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国内外对急性射线照射事故和职业慢性照射者剂量估计中,常因未佩戴个人剂量计,或虽佩戴但常常超出了剂量计的量程,不能快速准确地给出可靠的剂量数据,此时,生物剂量估计就成为重要的检测方法。虽然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已作为辐射作用后可靠的生物剂量计被应用着,但由于一些非稳定性畸变随细胞的分裂增殖而丢失,常使检测结果随时间推移而改变,而且染色体只能反映本身可见的损伤,从而影响对辐射效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重点介绍了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早熟凝集染色体和荧光原位杂交以及HPRT基因突变、GPA基因突变、TCR基因突变、HLA-A基因突变、小卫星DNA位点突变和线粒体DNA缺失等方法作为生物剂量估计指标的发展及其在放射生物剂量估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染色体畸变分析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应用评价邓文,刘文丽,康德英四川省放射卫生防护所610041用生物学指标估算人体受照剂量即辐射生物剂量计,具有人体受照实录的真实性,它已成为国际上放射卫生防护领域的一个热点发展方向。以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核细胞法研究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内照射诱发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 基因位点突变, 并与染色体畸变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淋巴细胞hprt 基因位点突变不仅随内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 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 而且与染色体畸变之间亦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辐射诱发hprt 基因位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动力学相似。因此hprt 基因位点突变有可能成为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5.
人体细胞染色体对辐射有高度敏感性,在剂量和畸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不仅可察觉早期放射损伤,而且可望作为一个灵敏的“生物剂量仪”。染色体畸变是生物诱变指标中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分子水平研究辐射剂量的量效关系是当今辐射生物剂量计研究的热点[1].目前研究中的生物剂量估计方法已有多种,其中体细胞基因突变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剂量-效应关系呈线性和检测样品可取自外周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广东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东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分析郑巧玲梁丽燕李伟均陈润涛李来玉谭光享麦维基(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520260)在急性照射条件下,染色体畸变(简称CA)作为生物剂量计,其应用效果比较满意。CA分析已作为国家评价辐射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但在长期小剂...  相似文献   

8.
慢性放射损伤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测试法在辐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染色体畸变估算全身一次比较均匀的X、γ和中子的过量照射时的生物剂量比较准确,对不均匀和局部照射可给出相当于均匀照射的剂量。淋巴细胞微核作为估算受照剂量的辅助指标,已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CB微核法的问世,提高了微核检测的准确性,但在慢性放射损伤时,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变化特点及其在慢性放射病诊断中的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离辐射所致细胞和分子结构的改变也有了深刻的认识。电离辐射可引起细胞突变、染色体畸变及基因表达等不同水平规律性变化。利用电离辐射引起机体的生物学变化,或者说显示了生物标志,测其受照剂量的方法称为生物学检测。通常用来估算受照剂量的生物学体系与照射剂量问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称为生物剂量计(biological dosimeter),目前已发展为放射生物剂量学(radiationbiometry)。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在辐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的放射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般来说,生物剂量检测与物理学检测(应用计数的方法定量检测蓄积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包括全身计数及组织、血液、尿液和粪便分析等),可互相补充和验证。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切尔诺利核事故等),生物学检测更优于物理学检测,能够较准确地估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自1962年Bender,M.A用染色体畸变作为生物剂量计的研究以来,各国已广泛开展,重点是研究各种射线离体照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畸变与辐射剂量的关系。其中以研究X、γ射线为多。近年来随着核动力工业的发展以及中子在工、农、医中的应用日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场复核和问卷调查,结合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资料,分析2014—2016 年北京市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中出现剂量异常增高的原因。结果显示,三年共计调查26人次,其中医学应用22人次、非医学应用4人次,产生异常剂量的主要原因有剂量计留置机房内、介入工作人员将剂量计佩戴在铅衣外、剂量计被水洗、工作量大、佩戴剂量计床旁扶持受检者照射、佩戴剂量计接受放射性体检和非工作目的个人实验等。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均为环境本底值,不是导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增高的原因。提示,应加强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放射工作人员管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中,染色体畸变分析是慢性小剂量照射条件下生物效应的最敏感指标之一,且在一定范围内有随剂量升高而增加趋势[1];有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2]。本文就淮北市174例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染色体畸变率的工龄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上接第15期1920页)2染色体畸变指标作为生物剂量计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学者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新技术在基于染色体畸变指标生物剂量估算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通过延长细胞培养时间和改良的化学物质诱导的早熟凝集染色体-环(premature condensation chromosome-ring,PCC-r)方法构建特大照射剂量的剂量效应曲线,对受到特大剂量照射的辐  相似文献   

14.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对电离辐射非常敏感,染色体畸变是反映电离辐射损伤的良好指标。它不仅能察觉电离辐射损伤和评价其损伤程度,而且能用照射离体人血所建立的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事故条件下人员所受的剂量,国内外已有多例实际际应用的报道,都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本文报道了两例事先无明确受照史的病例,通过染色体畸变分析,确诊为急性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评价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和细胞遗传学效应的相关性。方法 用培养、MC法分别测定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阳性率为15.2%,微核阳性率为9.3%,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染色体畸变与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4.9%、11.0%;小型密封源操作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7.1%、5.2%;工业X射线探伤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0、21.4%;工业X射线探伤者比小型密封源操作者微核阳性率显著增高;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均随工龄的增加显著增长;放射工作人员男性染色体畸变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细胞遗传学的影响与射线种类、能量、工种、工龄、性别及累积剂量是密切相关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越高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累积越多,慢性放射性损伤细胞遗传学效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在急性照射生物剂量的估算、早先事故照射剂量重建以及慢性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评价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已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可,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为此,本文对染色体畸变分析在急慢性辐射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与意义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核能和核技术在国防及医学诊断、治疗等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展,辐射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多。作为辐射损伤救治的重要依据,辐射剂量的准确估算对辐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可能受到职业辐射的正常群体,生物剂量的估算还能对其健康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的评价。现有的辐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有以下几种:染色体畸变分析、淋巴细胞微核检查、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分析、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PRT)基因突变分析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析DNA双链断裂等。上述几种方法是临床应用比较多,也比较成熟的方法,但也都…  相似文献   

18.
自Bender,M. A用染色体畸变作为生物剂量计的研究以来,许多实验室应用染色体畸变分析技术,进行生物计量测定,它是物理剂量测定的良好补充。随着核工业的发展以及X线在工、农、医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而受到重视,为确保从事有关工作人员的健康,并使之用于实践,各实验室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刻度曲线。本实验室继1982和1983年相继报道中子、γ射线照射诱发染色体畸变与剂量效应的刻度曲线以来,现把低剂量X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正常染色体在物理(如电离幅射)或化学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结构和数量上的异常。染色体畸变是辐射作用的敏感指标之一。人体受到急性照射时,也可用来估计个别所受的剂量。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20.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巨大的遗传信息储存库,它具有高度的辐射敏感性。染色体畸变分析可察觉早期的辐射损伤,已被用作"生物剂量计"来估算辐射剂量[1],同时也是评价远后效应的重要指标[2]。电离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的转归及其生物学意义,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重视,尤其在辐射致癌和遗传效应与染色体损伤关系的研究方面已积累了一些资料,并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