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血小板的检测在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患者治疗方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对象为本院在2007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360例病毒性的肝炎患者,按病症分为慢性的活动性肝炎,肝炎后的肝硬化,急性的黄疸型肝炎组,对照组为90例同一时间段的健康成年人,检测仪器用的是日本产的光电MEK-8222K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指标包括四项: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小板的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 与另外三个组相比较,病毒性肝炎型肝硬化患者的PLT和PCT值都明显降低,P<0.05,MPV和PD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毒性肝炎严重程度的评估非常重要,临床上主要采用血小板PLT、PCT值来衡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指标予以检测,探讨其结果指标就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中的影响,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3年元月间就诊的1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组的血小板(PLT)和血小板压积(PCT)的检测值低于健康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值高于健康组,患者组中尤以重型肝炎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最为明显。结论通过对患者的血小板检测可以初步诊断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的发生,做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丹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4):512+514-512,514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T)4项参数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0例(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100例,使用XS- 1000i五分类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4项参数.结果 肝硬化组PLT计数、血小板比容(PCT)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对照组低,但不十分明显.结论 通过PLT参数异常变化可反映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LT功能变化,并提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陈慧春  徐元宏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649-1650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3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度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另外选择正常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联合检测其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FTT)、纤维蛋白原浓度(Fbg).结果 慢性肝炎组、重度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的PLT、MPV和Fbg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W、P-LCR、PT、TT、APT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观察病毒性肝炎的病程进展程度,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慧春  徐元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49-1650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3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度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另外选择正常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联合检测其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FTT)、纤维蛋白原浓度(Fbg).结果 慢性肝炎组、重度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的PLT、MPV和Fbg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W、P-LCR、PT、TT、APT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观察病毒性肝炎的病程进展程度,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本次研究选取6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研究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观察组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3组:其中A级20例,B级18例,C级2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LT、PDW、PCT以及MPV血小板参数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肝硬化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PLT、PCT以及MPV检测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其P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hild-Pugh分级高患者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分级低者(P <0.05)。Child-Pugh分级高患者的PCT、PLT指标均明显低于分级较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有利于判断其血小板凝血功能异常的变化,对临床判断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严重程度以及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比积(PCT)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脑梗塞患者和100例健康人PLT、MPV、PDW和PCT4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塞组与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脑梗塞组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组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天时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5~7天时达高峰,以后又逐渐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大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症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观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bg)、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血小板四项参数)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2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16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通过中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6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PCT、PLT都比健康组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三组明显延长,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分别是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Fbg、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相关,MPV增大。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诊断、肝功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病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65例肝硬化患者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4项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8项指标中,PT、APTT明显延长,TT稍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异常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验,对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病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0例健康对照组与6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LT(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指标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4项凝血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8项指标中,PT、APTT明显延长,TT稍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异常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验,对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中血小板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g G(g/L)、Ig M(g/L)、Ig A(g/L)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对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96例肝炎患者进行不同的分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然后选取健康正常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体比率(P-LCR)、hs-CRP、免疫球蛋白(Ig G)、Ig M、Ig 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组Ig M、hs-CRP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血清PLT、MPV、PDW、P-LCR、hs-CRP、Ig G、Ig M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Ig A在肝炎不同类型患者中的变化不明显,其差异不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CRP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观察肝炎病程进展程度,对于临床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SysmexCA-50半自动血凝仪和SysmexXS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20例重症肝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及30例非重型肝炎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bg)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结果非重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只有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他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慢性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延长,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bg、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相关,MPV增大。结论重症肝病患者血液处于明显低凝状态,具有出血倾向。对重症肝病患者进行有关治疗前联合检测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病患者的凝血机制障碍,对其及早预防继发性出血和抢救及预后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贝克曼ElitePr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迈瑞BC-55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和90例肝病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体积(MPV),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T、APTT、TT延长,FIB降低,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代偿期相比,肝硬化失代偿期也存在PT、APTT、TT显著延长,FIB降低,D-dimer升高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原发性肝癌中PLT、PCT显著减少,MP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病患者凝血、纤溶及血小板参数,对病情判断、出血抢救,治疗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分析三项参数 PLT、PCT、MPV的变化 ,采用 Coulter STKS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除淤胆型肝炎外的其它各类病毒性肝炎共 10 5例患者血小板分析三项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血小板分析三项参数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初步评价及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肝硬化组,慢性肝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的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肝硬化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4项参数的检测既简便又安全,还能较好地动态观察肝脏病变的程度,是衡量肝硬化出血倾向的重要指标,可作为肝硬化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270例肝硬化患者凝血4项及血小板参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病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德国美创公司AMAX190型凝血仪和日本SYSMEX公司XT-1800i型血液分析仪,对270例肝硬化患者与4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4项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8项指标中,PT、APTT明显延长,TT稍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异常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验,对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29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1~5期,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结果①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各期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②RBC、血细胞比容(HCT)水平随着分期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1~3期在正常范围内,4、5期低于正常;两项指标的1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R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T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③Hb水平随着分期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呈逐渐升高趋势,两项指标1、2期均在正常范围内,3~5期Hb低于正常,RDW高于正常;Hb的1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DW的1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PLT、PCT水平随着分期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四项指标的第5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LT、PCT、M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变化对慢性肾脏病的病情分析和疾病的进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正常人与3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8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3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PLT及MPV。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高于正常组,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LT比酒精性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减少(P〈0.01和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PLT及MPV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的指标之一,而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变化的不一致,能反映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临床分析肝病病情发展各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临床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1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及肝癌患者的TT、PT、APTT、PT-INR均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重症肝炎的各项水平均变化最明显,与其他类型疾病比较P<0.05。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患者的MPV、PCT、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参数可作为肝病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指标,了解肝病病情发展,对肝病诊治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二项参数测定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观察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94例。其中男73例,女21例,平均年龄43.43±10.60,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并排出其他型肝炎及其他因素所致肝硬化,按照肝功能Chilel分级A级29例,B级42例,C级23例。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42.8947±7.2257。然后将所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血液进行检测,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LT和MPV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并且降低程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一致。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且肝功能损害可能为血小板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