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呼吸爆发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在CPB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62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1例。U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给予乌司他丁,C组患者则给予等容积的0.9%NaCl溶液。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CPB开始后30min(T2)、CPB停止后30min(T3)抽取动脉血,分离PMN,检测PMN凋亡率,呼吸爆发以及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C组PMN凋亡率在T1为(66.57±5.93)%,T2为(55.37±3.51)%,T,为(48.92±4.21)%,T2、T1均较T1显著降低(P〈0.05),并于L达最低值;U组PMN凋亡率在T。为(73.57±7.94)%,T2为(68.34±4.92)%,T3为(62.13±4.76)%,T2、L均较T1显著降低(P〈0.05),并于T3达最低值;C组PMN凋亡率显著低于U组(P〈0.05)。两组PMN呼吸爆发均表现为CPB开始后逐渐升高,L达到峰值;U组T2(1105.94±84.15)MCF,T3(1156.52±93.20)MCF,与C组T2(1266.06±99.55)MCF,T3(1422.50±89.75)MCF比较明显降低(P〈0.05)。两组SOD均于手术开始后逐渐下降(P〈0.05),C组T3SOD为(47.39±6.07)μU/L显著低于U组的(51.35±6.22)μU/L(P〈0.05)。两组MDA均于手术开始后逐渐升高(P〈0.05),L达高峰,C组为(13.72±1.15)μmol/L,U组为(8.40±0.88)μmol/L,C组显著高于U组(P〈0.05)。结论CPB引起PMN凋亡率降低、凋亡延迟,呼吸爆发增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促进过度激活的PMN凋亡、抑制PMN呼吸爆发,提高SOD,降低MDA,减轻CPB对机体的炎性反应及氧化损伤,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urvivin、PTEN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TUNEL法检测Survivin、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并且在临床分期较高、组织分化较差的胃癌中Survivin表达率较高(P〈0.01,P〈0.05)。而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在临床分期较高、组织分化较差的胃癌中PTEN表达率较低(P〈0.01)。此外,胃癌中survivin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861,P〈0.01),PTEN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832,P〈0.01)。结论Survivin可以作为早期胃癌检测及胃癌愈后判别的标志物之一;PTEN基因的失活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CD19+CD5+B细胞数量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本院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验组),29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行流式细胞术、Q—PCR检测患者外周血、腹腔冲洗液及子宫内膜组织中CD19+CD5+B细胞的数量及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中CD19+CD5+B细胞数量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腹腔冲洗液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D19+CD5+B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3.1±1.9)%、(12.1±2.0)%、(11.7±1.7)%vs(2.9±0.8)%、(2.6±0.9)%、(2.8±1.1)%,P〈0.01],CD19+CD5+B细胞的IFN-1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7.2±1.0)×10^3、(7.9±1.3)×10^3、(7.4±1.1)×10^3拷贝vs(1.9±0.7)×10^3、(2.2±0.8)×10^3、(2.0±0.5)×10^3拷贝],IL-10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6.4±0.9)×10^3、(6.8±1.2)×10^3、(6.1±0.8)×10^3拷贝vs(1.7±0.5)×10^3、(2.1±0.9)×10^3、(1.6±0.4)×10^3拷贝,P〈0.01]。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中CD19+CD5+B细胞数量低于治疗前[(13.1±1.9)%vs(7.3±1.2)%,t=16.12,P〈0.01],仍高于对照组[(2.8+-0.7)%,t=18.51,P〈0.01],CD19+CD5+B细胞中的IFN-y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7.2±1.0)×10^3拷贝vs(3.3±0.6)×10^3拷贝,t=20.89,P〈0.01],仍高于对照组[(2.4±0.5)×10^3拷贝,t=6.702,P〈0.01],IL-10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6.4±0.9)×10^3拷贝vs(3.2±0.7)×10^3拷贝,t=17.53,P〈0.01],仍高于对照组[(2.1±0.4)×10^3拷贝,t=7.79,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CD19+CD5+B细胞数量的增加,通过高分泌IFN-γ、IL-10,其参与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俊江  梁群英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447-1450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化(S—P法)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84例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VEGF的表达情况。计算出凋亡指数(AI)及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AI和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低分化程度组和高TNM分期组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组和低TNM分期组(P〈0.01),而其AI值明显低于高分化程度组和低TNM分期组(P〈0.01)。