不详。查体,T36.5℃,P  相似文献   

17.
于绪金  张莹 《哈尔滨医药》2012,32(4):284-28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剖宫产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116例患者及58例合并子宫肌瘤未行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宫产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组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的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内阴道出血量及产后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至产后2年,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产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由有经验的医师选择性的对妊娠并发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可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及风险.  相似文献   

18.
患者27岁。月经:17(4-5)/30量中等、痛经(+)。于1989年6月23日9h系G_3P_2孕40周、臀位、重度妊高症、经过12h扩溶解痉利尿等治疗后,又因胎盘早剥、胎儿宫时、窘迫、于次日9h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取一男婴、体重2450g、Apgar评分5min,术中发现羊水呈血性、胎盘早剥面积近1/3,术中误诊为右侧角子宫妊娠,为双角子宫,术后切口Ⅰ/甲,体温正常,住院9d出院。患者术后28d又因腹痛、子宫复旧不全、宫腔积血伴感染再次入院。用大量抗生素及宫缩剂治疗。用宫缩剂后腹痛加剧。于7月22日行“宫腔探查”:见一个阴道、一个宫颈。宫颈与左侧子宫相通。左侧宫腔深7.5cm,右侧子宫如孕4~+月大小、用探针无法进入。于25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联合Foley导尿管球囊压迫在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入我院高危产科治疗的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206例患者为对象纳入本实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均行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联合Foley导尿管球囊压迫治疗;对照组106例,均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止血,两组均给予相同剂量缩宫药。观察所有患者术中、术后1 h,术后1 h~1 d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产后发热率、切口愈合率及患者的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 h,术后1 h~1 d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产后发热率、切口愈合率及住院费用相比较,观察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过程中行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联合Foley导尿管球囊压迫,对治疗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减少术中,术后1 h,术后1 d内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产后发热率、提高切口愈合率、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患者手术效果佳且减少患者经济支出,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3岁。患者于入院前15个月无意中发现右侧颞部一约黄豆大小包块,后包块进行性增大至3cm×4cm时当地医院予以手术治疗,术后未行病检。术后1月右侧颞部包块复发,无疼痛等不适,无红肿疼痛,于2011年1月5日在我院五官科以"右侧颞部包块"收住院,于2011年1月13日全麻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