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种临床评分标准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APACHEⅡ、Ranson、Balthazar CT严重指数(CT severity index,CTSI)三种临床评分标准对轻症及重症急性胰腺炎(AP)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AP患者355例。分析各临床评分标准与禁食天数、住院天数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临床评分标准判断重症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各临床评分标准对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的预见能力。结果355例患者中,诊断轻症273例,重症82例。轻症和重症AP患者三种临床评分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临床评分分值与AP患者禁食天数、住院时间均显著相关。CTSI标准的敏感性最高为77%,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5。CTSI对局部并发症预见能力最高,Ranson标准对全身并发症的预见能力最高。结论CTSI标准是临床判断重症AP最有效的指标,将三种临床评分标准结合起来能更准确地评估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早期急性胰腺炎(AP)应用临床评分和CT进行预测评估的价值.方法:抽取60例患者,调取时间为2019.01~2021.10范围,均确诊为AP,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组,其中40例为轻症AP(MAP)设为对比组,另20例为重症AP(SAP)设为分析组.2组均实施CT检查,评估腹部CT胰腺外炎症(EPIC)、Ba...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PANC3、SIRSS、HAPS、Ranson’s、CTSI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为AP诊治、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1例AP患者临床资料,计算PANC3、SIRSS、HAPS、Ranson’s、CTSI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评分对SAP、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MAP组、MSAP组及SAP组5种评分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P组分值显著高于MAP组及MSAP组;PANC3、SIRSS、HAPS、Ranson’s、CTSI评分与AP病情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HAPS评分与SAP无相关性(P0.05),HAPS评分预测MAP的准确度为90.5%。对预测SAP方面,PANC3评分AUC值、约登指数、敏感度高于其他评分。在预测AP局部并发症方面,CTSI评分AUC值、约登指数、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其他评分。在预测AP全身并发症和死亡方面,Ranson’s评分AUC值、约登指数均高于其他评分。在评估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死亡的发生率方面,PANC3≥2分、SIRSS≥2分、Ranson’s≥3分、CTSI≥4分组所占例数均显著高于PANC32分、SIRSS2分、Ranson’s3分、CTSI4分组。结论 Ranson’s评分对预测AP全身并发症和死亡率的诊断价值及准确度高于其他评分,在预测AP局部并发症中CTSI评分诊断价值有显著优势,PANC3评分对预测SAP诊断价值优于其他评分,HAPS对评价MAP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严重程度及全身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182例AP患者,根据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将AP患者分为轻症、中重症及重症3组。计算入院时NLR值四分位数,并将患者分为4组:NLR≤4.91组、4.92≤NLR7.80组、7.81≤NLR≤13.78组、NLR≥13.78组,分别比较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Ranson评分、全身并发症在4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NLR、NLR48 h、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AP全身并发症的有效性。[结果]根据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患者入院时NLR水平重症组中重症组轻症组[15.13(7.86)∶10.07(7.98)∶5.43(4.33),P0.001]。重症组及中重症组AP患者NLR48 h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患者[8.10(6.74)∶7.62(4.57)∶3.16(2.58),P0.001]。根据四分位数分组,随着NLR水平升高,Ranson评分重度、修订后亚特兰大分类重症、有全身并发症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均P0.001)。计算炎性标志物预测AP全身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入院时NLR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63。当NLR截断值 10.56时,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6.2%。[结论]NLR与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NLR是预测AP患者全身并发症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液标志物及胰腺外炎症CT评分(extrapancreatic inflammation on CT score,EPIC)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严重性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对2010-09/2011-09住院的96例AP患者首个24h内的临床、实验室及CT资料进行分析.临床上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标准为:死亡或持续器官衰竭及/或入住ICU,及/或手术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及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患者血液标志物及胰腺外炎症CT评分进行t检验,血液标志物及EPIC预测AP严重性的相关性检验及预测AP严重性的ROC分析,并计算预测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MAP76例,SAP20例.重症患者的血液标志物及胰腺外炎症CT评分均明显较轻症患者的大[白细胞:(15.16±5.06)×109/Lvs(11.05±1.76)×109/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18.95±12.13vs6.63±3.44,高敏C-反应蛋白:58.35mg/L±20.47mg/Lvs28.59mg/L±12.92mg/L,D-二聚体:1596.95μg/L±1409.05μg/Lvs412.52μg/L±316.66μg/L,胰腺外炎症CT评分:3.30±0.86vs1.50±0.96,P=0.000].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胰腺外炎症CT评分与AP严重性的Spearman相关系数(rs)分别为0.419、0.571、0.568、0.434及0.61(P=0.000).