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一九九四年第七期五十页发表一文“沉香炮制方法的改进”,作者采用除去枯废白木,劈成细条,然后用去筛的粉碎机粉碎即成粗末,可直接煎剂。笔者认为此法欠妥,现将理由阐述如下。 沉香为中医临床常用芳香药物,具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功效。沉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如运用和贮存不当,会使其成分挥发,降低或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一九九四年第四期三十六页发表一文“盐菟丝子炮制新法”,作者采用盐水煮后制饼的方法。笔者认为其具有操作麻烦(煮时要不断搅拌)的缺点,因此在实践中做了改进,取得了理想效果。方法是取净菟丝子,加入适量的食盐水样匀(菟丝子与食盐用量之比为100:2),置适宜容器内,蒸至汁液吸尽并呈稠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1994年10期13页刊载了陈俊伟同志的“龟板炮制新法”一文,文中记载了龟板炮制新法:醋浸压力蒸气法,笔者对此方法有几点看法,现提出与同道商榷。 关于龟板的炮制加工,古人已多有论述。《本草纲目》记载,陶弘景曰:入药宜生龟炙用。吴球  相似文献   

4.
对“沉香平胃膏质量标准的研究”一文的一点看法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黄一平读了贵刊1995年《中成药》第17卷第7期第13页"沉香平胃膏质量标准的研究"一文,觉得对文中有关回收率试验方法有待商榷。评价含量测定方法的可靠性,多以回收率估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笔者阅读《浅谈蛤蚧》一文(载《中药材》1988年第2期19页),对该文中药材蛤蚧四足爪数的描述:“四足均有五趾,均具爪”提出异议,与大家商榷.《中药鉴定学》也认为蛤蚧“四足均有五趾,均具爪”,《中草药学》、《中国药典》只记载蛤蚧  相似文献   

6.
对炮制辅料“油沙”的商榷孙桂明孙世成(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威海264200)《中国中药杂志》1996年第8期“两种固体炮制辅料的选材与制备”一文中提到“炼沙”,作者取净选的沙子于锅中,候热加入适量(50~60g/kg)的食用植物油,在200℃以下搅拌均匀即成。《中药材》1996年第3期“不宜用桐油制备油沙”一文,作者认为,应加入约沙重20%的食用植物油制备油沙。笔者认为用油沙烫制药材不妥,特提出与同道商榷。油沙含有大量的食用植物油,在....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中药材》1993年第7期37页上的《中药汤剂特殊煎法后下一项改进的设想》一文,作者将传统汤剂中后下的药物,改进成胶囊剂,与汤剂同服,以便于服用。笔者认为此法不甚妥当,提出几点不同意见,与同遭商榷。 1 后下药物按通法制备成胶囊,其挥发性有效成分已挥发损失。文中方法是:“将一些后下药物如薄荷、木香、檀香、砂仁、豆蔻等分别粉碎成细粉”,制成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1993年第12期46页发表一文“配方中粘性中药的粉碎方法”,作者将粘性中药与其他配方中药混合在碾糟中碾成饼或小团块,用文火炒至干燥,笔者认为此法欠妥,提出几点不同意见,望与同道商榷。 从中药炮制目的及理论上看:配方中药生与炒的要求是医生根据病情和机体适应程度来确定的。如大黄《本草备要》右“生用峻”的记载,若用文火炒干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1995年第1期51页刊载“麻黄用法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一文,认为麻黄“宜先煎,去水面浮沫”是不合理的。依据是“若先煎,则使有效成分麻黄碱和挥发油大量逸失,降低疗效;浮沫中含有生物碱,不应除去。笔者对此持有异议,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在1989年第1期上刊登了诸葛兆年的《乳香炮制工艺的改革》一文,阅后确有所得。为了促进同行业中相互间的交流,更好地提高炮制品的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在此,介绍另一种炮制乳香的方法——打粉炒法。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1994年2期35页刊载了艾广凤同志的“对山药药用部位的建议”一文,文中认为《中国药典》与《中药大辞典》对山药的药用部位(分别为根茎和块茎)描述有误,艾同志认为是根,对此笔者有一定的看法。 根一般不会发芽,不生叶和花,这是对的。但是  相似文献   

