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48周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治疗48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的27例在48周时未发生HBV DNA转阴(<100 IU/ml)及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序贯替比夫定继续治疗,设为A组.替比夫定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54例,设为B组.比较治疗48周后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至12周,A、B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9.3%、14.8%、66.7% vs 75.9%、5.6%、46.3%;治疗至24周,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92.6%、25.9%、70.3% vs 92.6%、7.4%、85.2%;治疗至48周,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8.9%、29.6%、81.5%vs 98.1%、28.0%、83.3%.在各观察点两组间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B组.治疗48周时,A组未观察到病毒学突破的发生,B组的病毒学突破的发生率为14.8%.治疗过程中有38.3%的患者出现肌酸激酶(CK)升高,A组患者在各观察点CK值均明显高于B组,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未出现1例因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48周疗效欠佳的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治疗,短期内仍可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在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肝病专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80例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6、12个月时的HBV DNA载量、HBeAg血清学转换、ALT复常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6、12个月时的HBV DNA载量对数值比同期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6、12个月时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2个月时HBeAg转阴率、血清学转换率及ALT复常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具有较强抗病毒作用,对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慢乙肝过程中血清HBV DNA和HBeAg含量的变化及其联系,探讨二者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作用及其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分别应用恩替卡韦治疗(53例)和替比夫定治疗(31例)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共84例,观察治疗后48周内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和无HBeAg血清转换者不同时间点HBV DNA下降水平及其转阴率、血清HBV DNA载量与HBeAg水平的关联。结果 HBV DNA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早期迅速下降;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较无转换者HBV DNA下降幅度大,HBV DNA转阴率高;基线血清HBV DNA和HBeAg含量成正相关(r=0.49,P〈0.05),治疗48周后相关性消失;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线血清HBV DNA、HBeAg定量以及治疗12周后的HBV DNA转阴率有关。结论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较无转换者HBV DNA下降速度快,病毒转阴率高,基线HBeAg、HBV DNA载量低,可通过观察HBV DNA下降水平和转阴率预测核苷类似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乙肝肝组织HBV DNA及病理的影响.方法 75例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分别接受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24例、拉米夫定35例或干扰素α2b16例,抗病毒治疗,检测治疗前48周患者肝组织HBV DNA及炎症指数(HAI).结果 抗病毒治疗48周,三组患者血、肝组织HBV DNA及HAI均值明显下降(P<0.05),序贯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38.1%)稍高于其他两组(P=0.1352).HBeAg血清转化患者(17例)和HBV DNA阴转患者(21例)肝组织HBVDNA基线值明显低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肝组织HBV的复制,改善肝细胞的炎症坏死;肝组织HBV DNA水平低者抗病毒疗效好.序贯治疗可能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恩替卡韦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替比夫定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后12、24和108周时HBV DNA不可测率、较基线下降(>103 copies/ml)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消失率和HBeAg/HBeAb的转换率,Child-Pugh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24、108周时HBV DNA不可测率与12周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08周时,患者的较基线下降率与12周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2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消失率和HBeAg/HBeAb转换率与恩替卡韦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108周治疗后,就Child-Pugh评分来讲,两组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达A级的人数对比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替比夫定组比恩替卡韦组肝脏储备功能达A级的人数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对HBV DNA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替比夫定在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较快提高HBeAg/HBeAb转换率、改善Child-pughp评分.因此,替比夫定可作为CHB患者的推荐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20例(A组),恩替卡韦组20例(B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组20例(C组)(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4、12及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和HBeAg血清转换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分别在治疗第4、12、24周时比较三组,A组、B组的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低于C组(分别为:Z=-4.6,P<0.0001;Z=-2.53,P=0.0114);A组ALT复常率明显低于C组(Z=-2.63,P=0.0086),B组与C组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HBsAg、HBeAg下降幅度大于A组和B组.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个月疗程中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每组6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保肝治疗,拉米夫定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片100mg,每天1次,替比夫定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片600mg,每天1次,疗程为48w。在治疗后4、8、12、24、48w,检测ALT、HBeAg和HBV-DNA。比较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的HBV-DNA阴转率,血清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和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后24和48w,替比夫定组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而在治疗后4、8、12w,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5%和72.6%,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7%和8.7%,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均能达到一定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见。而替比夫定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使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7例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TF组(n=48)和LdT组(n=49).DTF组口服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DTF)治疗,LdT组口服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对比两组孕妇血清乙肝病毒基因(Hepatitis B virus-DNA,HBV DNA)水平、外周血Treg/Th17平衡状态、HBV母婴传播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孕妇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Treg细胞、Th17细胞百分比、Treg/Th17比值、新生儿HBV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T与DTF两种药物对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治疗,均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调节免疫状态,降低HBV DNA水平,提升抗病毒效果,效果相当,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派罗欣联合解毒升白颗粒治疗慢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符合干扰素应用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6例,分别给予派罗欣联合解毒升白颗粒及派罗欣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两组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及停药后24周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及HBV DNA转阴率及主要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48周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7%);治疗组治疗48周HBeAg转阴率(54.8%)、HBeAg/抗HBe转换率(48.4%)及HBV DNA转阴率(62.5%)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1%,21.9%,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学不良反应(89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65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罗欣联合解毒升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派罗欣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4周未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病例,加用阿德福韦酯(ADV)是否能增加HBV慢性感染者HBeAg血清转换和HBV DNA抑制率(≤1×10^3拷贝/ml).