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胰腺外炎症CT评分对AP严重性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670-0.925)、0.906(0.830-0.981)、0.904(0.838-0.970)、0.808(0.638-0.938)以及0.917(0.851-0.983);预测敏感性分别为70.00%、85.00%、85.00%、75.00%及85.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8.33%、73.91%、51.52%、48.39%及72.00%;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3.33%、90.63%、80.21%、78.13%及90.63%.结论:白细胞及D-二聚体对AP严重性的预测价值中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高敏C-反应蛋白及胰腺外炎症CT评分的预测价值较高,其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胰腺外炎症CT评分预测的准确度最高,胰腺外炎症CT评分与AP严重性的相关系数最大,其预测AP严重性的受试者曲线下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6.
背景:老年急性胰腺炎(AP)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早期识别和预测病情对及时诊治老年A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Ranson、BISAP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对老年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7月—201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18例老年AP患者,分别评估Ranson、BISAP、APACHEⅡ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不同评分系统对老年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在318例老年AP患者中,轻度AP患者221例,中度41例,重度56例。51例患者伴有局部并发症,64例伴有全身并发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6. 2%。APACHEⅡ评分预测老年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全身并发症、疗效、ICU住院率、死亡率的AUC显著高于Ranson、BISAP评分,而三种评分系统预测局部并发症的AUC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APACHEⅡ评分对老年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全身并发症、疗效、ICU住院率和死亡率的预测能力最强,而在局部并发症的预测方面,三种评分系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酒精性急性胰腺炎(alcoholic acute pancreatitis,AAP)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ratio,NLR)及胰腺外炎症CT评分(extra-pancreatic inflammation on CT,EPIC)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04/2014-0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106例,其中AAP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非AAP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血液检验及腹部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NLR及EPIC评分,分析3项指标与AAP病情严重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男性患者比例、重症患者比例、血清hs-CRP水平、NLR及EPIC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年龄较对照组轻(均P0.05);观察组中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65.45 mg/L±15.4mg/L vs 42.13 mg/L±13.76 mg/L)、NLR分别为(14.64±4.65 vs 7.12±2.75)及EPIC评分分别为(4.23分±0.54分vs 1.72分±0.2分),重症患者明显高于轻症患者(t=2.6522.903,2.886,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水平、NLR及EPIC评分与AAP严重性存在相关性(r=0.5390.626,0.507,均P0.05).结论:AAP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其重症发生率高,血清hs-CRP水平、NLR及EPIC评分高于非AAP患者;AAP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NLR及EPIC评分可以作为反应AAP严重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新CT评分系统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综合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外炎症征象及胰腺坏死程度基础上,建立一种新CT评分系统--胰腺外炎症和胰腺坏死CT指数(EPIPN)评分系统.以初步探讨其预测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确诊的77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起病72 h C反应蛋白(CRP)水平、Ranson评分、人院48 h时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发生情况、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所有患者人院后2~3 d行增强CT检查,获得CT严重指数(CTSI)评分和EPIPN评分,CTSI≥7分为重症AP(SAP),EPIPN>5分为SAP.应用ROC曲线比较EPIPN和CTSI预测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效力,初步分析EPlPN和CTSI与AP临床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77例患者中男34例,女43例,平均年龄51.79岁(22~92岁).胆源性63例,高血脂6例,酒精性1例,原因不明7例.14例(18.2%)患者曾发生器官衰竭.EPIPN和CTSI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5%可信区间0.73~0.91)、0.72(95%可信区间0.59~0.86),CTSI≥7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4%和55%,EPIPN>5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3%和63%.EPIPN与AP患者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CRP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EPIPN可准确预测和评估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其诊断效力优于CTSI.EPIPN简便实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5):873-879
