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控制抗性害虫的“局部施药”技术 ,评价可以“局部施药”使用的药物的效果 ,为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实验室速效击杀试验、持效击杀试验及现场试验。 [结果 ]在玻璃板、油漆三合板、水泥板速效击杀加强蝇必净KT50 分别是 1 92、1 60、2 97min ;利来多KT50 分别是 0 98、6 5 2、5 63min。持效击杀KT50 的范围分别是加强蝇必净1 92~ 3 3 3min、1 60~ 3 76min、2 97~ 7 98min ;利来多 0 98~ 10 10min、6 5 2~ 15 85min、5 63~ 2 6 68min。现场杀灭效果两种药物的密度下降率第 16天最高达 10 0 % ,最低为 62 %。 [结论 ]可以有效控制家蝇密度 ,达到对家蝇害虫的有效防制  相似文献   

2.
加强蝇必净10%WP对家蝇防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加强蝇必净10%WP对家蝇的防治效果,探讨喷涂剂实验方法。方法:涂抹法、喷雾法和现场模拟实验。结果:涂抹法和喷雾法施药对家蝇均有良好的防制效果,喷雾法操作更方便;模拟现场实验,在20m2室内涂抹挂条法防制家蝇,10周时仍可达94%的死亡率。而且挂条法效果明显高于不挂条法。结论:该药对家蝇具有良好的触杀和滞留作用。  相似文献   

3.
化学防制方法具有快速、方便等特点,在家蝇的防制实践中是最受欢迎的手段和措施.但随之而来的家蝇抗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使杀虫剂的使用和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为此,作者着重研究了大连市家蝇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状况,从而为如何克服抗性、延长现有药剂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环境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虫采集野栖家蝇,于饲养室内繁殖1代,取羽化第4 d雌虫供试,敏感品系家蝇为本站昆虫饲养室饲养. 1.2 药品 2.5%溴氰菊酯系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生产,5%氯氰菊酯系英国壳牌公司生产,均由大连鼠药厂分装;80%敌敌畏乳油系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1.3 试验方法采用常规点滴法.每种药设7个剂量组,用丙酮做为稀释液,用微量进样器将药液点滴于家蝇的中胸背板上,1 μl/虫.设丙酮溶液为对照组.将受药后的家蝇移入清洁容器饲养,24 h后观察记录死亡数,每组试验重复3次.对照组死亡率低于20%为有效,死亡率大于5%时应用Abbott公式校正.采用简化概率单位法计算LD50及95%可信限和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家蝇信息素对家蝇引诱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蝇信息素对家蝇的实际诱蝇效果,以便科学使用;方法:将家蝇信息素制作成含不同剂量的单方试样和与白糖配制的复合试样,在实验箱内分别对不同日龄的家蝇进行引诱试验;结果:不同剂量的单方家蝇信息素试样各平均诱蝇率与空白对照样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不同剂量家蝇信息素与白糖复配的试样对策2d龄家蝇的平均诱蝇率均高于白糖对照试样,差异分别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结论:单方家蝇信息素无直接诱蝇作用,与白糖复配可增强后者对交配期家蝇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5.
昆山市蚊蝇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合理利用杀虫剂,提高防制效果,测试了蚊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方法:蚊虫采用浸渍法,家蝇采用点滴法;结果: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由低到高依次为溴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由低到高依次为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结论:蚊蝇对常用杀虫剂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在今后的防制工作中,应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减少和控制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或采取不同杀虫剂复配、轮换使用等方法,延缓蚊蝇抗性产生。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家蝇抗性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家蝇对拟除虫菊酯抗药性与细胞色素P450的CYP6D1基因有关,采用分子生物学的特异性基因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家蝇抗药性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早期预测及防治策略。方法:提取雄性家蝇腹部DNA作为反应模板,根据CYP6D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基因引物,进行30个循环扩增,电泳分析扩增产物与生物测试结果比较。结果:D-R品系扩增阳性率100%,敏感品系扩增阳性率为0,深圳、汕头、韶关、广州、茂名品系扩增阳性率分别为59%、56.3%、54%、55%及25%。扩增阳性率与家蝇对拟除虫菊酯抗性倍数呈正相关(r=0.8344,P<0.05)。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应用于家蝇抗性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早期诊断及抗药性发生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室养东方实蝇蛹俑小蜂作现场释放试验,观察其对家蝇等蝇种的控制作用。结果,释放点家蝇密度下降了55.9%,厩腐蝇下降了39.9%,丽蝇科种类下降了21.8%,麻蝇科种类下降了17.3%;释放点家蝇蛹的寄生率为29.4%,对照点为11.7%。