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力筛查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力筛查方法和听力障碍发病情况,为早期治疗听力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筛查13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重3度,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其进行初筛,未通过者4周后作第2次复查,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DPOAE初筛及复筛的异常率的改变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轻度组DPOAE异常率较低,中、重度组则依次增高,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DPOAE异常率越高,异常越严重。初筛3个月后对轻、中、重度异常者进行了ABR检测,轻度组恢复较好,重度组恢复较差,异常率高,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NICU中高胆红素血症是造成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听力障碍的发生与血清胆红素浓度相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DPOAE结合ABR是一种较好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并对听力异常新生儿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在本院分娩632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月前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技术诊断.对听力障碍者进行多因素调查分析.[结果]实际筛查6162例,筛查率97.5%,初筛通过率82.5%,需复筛1078例,实际复筛1051例,复筛率97.5%,复筛通过率90.2%.对复筛未通过的103例进行ABR检查,13例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双耳或单耳听力障碍.本组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为2.1‰.听力障碍相关因素依次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孕早期病毒感染、耳颌部畸型.[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重要,DP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ABR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障碍,从而为早期干预,有效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模式.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2005年射阳县各医院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前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ABR)诊断.结果:实际筛查5 009例,筛查率为55.00%,初筛通过率为84.97%,需复筛753例,实际复筛538例,复筛率为71.45%,复筛通过率为95.17%.对复筛未通过的26例进行ABR检查,5例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双耳听力障碍,新生儿听力障碍检出率为1.00‰,初筛假阳性率为10.22%,复筛假阳性率为0.42%.结论:DP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DPOAE结合ABR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尽早进行科学干预.  相似文献   

4.
18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结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结果临床分析,了解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并就ABR和TEOAE联合筛查诊断早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听神经病进行大致探讨。方法:以2006年6月~2009年6月18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A、B两组,按1∶3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的正常新生儿546例为对照组;初筛复筛均采用筛查型OAE,复筛未通过新生儿转诊听力诊断中心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结果:A组(血清胆红素浓度≥342μmol/L)81例,男53例,女28例,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率30.86%(25/81),ABR异常率70.37%(57/81),确诊听力障碍23例,确诊率28.39%(23/81);其中11例为TEOAE初复筛通过、ABR检测为缺失或严重异常、高度怀疑听神经病的患儿现已纳入重点随访对象。B组(血清胆红素浓度<342μmol/L)101例,男66例,女35例,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率17.82%(18/101),ABR异常率43.56%(44/101),确诊听力障碍9例,确诊率8.91%(9/101)。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μmol/L)546例,男317例,女229例,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率8.79%(48/546),ABR异常率1.28%(7/546)。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与听力损失程度成正相关。ABR和TEOAE联合应用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特别是听神经病患儿听力的早期评估比单独TEOAE测试应用更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桂林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和模式.方法 应用丹麦产Madsen Capeila耳声发射仪对我院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选取1 200例同时运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出生3~5天初筛,其中一种方法未通过者42天两种方法同时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异常者在6个月时再次复查ABR,两次ABR未通过者为听力损失.结果 1 200例中初筛时有978例两种方法同时通过,有148例同时未通过,有36例仅TEOAE未通过,有38例仅DPOAE未通过;复筛时有188例两种方法同时通过,有25例同时未通过,有5例仅TEOAE未通过,有4例仅DPOAE未通过;有7例3个月内ABR未通过,至6个月时再次复查ABR,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3例,听力损失发病率2.5‰.结论 耳声发射是适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快速、无创、简便的方法,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通过率无显著差异,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新生儿,早期干预,其适宜时机为出生后3~5天,42天复筛有利于降低筛查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瞬态耳声发射(TE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联合应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析.方法:对120名高危新生儿(240耳),采用TEOAE及ABR技术对其进行听力筛查.结果:240耳经TEOAE检测,82耳(34%)未通过筛查,在未通过TEOAE的耳中有53耳通过ABR筛查.而在通过TEOAE的158耳(66%)中有27耳未通过ABR.两种筛查方法相比,ABR筛查的通过率高于TEOAE筛查,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采用TEOAE和ABR听力筛查技术,可以减少单纯用TEOAE进行筛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从而提高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敏感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袁欣  侯茜  刘昕  李霞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4):316-317,326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损伤的定位及与胆红素水平的关系。 【方法】 对照组足月新生儿 3 0例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2 7例 ,出院前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transient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s ,TE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utomatic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ABR )检测。对TEOAE未通过者于生后 6周进行复筛 ,AABR未通过者于生后 3个月接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测试。  【结果】  99只耳通过TEOAE ,82只耳通过AABR ,3只耳 3个月随访仍未通过ABR ,确诊为听损伤 ,2只耳为轻度 ,1只耳为中度。听力筛查通过率随胆红素水平的上升而下降。TEOAE方法通过率各组差异无显著性 ,AABR通过率则与之不同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合并酸中毒及感染降低AABR通过率。 【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损伤发生在耳蜗后 ,仅用TEOAE方法进行听力筛查易发生漏诊 ,采用AABR方法则能提高筛查阳性率。对胆红素 >2 5 .6μmol/L的患儿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情况。方法:对该院2007年8月~2008年8月期间NICU收住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模式进行初筛,对初筛未通过者用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FSSR)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进行听力学评估及确诊。结果:共筛查高胆红素血症147例,确诊(6月龄)4例,听力障碍发病率为2.72%。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的一个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鞍山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全面促进鞍山听筛工作的发展.方法 出生后48 h的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筛查仪(DPOAE)进行首次听力筛查,两次复查未通过者做听性脑干反应(ABR)进行诊断.结果 2006~2010年鞍山市所有区域都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活产新生儿听力初次筛查(简称初筛)率由2006年的46.2 %,上升为2010年的75.4 %,5年平均初筛率为66.9 %,初筛未通过率8.8 %,复筛接受率为58.5 %,复筛未通过率25.0 %,听力障碍患病率1.0 ‰.结论 本市听力筛查医院覆盖率为100 %,初筛查率逐步提高,让听力障碍儿童早诊断和早干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王强  吴琼  钟连华  王敏  金伟  段宏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13-2215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与听性脑干反应(ABR)联合应用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Bio-logic自动耳声发射仪对296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经3次筛查不合格的新生儿应用GSI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查,并随机抽样60例120耳新生儿连续进行1~5d跟踪筛查。结果2968例新生儿有2852例分别于出生的1~5d及5d~1个月(提前出院而延筛),经1~3次DPOAE筛查通过,通过率为96.09%。116例未通过,经ABR检测有5例不合格,假阳性率为3.74%。出生在第2天、第3天通过率相差显著(P<0.01),第3天以后通过率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OAE测试具有方便、快速、无创、客观等优点,筛查时间以生后第3天及3d以后为宜。但其只能反映耳蜗功能,不能用来诊断听神经或中枢听觉通路病损,同时由于假阳性率较高,对未通过DPOAE筛查者不能立即作出听力损伤的结论。ABR测试为比较可靠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联合DPOAE和ABR听力筛查技术,使其相互补充,能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精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