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蒙药治疗脑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药治疗脑出血的体会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武娜仁脑出血属蒙医“萨病”范畴。从理论讲:萨病有“嘎拉萨病”和“乌苏萨病”两种嘎拉萨病是赫依、希拉(风阳)暴升,赫依(气)血逆乱,随赫依(气)道上冲于脑,脑血管损伤出血。脑是白脉之海,损伤白脉,障碍...  相似文献   

2.
浅谈蒙西医结合治疗“萨病”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医“萨病”包括了西医脑血管意外病群。蒙医认为萨病是由黑脉病(包括西医学动脉系病变)及外伤、精神等等因素致机体三元失衡、病变气质血质相搏以气质偏盛型、希日质偏盛型、巴达干质偏盛型、希日乌苏质偏盛型等不同形式损害脑部白脉的复杂病变过程。我们在临床中着重蒙医传统治疗的同时结合西医治疗“萨病”收到良好效果。例举典型病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蒙医脑一白脉调控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萨病(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平行多中心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入选的197例萨病(中风)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蒙医脑一白脉调控针刺结合康复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1-3个疗程,观察白脉(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蒙医症状改善,躯体能力评定(Fusl-Meyer)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改善情况等,比较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白脉(神经)功能缺损、蒙医症状改善、躯体能力(Vugl-Meyer)、FIM评分入选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结束时,两组较入选时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蒙医脑-白脉调控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萨病(中风)恢复期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蒙医所讲的“萨病”是脑出血和脑梗塞病的总称,并且分为“嘎拉型”,“乌苏型”两种。前者为热性,后者为寒性。“嘎拉型”发病急剧,以右侧症状为主,“乌苏型”起病较缓慢,左侧为主。蒙医认为该病与长期食用高脂肪饮食、饮酒、吸烟、突然情绪波动、  相似文献   

5.
试论萨病的病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萨病属蒙医白脉病(白痹)范畴。萨病(现代医学称脑卒中)与心血管疾病并列成为人类头号杀手,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易复发的特点。临床以肢体不遂、失语、口角歪斜为主要症状,西医所说的脑出血、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均属于萨病范畴。蒙医学认为脑、脊髓及白脉统称为白脉,系连接脉之一种。在胚胎时期,从脐部出生的阴脉所形成,归阴,五元属水,故又称水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蒙医药基础理论及文献的深入研究,制定“萨病”(脑梗死)恢复期蒙医临床路径.填补了“萨病”恢复期蒙医临床路径的空白,为“萨病”的进一步规范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通过对蒙医药基础理论及文献的深入研究,研究制定萨病(脑梗死)恢复期的蒙医诊疗方案.填补了“萨病”(脑梗死)恢复期蒙医诊疗方案的空白,为萨病的进一步规范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蒙医萨病,中医统称为中风病,西医属脑卒中范畴,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所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萨病是众多外因所致体内气血运行、流通障碍,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失调,赫依与琪素相搏及运行失调而损伤脑部的黒脉继而引起白脉之海—脑之受损而致病[1]。在我国,萨病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城市居民死因中萨病居首位,农村居第二位。萨病还成为重要的严重致残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是以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导致的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此病是蒙医白脉病的一种,又称彻彻热乎病。蒙医将人体的脉络分为白脉和黑脉。白脉病是白脉系统遭受致病因素的影响后所致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很多疾病归属于“白脉病”。为更好的实现对蒙医优势单病种的规范化研究,本文基于白脉理论,探析蒙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系统理论思想从网络视角探索白脉软膏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功效组配伍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获得白脉软膏的化学成分及对应的候选靶标谱,根据白脉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疼痛、慢性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神经痛4种疾病/症状为关注点,在人类表型本体(HPO),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白脉病相关的疾病基因集,构建“白脉软膏活性成分靶标-白脉病相关基因集”相互作用网络,在此基础上筛选其核心网络节点并进行富集分析,探讨白脉软膏组方中活血通络组(姜黄、麝香、碱花),行气止痛组(肉豆蔻、甘松、藏菖蒲),温经散寒通络组(干姜、花椒、藏茴香)和健脾温肾强骨组(阳起石、甘草)4个功效组配伍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结果 白脉软膏所含4个功效组富集的通路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功能、炎症-免疫系统调节和机体能量代谢3个模块,各模块间通过共有靶标基因关联又各有侧重。其中,活血通络组和行气止痛组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可概括为活血补气和醒神开窍;行气止痛组和健脾温肾强骨组主要用于推动机体气机运行,促进血液化生,增强机体免疫,维持炎症-免疫系统的调节;健脾温肾强骨组和温经散寒通络组主要通过补脾益气及温热药性来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全方分析侧重挖掘白脉软膏从多维度、多层次干预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各功效组强调其在神经系统功能、炎症-免疫调节、机体能量代谢中各有侧重的作用特点,2种网络分析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结论 白脉软膏主要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维持机体炎症-免疫系统平衡及干预机体能量代谢的整合效应来发挥其对白脉病的治疗作用,相关研究可为白脉软膏作用机制的深入阐释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蒙医学认为萨病是由琪素、希拉、巴达干、赫依等体素平衡失调使白脉及脑系统受侵害,赫依琪素运行受阻,出现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萨病是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血希拉亢盛,骤然上升冲于脑,致脑之黑脉破裂而出血,进而渗于脑质损害白脉所致或由于巴达干黏液激增而梗塞脉窍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通过对75例萨病实施蒙医护理,36例患者痊愈出院,32例患者显效,7例患者症状有改善。患者满意率为100%。蒙医护理对萨病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藏医将人体的经脉分为黑脉和白脉。藏医认为因季节环境、饮食不当、瘟毒热邪侵入脉道,或外伤等损害白脉,导致三因素中的隆和血液紊乱而诱发白脉病。白脉病是藏医白脉系统遭受致病因素的影响后所致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很多疾病归属于“白脉病”。中风病是藏医白脉病的一种,临症时需根据疾病的寒热属性、发病时间、病位及其三因素(赤巴、隆、培根)归属情况,据理选药、对治疾病,是藏医辨治白脉病的基本规律,临床时应按照藏医的诊疗规律、综合诊查病因、把握疾病证候变化规律来施治用药。  相似文献   