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国内常见急腹症.部分患者存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 RBP)降低的现象,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目的探究RBP与AP严重程度和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入东部战区总医院的AP患者(发病7天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RBP水平将患者分为RBP正常组(normal retinol-binding protein, NRBP)和RBP降低组(low retinol-binding protein, LRBP),比较两组基线特征、AP严重程度、临床预后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局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RBP对AP相关并发症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76例患者,其中NRBP组41人、LRBP组135人.LRBP组AP严重程度显著高于NRBP组(轻症:15.6%比39.0%,中重症:53.3%比29.3%,重症:31.1%比31.7%;P 0.05).LRBP组急性坏死组织积聚比例70.4%,显著高于NRBP组的52.1%(P0.05).血清RBP水平在有局部并发症的患者中显著低于无局部并发症患者[24.00(15.00,27.50)mg/L比12.00(9.00,22.00)mg/L, P 0.05].RBP预测局部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708(95%CI:0.615-0.801),最佳截断点为15.5 mg/L,灵敏度为60.4%,特异性为75.7%. RBP降低是局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06, P=0.003, 95%CI:1.771-15.896).结论急性期血清RBP水平能较好的预测AP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但与全身炎症反应和远隔脏器衰竭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BISAP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指标包括住院天数、有无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器官衰竭及治疗转归等的评估价值,并与既往经典评分Ranson、CTST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研究2001年2月-2011年11月上海市第一、第十人民医院及松江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病例707例,对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BISAP、Ranson和CT评分。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三种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70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急性轻型胰腺炎613例,急性重型胰腺炎94例。BISAP评分对急性胰腺炎轻重、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器官衰竭及死亡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68、0.83、0.83、0.88。对急性胰腺炎死亡的判断,BISAP及Ranson评分均有较好的独立预测价值,优于CTSI评分。结论 BISAP评分对急性胰腺炎轻重分型、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和器官衰竭的发生及死亡均有较强的预测价值,与平均住院天数呈正相关;对急性胰腺炎死亡有独立预测价值,且时效性强,可以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发现重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重新评价BISAP、APACHEⅡ、CTSI等评分体系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新分类内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评价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36例AP患者临床资料及入院BISAP、CTSI、APACHEⅡ、SIRS、Glasgow、Ranson评分,评估各评分体系与新分类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各评分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准确性,并评价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1)136例AP患者中,轻度急性胰腺炎组50例(36.8%),中度重症胰腺炎组61例(44.9%),重症胰腺炎组25例(18.4%)。(2)BISAP、APACHEⅡ、CTSI评分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P0.05)。(3)BISAP、APACHEⅡ和CTSI评分对新分类中SAP预测准确性AUC值分别为0.904、0.942和0.823,最佳预测值分别为3分(敏感度84%,特异度86.5%,阳性似然比6.216,阴性似然比0.185)、10分(敏感度96%,特异度86.5%,阳性似然比7.104,阴性似然比0.046)和4分(敏感度96%,特异度56.8%,阳性似然比2.220,阴性似然比0.070)。(4)BISAP评分与疾病复发相关(P0.05)。结论 BISAP、APACHEⅡ、CTSI评分与新分类相关性较好,其中BISAP、APACHEⅡ评分对SAP的预测最为准确,BISAP≥3分或APACHEⅡ≥10分提示SAP。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床边指数(BISA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II)及Ranson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及时行BISAP、APACHEⅡ及Ranson评分,比较三种评分标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轻度、重度AP患者BISAP评分[(1.48±0.76)vs(2.72±1.81)]分、APACHEⅡ评分[(2.82±2.18)vs(10.71±2.87)]分、Ranson评分[(1.68±0.35)vs(4.56±2.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8例AP患者中预后不良8例,预后良好50例,两组三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6、0.65、0.64;APACHEⅡ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患者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2、0.78、0.94;Ranson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患者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0、0.71、0.72。