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57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第24周时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若HBV DNA〉1×10^3拷贝/ml,则加用ADV(A组,21例)或不加用ADV(B组,14例)治疗;若≤1×10^3拷贝/ml,则继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组,22例),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别.结果 治疗至第48周时,A、B、C三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3.8%、28.6%和63.6%(A vs C,P=0.014),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4~48周期间,A、B两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HBV DNA下降幅度高于B组(2.60±1.37 vs 0.86±2.09,P=0.005).结论 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第24周未能实现HBV DNA显著抑制时,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加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结合新生儿主被动双重免疫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其机制。选取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主被动双重免疫方案。观察组自孕28周始服用替比夫定,分娩新生儿同样接受双重免疫方案。监测孕妇入组时、分娩时、新生儿脐带血、6个月时血清HBV标志物及HBV DNA的变化,计算HBsAg、HBeAg的胎盘透过率。另检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1)阻断效果:分娩时观察组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则无差异;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 19.67%)(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 14.2%)(P<0.05);(2)HBV抗原胎盘透过率:分娩时2组孕妇的血清HBsAg、HBeA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组新生儿脐带血HBsAg、HBeAg水平亦无差异;两组的HBsAg、HBeAg胎盘透过率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3)安全性:2组孕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可以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且安全性高,但其不能降低孕妇HBV抗原水平及其胎盘透过率,其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主要与降低HBV D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4至2020-4我院收治的8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peg-IFN-α-2a治疗,观察组42例在此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均治疗24 w,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脏病变相关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eAg阴转率、乙肝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转阴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肝功能指标和肝脏病变相关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peg-IFN-α-2a治疗CHB效果好,通过杀死病毒,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肝脏病变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恩替卡韦治疗组33例,给予恩替卡韦1.0 mg/d;阿德福韦酯治疗组32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动态观察患者血清HBV DNA、肝功能、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肌酐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组ALT复常率在治疗后12周、24周、48周均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但直到48周时两组之间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在治疗12周时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有较好疗效,恩替卡韦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泛昔洛韦治疗HBV慢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泛昔洛韦对HBV慢性感染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9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和单用泛昔洛韦治疗组32例,和单用α-干扰素29例和单用拉米夫定28例两个对照组,对比观察三组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泛昔洛韦血清HBV DNA阴转率40.62%(13/32),HBeAg阴转率21.88%(7/32);对照组α-干扰素血清HBV DNA阴转率37.93%(11/29),HBeAg阴转率41.38%(12/29);拉米夫定血清HBV DNA阴转率67.90%(19/28),HBeAg阴转率21.43%(6/28)。治疗组HBV DNA阴转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3个月,平均1.3个月,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泛昔洛韦治疗HBV慢性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天晴复欣针剂、胶囊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4例选自各中心按统一标准入组的患者均采用天晴复欣注射剂与胶囊序贯治疗6个月,停药随访6个月。监测肝功能(AIJT、AST、TBil)及HBV—M、HBV DNA。结果 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54.23%、56.91%,TBil的复常为54.17%;停药随访6个月分别为69.91%、61.22%和80.56%。天晴复欣治疗3个月、6个月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22.58%、36.94%,其中发生HBeAg/HBeAb转换分别为12.90%、17.12%;治疗3个月、6个月后HBV DNA下降≥2 log10分别为20.12%、28.17%。治疗3个月、6个月后完全应答率分别为3.05%、5.63%,部分应答率为19.51%、35.21%。停药后随访6个月时5.31%的患者仍可维持完全应答疗效。结论 天晴复欣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其疗效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3年的疗效.方法 82例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口服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和HBV DNA水平及治疗1、2、3年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82例患者治疗1、2、3年时ALT复常率分别为79.3% (65/82)、84.2% (69/82)、92.7% (76/82);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3.108&#177;1.394)、(2.637&#177;0.571)、(2.670&#177;0.982) log10拷贝/ml;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5.9% (54/82)、81.7% (67/82)、89.0%(73/82).其中60例HBeAg阳性患者治疗1、2、3年时HBeAg消失率分别为18.3% (11/60)、43.3%(26/60)、41.7% (25/60);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10/60)、28.3% (17/60)、31.7% (19/60).结论 恩替卡韦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促进ALT复常,促使HBeAg血清学转换.延长疗程,可增加HBV DNA阴转、HBe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 INF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 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PEG INFa-2a组和IFNα-2a组。结果 治疗6个月时,PEG INFα-2a组HBeAg血清转换率(45.7%)高于IFNα-2a组(35.1%),但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8.6%和37.8%,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2.9%和45.9%,P〉0.05。治疗后,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为62.9%和45.9%,停药后6个月,两组的联合应答率分别为57.1%和40.5%。PEG INFα-2a组有3例患者HBsAg阴转,而IFNα-2a组仅有1例患者HBsAg阴转。两组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重要的不良事件。结论PEG INF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IFN-2a,耐受性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α-2b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一年后,观察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综合应答率及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2b干扰素治疗具有效果好,具有高应答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慢乙肝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转氨酶(ALT)、HBVDNA和HBeAg表达量,同期[3H]T-dR掺入法测定外周血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采用ELISA测定HBV抗原特异性IFN-γ表达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一个月后的患者ALT、HBV DNA和HBeAg水平显著下降,而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特异性IFN-γ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伴随患者体内HBV复制水平的下降,患者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增高.特异性免疫的增强与HBeAg血清学转换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48周的疗效.方法 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78例,其中治疗组给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给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治疗8周、12周、24周、48周的血清生化学指标及HBV-DNA定量情况;观察12周、24周、48周HBeAg阴转和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情况.结果 二组患者血清HBVDNA转阴率在24周时分别为79.1%和52.6%,在48周时分别为93.7%和60.3%,二组比较差别显著(P<0.01)有显著临床意义,HBeAg转阴率比较和HBeAg血清转换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临床意义.ALT复常率24周时分别为83.3%和51.1%,48周时分别为95.8%和63.2%,二组比较差别显著(P<0.01)有显著临床意义,但用药4周时ALT复常率差别不大(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首选的最有效最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