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放疗对局部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作用。方法:选择117例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用x^2检验比较3年局部复发率。结果:全组3年局部复发率12.8%,无内乳、腋窝复发患者。胸壁复发占局部复发的80%(12/15)。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但乳腺肿块位于内象限、中央区或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的80例中,3年局部复发率为8.75%,对于接受或未接受术后放疗患者分别为10.3%、7.3%,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于乳腺肿块<5cm或≥5cm患者分别为3.17%、29.41%,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论: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但乳腺肿块位于内象限、中央区或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可不作为术后常规术后放疗指征,但此种情况下若乳腺肿块≥5cm,或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尤其当腋窝淋巴结转移>10个时,应该进行包括胸壁照射在内的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作用。方法 :选择 117例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 ,用 χ2 检验比较 3年局部复发率。结果 :全组 3年局部复发率 12 8% ,无内乳、腋窝复发患者。胸壁复发占局部复发的80 % (12 15 )。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但乳腺肿块位于内象限、中央区或腋窝淋巴结转移 1~ 3个的 80例中 ,3年局部复发率为 8 75 % ,对于接受或未接受术后放疗患者分别为 10 3%、7 3%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对于乳腺肿块 <5cm或≥ 5cm患者分别为 3 17%、2 9 4 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4 )。结论 :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但乳腺肿块位于内象限、中央区或腋窝淋巴结转移 1~ 3个可不作为术后常规术后放疗指征 ,但此种情况下若乳腺肿块≥ 5cm ,或腋窝淋巴结转移≥ 4个 ,尤其当腋窝淋巴结转移 >10个时 ,应该进行包括胸壁照射在内的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3.
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联合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组)接受THP 50 mg/m2静注,第1天;紫杉醇135 mg/m2,第1、8天静脉点滴.20例患者接受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CAF)化疗(对照组),5-Fu 500 mg/m2,静脉点滴,第2、9天;ADM 40 mg/m2,静注,第1天;CTX 500 mg/m2,静注,第1、8天.21 d为1周期,连用2周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0%,对照组有效率4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脏毒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HP联合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价值,以及探讨能否根据化疗疗效进行个体化放疗。 方法 选取本院1999—2013年收治的临床ⅢA、ⅢB期乳腺癌病例,完成neoCT和改良根治术的 523例纳入分析,其中 404例术后行放疗,119例未行放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放疗组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组(13.9%∶24.8%,P=0.013),DFS显著高于未放疗组(64.1%∶53.9%,P=0.048),OS相近(83.2%∶78.2%,P=0.389)。ypT3—T4、ypN2—N3以及病理Ⅲ期亚组中放疗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患者(P<0.05),放疗患者 5年OS显著高于未放疗患者(P<0.05)。158例ypN0期放疗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患者(P=0.004)。41例ypCR患者仅 2例LRR,均未放疗。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是影响全组及ypN0期患者LRR的因素。 结论 放疗显著降低临ⅢA、ⅢB期乳腺癌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LRR,同时降低ypT3—T4、ypN2—N3和病理Ⅲ期亚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目前尚无充足证据可以根据化疗反应免除ypN0期和pCR患者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5.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与术后放疗可行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表现,分析全乳放疗的作用。方法保乳治疗原发性早期乳腺癌134例,其中0期1例,Ⅰ期78例,Ⅱa期55例。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25例,单纯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术9例。术后全乳切线加瘸床放疗102例,全乳切线照射整个乳房,6 MV X线,为减少肺受照量,采用半开野等中心照射,中平面剂量45 Gy,瘤床补加电子束剂量15 Gy。其余32例未行全乳放疗。视术后淋巴结状况行区域淋巴引流区照射。结果随访5~15年,失访5例。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3.7%、2.2%、95.5%。复发共5例,均为浸润性癌,术后病理证实区域淋巴结均为阴性。保乳术后不加全乳放疗组局部复发率似有所提高(9.4%∶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局部复发病例中原位复发4例。结论结论保乳术后放疗是必要的。局部复发的主要形式是原位复发。足够剂量的只限于肿瘤邻近区域的放疗方式应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经空芯针活检组织学诊断的16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为CEF,每3周为一疗程,共2~4个疗程,平均3.03个疗程.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76.6%(124/162),完全缓解率20.4%(33/162),部分缓解率56.2%(91/162),疾病稳定率23.5%(38/162),无疾病进展病例.术后检查发现15例(9.3%)病理完全缓解.最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脱发、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无因新辅助化疗引起的感染和死亡病例.结论 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根据 1993~ 1999年收治的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 68例乳腺癌患者复发与转移出现的先后顺序及比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局部复发而发生远处转移 19例 ,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 4 9例。 4 9例中先有局部复发而后出现远处转移者 33例 ,占 67 3% ;局部复发同时伴有远处转移者 16例 ,占 32 7%。结论 :乳腺癌术后远处转移与局部复发有关 ,且多发生在局部复发后 1年左右。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1年1月我院共收治乳腺癌435例.回顾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的肿瘤自身因素和治疗因素.结果 3年复发率6.4%(26/435),总复发率7.0%(29/435).肿瘤自身因素中,患者年龄、是否绝经、病理类型、激素受体情况、原发肿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年龄≤35岁、36~59岁和≥60岁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1%、6.4%和5.8%(P<0.05);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8%和3.5%(P<0.05);各病理类型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原位癌0,早期浸润癌2.0%,浸润性特异型癌4.0%,浸润性非特异型癌8.0%(P<0.05).