14.
萨滞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藏医药治疗萨滞布病临床疗效显著,但其病因病机尚存在异议,为促进和提高萨滞布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研究查阅和古籍文献,发现萨滞布病是人体三因失去平衡后隆血紊乱,人体坏血增多,坏血在隆的反作用下黏性增高,出现血液堵塞或溢出现象,导致白脉和黑脉受损,进而引起偏瘫、失语等症状,同时依据文献将萨滞布病的证型分类进行总结和梳理。依据藏医理论和国内外萨滞布病前沿相关文献,提出了从神经血管单元、时间药理学、代谢组学、肠道菌群等方法藏药干预萨滞布病的策略,为新方法和新思路研究藏药干预萨滞布病提供了藏医理论衔接点。  相似文献   

15.
乌兰  姚哈斯 《世界中医药》2010,5(5):342-344
萨病(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萨病(中风)的患者达200万。随着医学的发展,萨病(中风)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藏医药治疗“白脉病”的组方规律,研究用药特点,为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四部医典》《藏药方剂大全》《秘诀补遗·钥匙》《临床札记》《藏药方剂宝库》等藏医药经典著作中收集和整理明确治疗“白脉病”的藏药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软件”(TCMI V3.0)对常用药物频次、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藏药药性理论分析治疗“白脉病”药物性-化-味的使用频次等。结果:汇总出藏医治疗白脉病的方剂102首,涉及单味藏药220种,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20味,西红花和丁香的使用频次较高;丁香、麝香和丁香、肉豆蔻是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发现“肉豆蔻、丁香、珊瑚、麝香、西红花、天竺黄”为主的5首核心组合,以及藏药性-化-味理论分析出苦味和甘味、凉性的使用频次较高。结论:频次、药物组合、核心组合以及药性的分析结果都揭示藏医治疗白脉病的核心药物功效以行气泄隆、清脉热为主,并始终遵循协调人体三因动态平衡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蒙医“努如乃胡英”白脉病范畴。是指病血与协日乌素聚集于腰椎关节、周围组织、肌筋膜等处,导致白脉功能受阻,引起的白脉支配区域的运动、感觉障碍。从2011年起用蒙医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努如乃胡英)5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萨病(脑血管病)是致死率、致残率很高的一种常见病。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和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黑脉病(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脑卒中死亡已占各种死因的前一二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约150万例,死亡100万例,50万名幸存者中绝大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者常年卧床不起、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关于脑卒中,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就对本病的病因、分类、症状、诊断、防治等有着详细的记载。1发病因素对脑卒中(萨病)的病因在古代文献中有赫依、其素(血)相搏引起白脉之海——脑受损伤,精神受刺…  相似文献   

19.
扎冲十三味丸性平,为脑血栓、脑梗塞、脑萎缩、脑中风偏瘫、言语不清、左瘫右痪等脑血管病(黑白脉病)及风湿(协日乌苏)病专用良方。方中以“五凤丸”为基础,配以专治“白脉病”及脑脊髓疾病良药磁石、珍珠和消栓清脑之药珊瑚、禹粮土及理气之药丁香、沉香、肉豆蔻等名贵药材为原材,对治疗各种脑血管病(白脉病)、半身不遂、左瘫右痪、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老年痴呆等中风偏瘫病及风湿、类风湿病颇有奇效。①它能迅速改善血液流量。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出血蒙医称“萨病”。蒙医对“萨病”的认识和治疗历史悠久,《四部医典》中就有对本病的病因、分类、症状、诊断、防治等方面的记载,并论述“萨病”有火(热)、水(寒)性萨病之别。而病症以突然半身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哭笑等异常症状为主。治疗方面也有内服药、熏药、外用洗药,年过60岁病者治疗难等记载。在《兰塔布》中,根据病情对“萨病”进一步论述分为五种:火、水、气、土、空间型等萨病记载。蒙医对火(热)、水(寒)型萨病有火(热)型萨病为右侧瘫痪、水型萨病为左侧瘫痪之说。火(热)型萨病突然发病,瘫痪、疼痛部位右侧为主,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