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深才能叶茂——也谈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认为中医工作者素质的提高,最根本的是要不断提高中医基本理论及其临床诊疗技能与水平,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必须正确认识中医药学的优势所在,立足于数千年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立足于临床实践,尤其需要充分重视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的合理应用,同时也要结合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尝试。对当前存在的某些否认中医理论、中医西医化倾向的危险性,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医临床文献研究作为文献与临床之间的纽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吴以岭教授的"络病学说"就是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创立"络病证治"体系,创新性地与现代心脑血管疾病相联系,临床取得显著成效.笔者通过对"络病学说"的学习,产生了对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几点体会,即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进而整理文献,总结规律,探索与现代疾病的相关性,挖掘古人用药经验,继承创新,为临床提供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就古代文献中关于从肾论治胸痹的理论源流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阐明从肾论治胸痹治则的合理性及实用性。对从肾论治胸痹的治则进行系统文献研究对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胸痹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立柱 《山西中医》2009,25(10):60-61
结合古籍文献记述,辨析痔及五痔涵义,就痔病概念进行溯源,将五痔分类、病因、治则内容与现今对应的肛肠疾病对比印证,辨析异同,为中医痔病古籍文献认识和整理以及痔病的现代临床诊治提供不同思路和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5.
脐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广泛运用于包括急症在内的中医临床各科疾病。古代常用的急症脐疗方法包括直接灸脐法、隔物灸脐法、熨脐法、药物敷贴法、脐部按摩法、浴脐法、脐部拔罐法等。脐疗法的作用机理与脐的特殊生理和解剖结构有关。但就现在急症脐疗法的研究而言,相应文献整理总结仍属空白。笔者希望今后对急症脐疗法相应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挖掘,总结适宜病症,提炼适合现代临床的治法,来更好的应用于现代临床急症。  相似文献   

6.
中医护理技术古籍文献整理首先要录入文献信息,建立数据库,构建中医护理技术古籍文献数据库框架,确定中医护理技术古籍文献书目,然后文献整理、归纳与分类。该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非极少数人员在短时间内所能胜任,而是需要多家单位具备中医护理古籍文献整理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共同努力以及政府部门的关心与支持。通过联合、协作,亦可大大减少中医护理技术古籍文献整理的重复性,提高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水平。同时,整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形成一些物化的成果,最终是为了利用,是能够为更广大的中医护理工作者以及中医护理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张晗  艾庆岩 《陕西中医》2004,25(3):242-244
通过对有关中医康复学的文献及中医康复学的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同时与现代康复医学作了较详尽的比较 ,认为要想使中医康复学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 ,首先要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注重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 ,同时 ,还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 ,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传统及现代中医纳鼻法文献综述的整理,对古老中药纳鼻法进行概括总结,并结合现代嗅区通路理论,对中药纳鼻通关入脑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中药纳鼻通关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建立和发展符合中医理论的中药纳鼻给药系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辨证体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文献及现代中医诊断学整理的基础上,对中医体征进行分类整理,制定了血管性痴呆中医体征调查表;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对264例血管性痴呆病人临床病例的调查,填写体征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与血管性痴呆肝阳上亢证诊断关联性较大的几个临床体征.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7,(12)
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传统认知与现代研究,对附子毒与效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整理和评价,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附子品质评价标准的建立,更好地服务中药产业与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1.
炮制学科的科学研究之间存在承前启后的内在逻辑,现代炮制科学研究需要继承和借鉴。但是面对海量的现代文献,如何全面了解研究的炮制问题,找出该问题的本质,达到现代炮制文献研究的目的,笔者由此提出“两结合,两开展”的现代炮制文献研究思路和方法,即现代炮制文献研究应与文献检索相结合,应与多元化中医思维相结合,在研究方法上应开展文献综述、文献计量学研究,从而加快对现代炮制文献系统深入的整理和挖掘,为中药炮制的科研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推动中药炮制现代研究,提高中药炮制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是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与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中医心病学科古今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及总结,根据本学科发展规划及研究目标,对与心病有关的古今中医药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探讨开展中医心病学科古今文献的整理研究的意义、方法、临床价值,为丰富和发展学科理论体系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3.