12.
<正> 《新编中药炮制法》(马兴民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三次印刷)一书,集中了多年来中药炮制的研究成果,为广大基层中药工作者的学习提供了一定方便。徐永昭同志已作过评介(见《中药通报》1981年第3期),今就书中有关、内容提出几点看法,与编者商榷。一、炮制理由方面第11页辅料3醋项下:“能与生物碱或皂甙生成盐或酯,能增加溶解度……”第120页5行:“因醋能和柴胡中所含的皂甙生成酯,能增加溶解度……”其实,皂甙除少数外,均可溶于水,假若能转变脂类,使亲脂性增强,水溶性反而减小。相反可使有机酸复呈原游离状态。如乌梅中的苹果酸酯在醋酸的作用下生成苹果酸第76页7行起,山药炮制理由:“其中所含粘蛋白质,在体内水解为有滋养作用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  相似文献   

13.
<正>鹿藿始出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中药材》杂志1988年第3期曾刊“白菟藿、鹿藿考”一文,该文认为古代本草之鹿藿是指豆科野绿豆的一种类型,笔者认为该结果不够明确,值得进一步推敲,特陈管见。 《名医别录》载:“鹿藿生汶(今属山东)山谷”。陶弘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1993年第5期44页发表张维安的“对贝母来源名称的质疑”一文,对作者认为“实际上贝母的药用部分为鳞叶,不应称“鳞茎”的观点不敢苟同;对文题亦感有欠妥之处.现谨陈浅见,与作者商榷,以求共识. 《中国药典》凡例中明确定义药材“来源”是指药材的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采收加工等一系列内容,中药鉴定学、药材学、中药学等对“来源”的定义或收载内容亦与之大同小异。“来源”一词沿用已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时期,我读阅了《中成药研究》一九八四年第八期刊载的黄柏良同志《苍耳子去刺新办法》(以下简称“新法”)一文,感到该文介绍的操作方法简便,有一定的创见,但亦有不足之处。特提出我的一点看法,与黄柏良同志商榷。一、苍耳子炮制与药柱在75年版《中药大辞典》与77年版《中国药典》上均明确规定:“苍耳子的炮制,应拣去杂质,筛去灰屑,(照清炒法)炒至黄褐色,去刺,筛净”。传统炮制经验认为:苍耳子有小毒,经炒后,可大大降低毒性,且有效成分易于保存。  相似文献   

16.
《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药物炮制专书 ,一般认为作者是刘宋时雷。原书早佚 ,但主要内容都保留在宋《证类本草》中。其中“白矾”条的炮制文 ,从六版《医古文》教材到其后的几种《医古文》教材都收入了这篇文章。这则白矾炮制文 ,篇幅虽不长 ,理解上却有一定难度。沈澍农教授曾撰文对六版教材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 (见《医古文知识》2 0 0 0年第 4期 )。 2 0 0 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版《医古文》新编教材亦收载了该篇。可惜的是 ,该教材对旧有错误未能是正 ,却又新增误漏。笔者不揣浅陋 ,拟就该篇的三条词语展开讨论。方家达士 ,幸垂教…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杂志于1988年第6期发表了焦念风撰写的“炮制对苘麻子水溶性煎出物的影响”一文,笔者读后,有两点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1.文章在前言部分提到,“苘麻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处方名为冬葵子。”笔者认为“处方名为冬葵子”不妥。据历代本草所载,冬葵子均系指锦葵科植物冬葵的干燥种子。冬葵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苘麻子始载于《唐本草》,名为苘实。《证类本草》、  相似文献   

18.
与"督脉是脊髓浅识"一文作者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兵 《中国针灸》2007,27(6):473-474
拜读了焦顺发等“督脉是脊髓浅识”(见《中国针灸》2006年第10期第761页)一文(以下简称“焦文”),受益匪浅。但笔者对焦文的许多认识不敢苟同,提出管窥之见与其商榷。  相似文献   

19.
读贵刊1991年第六期43页王新军同志“推拿手法定义我见”一文后,有几点不同看法,特提出与作者商榷。王新军同志认为高校教材《推拿学》(俞大方主编,一九八五年十月第一版第40页)中所下的定义:“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是不够完整的。而认为推拿手法的本质属性(即内涵)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推拿手法是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二、运用一定力量是推拿手法的基础;三、技巧是手法的关键。据此定义为:“用手或肢体的其  相似文献   

20.
王炳恒 《河南中医》2004,24(5):79-79
《河南中医》2003年第8期第70页,李明文医师所撰写的《绞股兰临床运用举隅》一文,详细介绍了绞股兰的作用及适应证,举例进行了说明。我认为文中的“绞股兰”应该是“绞股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