结论三种评分标准在预测AP严重程度上类似,但在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上APACHEⅡ评分预测价值最大,临床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水平及入院后其动态变化对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病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AP患者120例,设轻症组(MAP,43例)、中-重症组(MSAP,32例)及重症组(SAP,45例);根据是否诊断为SAP组,分为非SAP组(75例)和SAP组(45例);再将SAP组分为生存组(25例)、死亡组(2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0名)。收集患者入院时RDW、入院48 h后RDW、对照组RDW及其他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各组间RDW的差异、RDW的动态变化、RDW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确定曲线下面积(AUC)来分析RDW对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结果 SAP组入院时RDW及入院48 h后RDW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1);SAP组及MSAP组中,入院48 h后RDW与入院时RDW变化不大(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入院时RDW、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等指标均为SAP诊断及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RDW对诊断SAP的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显示,RDW AUC为0.953(95%CI:0.899~0.983,P0.001);根据约登指数计算出入院时RDW最佳临界值为13.9%,敏感度为95.56%,特异度为81.33%;入院时RDW对SAP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显示,RDW AUC为0.849(95%CI:0.711~0.938,P0.001);根据约登指数计算出入院时RDW最佳临界值为16.2%,敏感度为70.00%,特异度为92.00%。结论 RDW可预测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同时RDW的动态变化对AP的病情可能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386-1391
目的探讨改良客观性BISAP评分(MBISAP)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13例AP患者资料,将BISAP评分中精神状态这一主观性指标去除,再根据CTSI(CT严重指数)评分标准,将胰腺坏死程度分为4类(0、0~30%、30%~50%、 50%),并给予相应的赋值(0~3分),MBISAP评分由上述指标赋值相加可得,最高为7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将313例胰腺炎患者分为MBISAP低级别组(MBISAP 3分)和MBISAP高级别组(MBISAP≥3分) 2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临床结局,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比较MBISAP评分、BISAP评分、CTSI评分对AP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Z=-5.480,P 0.001)、病因(χ~2=36.536,P 0.001)、住院时间(Z=-6.038,P 0.001)、病死率(P 0.001)、胰周感染(P 0.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P 0.001)、BISAP评分(χ~2=215.320,P 0.001)、CTSI评分(P 0.001)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随着MBISAP评分的增加,AP病情严重程度、病死率、胰周感染、MODS的发生呈增加趋势(P值均0.001)。在预测SAP方面,MBISAP评分AUC=0.898(95%CI:0.859~0.929,P 0.001),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90.53%;当MBISAP≥3时为最佳临界值,优于BISAP评分(AUC=0.868,P 0.05)、CTSI评分(AUC=0.827,P 0.05)。在预测AP患者死亡方面,MBISAP评分AUC=0.925 (95%CI:0.890~0.952,P 0.001),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2.89%;当MBISAP≥3时为最佳临界值,与BISAP评分(AUC=0.915,P 0.05)、CTSI评分(AUC=0.879,P 0.05)相似。在预测AP胰周感染方面,MBISAP评分AUC=0.842(95%CI:0.796~0.880,P 0.001),敏感度为72.22%,特异度为84.07%;当MBISAP 2时为最佳临界值,优于BISAP评分(AUC=0.776,P 0.05),但比CTSI评分(AUC=0.932,P 0.05)较差。在预测AP患者合并MODS方面,MBISAP评分AUC=0.874(95%CI:0.832~0.909,P 0.001),敏感度为76.19%,特异度为84.93%,当MBISAP 2时为最佳临界值,与BISAP评分(AUC=0.855,P 0.05)、CTSI评分(AUC=0.829,P0.05)相似。结论 MBISAP评分在预测AP患者的严重程度及胰周感染方面优于BISAP评分,预测AP患者死亡及MODS方面也有较好的价值,相比BISAP评分能够更准确、客观地评估AP患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Ranson、CT严重指数(CTSI)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三种评分系统在判断急性胰腺炎(AP)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共计503例确诊AP患者,包括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3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47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Ranson、CTSI和BISAP评分系统对AP病情严重度的评估价值和对病情预后的预测价值.将SAP分为无脏器功能衰竭组和脏器功能衰竭组,比较3种评分系统对AP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MAP组和SAP组间的Ranson、CTSI和BISAP评分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36.88、126.24和101.27,P<0.01),Ranson评分系统的敏感度(97.3%)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92)最大.在147例SAP患者的无脏器功能衰竭组和脏器功能衰竭组中,Ranson和BISAP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7.67和26.12,P<0.01),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6%和85%,BISAP评分的AUC值最大(0.80).在病情改善组和病情恶化组,Ranson和BISAP评分的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9.53和10.19,P<0.05),BISAP评分系统的AUC值最大(0.74).