浸润深度超过肌层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深度未超过肌层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AI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率降低与AI、VEGF、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AI、VEGF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参与了胃癌的形成;VEGF与胃癌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其阳性表达增高与胃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AI、VEGF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常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计算N/L,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MI组WBC、N、N/L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WBC、N、N/L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L明显低于SAP组(P〈0.01),与UA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L明显低于SAP组(P〈0.01)。结论血N/L对于辅助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5例过敏性喘息患儿,25例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及20名健康婴幼儿的外周血标本,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Eotaxin的水平,分析各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过敏性喘息组患儿外周血Eotaxin水平高于病毒相关性喘息组及对照组(P〈0.01);病毒相关性喘息组患儿外周血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患儿无论喘息1次者和喘息I〉2次者外周血Eotax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喘息≥2次者外周血Eotaxin水平高于喘息1次者(P〈0.05)。两组病例喘息1次患儿外周血Eotax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喘息组不同喘息次数患儿外周血Eotaxin水平高于病毒相关性喘息组(P〈0.01)。结论血清Eotaxin水平能反映喘息婴幼儿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状态,可作为诊治及预后的指标少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机理。方法建立假手术组(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和LMWH治疗组(H组),比较各组死亡率、血清淀粉酶、IL-6、腺泡细胞凋亡指数和胰腺组织NF-κB活性。结果H组死亡率、血清淀粉酶和IL-6明显低于SAP组(P〈0.01)。H组腺泡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SAP组(P〈0.01)。H组胰腺组织NF-κB活性明显低于SAP组。结论LMWH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从而诱导了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减轻胰腺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联合微波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62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分为2组,内镜注射组30例,内镜下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溶液;内镜注射联合微波治疗组32例,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后行微波治疗。2组患者内镜下治疗后皆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注射。结果2组患者的24h止血率分别为80%、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再出血率分别为20%、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手术率分别为20%、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内镜下注射联合微波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疗效满意,可明显提高止血率、降低近期再出血率及急诊手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化学发光法测定77例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rITI’3、FT3、TT4、FT4、rT3、TSH水平,观察它们与动脉血中Pa02及PaC02的关系。治疗前血清FT3水平低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0.01);rT,水平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0.01);呼吸衰竭死亡组FT3水平低于存活组(P〈0.01),rT3水平高于存活组(P〈0.01);FT3与Pa02呈正相关(P〈0.01);FT3与PaC02呈负相关(P〈0.01);rT3与PaC02呈正相关(P〈0.01),与Pa02呈负相关(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c亚群及NK细胞活性检测意义。方法采用S·P法(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189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c)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同时根据TNM分期和病理类型不同的肺癌病人免疫功能的比较。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肺癌组外周血CD3^+、CD4^+、NK(CD(16+57)^+)百分率下降,CD4^+/CD8^+比较降低(P〈0.01);CD8^+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来监测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免疫辅助治疗及疾病诊断,预防估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呼吸爆发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在CPB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62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1例.U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给予乌司他丁,C组患者则给予等容积的0.9%NaCI溶液.