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兴飞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0):97-99,111
<正>五运六气,又称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医家研究和预测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学说。它是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框架,以天干、地支系统为演绎工具,将天象、气象、物候等周期性变化对人体体质变化以及疾病罹患等方面加以整体研究,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运动性、相关性的科学思想[1]。《素问·六节藏象论》载:"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相似文献   

2.
经方治疗急重病症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中医急症临床实践中屡次使用仲景方治疗急危重病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深感仲景方许多是为急症而设,现特举数例如下。l$杏石甘洒治哮喘持续状态合并上消化过出皿、尿治留林某某,男,42岁。1994年11月6日就诊。患者有哮喘病史20余年,慢性前列腺炎史5~6年。数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气喘、发热,曾在当地医院经青霉素钠、头抱哩琳钠、氨茶碱、地塞米松、山苍宕碱等治疗,咳喘逐渐加重,且见胃院部灼痛,解黑便2次,小便余沥不尽以至于不能解出,下腹部胀痛。诊时见面色潮红,身热汗出,体温39.OC,张口抬肩,两肺闻及大量哮…  相似文献   

3.
麦门冬汤出自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功效为滋养肺胃,降逆和中,主治上焦津液亏损,虚热上逆所致的咽喉不利,上逆下气等。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临床杂症取得良好成效,此举胃痛、乳房胀痛治验两则。  相似文献   

4.
正泻白散源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组成,目前常被运用到治疗肺炎、小儿麻疹初期或支气管炎等辨证属肺中伏火郁热者。王士贞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悬壶岭南40余载,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擅长运用古方、经方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王教授认为,但凡证属肺经热盛之耳鼻咽喉科疾患均  相似文献   

5.
刺血疗法是刺破人体某些腧穴或体表血络,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为中医学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消肿解毒,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对实证、急性热病等有良好的疗效.笔者应用此法治疗儿科病症取得理想效果,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 ,由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六味药组成 ,具有清养肺胃、止逆下气等功效。仲景原为治疗“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之虚热肺萎而设。多年来笔者用此方化裁 ,治疗虚热引起的多种病症 ,疗效颇著 ,兹择验案数则报道如下。1 梅核气  侯某 ,女 ,5 4岁 ,1 998年 3月 2 6日初诊。罹患慢性咽炎 ,咽部干燥不适。近 2月来 ,咽喉灼热 ,似有物梗 ,咯之不出 ,咽之不下 ,疑为癌证。某医院确诊为神经官能症。刻诊 :患者精神忧郁 ,身体瘦弱 ,面色萎黄 ,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苔薄黄 ,脉细微。此乃虚火所致之梅核气。法…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功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而设。笔者临床以此方化裁,通治瘀血所致诸疾,收效颇佳,兹举验案数则如下。 1 口舌干燥(更年期综合征) 李某,女,48岁,农民,于1998年8月20日初诊。近2年来患者自觉口舌干燥,如满口含沙,无唾液,说话稍多必漱口,否则口舌干疼,但漱水不欲咽,两目干涩,月经紊乱,心烦急躁,夜难寐,曾在外院检查诊为“更年期综合征”,迭服养阴润燥、疏肝理气、补益肝肾之中药近百剂,痛苦依然…  相似文献   

8.
肖伊  张亚力  李洵 《环球中医药》2014,(10):808-809
“咽喉诸病皆属于火”之说由来已久。古籍及现代文献中,很多医家治疗慢性咽炎多以清热解毒或滋阴降火利咽之法。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属于脾气虚弱证的慢性咽炎患者并不在少数。对此类病症施以健脾益气之法,疗效满意。本文列举两例验案,通过病案分析,强调了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咽炎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方中重用麦门冬甘寒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虚热;用半夏降逆下气化痰,虽属温燥之品,伍于大量清润药中,则得其所制,独取善降肺胃虚逆之气;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养胃益气,气能生津,津液充沛,虚火自敛,甘草又能调和诸药。药仅6味,主从有序,  相似文献   

