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乳管镜定位在乳管内乳头状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乳管镜定位在乳头溢液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常规手术对比的优点。方法:将门诊乳管镜检查发现有乳管内占位病变的60例乳头溢液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乳管镜定位下的微创手术和常规部分腺体切除术;对比并评价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中的30处病灶均证实被切除,平均手术时间(48.0±7.1)min,切口平均长度(2.7±0.2)cm,病理检出率93.3%。与常规部分腺体切除术相比,具有手术切口小、腺体破坏少、病理检出率高等优点。结论:术中乳管镜定位下乳管内病变的微创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乳管镜直视定位下乳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管镜直视定位下小切口准确切除乳管内乳头状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0例乳管内单发乳头状瘤行乳管镜直视定位下小切口乳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将乳管镜插入病变乳管,以乳管镜光斑确定体表小切口位置(约1~2 cm) , 以镜鞘作为支撑引导,在乳管镜直视定位光斑引导下经切口解剖病变乳管并切除病变乳管及管壁周围少许乳腺组织,剖开病变乳管确认肿瘤,送病理检查。结果:30例均顺利找到病变乳管及乳管内肿瘤(100%)。术后病理: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93.3%);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局灶上皮增生1例(3.3%);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局灶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3.3%),再次行乳腺组织切除,Ⅰ期乳房假体植入。随访3~12个月,无乳头溢液及肿瘤复发。术后乳头乳房形态良好,美容效果好。结论:乳管镜直视定位下小切口切除乳管内病变定位准确,切除范围小,疗效满意,术后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对乳头溢液(血)的患者先行病变乳管造影,明确诊断及乳头状瘤的部位。其中12例合并乳腺导管扩张症,对明确诊断的28例患者静脉麻醉下经钝头细针注入亚甲蓝染色,切除病变所在的乳管及周围着色的乳腺组织,并行快速病理检查。该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证实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其中12例合并乳腺导管扩张症者中2例年龄>60岁且合并乳管上皮增生活跃,再次行患侧乳房单纯切除术。术后全部患者乳头溢液(血)停止,顺利康复出院。23例患者术后得到4~8 a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乳头溢液(血)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症状,病变乳管造影是基层医院简单而可靠的辅助检查,切除病变所在的乳管及周围着色的乳腺组织是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可预防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4.
男性病人,50岁。于8年前发现右乳头下有一黄豆大肿物,不痛,偶有乳头溢液,近年逐渐生长至鸡卵大。检查:右乳头下肿物5cm×6cm,表皮无红肿,挤压乳头有少量血性液体。在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有囊性感,与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1例报告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肿瘤外科李玉华,孙立臣王晓东山东烟台市肿瘤医院处科病理科迟玉香多发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较为罕见,多乳管内广泛乳头状瘤尤属罕见。兹报告1例如下.病人女性,34岁。于7年前发现右侧乳头溢液,...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3岁,月经初潮5d。右乳房肿块并乳头溢液10d入院。查体:右乳头下方肿物,4cm×3cm,质硬,边界尚清,轻压痛,按压有淡褐色液体溢出,右腋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B超:右乳腺肿大,回声不均质,其探及4.3cm×3.1cm低回声包块,包块内见2.7cm×1.4cm不规则液性暗区。穿刺涂片细胞  相似文献   

7.
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15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例中8例行乳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均考虑为乳头状瘤病的可能,7例未行乳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均误诊.术后病理2例伴有部分恶变,1例对侧为浸润性小叶癌.3例术后半年内复发,行二次手术,复发率为20%. 结论乳管内乳头状瘤病与乳管内乳头状瘤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易恶变,局部切除后易复发;乳管镜能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经验。方法对713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检查结果中检出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病例进行分析及分型。结果乳管内乳头状瘤病共计42例(占总检出病例的16.34%)。其中包括单侧乳房单套乳管内多发肿瘤24例(占57.14%),单侧乳房多套乳管内多发肿瘤13例(占30.95%),双侧乳房多发肿瘤病例5例(占11.91%)。结论利用乳管镜对不同类型的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进行准确分型,可以为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合理的治疗策略和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9.
乳腺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乳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良性上皮样肿瘤,主要发生于女性,在临床上男性较为罕见。乳管内乳头状瘤因病灶微小,临床不易触及,辅助检查没有特征性表现而难于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于仅以乳头溢液为临床表现的男性患者。2006年9月我们在乳管镜下诊断1例男性乳管内乳头状瘤,并在乳管镜定位下行病变乳管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乳管镜下切割乳管内乳头状瘤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纤维乳管镜(Fiberoptic ductoscope system,FDS)下诊断5例乳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s,IP),并在FDS下行细胞活检针切割手术。病理均为IP,其中4例随访1月-6月未见溢液复发,1例术后2月再次血性溢液,行乳腺区段切除术。认为FDS下切割手术,对于大导管微小单发的IP较为有效,不适于较大或多发的Ⅱ级导管以下的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12.
乳管内视镜诊断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了解乳管内视镜对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998年10月~1999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管内视镜检查的74例患者的具体表现、治疗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74例患者中,纤维内视镜系统(FDS)检查发现乳管扩张44例,乳管炎症4例,乳头状瘤病3例,乳头状瘤18例,导管癌5例。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及导管癌统称为导管内隆起性病变,共26例,24例接受了手术治疗,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7%、66.7%、100%。乳管内视镜下正常乳管管壁光滑、光亮,3~6级分支;导管炎症可见局部充血,管壁不光滑,有较多白色絮状物;乳管内乳头状瘤为单发多见,呈半球形或桑葚状,光滑,多有蒂;乳头状瘤病表现为管壁多发隆起的小嵴,管壁尚光滑;导管癌表现为多形性,可为弥漫性病变阻塞末梢管腔,灰白色,或为半球隆起,多色彩,可见多发点状出血灶,管壁僵硬。结论 乳管内视镜是一种微型内视镜,为乳头溢液患者提供一项无创、操作简便、安全、诊断率高的新手段,为早期发现乳管内隆起性病变提供了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诊断32例报告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乳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外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常以单纯乳头溢液为其首发和唯一表现,乳腺的其它疾病尤其是早期乳管内导管癌的临床表现也常与之相同。术前如何判断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是外科医师经常面临的问题。为了探讨超声和乳管造影检查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价值,1995年...  相似文献   

