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病例分为脑梗死组及非脑梗死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ntima—medium thickness 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101例脑梗死患者63例颈总动脉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4.2%;40例非脑梗死者6例颈总动脉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32.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脂微球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6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脂微球前列腺素E1治疗,对照组39例,仅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以NIHSS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量表评分分别为19.57±3.74、20.56±3.90,治疗后分别为10.08±1.82、13.92±2.01,两组治疗后NIHSS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分别为39.86±9.68、38.97±10.65,治疗后分别为68.65±5.09、61.54±4.16(P<0.01),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脂微球前列腺素E1配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经颈部血管彩色B型超声检查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颈内动脉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组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40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量首次血压、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占52.3%。颈动脉平均IMT与患者血压及Fg含量密切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莉  金仲群  葛路岩 《河北医药》2008,30(12):1888-188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方法对4 0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别用二维B型超声、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次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测量中膜厚度(IMT),斑块长度及宽度,观察斑块特征,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4 080例斑块中斑块发生率最高是颈动脉分叉处,其次是ICA。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狭窄诊断可靠易行。  相似文献   

6.
血脂康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小青  刘永忠  游润德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46-1847,I0003
目的 了解血脂康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有消斑作用。方法 选取长期头晕、头痛患者30例进行颈动脉彩超测定,记录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流阻力指数等,给予血脂康治疗3~6个月后再次复查颈动脉彩超和血脂等指标。结果 3个月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1),治疗6个月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明显缩小。结论 血脂康有降脂作用及减轻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还有消除动脉粥样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年龄,粥样斑块的回声、多少、大小、部位及管腔狭窄情况。方法 收集分析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相关数据。结果 本组病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在50-70岁好发,占59.1%,50岁以下发病率占23.35%。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轻度狭窄多见,占60.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颈总动脉(CCA)分叉处发生率较高。结论 颈动脉彩超能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物理特性,对其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率观测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二维图像(2D)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2D和CDFI对8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颈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斑块33例,占37.1%;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9例,占32.6%;颈外动脉14例,占15.7%;颈总动脉主干13例,占14.6%,45例内膜增厚,内膜—中膜厚度(IMT)。结论 2D及CDF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无创、有价值的实用方法,并且对指导临床用药和观察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其病变程度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观察中药高脂血症(HLP)伴颈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与西药诺衡相对照,选择高脂血症67例,运用彩色超声技术,观察了健脾消痰化瘀法对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结果中药健脾消痰化瘀复方可以明显改善多种脂质成分,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颈内动脉后壁厚度,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减少其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其疗效优于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3月,对观察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观察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6.2%,以软斑、混合斑为主;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38.8%,以硬斑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IM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准确显示斑块的形态、大小、位置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汪宗  张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464-1465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检查,并进行内科干预治疗的临床评价.方法 将15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根据超声检查斑块的特点评价为不稳定性或稳定性斑块,并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 mg/d)、复方丹参、维生素C,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 mg/d),阿司匹林(150 mg/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颈总动脉IMT较发病初以及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颈动脉斑块趋于稳定.结论 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判断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氟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具有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Lipo PG E1注射液对老年人颈动脉斑块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存在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的住院患者31例,将Lipo PGE120μg混于20m 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d,连续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度(M AR),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径有所扩大(P<0.05),颈动脉内斑块明显缩小(P<0.01),并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固时间(FICT),显著延长(P<0.05)。结论Lipo PGE1注射液对减小颈动脉斑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5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血脂水平变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结果治疗后2、4、12周时患者TC、TG、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总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调脂治疗可改善粥样硬化斑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血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的血糖水平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年龄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阻力指数呈正相关;血糖浓度与斑块长度和厚度呈正相关;斑块厚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也呈正相关。结论 血糖升高加重大动脉的血管狭窄,内膜-中膜厚度增厚,斑块长度延长和厚度增加。对依从性差的糖尿病患者,要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颅脑和视网膜视神经供血不足的并发病变。  相似文献   

15.
蒋宜  唐渝平  徐幸 《中国药业》2013,22(9):13-1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及调脂疗效。方法 65例高脂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d,测定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均明显缩小(P<0.01),血脂TC,TG,LDL-C明显下降,HDL-C升高(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黄振坚  何世安  雷斌 《中国药房》2014,(32):3024-302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硬化患者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2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3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3粒,3次/d,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D-二聚体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LDL、HDL、TG、颈动脉斑块情况及PAI-1、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TG、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IMT及PAI-1、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能有效改善血脂、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及颈动脉斑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石红  金邦贤 《安徽医药》2009,13(11):1397-139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肺动脉高压和动脉血气的疗效。方法60例AECOPD合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ipo PGE110μg静脉注射,1次/天,15 d为一疗程。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后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两组治疗后MPAP和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PAP、PaCO2和PaO2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PGE1治疗AE-COPD有良好疗效,它可以降低肺动脉高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动脉氧分压。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一次口服,服药前后做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斑块体积和性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 in,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明显减少,TC、TG、CRP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抗高血压联合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单纯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复方丹参滴丸+辛伐他汀治疗组(31例),麝香保心丸+辛伐他汀治疗组(33例),单纯辛伐他汀治疗组(32例)。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改良的Crouse评分法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与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结果治疗前后,及与单纯用辛伐他汀治疗效果比较,效果比较理想(P〈0.01,P〈0.05)。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与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三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与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虽然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均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活血降糖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的影响,寻求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共收集气阴两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降压、降脂、降糖及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汤剂活血降糖饮。疗程为6个月。入组及疗程结束时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分析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降糖饮治疗,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下降,说明益气养阴活血法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