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的关系和意义。方法179例HBVDNA阳性、HBeAg阳性、人白细胞抗原(HLA)一A2阳性的CHB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Tfh、HBV特异性CTL,并作IL一21的检测。将179例CHB患者根据HBVDNA水平分为甲、乙两组,甲组86例,HBVDNA水平为10^4。~10^5拷贝/ml,乙组93例,HBVDNA水平为10^6-10^7拷贝/ml,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上检测指标的比较。结果甲组HBVDNA水平为(4.85±0.37)logl0拷贝/ml,乙组HBVDNA水平为(6.83±0.31)log。0拷贝/ml,t:27.31,P〈0.001,甲组Tfh(5.96±1.59)%,高于乙组(3.71±2.15)%,t=4.92,P〈0.01,IL.21(42.61±15.11)ng/L,高于乙组(14.91±3.15)ng/L,t=8.62,P〈0.01,HBV特异性CTL(0.36±0.08)%,高于乙组(0.18±0.06)%,t=19.99,P〈0.001。结论CHB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Tfh水平有关:HBVDNA水平低者,Tfh水平高,IL-21水平和HBV特异性CTL水平也高。HBVDNA水平高者,Tfh水平低,IL-21水平和ItBV特异性CTL水平也低。基线HBVDNA水平影响抗病毒疗效的机制可能与Tf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HBV基因型与外周血HBV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9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HBV基因型检测,比较B、C基因型感染者之间HBV特异性、非特异性CTL的差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9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基因型55例(60.44%),B基因型35例(38.46%),B、C混合型1例(1.1%),C基因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27例(49.09%),HBV特异性CTL(0.18%±0.03%),B基因型HLA-A2阳性18例(51.43%),HBV特异性CTL(0.38%±0.04%),高于C基因型,t=5.01,P<0.01,非特异性CTL:C基因型(11.87%±1.50%),B基因型(11.90%±1.51%),t=0.14,P>0.05.HBV DNA水平:C基因型[(6.01 ±0.81)log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5.01 ±0.54)log10拷贝/ml],t=5.01,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C基因型(251.13 ±131.11)U/L,高于B基因型(121.25±63.21)U/L,t=3.61,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 45.61 ±15.11)μmoL/L,高于B基因型(28.11 ±6.25)μmol/L,t=3.05,P<0.01.结论 与乙型肝炎肝硬化B基因型感染者相比,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较低,导致HBV DNA水平较高,肝功能损害较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非特异性CTL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120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流式细胞术检测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并作肝功能检测.将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甲、乙两组,甲组68例,HBV DNA水平为3~4 log10拷贝/ml,乙组52例,HBV DNA水平为5~6log10拷贝/ml,对两组患者的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和肝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甲组HBVDNA水平为(3.68±0.19)log10拷贝/ml,乙组HBV DNA水平为(5.97±0.32)log10拷贝/ml,t=22.98,P<0.001,甲组HBV特异性CTL(0.33%±0.04%),高于乙组(0.11%±0.01%),t=9.61,P<0.001,甲组非特异性CTL为11.99%±1.51%,乙组为11.91%±1.61%,t=0.16,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CTL有关:HBV DNA水平高者,HBV特异性CTL低,由于HBV DNA水平高,肝功能损害相对较重.HBV DNA水平低者,HBV特异性CTL高,预示抗病毒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邯郸市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邯郸108份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基因型分型,并结合转氨酶和HBV—DNA结果,分析乙肝病毒基因型的临床意义。结果邯郸市慢性乙肝人群感染的HBV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占93.5%,B基因型占6、5%。不同性别感染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生化指标ALT、AST、TB比较提示c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似乎比B型患者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基因型的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的患者血清HBV—DNA略高于B基因型,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邯郸市慢性乙肝人群感染的HBV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患者与B基因型相比肝脏炎症较重,HBV—DNA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外周血CD4+ 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的频率及其表面标志,分析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高球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健康人、乙肝患者及乙肝高球蛋白血症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检测血浆中IL-21、CXCL13和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CD4+ CXCR5+ Tfh细胞的频率及其表面PD-1、ICOS及CD40L的表达情况.结果 乙肝高球蛋白血症患者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22.6±4.7)%明显高于普通慢性乙肝患者(11.9±3.9)%及健康志愿者(6.8±3.9)%,CD4+ CXCR5+ Tfh细胞上PD-1和CD40L的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21及CXCL13水平升高,而IFN-γ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与乙肝高球蛋白血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了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和单克隆抗体法对5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sIL-2R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3个月的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与正常人比较仍有差异(P〈0.05),且sIL-2R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细胞比值密切相关。