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会荣 《中国医刊》2008,43(5):51-52
目的为了寻求更好、更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法,减少产妇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采用硬膜外腔给药方法,为56例孕产妇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选取60例其他条件与镇痛组完全相同的未接受无痛分娩。结果两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性,但镇痛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3.6%)明显低于对照组(13.3%),有明显差异性(P〈0.05)。镇痛组的剖宫产率(5.4%)明显低于对照组(11.6%),有明显差异性。结论硬膜外腔给药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慧  印春铭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46-347,350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80例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的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作为镇痛组,自然分娩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40例。镇痛组于宫口开至2-3cm时,取L2,3常规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腔刺人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通畅,缓慢注人0.2%罗哌卡因1.5ml(3mg),拔出腰麻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人硬膜外导管3.5cm,阻滞平面在T10以下,根据镇痛程度硬膜外腔每小时给予0.1%罗哌卡因6-8ml+芬太尼2μg/ml,必要时追加3-5ml/15min。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modified bromage score)、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第一、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镇痛技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分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式给药用于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以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足月单胎顺产孕产妇201例,按照镇痛方法分为静脉自控给药组(110例)、硬膜外麻醉组(35例)及对照组(56例,无镇痛),分别对3组的镇痛效果(中文简化McGill疼痛量表)、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剖宫产率、3组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婴儿期的发育筛查测验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硬膜外麻醉组与静脉自控给药组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硬膜外麻醉组的各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静脉自控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硬膜外麻醉组及静脉自控给药组的血压在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硬膜外麻醉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考虑是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更佳,从而降低了产妇因分娩疼痛而引起的血压升高这一不良反应发生率。硬膜外麻醉组第二产程时间有所延长,与静脉给药组及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硬膜外麻醉组及静脉自控给药组高于对照组,其余各项生命体征、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3组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以及婴儿期的发育筛查测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式给药作为一种新型分娩镇痛方式,镇痛效果虽不及硬膜外阻滞麻醉,但其不影响第二产程进展,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仍是一种相对安全且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腔阻滞(CSEA)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CSEA无痛分娩产妇124例(观察组),无镇痛分娩产妇136例(对照组),观察2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阴道出血量、异常分娩指征、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长于对照组(P〈0.01);2组第三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器械助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器械助产指征:观察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指征:2组在胎儿窘迫、头盆不称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其他指征方面则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腔阻滞可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率降低、阴道器械助率增加,但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控连续硬膜外(PCEA)的分娩镇痛法,观察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对产力、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婴的影响。探讨分娩镇痛对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意义。方法:对象为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ASAI级,经产科检查适合自然分娩,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的足月初产妇50例为研究组。随机选择相同条件未要求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于宫口开大至37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采用舒贝康一次性PCEA镇痛泵,泵内注入0.2%罗哌卡因+27g/mJ芬太尼的混合液;观察监测两组孕产妇的血压、脉搏、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疼痛情况及VAS评分,两组均连接HPM1351A胎儿监护仪监测胎心率和子宫收缩情况。监测产程、分娩方式及失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由麻醉医生进行分娩镇痛记录。宫口开全后停泵。第三产程结束后由麻醉医生拔除硬膜外导管。结果:研究组镇痛后的血压,脉搏、心电图,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给药后产妇主诉疼痛明显缓解,疼痛效果评分,有效率达1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镇痛组第一产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第二产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失血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钧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镇痛组。结论 0.2%罗哌卡因+27g/ml芬太尼混合液用于自控连续硬膜外PCEA)分娩镇痛,镇痛效果好,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不影响分娩方式、对母婴是安全可靠的,它具有临床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采用单纯硬膜外腔阻滞(A组)、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给予低浓度麻醉药及镇经(B组)、单纯蛛网膜下腔给予低浓度镇痛药(C组芬太尼25ug,D组芬太尼20ug)等四种不同的方法对130例初产妇进行分娩镇痛,比较几组的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及新生儿等的影响。并与40例正常未干预组产妇比较。结果 单纯硬膜外腔阻滞的方法用于分娩镇痛的无痛比率为66.7%。阴道助产率高达36.7%。明显高于其它几组(P〈0.01或0.05);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给予低浓度麻醉药及镇痛药的方法用于分镇痛的无痛比率为77.5%。但首次给药后的持续时间较短(1.5~2小时),再次注药于硬膜外腔的效果较差;单纯蛛网膜下腔给予芬太尼25ug的方法用于分娩镇痛的无痛比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于该院分娩的10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自然分娩组(B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孕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和缩宫素使用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剖宫产率为18.O%;B组剖宫产率为3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后出血量、缩宫素使用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分娩中可以实现无痛,且镇痛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对母体和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产程中采用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产妇均行腰部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对照组产妇在镇痛分娩的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配合体位护理,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产后2 h 出血量、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产妇镇痛分娩中配合体位护理可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加快产程的进展、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正常足月分娩初产妇应用硬膜外镇痛的分娩效果。