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川芎中阿魏酸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建立提取川芎中阿魏酸的方法。方法:以阿魏酸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芎中阿魏酸提取所用的溶剂种类,极性和提取方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用8倍量40%乙醇回流提取3h的方法提取川芎中的阿魏酸可以获得较高提取效率,结论:溶剂种类和提取方式对川芎中阿魏酸的提取效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川芎中阿魏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川芎中阿魏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提取液中阿魏酸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将水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与结论 川芎饮片水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A3B2C1,即浸泡1小时,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加水量约为药材的8倍和6倍量。  相似文献   

3.
川芎中阿魏酸定性定量的薄层色谱扫描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钱芳  燕恩慈 《中成药》1990,12(4):9-10
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对川芎中的阿魏酸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川芎用乙醇提取。实验回收率为100.5%,CV=2.02%。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作为川芎质量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81-1482
目的:研究中药川芎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及藁本内酯作为筛选川芎提取工艺指标。用HPLC法对阿魏酸及藁本内酯进行含量测定,对乙醇回流、水煎煮、乙醇温浸、水温浸、水蒸气蒸馏、综合提取六种提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综合取川芎中阿魏酸及藁本内酯含量较高。结论:综合提取为川芎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川芎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张虹  柳正良  王洪泉 《中草药》2001,32(12):1077-1079
目的:考察影响超临界萃取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因素。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超临界萃取为提取条件,以提取液中阿魏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阿魏酸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优选出川芎中阿魏酸的最佳超界萃取条件。结论:提取阿魏酸的最佳SFE条件是:萃取罐的温度70℃,萃取压力35MPa,CO2流量25kg/h,萃取时间2.5h。  相似文献   

6.
当归川芎中阿魏酸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当归、川芎中阿魏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液中阿魏酸含量为指标,比较了阿魏酸提取的水煎和醇提工艺,并用正交设计将醇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与结论:醇提工艺更有利于阿魏酸的提取,8倍量70%乙醇提取两次.1.5h/次为醇提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当归和川芎中阿魏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改进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为甲醇-0.05%冰乙酸(2:3),阿魏酸对照品可分离出一杂质峰,且发现用水或一定浓度的甲醇或乙醇配制阿魏酸,随时间推移,阿魏酸峰面积不断下降,而杂质峰峰面积不断增加;改进对照品配制溶剂为甲醇-5%冰乙酸(1:4),阿魏酸稳定性增加,提高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川芎中阿魏酸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川芎中阿魏酸的稳定性 ,为其提取、浓缩及干燥等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反相 HPL C法测定阿魏酸峰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 ,在湿热条件下 ,阿魏酸很不稳定。当温度超过80℃时 ,阿魏酸峰面积急剧下降 ,且时间越长降低越多。但川芎药材在干燥条件下 ,其中的阿魏酸含量相当稳定。结论 在有关川芎药材的提取、浓缩及干燥过程中 ,为了获得较高的阿魏酸转移率 ,相关工艺的温度不宜超过 80℃ ,加热时间不宜超过 12 h。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选酒制川芎的微波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微波炮制工艺.结果 川芎的最佳的炮制工艺为:黄酒用量为川芎质量的20%,闷润60 min,微波热力为60%,微波时间为2 min.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而且易于控制,可作为川芎炮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川芎中川芎嗪提取工艺优化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查川芎药材有效成分川芎嗪提取的影响因素,优化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川芎最佳提取工艺进行考察,以HPLC〔条件为Kromacil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以甲醇-1%醋酸水溶液(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室温〕作为优化分析手段。结果川芎的最佳提取工艺:80%乙醇(含5%乙酸)12倍量,超声提取2次,45 min/次。盐酸川芎嗪在2.02~60.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0 205X-11 452,r=1.00平均回收率为101.70,RSD=2.79%。结论该实验对川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川芎嗪的提取效率高,检测快速准确。在此HPLC条件下川芎嗪和其它成分之间能得到很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苏氏接骨胶囊中当归和川芎的定性鉴别和总阿魏酸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苏氏接骨胶囊中的当归和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阿魏酸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C18(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1%醋酸溶液(20:80),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20 nm.结果 薄层色谱清晰,分离良好,阴性无干扰.阿魏酸在0.42~2.24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6%,RSD为1.27%.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苏氏接骨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川芎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川芎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及藁本内酯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HPLC为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重复-正交实验法,以乙醇浓度(A)、溶剂量(B)、提取时间(C)和提取次数(D)4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实验,经工艺验证,最后确定提取工艺。结果:因素A、D对阿魏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因素A、C、D对藁本内酯的含量有极显著影响。结论:8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1.0h为阿魏酸、藁本内酯较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3.
川芎中含阿魏酸效应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燕龙  徐德生  冯怡  袁莹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40-1743
目的:对川芎中含阿魏酸效应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以阿魏酸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提取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大孔树脂吸附法的纯化工艺参数。结果:纯化后含阿魏酸效应组分的出膏率为1.67%,其中含阿魏酸5.82%。结论:本实验研究为川芎药材及其制剂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江西特产中药茶芎的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制剂中阿魏酸和川芎嗪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立坤  陈新旺  邹安庆 《中草药》1996,27(4):213-214,249
用RP-HPLC同时测定复方制剂中阿魏酸和川芎嗪的含量,用C18柱,甲醇-水(含1%冰醛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外标法定量。  相似文献   

16.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江西特产中药茶芎的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7.
炮制对川芎中阿魏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兰  郭戎 《中药材》1998,21(4):184-185
采用HPM法对川穹及其四种炮制品中的阿魏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炮制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阿魏酸含量逐渐降低,以炒焦品降低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川芎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川芎的提取方法和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阿魏酸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含量的影响;采用均匀试验设计进行提取工艺条件优选。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阿魏酸得率最高,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5MPa,萃取温度55℃,解析压力6MPa,夹带剂为150%药材量的乙醇(mL.g-1),动态萃取3.5h。结论:优选工艺提取率高,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汪程远  张浩  钱忠明 《中药材》2005,28(12):1072-1074
RP-HPLC法测定了川芎中东川芎内酯的含量.结果表明,东川芎内酯在0.35~3.5 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2.1%(n=5).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东川芎内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HPLC法,利用Waters─C18柱,甲醇─水─冰乙酸(38:62: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0nm;对复方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阿魏酸进行分离测定。测得阿魏酸线性范围为0.2~1.0μg,r=0.9997,回收率为99.8%,RSD=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