结论: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作为患者病情、预后判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6年本科室收治的26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检测HBV DNA、HBV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行腹部超声检测脾大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并记录常见并发症.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4组:G1组,HBV DNA<103拷贝/ml;G2组,HBV DNA 103~<105拷贝/ml;G3组,HBV DNA 105~<107拷贝/ml;G4组,HBV DNA≥107拷贝/ml.比较各组间Child-Pugh分级、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和门脉高压指标的差异以及各组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63例患者中217例(82.5%)HBV DNA阳性.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之间的Child-Pugh评分分级、HA、Hpc-Ⅲ、Ⅳ-C、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之间脾大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腹水、肝性脑病、肝癌等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绝大部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 DNA阳性,但血清HBV DNA水平高低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对21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发现,急性及亚急性重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sIL-2R均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比较,P<0001。急性、亚急性重型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CD+4明显降低,CD+8则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检测证实sIL-2R增高与活化的CD+8具有相关性,表明活化的CD+8细胞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CTL),其在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CD+4、CD+8细胞在急性和慢性重型乙肝中表达的不同,提示二者发病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1082、-819和-592位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 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法(PCR-SSP)检测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CSH)、4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223例慢性HBV携带者(ASC)和267例自限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基因组DNA 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3个位点-1082、-819、-592的基因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10-1082、-819、-592在慢性重型肝炎组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1082基因AA型在CSH中的检出频率显著高于ASC(χ2=13.314,P=0.001)及自限性感染者(χ2= 13.545,P=0.000);(2)-592基因AC、CC型在CSH中的检出频率显著高于CHB(χ2=15.970,P=0.000;χ2=20.414,P=0.000)、ASC(χ2=21.283,P=0.000;χ2=28.309,P=0.000)及自限性感染者(χ2 =17.047,P=0.000;χ2=16.528,P=0.000);(3)-819基因TC型在CSH中的检出频率显著高于CHB (χ2=58.961,P=0.000)、ASC(χ2=53.255,P=0.001)及自限性感染者(χ2=39.616,P=0.001),提示-1082基因AA型,-592基因AC、CC型及-819基因TC型与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有关,说明-1082AA, -592CC、AC及-819TC基因携带者患慢性重型肝炎风险相对较大。结论IL-10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所致肝病的肝损害进展和重型肝炎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能够调节B细胞的分化及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促进T细胞、NK细胞的增殖、分化,提高NK细胞杀伤活性,是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举足轻重,具有潜在临床研究价值,可能成为多种疾病治疗的新靶标.作为新的免疫系统调节因子,IL-21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HBV基因型差别。方法 对21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及2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 LC)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及HBV基因型进行分析,比较病毒学和基因型差异。结果 210例HCC患者和220例HBV LC患者HBV 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3%(177/210)、94.5%( 208/220);HBV DNA定量为(5.06±1.01) log10拷贝/ml和(5.36±1.13)log10拷贝/ml,HBV LC患者均高于HCC患者(P<0.01);HCC组和HBV LC组均以C基因型为主,两组B,C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 HCC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HBV LC患者。两组HBV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均以C基因型为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C、B基因型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共研究CHB患者71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HBV DNA >103拷贝/ml,其中C基因型34例(47.89%),B基因型36例(50.70%).比较C、B基因型感染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面PD-1的表达水平、HBV特异性CTL水平、HBV DNA水平、ALT和TBil的水平.