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通定对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颅通定静注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20例次,初步观察表明,总有效率75%。静注颅通定对动脉压无显著影响,未见明显副反应,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植物性抗心律失常药,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和推广使用。本文尚对颅通定抗心律失常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颅通定降压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1例高血压患者静脉注射(静注)颅通定(2mg/kg)进行降压治疗,结果:静注该药后,2分钟开始降压,30分钟达最大降压效果,降压作用可持续2小时以上,总有效率为90.5%,无严重副反应。提示;颅通定是一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3.
静脉滴注颅痛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颅痛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口服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7d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20例,加用颅痛定120mg于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d.结果颅痛定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伴有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肌氧耗量和动脉血压,对心绞痛的总有效率达90%,并能明显地改善心电图缺血ST-T改变,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颅痛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心绞痛药物,尤其适用于伴有高血压病、快速型房颤和窦性心动过速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相似文献   

4.
颅痛定治疗顽固性咳嗽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应用颅痛定治疗剧烈咳嗽患者5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1~65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7例,急、慢性支气管炎39例。咳嗽时间5天至4个月,在应用颅痛定治疗前均已接受抗感染及常规镇咳药物治疗4天以上无效...  相似文献   

5.
王惟秀  王立利 《山东医药》2004,44(25):61-61
近年来,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与颅痛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医林改错》记载五逐瘀汤均有止痛功效,现代研究多偏重于单味药,复方研究鲜见报道,为考查其镇痛效果,笔者进行了五逐瘀汤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五逐瘀汤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效果虽不如颅痛定强,但作用时间较颅痛定持久,90min内会厌逐瘀汤镇痛效果较差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硫酸颅通定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30例临床观察陆决心,石洪祥硫酸颅通定又称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从罂粟科紫属植物延胡索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镇痛、催眠作用。近年来国内研究表明颅通定还具有良好的抗实验性心津失常作用,为观察该药临床疗效,我们于1993年...  相似文献   

8.
静滴颅痛定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试用静滴颅痛定法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30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8例;年龄35~58岁,平均48±9岁。其中风心病14例,冠心病11例,高心病5例。30例均经体表常规心电图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确诊为房颤,心率≥120次/min,治疗前未用或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和地高辛5个半衰期,并除外心功能(按NYHA分级)Ⅳ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方法:将颅痛定注射液1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混匀后静滴,2小时滴完。用药…  相似文献   

9.
颅痛定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56例,受汪氏启发,我们近年来,应用颅痛定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5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本组56例,男31,女25例;年龄18—70岁,平均49岁。其中冠心病19例,心肌炎及后遗症10例,其它心脏病12例,原因不明15例,其中30例频发室早,2例反复发作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早10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  相似文献   

10.
颅痛定对心血管系统的多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痛定的化学名为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e—hydropalmatine,L—THP),是从中药延胡索提取出来的延胡索乙素的左旋体,属镇痛药,同时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和失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颅痛定对心血管系统有着多重效应,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川芎茶调散加减口服和针灸治疗,配合心理指导和口服颅痛定、维生素B6、谷氨酸、谷维素等药.对照组单予心理指导和口服颅痛定、维生素B6、谷氨酸、谷维素等药;两组均治疗6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6%优于对照组的69.57%(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颅痛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14只硫喷妥钠静脉麻醉开胸犬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 4 0min ,继以再灌注 4 0min进行研究。随机分成颅痛定组 (7只 )和对照组 (7只 )。持续心电监护并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两组均在缺血前 ,缺血 10、2 0和 4 0min及再灌注 10、2 0和 4 0min时 ,采集右心房血并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颅痛定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颅痛定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颅痛安颗粒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颅痛安颗粒对血管性头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①临床研究:同期内用同一纳入标准将确诊为本病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试验,治疗组口服颅痛安颗粒l袋(10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正天丸l袋(6g),每日3次。连续服用28d后按同一疗效标准判定,同时采用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FASCO——9700型)观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②实验研究:采用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FAS—CO-3030型)观测不同剂量颅痛安颗粒对肾上腺素所致血瘀家兔模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正天丸对照组进行对比,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颅痛安颗粒组95%,正天丸组85%。实验研究中,颅痛安颗粒组和血瘀模型家兔在治疗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屈服应力,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痛安颗粒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确切,并能明显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针刺定痛穴治疗偏头痛100例疗效观察山西武警医院(030006)许海书,白同军笔者自1986年始应用定痛穴(一组经验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经观察证实针刺定痛穴具有活血通络的功能,能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头面部血液循环,使脑血流图恢复正常而头痛消失。现将资料...  相似文献   

15.
颅痛定对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钙通道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颅痛定对酶解分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膜钙通道电流(I_(Ca))的影响.结果:当保持电位为-40mV、去极化从-3O至+60mV、刺激脉宽为150ms、频率为1Hz时可记录到I_(Ca).维拉帕米10μmol/L可明显抑制I_(Ca).颅痛定1~100μmol/L可浓度依赖性抑制I_(Ca),10、30μmol/L分别使I_(Ca)峰值从-1135±224降至-832±216pA(n=7,P<0.01),从-1174±216降至-452±71PA(n=8,P<0.01),抑制百分率分别为27%、61%,冲洗后可部分恢复.提示颅痛定对I_(Ca)的抑制为其主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3岁。因支气管哮喘入院,无心前区痛及心脏病史,查体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应用氨茶碱250mg缓慢静注后即逐渐出现心前区疼痛,当用药完毕后,心前区痛加重,ECG出现广泛STT呈缺血性改变,查SGOT正常,1小时内查3次ECG,STT改变逐渐好转,至1小时后心电图完全恢复正  相似文献   

17.
2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经食管心房起搏,13名正常人作对照组。在食管心房起搏后对照组血浆心钠素增加达显著性水平,病窦组血浆心钠素水平无明显增加。在阻滞植物神经后的血浆心钠素再给予心房快速刺激,也未见血浆心钠素水平有显著改变,而缓慢静注大剂量烟酰胺后,虽给予心房快速刺激,血浆心钠素却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摘要 患者,男,72岁,有高血压病史,因胸闷,心慌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劳累突感胸闷,无胸痛,来我院就诊,查体:T36.5℃,BP150/90mmHg,神志清,精神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8次/min,心律失常,强弱不一,神经系统的查体正常。心电图:快速心房纤颤。心脏彩超:心脏结构无异常。给予阿司匹林100mg,西地兰0.2mg静注降低心室率,同时给予吸氧,营养心机细胞,改善冠脉循环,患者心率不降,房颤未纠正,第二天给予乙胺碘肤酮50mg静注,300mg静点,窦性心率仍未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临床沿用静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革快速控制无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Af)或扑动(AF)患者心室率。但由于这两种药物的负性肌力效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目的是确定静注地尔硫革能否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中、重度CHF伴Af或AF患者心室率。  相似文献   

20.
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的瞬间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7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级递增快速静注三磷酸腺苷(ATP)332次,诱发缓慢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和1°~2°房室阻滞)135例次,占40.7%;快速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反复心搏、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性和室性早搏)254例次,占76.5%。除室上性心动过速外,均为一过性心律失常,皆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