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手术为重建性直肠结肠切除和回肠贮存袋手术 ,但有一些大小并发症可影响肠道功能。作者分析英国StMarks医院等外科单位于 1 976~ 1 997年收治的 63 4例炎性肠道疾病 ,随访至 2 0 0 0年底。全组中 ,男 3 3 6例 ,女 2 98例 ,平均年龄 3 4.7岁 ( 9~ 73岁 ) ,病理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61 1例、克隆病 1 3例、不明结肠炎 1 0例。贮存袋W型 2 96例、丁型 2 0 2例、Kock式 90例、S型 46例。 1 2 3例未加作转流型回肠造口。平均随访 85± 5 8个月。全组死亡 2 6例 ( 4 %) ,其死因有肺并发症 3例、术后败血症 2例、癌肿布散 1 2…  相似文献   

2.
重建性直肠结肠切除术已成为内科治疗无效的溃疡性结肠炎 (UC)和家族性结肠息肉瘤的首选手术治疗。鉴于 UC患者多营养不良 ,加上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以及肥胖等因素 ,脓毒症危机很大 ,需作回肠造口以转流粪便。作者回顾性复习美国 UCLA医疗中心于 1993~ 1997年 UC患者施行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存袋 -肛管吻合 (IPAA)和暂时性回肠造口术的资料。在 1992年以前 ,大多数患者采用 IPAA和完成转流的末端式回肠造口 (EI) ,其远端回肠用钉书器关闭。以后约有半数进行了回肠襻式造口 (LI) ,分析对象包括 IPAA和在该院关闭造口以及…  相似文献   

3.
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息肉病施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后,有许多重建手术,1985年Nicholls介绍了W型回肠贮存袋方法,以后采用了J型贮存袋的优点进行了改良并放置在肛管部位。作者对109例上述W型回肠袋—肛管吻合术(WIPAA)进行了长期随访,平均为2.8±0.2年。全组中,89例为溃疡性结肠炎,19例为家族性息肉病,1例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男性60例,女性49例,平均32.4岁(11~67岁)。手术步骤包括肛提肌上方数cm处横断直  相似文献   

4.
重建性直肠结肠切除和回肠贮存袋 -肛管吻合( IPAA)已成为溃疡性结肠炎 ( UC)的首选手术方法 ,但这一手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 ,有的需再次手术。有时需作一无功能回肠造口 ,作者分析 154例 IPAA中施行无功能回肠造口的指征及其后果。英国伯明翰依丽莎白皇后医院于 1983年~ 1993年曾施行 154例IPAA手术 ,采用 2个 S型贮存袋和肛管内粘膜切除以及手法吻合 ,1个 S型贮存袋用吻合器吻合 ,13个W型贮存袋 ,138个 J型贮存袋 ,均切除肛管内粘膜 ,其中 94个全用吻合器操作。分析后来加作无功能回肠造口的结果。2 8例需作后期无功能性回肠造口 …  相似文献   

