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机械通气时膨肺吸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行机械通气期间给予膨肺吸痰的效果。[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1例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吸痰,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膨肺吸痰,并于每次吸痰后30min观察病人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道阻力等呼吸功能参数变化,治疗前后肺不张发生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病人呼吸功能参数及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用膨肺吸痰法能够彻底有效排除COPD病人肺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增加气血交换,预防肺不张。  相似文献   

2.
周芷伊  王涛 《当代护士》2021,28(1):145-147
脑出血是当前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每年新发脑卒中10%~15%[1] ,根据患者出血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呼吸障碍,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可能会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呼吸机依赖等并发症.膨肺是机械通气患者防治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有效的膨肺可防治以上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膨肺会增加心输出量、加快心率以及增高中心静脉压[2].研究表明[3] ,机械通气患者每日实施2次膨肺可防止肺部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膨肺在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不十分广泛.因此,作者通过系统检索相关文献证据并尝试将证据应用于临床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探求基于循证的膨肺护理在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膨肺吸痰法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开胸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39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膨肺吸痰法吸痰,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法吸痰,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每次吸痰前及吸痰后30 min的潮气量、气道压力、SpO2、氧分压及CO2分压等呼吸功能参数.脱机后行肺部CT和胸片检查,对肺不张程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P<0.05),肺不张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开胸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膨肺吸痰,可有效减少患者呼吸功能参数变化,预防肺不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在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我科心脏术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别采用膨肺吸痰法及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病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日吸痰次数。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日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膨肺吸痰法吸痰可以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吸痰次数,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性膨肺预防开胸术后肺不张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例开胸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期间每隔2 h使用呼吸囊进行膨肺治疗,直至停用呼吸机;对照组接受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肺不张的发生率和上机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停用呼吸机前的PaO2、PaCO2及SaO2高于对照组,平均上机时间及带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肺不张的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间歇性膨肺能改善开胸手术患者的通气,增加气血交换,预防肺不张,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带管时间。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机械通气时膨肺吸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行机械通气期间给予膨肺吸痰的效果。[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1例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吸痰,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膨肺吸痰,并于每次吸痰后30min观察病人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道阻力等呼吸功能参数变化,治疗前后肺不张发生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病人呼吸功能参数及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用膨肺吸痰法能够彻底有效排除COPD病人肺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增加气血交换,预防肺不张。  相似文献   

7.
王伏生  侯冉  马捷 《护理研究》2005,19(8):702-703
心脏、大血管手术中 ,由于体外循环的应用 ,肺淤血、肺不张 ,肺动脉高压等导致肺顺应性下降 ,术后伴随呼吸运动的氧气消耗量是术前的 5倍~ 10倍 ,呼吸工作量增加[1] 。人工机械通气可以减少呼吸做功 ,维持氧气供需及酸碱平衡 ,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但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可能出现诸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edassociatedpneumonia ,VAP) [2 ] ,肺不张、脱机困难、气道损伤、费用增加等不利影响。因而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管理 ,创造条件早期脱机 ,以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3 ,4] 。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因素的控制、比…  相似文献   

8.
覃芳红  韦柳青  覃纲 《护理研究》2009,(10):2586-2587
[目的]评价肺复张法(RM)对机械通气相关肺不张的影响。[方法]对21例机械通气相关肺不张病人行RM治疗2周,观察RM前后病人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指标的变化。[结果]RM前后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变化显著(均P〈0.05),CT和胸部X线片证实肺复张。[结论]RM使潮气量增加,肺顺应性改善,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气道峰压、平台压、气道阻力下降,呼吸做功减少,促进肺复张,且血流动力学未受到明显影响,对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机械正压通气对重症肺不张患者的治疗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重症肺不张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机械通气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术后继续持续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治疗后第3天复查胸部CT,对病情严重患者进行二次灌洗。结果:术中10%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脉氧短暂轻度下降,心率增快,但所有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多数指标变化不大,氧合指标有明显改善,复查胸部CT显示肺复张率达90%。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机械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不张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覃芳红  韦柳青  覃纲 《护理研究》2009,23(28):2586-2587
[目的]评价肺复张法(RM)对机械通气相关肺不张的影响.[方法]对21例机械通气相关肺不张病人行RM治疗2周,观察RM前后病人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指标的变化.[结果]RM前后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变化显著(均P<0.05),CT和胸部X线片证实肺复张.[结论]RM使潮气量增加,肺顺应性改善,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气道峰压、平台压、气道阻力下降,呼吸做功减少,促进肺复张,且血流动力学未受到明显影响,对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琼  刘敏  向清华  郑静  刘静兰 《护理研究》2011,25(19):1722-1723
[目的]探讨膨肺法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力学和生命体征的影响及其吸痰效果。[方法]将10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吸痰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膨肺,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呼吸力学变化、吸痰效果和肺不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生命体征无显著变化(P>0.05),而呼吸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两组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能够有效保持机械通气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和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力学特征,从而改善氧合功能,预防肺不张。  相似文献   