结果 CHB 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的表达水平(37.30±3.05%)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26.19±3.06%),t=15.47,P<0.001,HBV特异性CTL水平(0.25±0.03%)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0.45±0.13%),t=21.54,P<0.001,HBV DNA水平(6.75±0.77lo9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4.96±1.12 log10拷贝/ml),t=7.93,P<0.001,ALT水平(487.39±87.36IU/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235.25±90.91IU/L),t=12.32,P<0.001,TBil水平(49.73±6.45)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28.48±5.89%),t=9.01,P<0.001.结论 CHB C基因型感染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导致C基因型感染者HBV特异性CTL水平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HBV DNA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因此,肝功能损害比B基因型感染者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复制水平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入选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157例患者,其中49例为早期肝硬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放射免疫法和酶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和Ⅳ型胶原,对血清HBV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并对49例早期肝硬化患者和108例无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DNA及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无肝硬化的患者,而HBVDNA水平却低于无肝硬化的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肝硬变内HBV DNA及其五种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取225例人肝硬变活检组织石蜡切片,检测了HBVDNA及其5种抗原。分别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HBxAg、pre-S_1和pre-S_2抗原;用PAP法检测HBsAg和HBcAg;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BVDNA;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双标记方法检测HBVDNA和HBsAg、HBxAg或HBcAg。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HBsAg为70.0%(128/183例),pre-S_1抗原为64.4%(85/132例)、pre-S_2抗原为61.4%(81/132例),HBxAg为75.3%(113/150例),HBcAg为22.4%(39/174例),HBVDNA为62.4%(58/93例)。双标阳性检出率HBVDNA和HBsAg为37.3%(19/51例),HBVDNA和HBx-Ag为86.3%(44/51例),HBVDNA和HBcAg为39.2%(20/51例)。HBVDNA和HBV5种抗原阳性病例中80%以上均伴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肝硬变的发生发展与HBV慢性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孕中期乙肝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IL-16、T细胞亚群、AFP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2011年1月~2014年3月73例乙肝孕妇HBV DNA并分组,A组(HBV DNA〈10^3copies/ml),B组(10^3copies/ml≤HBV DNA〈10^6copies/ml),C组(HBV DNA≥10^6 copies/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6;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并纳入3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 B、C组血清IL-16水平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L-16=3.568~5.329,P均〈0.05)。B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FP=3.435,3.857,P均〈0.05);C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FP=1.758~5.354,P值均〈0.05)。B、C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A组和对照组减低,CD8^+T细胞较A组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D4^+=2.101~3.586,tCD4^+/CD8^+=1.903~2.259,tCD8^+=1.774~2.816,P均〈0.05)。乙型肝炎孕妇组血清IL-16与AFP呈正相关(r=0.413,P〈0.05)。结论乙肝孕妇血清IL-16、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可提示HBV感染孕妇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且与AFP联合检测可减少乙型肝炎对孕妇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慢性乙肝儿童中HBV基因型分布特性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HBV引物特异性基因分型原理,建立巢式PCR方法 对404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血清HBVDNA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在儿童慢性乙肝中HBVDNA基因型主要为8型(24.5%)和c型(70.5%),其中南方儿童的8型感染率(38.7%)明显高于北方(21.3%,P=0.002)儿童,北方儿童以C型(73.3%)感染为主.B/C型的感染无性别、年龄和母婴传播途径差异.儿童慢性HBV感染者B、c不同的基因型,肝功受损程度(P=0.4796)、血清HBeA9阳性率、HBV DNA病毒载量及肝脏炎症(P=0.209)、纤维化程度(P=0.1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DNA基因型分布在儿童虽然存在南北方地域的差异,但无母婴传播、病毒复制和肝脏损伤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本核心启动子 (BCP)及前C区突变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 113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 ,采用INNO LiPA法测定BCPT176 2 A176 4双突变及前C区A1896突变 ,测定HBVS基因序列明确基因型。结果 在C基因型感染者中BCPT176 2 A176 4双突变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 ,差异有显著性 (34.2 %∶10 % ,χ2 =6 .74 ,P <0 .0 1) ,而前C区A1896突变率在B基因型和C基因型感染者中差异无显著性 (2 .5 %∶4 .1% ,χ2 =0 .0 0 ,P >0 .0 5 )。结论 与B基因型相比 ,C基因型感染者更易发生BCPT176 2 A176 4双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