5.
回肠造口术     
回肠造口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0001)王平治回肠造口术一般应用末端回肠开口于腹壁。永久性端式回肠造口常应用于大肠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病。襻式口肠造口多用于需保留肛管手术的溃疡性结肠炎及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此外,回肠造口也应...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或家族性息肉病行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后,发生原发性腺癌是罕见的,但最近报道提示其发病率有所上升。作者结合所报告的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后35年,回肠造口处发生原发性腺癌,对以前所报告的19例作了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致病因素作了探讨。50年代Brooke应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治疗溃疡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前 ,人们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还很少。1 875年Milks和Moxon首先阐述了此病的病理特点 :大肠炎或自发性结肠炎。此后溃疡性结肠炎才得到深入的认识。本文回顾了本世纪以来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早期手术原则及回肠造口术 :1 893年 ,Mayo -Robson设计了结肠造口术。 1 90 9年 ,Keele和Weir开创了盲肠造口术。他们通过造口用溶液冲洗病变肠段。这两种方法由于无转流性造口 ,故无肠内容物流出 ,不损伤皮肤。二战前后 ,尽管有人提出回肠造口、转流性造口的手术方法 ,但造口技术的不完善及造口器材的简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少见病,原因不明,也无肯定的治疗方法。一般死于胆汁性肝硬化引起的进行性肝衰竭。约25%患者合并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所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14%合并有慢性肝病,常见的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约20~2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手术治疗,大都作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瘘,但如合并有硬化性胆管炎,造瘘部位易出现静脉曲张,并有反复紧急的出血。作者对1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结肠直肠切除。其中5例于造瘘口周围皮肤发生静脉曲张,并于术后2~44个月发生紧急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的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10~420min,术中出血量70—250ml,术后腹壁切口感染1例。6例患者均获随诊,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出现回肠造口脱垂,重新行回肠造口术,余5例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型腹腔镜联合开腹杂交手术修补方法(Dual Lap)治疗成人复杂造口旁疝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采用开腹经腹壁修补和腹腔镜修补相结合的杂交手术修补方式(即Dual Lap术式)治疗的21例成人复杂造口旁疝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63.6±5.2)岁(51~78岁);其中膀胱癌术后回肠代膀胱造口病人3例,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病人15例,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切除术后永久性回肠造口病人2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全结肠切除术后永久性回肠造口病人1例;嵌顿性造口旁疝6例,复发造口旁疝4例,合并腹壁切口疝11例。结果 21例病人Dual Lap杂交修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探查造口旁疝疝环直径为(6.8±1.7) cm(3~15 cm),切口疝疝环直径为(4.8±1.3) cm(3~7 cm),手术修补时间为(100.7±21.5) min(90~140 min);术中无肾脏、输尿管及肠管损伤;术后72 h内疼痛需使用镇痛剂辅助治疗的病人8例,使用时间3 d;术后住院时间为(8.1±2.7) d(7~13 d);术后7 d时所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体外可控性回肠膀胱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距回盲部约 2 0cm处切取一段回肠 ,中间部分折叠成N形并缝制成贮尿囊 ;近端回肠为输入道 ,近贮尿囊 4~ 5cm回肠纵形折叠缝合以缩窄管腔 ;远端 8~ 10cm回肠从腹壁造瘘口处穿出体外 ,于造瘘口处取双片梯形皮瓣包绕外露肠管缝制成皮管 ,构建输出道。将尿液控制器置于皮管外 ,利用气囊控制排尿。 12只犬应用研究后对 5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此术式治疗。 结果  10只犬手术顺利 ,术后 3个月时贮尿囊平均最大容量 (15 0± 4 0 )ml,最大充盈压 (2 4 .4± 5 .3)cmH2 O。 5例患者术后随访 3~ 14个月。术后 3个月时贮尿囊平均最大容量 (2 90± 80 )ml,最大充盈压 (36 .3± 8.2 )cmH2 O ,最大尿流率 (2 0 .3± 4 .7)ml/s ,无剩余尿。影像学检查肾脏显影良好 ,输尿管通畅。尿液控制器气囊充气后无尿液流出 ,气囊消气后尿线粗。 结论 该尿流改道术式可达到体外控尿效果 ,不必佩戴集尿袋及导尿 ,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回肠和结肠造口出血大多因创伤.少数因造口周围曲张静脉出血所致.曲张的静脉是因门脉高压后机体代偿而形成的门体交通支.极脆弱易损,受创伤后可大量出血.绝大多数这种出血可采取局部保守治疗,无效则需手术.本文则是关于这种出血外科处理的经验.9例发生比血经常规处置失败后,共经历11次外科手术治疗.病人造口时年龄36~70岁(平均46岁),男6例,女3例.3例结肠造口,6例回肠造口.造口原因:5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癌肿,1例克隆氏病.造口至第一次出血间隔11~196个月(平  相似文献   

13.
直肠结肠切除并以回肠贮存袋 肛管吻合 (IPAA)已成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首选手术 ,由于报道的病例不多 ,很难评估不同年龄组病例的IPAA功能结果和生活质量。作者收集OhioCleveland临床基金会结肠直肠外科于 1 983~ 1 999年收治的1 895例IPAA手术 ,至少经 6个月随访 ,按术时 <45岁、46~ 5 5岁、5 6~ 65岁和 >65岁分组进行分析 ,观察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 ,后者用Cleveland生活全面质量(CGQL)评分评估。手术满意度以 1~ 1 0分计 ,1 0分者指完全满意。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时多数超过 65岁 ,而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Sublay-Keyhole技术原位修补造口旁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改良Sublay-Keyhole技术原位修补造口旁疝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55~72岁,平均63岁。体重指数为23.5~32.5,平均28.2。患者均为永久性造瘘,其中6例为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式后的乙状结肠末端造瘘,2例为溃疡性结肠炎行全结肠切除术后的回肠末端造瘘,3例为膀胱癌行回肠代膀胱术后的回肠末端造瘘。1例患者既往曾行聚丙烯补片修补后复发。末次手术至该次入院时间为1~4.5年,平均2.5年。根据George Eliot医院分类标准:2b级3例,3a级2例,3b级5例,4级1例。疝环最长径为6~12cm,平均9.5cm。结果 11例均以改良Sublay-Keyhole技术成功完成腹壁重建手术。术中测量疝环面积为30~112cm2,平均75.5cm2;应用聚丙烯补片面积为175~360cm2,平均280.5cm2。手术时间120~195min,平均165min;术后住院时间9~14d,平均11d。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腹壁感染发生。2例(18.2%)发生血清肿,1例(9.1%)发生腹壁血肿,对症处理后愈合。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9个月,平均26.3个月。1例(9.1%)于术后11个月造口旁疝复发,再次修补手术时发现疝环关闭处缝线松脱同时补片孔洞过于宽大,予以缝合缩窄后随访15个月无复发;其余10例患者术后未见造口旁疝复发或发生其他切口疝。结论改良Sublay-Keyhole技术是造口旁疝患者腹壁重建的有效方法,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15.
在低位直肠癌前侧切除后 ,加非贮存袋手术可减少排便次数和失禁 ,但存在排空问题。在猪实验中已证实结肠成形贮存袋 (CP)是一有用的手术 ,但未应用于临床。新加坡综合医院结肠直肠外科于 1998~ 2 0 0 0年共施行 J贮存袋 (JP)和 CP各 4 4例。在 JP组中 ,平均年龄 6 8.3岁 ,男性 2 6例。肿瘤呈肛缘 7.2± 0 .3cm,CP和肛管直肠吻合距肛缘 3.4 cm。 4例有淋巴结转移 ,术后加用化疗。转流回肠造口平均在 7.9周闭合。在 CP组 ,平均年龄 6 5 .4岁 ,男性 2 7例。肿瘤距肛缘7.6上 0 .4 cm,CP肛管直肠吻合距肛缘 3.2 cm。16例加用术后辅助治疗 …  相似文献   