方法将100例正常足月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整个产程不行任何镇痛处理,镇痛组应用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镇痛,观察2组活跃期和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中处理方式、各组中发生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例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孕妇活跃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组孕妇第一产和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阴道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必;病例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48例,〈3分39例,3-5分6例,〉5分4例,可疑3例,镇痛满意率达93%。结论应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可减轻产妇的痛苦,降低剖宫产率,社会效益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无自然分娩史,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在宫颈口开大2~3cm时,给予硬膜外麻醉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并与条件相似、未给任何镇痛方法的80例初产妇进行对比观察,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剖宫产率下降(P〈0.05),新生儿评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腹外自控镇痛可达到镇痛,加速产程,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淑梅  张美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3):422-423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将962例分娩患者分为分娩镇痛组420例和对照组542例,观察2组患者的总产程、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分娩镇痛组的总产程(6.82±1.7)h,剖宫产率6%,新生儿窒息率0.95%;对照组的总产程(12.1±1.4)h,剖宫产率14%,新生儿窒息率2.4%。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可以明显缩短产程并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行低浓度罗哌卡因+芬太尼闪硬膜外阻滞镇痛150例,与同期未施用镇痛药物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100例进行对比。观察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有效率达100%,硬膜外组产程(7.35±3.30)h与对照组(9.61±4.12)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率分别为8%和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评价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产妇468例,观察组312例,对照组156例。对照组除不用硬膜外麻醉,余产科处理均同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前程度、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等。结果:观察组阵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母婴无不良影响。结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效果好,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应用及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例产妇分娩时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组).并与30例未实施麻醉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在镇痛组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较对照组者明显加快,两组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无明显区别,镇痛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胎儿无不良影响.结论:将硬膜外腔阻滞用于产科分娩镇痛,对母婴影响极小,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能满足分娩全过程及分娩后子宫收缩镇痛的需要.避免了疼痛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分娩时产妇清醒能主动配合分娩,缩短第一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产后由产妇自主给药能方便有效地减轻子宫收缩痛,是人文关怀在医学上的又一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对产妇和胎儿无不良影响而又切实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单胎、头位、足月阴道分娩,自愿要求进行分娩镇痛的42例产妇为观察组,进行小剂量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取同期42例初产未给予镇痛干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对产程、产后出血及胎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0~1级,40例(92.5%),对照组0~1级仅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阴道分娩、胎吸、产钳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延长(P〈0.01),但未达到第二产程延长的诊断标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CSEA)行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分娩镇痛(镇痛组)和自然分娩(对照组)的足月初产妇(ASAⅠ~Ⅱ级)各50例。镇痛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入芬太尼2μg,硬膜外腔置管,接自控镇痛泵,30min后硬膜外给予0.1%罗哌卡因和2μg/mL芬太尼混合液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持续量5mL/h,自控量每次3mL,锁定时间为10min。比较镇痛前后产妇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宫缩程度及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镇痛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镇痛组行PCEA前后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宫缩强度及双下肢活动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镇痛评级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镇痛组活跃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镇痛组第二、三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行分娩镇痛效果满意,母婴安全,是分娩镇痛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SEA)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无产科、麻醉科禁忌症的初产妇分为自由体位腰麻硬膜外联合分娩镇痛组和硬膜外持续给药分娩镇痛组,每组各90例,在宫口开大2~4cm时,分别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和硬膜外镇痛,并与条件相似、不用任何镇痛措施的90例初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三组产痛程度、运动神经阻滞,副作用,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结果自由体位CSEA镇痛有效率较硬膜外组明显提高(P〈0.01),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宫颈扩张速度加快,经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硬膜外组(P〈0.05)。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由体位CSEA应用于产科分娩,可达到镇痛要求,产程加速,不增加器械助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有潜在剖宫产因素的产妇分为A组(试验组)和B组(对照组)两组,A组49例采用硬膜外腔PCA(PCEA)连续注射0.2%~0.24%罗哌卡因加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的方法进行分娩镇痛,与B组51例未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的剖宫产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确实能够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不同浓度罗哌可因复合小剂量的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为临床选择最佳的用药浓度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选择自愿请求无痛分娩的初产妇80例,分成A、B两组,分别用0.075%和0.1%的罗哌可因复合1.5μg/ml的芬太尼。先行L2-3硬膜外穿刺,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设好镇痛泵的各种参数后给药。对产妇的镇痛效果和母婴的影响进行观察。同时选择相同条件下的初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C。结果两镇痛组的镇痛效果满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镇痛组对产妇的下肢运动产程影响不明显。剖宫率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可因复合少量的芬太尼,用于产科硬膜外微量泵分娩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的生命体征、产程均无明显影响,但剖宫率明显下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冬梅  谭金凤  钟衍 《广东医学》2002,23(4):424-425
目的 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与实用性。方法 200例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分娩镇痛组(观察组),采用0.125%布比卡因复合0.0016%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与整个过程未用镇痛措施组(对照组)比较,观察两且的产痛、产程进展、出血量、剖宫产率、缩宫素的使用率和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出血量、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影响(P>0.05),产痛减轻,活跃期缩短,剖宫产率降低,但缩宫素的使用率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使产程缩短、剖宫产率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