作者认为,在蝇类孳生场所投放蝇蛹寄生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蝇蛹寄生率,降低蝇类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使用绿篱施药法在控制德州市城区蚊蝇密度的效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做好技术储备。方法分别设立试验区、对照区,估算对蚊蝇的防治效果,蚊类密度监测用诱蚊灯法,蝇类密度监测用格栅法(GB/T23796—2009)。结果用10%都灭微胶囊进行绿篱滞留喷洒后,监测72、120h蝇密度,分别降低26。28%和40.11%,效果可以持续5d,统计学处理表明,蝇类密度有明显下降(t=3.06,P〈0.05);用2%溴氰菊酯水乳剂采用热烟法和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绿篱施药灭蝇后,对家蝇30min的击倒率分别为75%和84.33%,24h死亡率分别为73.33%和85.67%,统计学处理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8.06,P〈0.01);用2%溴氰菊酯水乳剂进行绿篱施药杀灭成蚊后,其成蚊密度下降92.98%,统计学处理表明,施药后与施药前蚊虫密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1210.68,P〈0.001)。结论绿篱施药法有效地控制了德州市城区蚊蝇密度,在创建国家卫生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掌握生活垃圾填埋场苍蝇的栖息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在灭蝇的最佳时间区域内使用低毒、高效的灭蝇药物与相匹配药械,以最少的经济费用获取最佳的灭蝇效果,能长期将蝇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血管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进行了血浆一氧化氮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家兔血浆一氧化氮浓度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长,降低更明显。 结论 局部振动导致的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降低,可能与振动性血管损伤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药紫草的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药紫草水煎液对成年小鼠及胚胎鼠的遗传毒性。 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法、小鼠胚胎肝细胞转移微核实验法。 结果 成年小鼠与孕鼠分别灌胃紫草水煎液剂量为 1.0 g/ kg,诱发小鼠骨髓和胎鼠肝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分别为 ( 3.8± 1.0 )‰ ,( 3.8± 1.4 )‰ ,与阴性对照组 ( 2 .5± 1.5 )‰ ,( 2 .8± 1.1)‰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 t1 =0 .9,t2 =2 .1,P>0 .0 5 ) ,5 .0 g/ kg时就可诱发微核率阳性 ,微核率分别为 ( 4 .6± 2 .1)‰ ,5 .9± 1.7)‰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 t1 =2 .4 ,t2 =4 .3,P<0 .0 1) ;若灌胃剂量达 10 .0 g/ kg、 2 0 .0 g/kg时 ,微核率分别为 ( 7.1± 1.8)‰ ,( 8.8± 2 .2 )‰ ,( 9.3± 1.8)‰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t1 =5 .8,t2 =9.7,t3=8.4 ,P<0 .0 1)。 结论 一定剂量的中药紫草水煎液对小鼠遗传物质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 ,并呈剂量 -反应关系。故在临床对于用药剂量及不同人群 ,特别是对育龄人群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纳米抗菌瓷盘抑菌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纳米抗菌瓷盘抑菌效果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振荡烧瓶试验、奎因试验和薄膜密贴试验进行实验,目标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振荡烧瓶试验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随着抗菌瓷盘表面积的增加、振荡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提高,表面积≤10cm2,振荡作用时间2h,试验组与对照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的差值均<26 %,表面积≥20cm2 以及作用时间1h以上,试验组与对照组抑菌率的差值均>26%;奎因试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3 .91% 和96 79%;薄膜密贴试验抑菌率均为99. 99 %。结论:振荡烧瓶试验和薄膜密贴试验能比较客观地反映非溶出性抗菌产品的抑菌能力,改进振荡烧瓶试验方法中抗菌样本表面积和振荡作用时间,对于密度较大的非溶出性抗菌制品尤其适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内毒素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小剂量激素长期应用两种方法制备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探讨生长因子在激素造成股骨头坏死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Wister大鼠26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6只,空白组;B组:10只,每只每次10μg/kg剂量于大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1次,注射内毒素24小时后,腹腔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每20mg/kg&#183;d,连续3天,每次间隔24小时。C组:10只,腹腔注射醋酸强的松龙6.7mg/kg,3次/周,连续三周。给药后8周将动物处死,进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激素可以明显抑制股骨头内TGF—β1的表达。内毒素联合大剂量激素,小剂量激素长期应用两种方法均可成功的制备股骨头坏死模型。  相似文献   

15.