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CPB停止后30 min(T3)抽取动脉血,分离PMN,检测PMN凋亡率,呼吸爆发以及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 C组PMN凋亡率在T1为(66.57±5.93)%,T2为(55.37±3.51)%,T3为(48.92±4.21)%,T2、T3均较T1显著降低(P<0.05),并于T3达最低值;U组PMN凋亡率在T1为(73.57±7.94)%,T2为(68.34±4.92)%,T3为(62.13±4.76)%,T2、T3均较T1显著降低(P<0.05),并于T3达最低值;C组PMN凋亡率显著低于U组(P<0.05).两组PMN呼吸爆发均表现为CPB开始后逐渐升高,T3达到峰值;U组T2(1105.94±84.15)MCF,T3(1156.52±93.20)MCF,与C组T2(1266.06±99.55)MCF,T3(1422.50±89.75)MCF比较明显降低(P<0.05).两组SOD均于手术开始后逐渐下降(P<0.05),C组T3SOD为(47.39±6.07)μU/L显著低于U组的(51.35±6.22)μU/L(P<0.05).两组MDA均于手术开始后逐渐升高(P<0.05),T3达高峰,C组为(13.72±1.15)μmol/L,U组为(8.40±0.88)μmoI/L,C组显著高于U组(P<0.05).结论 CPB引起PMN凋亡率降低、凋亡延迟,呼吸爆发增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促进过度激活的PMN凋亡、抑制PMN呼吸爆发,提高SOD,降低MDA,减轻CPB对机体的炎性反应及氧化损伤,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地区G-6-PD缺陷的发生率及新生儿脐血筛查对诊断G-6-PD缺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产科出生的11574例全部活产婴作脐血G-6-PD筛查,分别于3~5岁对脐血检测G-6-PD缺陷者(320例)和G-6-PD正常者(215例)复查G-6-PD活性。结果11574例中,脐血检测G-6-PD缺陷641例,缺陷率为5.5%;男性缺陷率为7.9%,女性为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缺陷者复查幼儿血检测G-6-PD活性,二者符合率高达96.7%。结论G-6-PD缺陷在本地区常见,脐血筛查可作为诊断G-6-PD缺陷的有力依据,对降低其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体外脂肪变性的模型,探讨不同自由脂肪酸(FFA)的细胞毒性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DAPI棱染剂和借助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荧光分析试剂盒检测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在不同脂肪酸在不同时间后(12h、24h、48h)TG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以及Z-VAD-FMK在不同时间对棕榈酸(PA)诱导的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亚油酸(LA)组、油酸(OA)组在各时间段的TG的积累高于PA组,但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均低于PA组,并呈时间依赖性。加入Z—VAD-FMK后PA导致的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均显著性降低。结论棕桐酸以Caspase3蛋白酶依赖的方式诱导脂凋亡。油酸和亚油酸通过形成甘油三酯。防止肝细胞脂凋亡。  相似文献   

14.
汪武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241-242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手术及微波治疗鼻腔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探讨鼻腔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9例鼻腔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及微波治疗,作为观察组;共有18例患者采用了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出院时的治疗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均无并发症及复发病例,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治疗满意率为39例(95.12%),对照组为13例(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比,鼻内镜下手术及微波治疗鼻腔血管瘤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并获得患者好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及Caspase-8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30例CHB患者为实验组,并按单位血清中HBVDNA载量高低分为A(高病毒载量)、B(中病毒载量)、C(低病毒载量)三小组,选取10例正常成年人为对照组,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两组的PBMC,体外与植物血凝素(PHA)共同培养72 h,用PI对PBMC进行染色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的凋亡百分率,同时以比色法检测PBMC细胞内Caspase-8的活性.结果 实验组PBMC的凋亡率(26.88±7.37)%高于健康对照组(14.95±2.53)%(P〈0.01);实验组中A、B、C三个小组PBMC的凋亡率依次递减,分别为(34.75±4.59)%,(25.63±3.55)%,(18.91±3.81)%;实验组Caspase-8的活性2.99±0.82高于健康对照组1.43±0.91(P〈0.01),且A、B、C三个小组的Caspase-8活性亦依次递减,分别为3.87±0.35,2.95±0.36,1.95±0.29.实验组PBMC凋亡率与Caspase-8活性呈正相关(r=0.825,P〈0.01).结论 CHB患者PBMC存在活化诱导细胞死亡(AICD)现象,凋亡酶蛋白Caspase-8在此过程中活性升高,可能参与了凋亡信号的转导过程;HBVDNA载量与PBMC凋亡率及Caspase-8的活性相关,可能是诱发PBMC凋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蒋艳萍  洛若愚  陈朗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467-1470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CD19+CD5+B细胞的变化,CD19+CD5+B细胞中BAFF(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表达和凋亡敏感性变化,探讨CD19+CD5+B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 3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实验组,31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腹腔冲洗液以及子宫内膜组织中CD19+CD5+B细胞的变化,Q-PCR检测CD19+CD5+B细胞中BAFF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PI-Annexin V检测CD19+CD5+B细胞对CD95L诱导的凋亡敏感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腹腔冲洗液以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D19+CD5+B细胞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各样本中CD19+CD5+B细胞的BAF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CD19+CD5+B细胞能明显抵抗CD95L所诱导的凋亡(P<0.01).结论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CD19+CD5+B细胞高表达BAFF,高对抗CD95L诱导的凋亡,参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聪 《中国校医》2019,33(7):521-524
