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医院2006—2009年抗组胺药的品种、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9年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逐年上升,销售金额居前的是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用药频度靠前的左西替利嗪、酮替芬。结论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适中的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陈煜  蒋珍藕 《今日药学》2010,20(3):45-48
目的 了解本院抗变态反应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5~2008年抗变态反应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用药金额(DDD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变态反应药销售金额及消耗DDDs占皮肤病用药比例逐年上升.第三代抗组胺药在本院占主导地位.依巴斯汀片、左西替利嗪及曲尼司特胶囊是本院主要应用品种.结论 抗组胺药应该向研制更高的抗过敏、抗炎症性能,更低的镇静作用,无心脏毒性,无药物间相互作用药物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抗过敏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7-2011年5年门诊中消耗的各类抗过敏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7-2011年抗过敏药物总用药频度基本保持稳定,但日均费用逐年下降;以西替利嗪为代表的哌嗪类抗组胺药和以氯雷他定为代表的哌啶类抗组胺药在临床应用最广泛,具体品种以国产的盐酸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及进口盐酸西替利嗪为主。结论:本院抗过敏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目前医院治疗荨麻疹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330张临床诊断为荨麻疹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荨麻疹药物的使用频率前6位依次是酮替芬、苯海拉明、地氯雷他定、依匹斯汀、依巴斯汀、非索非那定;抗组胺药物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结论 抗组胺药物广泛地用于荨麻疹的治疗,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避免滥用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我院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口服抗组胺药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组胺药用药金额逐年下降。第2代口服抗组胺药及其改良品种的使用量远远大于第1代,占到总额的96%以上。2008-2011年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一直位于DDDs排序的前2位,咪唑斯汀由2008年第5位上升至2011年第3位。结论我院主要选择安全、高效、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的第2代口服抗组胺药及其改良品种作为抗过敏治疗的主导药物,符合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传统抗组胺药的改良剂型以及安全性更可靠的抗组胺药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陈琳 《中国药业》2007,16(4):52-53
目的了解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并进行临床利用评价,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江苏省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门诊2004—2005年的抗组胺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5年间抗组胺药的用药频度第1代呈下降趋势,第2代稳步上升,西替利嗪的用药频率和用药金额一直保持领先。结论安全、高效、价格低廉且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小的第2代抗组胺药将成为抗过敏治疗的主导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2017~2018年两年门诊口服组胺H1受体拮抗剂使用情况并加以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7~2018年门诊口服组胺H1受体拮抗剂相关信息,包括药物规格、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西替利嗪连续两年销售金额最高,其次为依巴斯汀和非索非那定;DDDs排名前4位分别为左西替利嗪、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和依巴斯汀,DDC中奥洛他定最贵,西替利嗪最便宜。结论我院门诊口服组胺H1受体拮抗剂使用基本合理,总体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陆杰  方子正  沈斌 《海峡药学》2012,24(4):228-230
调查我院2008~2010年抗组胺药使用品种、年销售量,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抗组胺药品种变化不大,酮替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的用药频率一直保持领先.我院抗组胺药的临床用药基本合理,第二、三代新型抗组胺药已逐渐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较为难以治愈,易复发。笔者对本院2006年4月至2009年6月门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患者109例采用免疫调节剂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和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盐酸西替利嗪联合治疗与单纯使用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盐酸西替利嗪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量分析并系统评价常规剂量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用于慢性荨麻疹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联网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10月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及EMBase等数据库发表的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联合组干预措施为常规剂量玉屏风散与抗组胺药联合应用;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单纯使用常规剂量抗组胺药;抗组胺药包括咪唑斯汀、依巴斯汀、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奥洛他定、阿伐斯汀、氮卓斯汀、苯磺贝他斯汀及地氯雷他定等)。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涉及14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3.85,95%CI=2.91~5.11,P<0.00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36,95%CI=0.27~0.49,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9,95%CI=0.52~1.20,P=0.27)。结论:相较于单纯使用抗组胺药,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更优,复发率更低,且安全性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1.