古医籍整理对象直接是书籍文献,做文字工作,但最终的对象还是对人,文献为临床服务,临床是要解决人的疾病问题,所以文献研究离不开临床实际。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要培养一批中医文献整理的骨干力量,这支力量不但要掌握目录、版本、校勘、训诂等文献研究的必要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文献研究人员不能完全脱离临床工作。中医理论源于临床实践,这是不争的事实,古往今来,任何一种中医学术观点、学术流派、学术理论的形成都是基于临床的实践心得和经验的升华,仲景成书《伤寒杂病论》是这样,金元流派形成是这样,东垣“甘温除热”同样…  相似文献   

14.
中医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特有的优势病种,是目前中医药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包括对古籍文献的发掘和整理,现代临床资料的考察和回顾性总结,既可以为中医优势病种研究提供病种的依据,又有助于挖掘中医优势病种的特色疗法,应用于临床,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中医护理专题文献数据库。方法:成立课题小组,在课题分工下,依次完成明确文献收集范围,构建文献分类框架,将收集的中医护理技术古代和现代文献按照文献分类框架整理与分类;运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构建数据库网络平台,网络平台页面包括数据库登录、检索、文献录入、审核、统计、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等;依次完成文献录入、核对。结果:共计收集中医护理技术古代文献904条,依据古代文献分类框架,符合标准并录入文献849条。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代文献收集共计13916篇,依据现代文献分类框架,最终录入文献12980篇。结论:通过构建中医护理技术专题文献数据库,实现了对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理论与经验的系统数字化,为实现中医护理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可为护理工作者研究中医护理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文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医文献学是研究著录、考订、整理中医文献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中医文献通过文字(包括科学绘图)来反映中医学术内容.由于历史上众多中医文献至今仍为全体中医在医疗实践中普遍应用,因而它兼具应用文献与历史文献双重作用.研究整理中医文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满足中医的延续和发展所需,因此要求更多地注意按中医学术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来整理研究中医文献。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医文献整理.中医文献学不是以中医学术为研究对象的,但它可以为中医学术研究提供种种方便,以利中医在总结传统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条件不断地进行再实战,争取获得新的突破.现有的中医著作,有相当一部分属中医文献学的业缋。对此有功的历史人物,应以“中医文献学家”称谓更为准确.鉴于中医文献学正在逐步建立,建议能更多地就其有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整理、综合分析的方法,概括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和现代基础药理研究。认为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有良好临床效果,同时也发现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和现代基础药理均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医文献研究以标点、校刊、考证、注释或翻译形式整理出版中医古籍1400余种,为阅读、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医药古代文献提供了极大方便,但对近代、当代的中医文献研究做得太少。如果对以往中医文献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上进行一些反思,换个角度调整思路,可能会发现中医文献研究还大有所为。中医文献的研究应变"面向中医之书"为"面向中医之术",还要变单纯的古籍整理为近代当代名医之学术总结,丰富和完善中医学术理论,直接为中医临床提供有效的经验和方法,真正促进中医临床科学和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国名老中医盛增秀从医50年来,在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中医文献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是其工作的一大亮点。本文对盛老在传承弘扬、整理研究中医文献方面的经验作一述要,同时还简述了盛老对中医古籍整理工作的建设性意见,以冀使更多的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和临床科研人员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自古以来,历代均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医事业和中医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自清末至民国期间,西学东渐之后,当时政府因受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不仅使中医事业和中医学术受到了歧视和排挤,在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也难逃厄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及时制定了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使中医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下仅就此一时期,中医文献整理研究方面的基本情况,作一简要的回顾。建国初期的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对中医事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毛泽东主席十分重视中医药学,曾就发展中医、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