目的 探讨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血小板活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某医院呼吸科所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根据其吸烟情况分为非吸烟组(32例)和吸烟组(48例)。记录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检测血常规和膜糖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吸烟对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住院时间及生存率的影响;分析血小板活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吸烟组相比,吸烟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GPⅡbⅢa阳性表达率、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总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吸烟指数≥200年×支的AECOPD患者血小板MPV值、GPⅡbⅢa阳性表达率、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总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高于吸烟指数<200年×支的患者。死亡组患者血小板MPV值、GPⅡbⅢa阳性表达率、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存活组。吸烟指数与血小板MPV值、GP ⅡbⅢa和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均成正强相关(r=0.340,0.343,0.333;P均<0.05);与AECOPD患者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成正强相关(r=0.628,0.510;P均<0.01)。AECOPD患者死亡率与血小板MPV值、GPⅡbⅢa和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均成正强相关(r=0.539,0.581,0.526;P均<0.01);住院时间与血小板MPV值、GPⅡbⅢa和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均成正强相关(r=0.523,0.512,0.572;P均<0.01)。结论 吸烟能够促进血小板的活化,增加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及免疫功能状态,探讨其与结核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用链霉亲和素碱磷酶法(SAP法)检测其外周血CD3+T、CD4+T、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采用酵母菌花环法检测其红细胞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15.882 ±4.65)%、CD8+T淋巴细胞比例(27.69±0.74)%、红细胞免疫复合物阳性率(19.40±0.5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3+T淋巴细胞比例(46.48±1.34)%、CD4+T淋巴细胞比例(28.12±0.69)%,CD4/CD8比值(1.0223±0.09362)和红细胞C3b受体阳性率(17.73±0.63)%明显降低(P<0.01);结核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CD4+T淋巴细胞比例之间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结核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致CD4+T淋巴细胞数减少,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正相关,且均有所下降,可能与肺结核的免疫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病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及一氧化氮的变化,并探讨其在COPD并PA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的COPD病人60例,其中COPD并PAH(COPD+PAH组)病人30例,COPD非PAH病人30例(COPD组);正常对照20例(非COPD组).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d后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通过集落形成试验、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计数EPC的数量、测定EPC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用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检测入选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和正常对照组[(24.9±4.1)克隆形成数]及COPD组[(21.9±3.9)克隆形成数]相比,COPD+PAH组[(14.2±3.5)克隆形成数]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黏附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F≥9.15,q≥3.49,P〈0.05),且EPC数量及黏附、迁移能力与肺动脉压力呈负相关(r=-0.79、-0.85、-0.89,P〈0.01).COPD+PAH组患者NO水平[(43.6±4.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7.17±4.9)ng/ml](P〈0.01),NO浓度与循环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呈正相关(r=0.77、0.71,P〈0.01),与循环EPCs黏附能力无关.结论 COPD病人PAH的发生可能与循环EPCs数量减少、迁移和黏附能力降低有关,这种变化可能与血浆NO水平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