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燕  余江毅 《吉林中医药》2009,29(2):111-113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是葡萄糖耐量正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葡萄糖耐量低减具有向糖尿病转化的高度危险性,合并大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己受到广泛重视.中医认为,IGT的发病机制为脾气虚弱、肝气郁结、肾阴不足,从益气健脾、疏肝解郁、滋阴清热、益气养阴、化瘀祛痰等法入手对IGT进行干预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其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糖耐量低减与脾不散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耐量低减(IGT),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值大于或等于7.8mmol/L(140mg/dl),但小于11.1mmol/L(200mg/dl)的状态.在IGT阶段虽然糖代谢出现轻度异常,但由于已经存在着胰岛素的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轻度缺陷,是可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状态.据估计我国现有IGT人数已达4000万之众,可见其潜在危害之大.我们曾结合中医基本理论及临床经验提出了糖尿病的四个阶段的病机,即原始期为真气不足;前驱期为气机不畅,气化不利;消渴期为气郁化燥,气化失常;逆归期为气血逆乱,阴阳失调.其中前驱期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糖耐量低减期,病机为脾胃气虚,气化不利,气机不畅,立论依据基于<内经>"脾气散精"之说,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糖耐量低减的中医药干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的中医药干预治疗现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对2000年以来,国内IGT中医药干预取得的成果,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论:中医药在干预治疗IGT方面已有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探索有确切疗效的验方,进一步规范辨证分型标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糖耐量低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糖尿病高危因素,属亚健康范畴,与体质因素有关,多为气虚质、阴虚质、气阴两虚质、痰湿质、瘀血质。通过辨证调理体质即"治未病"的方法,如食疗、药膳、运动疗法、中药干预等,可改善IGT状态,避免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糖耐量低减(IGT)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耐量减低(IGT)是糖代谢介于正常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前都要经过这个特殊的阶段。对IGT进行有效的干预可防止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从而将明显降低人群的死亡率。中医历来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从痰论治糖耐量低减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痰论治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耐量低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化痰除湿的加减温胆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温胆汤对糖耐量低减进一步发展有良好的阻止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证型特征。方法: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采集来自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的病例信息,按类别分析,确定体质证型并分析其特征。结果:251例中气虚痰湿质占41.4%,气郁湿热质占27.9%,气阴两虚质占16.7%,阳虚血瘀质占13.9%。提示IGT患者以气虚痰湿、气郁湿热体质较为常见。IGT伴存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发生率气阴两虚质为33.3%,阳虚血瘀质为37.1%,均较气虚痰湿质、气郁湿热质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气虚痰湿组、气郁湿热组、气阴两虚组和阳虚血瘀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正常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GT患者以气虚痰湿、气郁湿热这2种体质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质、阳虚血瘀质。但气阴两虚、阳虚血瘀这2种体质可能更易发生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糖耐量低减者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糖耐量低减 (IGT)是 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目前约有 4.76 %的发生率 ,且每年约有 2 %~ 1 0 %转为 型糖尿病 ,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有相关性。因此 ,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并进行有效的防治 ,使胰腺功能得以改善 ,恢复到正常糖耐量 ,是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工作。本研究旨在探讨 IGT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为下一步防治 IGT提供思路。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按照 WHO(1 999) IGT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FBG) <7.0 mmol/ L ,餐后 2小时血糖 (2 -h PG)≥ 7.8mmol/ L,<1 1 .1 mmol/L。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相似文献   

10.
从脾论治糖耐量低减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耐量低减中医称为脾瘅,不等同于消渴,治疗方法有其自身特点。临床观察发现糖耐量低减阶段以湿热痰浊困脾型最为多见,从脾论治糖耐量低减亦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从理论探讨、临床研究两方面阐述了中医从脾论治糖耐量低减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国内外都有一定的探索,但是对于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血压的研究却鲜有。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血压证属本虚标实,治疗应从扶正祛邪出发,早期以祛邪为主,晚期注重补虚,虚实夹杂者标本兼顾,并自拟"糖异平"方,随证加减。本病分为气阴两虚、肝阳亢盛、痰浊阻滞、气虚血瘀四型,分别选糖异平方合杞菊地黄丸、天麻钩藤饮合杞菊地黄丸、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柴胡疏肝散与糖异平方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临床常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T2DM)按照体型有肥胖或超重,正常或消瘦之别,按照症状有有"三多一少"和无"三多一少"之分。一般而言,肥胖或超重者"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符合《内经》"中满内热"理论,治疗应当调中散满,清热化痰;正常或消瘦者多有"三多一少"症状,符合传统"阴虚燥热"理论,治疗当滋阴清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T2DM,不容混淆。在《内经》消渴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新的T2DM辨证论治体系,有利于促进中医糖尿病学科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从气机失调辨治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机失调是老年性痴呆的核心病机,从调理气机入手辨治可以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效果。另外,在调肝气、和胃气、通三焦的同时,需配合心理调节,智能训练,语言训练,肢体功能训练,饮食、睡眠、安全保障等综合康复措施,才能达到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目的,这也是广义的整体、综合、动态调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气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痰湿阻络-化痰除湿通络,肝肾不足-滋养肝肾、活血通络,气血虚弱-补养气血,舒筋通络。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气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痰湿阻络-化痰除湿通络,肝肾不足-滋养肝肾、活血通络,气血虚弱-补养气血,舒筋通络。  相似文献   

16.
《内经》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包含着丰富的辨证论治思想,对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90年代以来,有关《内经》疾病辨证的文献资料作以简要整理,着重从疾病辨证思想、辨证方法、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动态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中医内治法辨证治疗糖尿病溃疡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文献资料,从糖尿病足溃疡的精准辨证、精准论治及客观依据方面总结糖尿病溃疡的中医内治法精准辨证及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精准化治疗是中医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溃疡有着明显的疗效和优势,其临床和实验研究研究遵循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同时蕴涵和体现了"精准医学"的基本思想,为临床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溃疡提供精准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医对梦因、梦诊、梦治等方面的认识。认为梦是以人为中心,天、地、人三者变化的共同产物,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正邪袭人、内在脏腑疾病、社会人文环境而致,并用病梦治疗的实际案例说明,梦的辨证论治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医圣张仲景在近2000年前确立的辨病辨证论治诊疗体系是最具中医特色的临床模式.任何轻辨病重辨证或者重辨病轻辨证的主张和做法都是片面的.笔者少年从医,转易多师,在辨治内科疑难重症方面幸得沧海之一粟,今为光医圣坠绪,务去陈弊,不计工拙条析如下,尚待高明教正.  相似文献   

20.
凡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络之外,而表现有出血证候者称为血证。在内科范围内,常见的有咳(咯)血、吐血、衄血(鼻、齿)、便血、尿血及皮下出血(紫癜)等。出血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常见于造血系统的出血性疾病,以及某些系统疾病的出血症状。血证可表现有不同部位的出血,常因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从病因病理和辨证施治的原则而言,有一定的共性。临床上如能抓住血证的基本规律,就能执简驭繁地掌握多种出血的证治。现就内科范围中论治血证基本规律介绍如下:1病因病理在生理状态下,血为水谷之精气,它生化于脾(脾统血),藏受于肝(肝藏血),总统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