自1979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命名嗜肺军团菌以来,人们发现军团菌的致病性已有20余年。由于军团菌主要与空调、淋浴、宾馆等现代生活设备的人工水环境有关,故在国际上有现代文明病之称^[1]。研究资料表明,上海地区军团菌人群感染及环境污染状况已经相当普遍,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设施的使用日益普及,军团菌污染有日益加重的趋势。军团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振动对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神经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将家兔按不同强度分组进行接振45 d后,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家兔脑组织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E)和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NE含量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D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振动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可能与振动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契约式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的情况是否优于目前的三级管理模式,是否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组采用高血压契约式管理模式,根据自愿原则共签订健康保健协议214人;对照组采用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按照性别、年龄、血压水平匹配原则选定214人,从2014年10月开始各干预1年,观察干预后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血压下降14.03/6.12 mmHg;对照组血压下降了7.32/3.07mmHg,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危以上高血压患者减少了37.4%;低危高血压患者减少了12.4%;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0.6%和6.7%,两组率差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实验组服药依从性的评分提高了0.9,在医生指导下管理高血压的信心计分降低了0.48,克服高血压带来负面影响的信心计分降低了0.57;对照组分别提高0.43,降低了0.15和0.16。两组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实验组规律测压率、医患交流率分别提高了43.1%和43.6%。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8%,1.4%,两组率差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有1人发生了并发症,对照组有7人发生了并发症,经卡方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契约式管理的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山莨菪碱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 ( 65 4-2 )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刺激诱发MODS家兔模型 ,2 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模型组 (M组 )、65 4-2治疗组 (T组 )。用原位杂交 (ISN)技术、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 (EMS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分别检测肺泡巨噬细胞 (PAM )及肝枯否细胞 (KC)中I -кB激酶(IKK -β)mRNA表达、NF -кB的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 -α的含量。并进行动脉血气、生化和内脏组织病理学光镜检查。 结果 M组和C组比较PAM和KC中IKK -βmRNA表达 [( 0 15± 0 0 3 ) ;( 0 17± 0 0 4) ] ,NF -кB活性 [( 1 49± 0 3 0 ) ;( 1 72± 0 3 6) ]和上清液TNF -α的含量 [( 2 79 74± 2 5 91) ;( 3 0 0 0 5± 3 0 86)ng/L]明显增高 ( P 均 <0 0 1)。肝肺肾小肠等脏器功能发生不同程度损害 ;65 4-2治疗组能显著抑制M组PAM和KC中IKK -βmRNA表达 [( 0 10± 0 0 2 ) ;( 0 11± 0 0 2 ) ]、NF -кB活性 [( 0 65±0 10 ) ;( 0 88± 0 2 0 ) ]和TNF -α[( 180 61± 13 0 1) ;( 2 10 2 8± 18 0 1)ng/L]的分泌 (P <0 0 1或P <0 0 5 )。明显缓解MODS动物内脏组织的功能损害。结论  65 4-2通过抑制IKK -β/NF -κB  相似文献   

19.
颜丹  陈正君  颜海婴  熊伟  李燎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36-2437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方法检测526例临床上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结果:CT阳性率9.89%(52/526),其中男性阳性率8.97%(28/312),女性阳性率11.21%(24/214);UU阳性率28.90%(152/526),其中男性阳性率16.99%(53/312),女性阳性率46.26%(99/214);UU感染率在男女性别间有高度差异性(P<0.01),而CT无显著差异(P>0.05)。CT和UU同时检出阳性占4.18%(22/526)。定量测定显示:NGU患者CT病毒载量最高7.5×108copies/ml,最低4.0×104copies/ml;UU患者CT病毒载量最高8.5×107copies/ml,最低9.6×103copies/ml。结论:FQ-PCR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特异性强等优点,可应用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轮叶党参总皂苷的抗突变作用。[方法]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及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在体内和体外研究了轮叶党参总皂苷对直接或间接诱变剂遗传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轮叶党参总皂苷可以明显抑制由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并呈剂量-效应关系。体外培养的大鼠淋巴细胞同时用轮叶党参总皂苷和环磷酰胺处理时,DNA损伤细胞明显减少,且随着总皂苷浓度的升高,DNA损伤细胞逐渐减少。在未加S9时,3种浓度的轮叶党参总皂苷均明显抑制1FA98和TA100回复突变,其作用强度随浓度增高而逐渐增强。在加S9后,抗突变作用大于未加S9。[结论]轮叶党参总皂苷是抗突变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