结论 3种评分系统均可用于判断AP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SAP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和预后的判断,BISAP评分优于Ranson评分.BISAP评分简便、易行,为AP临床病情的判断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马雪晨  杨进  陆友金 《临床肺科杂志》2020,25(3):325-328,341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CR),预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重症CAP和死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99名CAP住院患者,依据患者肺炎的严重程度分为重症CAP组与非重症CAP组,依据患者28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各组之间qSOFA评分、NLCR值的差异,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分析qSOFA评分、NLCR以及两者联合预测CAP患者为重症CAP、28d内死亡的价值。结果重症CAP组的qSOFA评分和NLCR值高于非重症CAP组,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0.05)。qSOFA评分、NLCR和qSOFA评分联合NLCR预测重症CAP的AUC值分别为0.92、0.83、0.85;预测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89、0.78、0.79;qSOFA评分预测患者为重症CAP和死亡的AUC值均大于NLCR和两者联合的AUC值(P<0.05)。qSOFA评分、NLCR以及两者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敏感度分别为54.3%、69.5%和83.7%;特异度分别为99.0%、87.4%和86.5%;三者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度分别为60.4%、66.0%和83.0%;特异度分别为92.8%、77.6%和75.2%。结论qSOFA评分和NLCR均可用于预测成人CAP的严重程度,qSOFA评分预测CAP严重程度的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较低,将其与NLCR联合可提高预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入院24 h内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与血清钙比值(BISAP/Ca)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AP患者711例。根据AP严重程度将711例患者分为轻症AP组(586例)和重症AP组(包括中度重症、重症AP患者, 125例), 根据是否发生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分为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组(594例)和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组(117例)。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指标最差值(最高值或最低值)计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 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指标检测值计算BISAP评分, 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计算改良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MCTSI)评分。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和卡方检验。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BISAP/Ca对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并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计算最佳截断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者发生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AP组住院天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的关系,评价CT灌注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行胰腺CT灌注成像120例,其中正常胰腺34例,AP患者86例.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获取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PS),并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RP、CTSI、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P组平均BF、BV、TTP、PS分别为(113.57±50.04)ml·100 ml~(-1)·min~(-1)、(146.61±45.11)ml/L、(148.88±21.16)0.1 s、(119.53±52.36)0.5 ml·100 ml~(-1)·min~(-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F、BV明显下降(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P患者的CT灌注参数BF、BV与APACHEⅡ评分、Ransont评分、CRP、CTSI存在相关性(P<0.05),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存在相关关系,提示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变化及与AP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血小板的计数变化.SAP组进一步分为血小板降低组和血小板正常组,比较两组局部并发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胰腺坏死程度与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分析血小板与APACHEⅡ评分系统、BISAP评分系统、CT评分系统、Ranson评分系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P患者重症组与轻症组相比,PLT下降,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及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发病前3d首次PLT计数(<100×109/L)的比例明显多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小板降低组中局部并发症患者、MODS患者及病死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P中胰腺坏死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血小板计数水平与CTSI评分标准相关性最强,其次是APACHEⅡ评分系统,而与Ranson评分系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小板计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尤其在预测SAP局部并发症、MODS、坏死程度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在临床上分为轻症AP和重症AP,其中重症者约占15%~20%,常出现危及生命的全身并发症(如呼吸衰竭、休克、败血症等)或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坏死、脓肿等),病死率为15%~56%[1].如何判断重症AP的严重程度以及如何提高判断的准确度一直是临床医生努力的方向.本研究在临床上动态观察了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为AP轻重分型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