12.
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膨肺吸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膨肺法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力学和生命体征的影响及其吸痰效果。[方法]将10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吸痰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膨肺,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呼吸力学变化、吸痰效果和肺不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生命体征无显著变化(P〉0.05),而呼吸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两组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能够有效保持机械通气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和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力学特征,从而改善氧合功能,预防肺不张。  相似文献   

13.
肺保护性通气在重度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呼吸支持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1996年1月~2000年12月入院的吸入性损伤后气管切开需机械通气48h以上者,进行低潮气量(6~8mL/kg)和适度PEEP模式的通气治疗。结果 共34例接受治疗。24例治愈,死亡10例,所有幸存者通气0.5~3h低氧血症即可纠正。结论 低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适合重度吸入性损伤的呼吸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ARDS及肺炎的发病率,长期机械通气后容易脱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膨肺湿化吸痰法在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心脏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膨肺湿化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数值,并记录两组的肺不张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吸痰前后心率变化较小,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较好,两组病人肺不张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膨肺湿化吸痰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能改善病人的低氧状态,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肺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 ,行肺叶切除或一侧全肺切除 ,术后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减少 ,残气量增加 ,肺呼吸功能降低。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可致肺不张、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 ,应加强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现将持续呼吸机治疗期间气道湿化 ,有效吸痰 ,防止痰痂形成 ,预防肺不张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共为 5 2 0例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机械通气 2 1例 ,男 16例 ,女 5例 ,5 3~ 73岁 ,平均 64岁。机械通气时间3h~ 7d ;气管插管 8例 ,气管切开 13例 ;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心脏手术并进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对照组则采用膨肺吸痰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力学以及吸痰后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比例。结果:密闭式吸痰方式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气道压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一次吸痰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概率密闭式吸痰方式较低。结论:对心脏手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肺不张、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呼吸参数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机械通气的作用。方法 42例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应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CPAP、SIMV模式)治疗,比较机械通气前后呼吸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 42例患者机械通气后所选定的呼吸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改变,无创通气及有创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RR)、呼出潮气量(EVT)、分钟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有助于呼吸肌疲劳的改善,克服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降低,从而使各项呼吸参数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单肺通气(OLV)在心胸外科已广泛应用,优势显而易见,但由此导致的肺损伤也不容忽视。OLV对呼吸生理的改变,加之术中体位、重力作用、操作等的影响,可使患者发生通气/血流比例失衡、炎症应激反应、低氧血症、肺不张等并发症。肺保护性通气能显著减轻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但影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的因素众多。本综述对OLV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保护性策略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OLV患者提供更佳的围术期肺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膨肺吸痰法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和影响。方法:将ICU58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双肺呼吸音听诊情况、潮气量、气道压力,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潮气量、气道压、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的低氧状况,使潮气量增加,气道压下降、氧饱和度明显上升,有效促进痰液排出,对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浦敏华 《全科护理》2013,11(19):1749-1750
[目的]总结肺移植病人术后应用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对71例肺移植病人术后应用机械通气,同时加强呼吸机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结果]2例病人因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分别于术后26h和术后72h死亡,其余均顺利脱机拔管。[结论]加强肺移植病人术后应用机械通气的护理是顺利脱机拔管的关键,也是肺移植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