16.
坏疽性脓皮病少见 ,约发生在 2 %炎性肠病患者的下肢 ,发生在肠造口周围者更少见 ,首由 1984年Me Garty命名为造口周围坏疽性脓皮病 ( Peristomalpyoclerma gangrenosum,PPG)。溃疡性结肠炎 ( UC)患者多见下肢坏疽性脓皮病 ,而克隆病患者则多见PPG。作者报道 1986~ 1999年间收治的 2 0例 PPG病例 ,计女性 15例 ,男性 5例 ,平均年龄 4 8岁 ( 2 1~ 77岁 ) ,其中克隆病和 UC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4 7岁和 58岁。先诊断为克隆病 10例 ,最后确定为 13例 ,诊断为UC共 7例。在 UC病人 ,从手术到发生 PPG的时间平均为 12年 (中位值 5年 )。…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辅助次/全结-直肠切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次/全结一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1月。行腹腔镜辅助次/全结一直肠切除术8例。年龄33—65岁,中位数44岁,包括结一直肠多发肿瘤1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家族性息肉病2例,慢传输性便秘2例。行回肠储袋一肛管吻合3例、回肠储袋一直肠吻合3例、盲肠一直肠吻合2例。预防性回肠造瘘5例。结果8例均在腹腔镜协助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5.5—7.5h,中位数6h。术中出血量150—400ml,中位数200ml,无术中、术后输血。术后48h进食。8例随访4~31个月,中位数25个月。腹腔内残余感染1例(溃疡性结肠炎),吻合口狭窄1例(家族性息肉病)。结论腹腔镜辅助次/全结一直肠切除术能够安全、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8.
改良超滤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将改良超滤法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体外循环 ,观测其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9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8月 ,我们连续观测了 30例先心病手术病儿在应用改良超滤前后的肺功能变化。其中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4个月~ 6岁 ,平均 (1 74±2 18)岁。室间隔缺损 (室缺 )伴肺高压 18例 ,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6例 ,法洛四联症 4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 ,室缺加房间隔缺损 (房缺 ) 1例。手术在全身中度低温 (2 4~ 2 6℃ )体外循环下进行 ,转流 (89 18± 36 91)min ,主动脉阻断(5 4 2 8± 2 6 0 2 )…  相似文献   

19.
一、永久性回肠造口:最常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切除术后及克隆病、家族性息肉病或其他需要作回肠造口的疾病.造口位置最好在右下腹部,病人必须端坐,确定脐下脂肪隆起的最高点并予以标记,再用空心环确定其大小.直径一般为2cm.造口方式:①常规回肠造口.将回肠经腹直肌拉出后翻转,将粘膜缝于皮肤上,几周后水肿消退就可安装人工肛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5年5月~2008年10月,对13例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和3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实施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手术。其中2例合并下段直肠癌。前9例分离顺序为乙状结肠、直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后7例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小肠"J"贮袋肛管吻合术10例,直肠癌根治回肠造口术2例,回肠-直肠吻合术4例。结果16例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540min,平均269min。出血量50~500ml,平均200ml。术后排气时间12~48h。住院时间14~20d。无腹腔出血、粘连性肠梗阻、尿潴留、内脏血管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全组随访4~38个月,除2例回肠造口外,余14例出院后3个月内大便6~15次/d,半年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d。1例回直肠吻合者术后8个月复查直肠息肉复发,电切后随访2年未再发。2例直肠癌无切口种植转移,其中1例直肠癌术后8个月肝、肺转移死亡,另1例随访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