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血车上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街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扩大无偿献血队伍,我们对流动采血车上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实施无偿献血,流动采血车已成为血站流动采血的主要场所,但因采血车内操作场地小、条件简陋、时间紧、人员少等因素影响,如何增强人们的献血意识,减少献血不良反应,使不同层次的献血者都得到满意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于2005—03—14/2005—12—30对流动采血车上符合各项献血标准的献血者1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整体护理,明显减少了献血不良反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血车工作人员质量控制包括工作前准备、工作中关键控制点、工作结束时的质量保证和回站后几个交接口交接的质量控制。结束当日工作时的质量保证是减少差错,保证回站后交接口质量和后续工作的前提。其中有血液清点、体检单、献血证、采血袋、复检血样核对,各种表格填写、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安全隐患检查、血液、血样安全运输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情况,为建立一支健康、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5年12月盐城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检测的阳性率,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而逐步下降,初次献血者为5.45%,2次献血者为3.39%,3次及以上献血者为2.77%,除谷丙转氨酶(ALT)差异不大外,其余4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献血者处于"窗口期"的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以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内分泌病房收治的60例初次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为对象,采取访谈法,进行心理分析。结果:初次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出现淡漠、怀疑、恐惧等心理。结论对初次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应该根据不同的心理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才能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和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站已建立了一支相对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但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长,新增献血员也不断增多,在采血过程中,我站发现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比例明显高于固定献血者,现将我们的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献血反应的发生并非器质性病变所致,其主要原因是精神高度紧张、恐惧扎针时疼痛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心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反射性迷走神经活动性增强,导致心输出量骤减,出现一般性脑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引起短暂性意识丧失,发生抽搐、晕厥等现象。因此,在血液采集过程中预防献血反应非常重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对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诱因进行了研究探讨,并采取了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降低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5至9月初次献血者2 041人按献血日期分为2组,即观察组1 086人、对照组955人,对照组按常规采血程序进行,观察组按常规采血程序的同时给予咀嚼口香糖,观察比较2组献血反应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反应率分别为0.83%、6.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2,P0.01)。结论:在初次献血者献血时给予口香糖咀嚼,能有效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适合在预防无偿献血反应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妍  姜其生  苏波  崔翠翠 《山东医药》2006,46(13):77-77
2004年,山东省血液中心采血46160例,出现献血反应2631例,占5.7%。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献血者心理特点,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在2005年50582例献血者中,出现献血反应1786例,占3.2%,比2004年降低2.5%。现将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心理原因及预防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梁艳梅  雷永红  韦慧 《内科》2014,(2):181-183,19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科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60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初次化疗进行全过程系统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在心理恐惧、患儿家属抑郁情绪、患儿感染发生率、不合理饮食及胃肠道反应、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都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结论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促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顺利完成初次化疗,减轻患儿及家长的负面情绪,减少患儿痛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丙肝是一种主要通过血源感染的传染性疾病,病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他们除具有内科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外,还存在一些特有的不良心理状态。1.自卑心理由于疾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对周围人群有一定威胁,患者常想到人们一定会嫌弃和厌恶自己,一定不愿意或不敢接近自己。尤其是为了防止传染,规定  相似文献   

12.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它是研究病人心理活动规律,并进行适宜心理护理的一门应用科学。作为一名护士,在具体完成护理任务即维护身心健康,预防疾病,配合治疗,治理病人,指导康复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护士在对心脑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往往忽视其重要性。有些人认为,只需施行先进、有效的救治措施,不需要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医护人员的人格特征、心理品质,职业素养,医疗水平,均可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关系到疾病康复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梁淑文  赵会珍 《山东医药》2001,41(17):78-78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梁淑文$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71000 @赵会珍$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71000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莉 《山东医药》2007,47(28):47-47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临床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病程阶段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现将2001~2005年我院134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现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员也将相应日益增多。研究老年病人的心身特点,性格特点及社会、家庭因素等相互关系,做好老年人的心理障碍治疗与护理,促进他们的身心早日康复,是我们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心理护理是一种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知识,预防和减轻疾病,促进康复的一种手段。医学心理学又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身体、精神的各种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规律,从而利用心理活动的改变促进病理过程的消失和正常机能恢复的一门学科。要搞好护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就应全面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和医学心理。不但护理技术过硬,而且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观察、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研究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与医疗护理密切配合,使之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对于癌症病人给予心理护理,使其消除焦虑、恐惧情绪,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使病人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配合诊治,以达到减轻痛苦、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度的加快,老年医疗保健和心理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患者不但具有一般患者的心理特点,而且还有其他特殊表现,因此,应掌握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措施,以高质量的护理帮助他们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保持身心健康,以求达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莫连珍  赵清华 《内科》2009,4(3):495-496
由于糖尿病的不可根治性和各种严重并发症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在患者的心灵上罩上一层阴影。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由于住院治疗短暂,而出院后的治疗和护理更为重要,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调整患者的心理情绪对于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传染病是一组由特定病原体致病,具有相应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传染性的疾病,其区别于其他疾病的重要临床特点是其具有传染性。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常有恐惧、焦虑、抑郁、自卑、逆反等心理。因此,需要在正常的一般化的护理工作之外,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用心理护理的方法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甚至是患者因为其疾病的特殊性而造成心理障碍,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