10.
二陈汤方出自《和剂局方》 ,为治中阳不运、湿痰为患之主方。儿科临床常不拘一方一证 ,化裁运用 ,每获良效。1 小儿眩晕症李某 ,女 ,1 2岁 ,2 0 0 1年 3月 1 0日初诊。患儿眩晕时作年余 ,每因劳累、情志不畅而诱发。症见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卧床不欲睁目 ,恶心欲呕 ,胸闷不舒 ,形体肥胖 ,舌淡红、苔薄黄腻 ,脉弦滑。诊为小儿眩晕症 ,投以陈皮、法半夏、茯苓、竹茹、枳壳、白术、天麻、八月札各 1 0g,泽泻 3 0 g ,甘草 6g ,3剂 ,日 1剂 ,水煎服。复诊 :患儿眩晕症减 ,能起坐稍进食。继以前方加减续服 7剂。7剂后家长告已痊愈上学。按 :眩晕…  相似文献   

11.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原为治疗伤寒误用吐下所致脾胃气虚水气证和胃脘痰饮证而设,方中茯苓淡渗利水,宁心益气;桂枝调和营卫,化气通阳;白术健脾燥湿,温运中阳;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治其本,祛痰化饮以治其标,标本兼顾,相得益彰.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该方治疗儿科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37-339
桂枝加葛根汤出自《伤寒论》,除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之功外,尚能调和营卫阴阳,调补中气,可用以治疗脾胃亏虚、营卫不和、气血失调等引起的儿科疾病。本文从运用桂枝加葛根汤辨治小儿抽动症、肠胃型感冒、汗证、厌食症等4种病证予以例证。  相似文献   

13.
提出外感六淫及脾困生湿是小儿咳嗽的病因,湿热交困是小儿咳嗽的病理生理变化基础.指出疏表宣肺、利湿清热是小儿咳嗽病的总则.笔者应用祖传验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拟出常规处方化裁治疗小儿咳嗽病,收到较好疗效.文中用两例验案,举出表邪及阴虚肺热感邪咳嗽治疗的不同加减用药,意在说明医者切记辨证施治,随症用药.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五官科病症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灸疗法,除了擅治各类常见病症外,对一些疑难病症亦有一定作用,兹摘举杜老治疗五官科病症验案数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徐雯 《江苏中医药》2017,49(6):47-48
<正>泻白散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由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组成,具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之功效,主治肺中伏火所致之肺热咳嗽,甚则气急,皮肤蒸热,发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之证。本方药少而精,配伍主次明确,且选药柔润,力避苦寒,用之有泻肺清热之功,而无苦寒碍胃之虞,适合小儿稚阴体质。笔  相似文献   

16.
提高烧山火的成功率及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烧山火的成功率及治疗冷痹的疗效。方法:成功操作烧山火时必须注意的事项。结果:成功操作烧山火1次后痹证患者的冰冷痛感明显减轻,巩固几次后治愈。结论:成功操作烧山火可以快速治愈冷麻顽痹。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99-701
目的:总结杨秀清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典型病案进行浅析,总结杨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结果:杨教授认为痹病发病的根本在于人体营卫功能失衡,正气不足,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补益正气,治疗大法应扶正祛邪,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散寒除湿。结论:杨秀清教授治疗痹病通常辨证为湿热邪阻,脾肾亏虚、痰湿中阻,肝肾亏虚、阴虚内热,风寒湿闭阻四个证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张小平 《中医杂志》1993,34(3):145-146
通腑泻热法为儿科主要治病方法之一。由于小儿饮食多不能自节,乳食无度积滞于中,即阻碍运化,损伤脾胃,导致大积大聚、大实大秘,故清肠胃积热在儿科临床尤为重要。且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受邪后易化热入里,若采用单纯清热之剂,常难收显效。儿科临床经常碰到一些急重危证,治疗较为棘手,通过通腑泻热、釜底  相似文献   

19.
正膝痹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是中医骨科最为常见的膝部疼痛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膝痹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内经》中记载:膝为筋之府。《张氏医通》中也记载:膝为筋之府,膝痛无  相似文献   

20.
银翘散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主治太阴温病,临床上以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咳嗽、咽痛、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为主要症状。该文介绍银翘散加减治疗儿科肺系、脾胃、心肝、肾系病证及时行疾病经验,为临床运用银翘散治疗儿科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