14.
乳管镜引导下乳腺定位针在乳管内微小病变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纤维乳管内视镜引导乳腺定位针技术定位乳管内微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因乳头单孔溢液经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微小病变并行乳腺定位针术前定位及手术治疗患者32例,  相似文献   

15.
积乳症与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积乳症与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经乳管镜诊断积乳症316例,应用乳管镜对溢乳以及合并乳头浆液性、血性溢液的病人进行检查。并选择部分病例进行乳管液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及血清泌乳素测定。结果镜下诊断积乳症316例,积乳症合并乳管内乳头状瘤16例.合并多发性乳头状瘤2例,合并乳管内乳头状瘤病3例。手术21例,术后病理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14例,乳头状瘤病3例,乳管炎伴炎性肉芽肿3例。乳腺腺病合并乳管扩张1例。行乳管脱落细胞雌孕激素受体检测93例,受体阳性79例;行泌乳素检测32例,21例垂体泌乳素高于正常范围,7例MRI检查脑垂体异常。结论 乳管镜诊断积乳症直观、准确,可同时完成乳管内治疗,并能及时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根据乳管液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血清泌乳素水平可推测积乳症与乳管内乳头状病变具有内在的相关性,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对积乳症须积极治疗,减少乳管内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乳管内乳头状瘤病是囊性增生病的一种常见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多需手术治疗,但因病灶微小,常规检查无特征性表现而难于定位及手术[1].我院普外科自2008年1月起开展了乳管镜下置定位针结合亚甲蓝染色引导切除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探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乳管内乳头状瘤病是囊性增生病的一种常见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多需手术治疗,但因病灶微小,常规检查无特征性表现而难于定位及手术[1].我院普外科自2008年1月起开展了乳管镜下置定位针结合亚甲蓝染色引导切除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探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管镜协助下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定位切除乳管内病变的价值。方法纤维乳管镜诊断为乳管内肿瘤45例,定位其深度及体表方向。拔出乳管镜,在同一溢液导管内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做支撑引导,插入深度与纤维乳管镜插入深度一致。沿标记方向放射状切开乳头乳晕皮肤,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撑引导,解剖病变导管并切除。结果乳管镜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41例,导管内多发乳头状瘤2例,乳头状瘤病2例。乳管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乳头状瘤95%(39/41),多发性乳头状瘤50%(1/2),乳头状瘤病50%(1/2);诊断不符合者:病理诊断导管扩张,上皮增生2例,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部分重度增生1例,乳腺癌1例。术后乳头乳房形态良好。结论乳管镜协助下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下行乳管内病变切除术,定位准确,病变切除容易,美容效果好,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176例有术前乳腺MRI资料,行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女性患者,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37例、非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性病变52例和乳腺癌87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病理及MRI资料,后者包括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影像学表现、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 结果:37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灶37处,52例非乳头状瘤的良性病患者病灶56处,87例乳腺癌患者病灶92处。乳管内乳头状瘤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在发病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F=2.470,P=0.088),但在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MRI下表现、ADC值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乳管内乳头状瘤具有独特MRI的影像学特征,故辅以ADC值,MRI可以成为临床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定位针引导下的乳管内隆起样病变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乳管镜和乳腺定位针对乳管内隆起样病变的诊断和指导微创手术的价值。方法对103例不伴有乳腺肿块的乳头溢液病人行乳管镜检查,其中63例乳管内隆起样病变行乳腺定位针定位,乳晕弧形切口手术切除定位针及周围1cm腺体组织一并送术中冰冻,导管内单发乳头状瘤者结束手术,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导管内癌行单纯乳房切除联合一期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自体再造术。结果冰冻及术后病理诊断导管内单发乳头状瘤59例(93.6%),乳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3.2%),导管内癌2例(3.2%)。5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3个月复查,无溢液症状及明显不适。结论定位针引导下的乳管内隆起样病变手术切除范围小,创伤小,乳房外形基本无改变,手术切除率和病理标本检出率高,误诊和漏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