刘德彪  龙锐 《中国药业》2012,21(3):49-50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抗组胺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 对重庆地区20家医院2007年至2009年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这3年中,第2代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分别占总销售金额的99%以上;用药频度排序列前2位的药品是左西替利嗪和酮替芬;国产药的销售金额逐年上涨,合资和进口药品的变化不大.结论 第2代抗组胺药居重庆地区抗组胺药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目前临床上首选抗组胺药物,能简便、有效的缓解患者痛苦。但因其病因复杂,复发率高,笔者试用玉屏风颗粒(盈天医药集团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盐酸依匹斯汀(北京郎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慢性荨麻疹收到了显著疗效,在复发率上效果甚是显著。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病例选择2009年5月~2011年10月182名慢性荨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在我院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使用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6~2008年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西替利嗪片、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的用药频率一直保持领先。结论:安全、有效的第2、3代抗组胺药将成为抗过敏治疗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4.
贺悦 《海峡药学》2008,20(5):111-113
采用金额排序和应用频度分析法对我所2003年~2006年度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2006年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用药金额和应用频度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代抗组胺药呈逐年上升趋势,盐酸左西替利嗪在近3年年用药金额和应用频度均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3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医院口服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医院处方分析》课题数据库,调查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地区医院口服抗组胺药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销售总金额、排序比(B/A)、药物利用指数(DUI)以及各代口服抗组胺药处方数和取药数量占比,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医院口服抗组胺药使用频率和销售总额排序居首位的分别为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抗组胺药的DUI均≤1;应用最多的抗组胺药为第2代抗组胺药。结论: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医院使用口服抗组胺药较合理,第2代抗组胺药成为临床上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6.
顾客小刘,女,21岁,耳垂部发红、剧痒难忍,来店里购买药物.观察发现其耳垂部佩戴了珍珠耳钉,经询问耳钉是昨天新戴上的. 医师分析:该患者患的是耳钉引发的过敏性皮炎.首先要取下耳钉,然后口服3~5天抗组胺药(例如盐酸西替利嗪、依巴斯汀,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盐酸依匹斯汀等.下同),再外涂激素类软膏3~5天即可(卤米松乳膏,卤米松/三氯生乳膏,糠酸莫米松软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下同).日后如要佩戴耳钉应更换其他材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2018年门诊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6-2018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组胺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抗组胺药物的总金额呈上升趋势,占抗变态反应药总金额的构成比浮动于50%上下。抗组胺药物的品种数保持不变,均为11种。销售金额和DDDs整体呈上升趋势。第2代抗组胺药所占销售金额和DDDs的比例均高,占主导地位。左西替利嗪的销售金额和DDDs连续3年稳居第1位。抗组胺药物的DDC保持相对稳定,左西替利嗪和异丙嗪的B/A为1。结论 2016-2018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抗组胺药物的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求,抗组胺药物的使用量呈上升趋势,第2代抗组胺药是临床使用的主力军,与各指南推荐相符,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抗组胺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芳 《医药导报》2007,26(1):86-87
目的 了解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 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3~2005年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抗组胺药的年用药金额和总用药频率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较快.其中酮替芬的DDDs一直徘徊在前2位,化学成分为西替利嗪的西可韦、仙特敏排在前4位,左西替利嗪(迪皿)排在2005年的第1位. 结论 第2代和第3代抗组胺药物作用强,使用经济,不良反应较小,是医院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并分析医院一年来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4年度皮肤科开具的204728张抗组胺药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抗组胺药物的用药频度( DDDs)、日均费用( DDC)、患者分布、疾病分布等。结果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的DDDs最高,达254250。枸地雷他定片DDC最高,达12.65;使用抗组胺药的患者主要分布在56~65岁,约占20.41%;抗过敏药主要应用于湿疹,荨麻疹,皮炎,痤疮等皮肤病。结论更加安全、高效的第二、三代抗组胺药仍是抗过敏治疗的主导药物。因此,在抗组胺药的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防止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应用盐酸依匹斯汀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并与盐酸依匹斯汀单用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