原发肿瘤T1 T2局部复发率为4.4%,T3 T4为14.5%(P<0.01);腋下淋巴结N0局部复发率为3.0%,N1 8.3%,N2 13.0%(P<0.05);而患者性别和是否有肿瘤家族史对术后局部复发无显著影响.治疗因素中,术后辅助放疗对减少局部复发有一定作用(术后辅助放疗者局部复发率3.0%,未行术后放疗者13.0%,P<0.01);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14.0%)高于根治术(3.0%)和改良根治术(7.0%,P<0.0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加强辅助治疗可以减少和延缓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新辅助化疗提高局部乳腺癌的手术切除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10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取CMF方案,B组采取CTF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肿瘤、腋窝淋巴结的变化,为手术切除提供较好的条件.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64.2%,其中A组有效率为50.0%,B组为78.9%.A、B两组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DF5)分别为37.1%、65.5%和25.9%、55.8%.结论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均有效,为根治性手术和保乳手术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CTF方案效果优于CMF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李子庆  凌华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7):1358-1358,1360
乳腺癌发病原因不是很清楚,但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失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机会。目前应用化疗、手术治疗、放疗和生物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综合序贯性的治疗方法提高了治疗疗效。我们对23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个体化实施序贯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化疗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59例ⅡB-ⅢB期乳腺癌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方案:表柔比星75mg/m^2,第1天,多西紫杉醇75mg/m^2,第1天,静脉注射。实验组方案:化疗方案同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400mg,口服,2次/d,第1天至第21天。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RR)为72.41%(21/29),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2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8例;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其中cCR3例,PR21例,SD6例;两组均无病理完全缓解(pCR)及进展(PD)者,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9,P=0.493)。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最大直径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9,P=0.570),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0,P=0.000)。实验组关节肌肉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其余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表柔比星方案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良好,患者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塞来昔布能增强化疗疗效,降低关节肌肉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确诊进展期胃癌患者通过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并与60例同期收治的未经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临床有效率RR(CR+ PR)为68.9% (31/45),其中CR 6.7%(3例),PR62.2% (28例),SD 28.9%(13例),PD 2.2%(1例),术后1例在病理水平达到完全缓解(pCR),缓解率为2.2% (1/45).不良反应主要为Ⅰ及Ⅱ度白细胞减少、恶心、脱发、呕吐及黏膜炎,其中Ⅲ及Ⅳ级的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反应6例(13.3%),无严重感染和死亡病例.新辅助化疗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为84.4%,对照组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为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且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 手术切除较为困难或根治率低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前配合新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胃癌切除率,并且最终可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行先期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及术后化疗组,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手术时间(180±15)分钟,术后化疗组(240±25)分钟;新辅助化疗组出血量(380±55)mL,术后化疗组(610±80)mL;新辅助化疗组较术后化疗组术后并发症少8例,新辅助化疗组较术后化疗组缓解满意率高29.2%,1年生存率高15.4%,3年生存率高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期化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以便更有效地预防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乳腺科女性原发乳腺癌522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年龄、手术方式、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辅助化疗情况、雌激素受体水平等因素对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结果 522例患者中,局部复发38例,复发率7.3%.其中年龄、手术方式对局部复发无显著影响;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化疗完成情况是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雌激素受体测定双阳性或双阴性对局部复发有直接影响.结论早期诊断是防止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腋淋巴结阳性数是影响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严格掌握保乳手术指征,是减少复发的关键.规范化疗是防止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是估测局部复发的参考指标.内分泌治疗,可减少局部复发.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防止乳腺癌局部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经紫杉醇+蒽环类联合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和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例采用紫杉醇+蒽环类化疗耐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和31例手术后紫杉醇+蒽环类辅助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应用长春瑞滨(2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30mg/m^2,第1—3天,静脉滴注)化疗,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完全缓解6例(14.6%),部分缓解17例(41.5%)。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常见。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对蒽环类和(或)紫杉醇耐药的乳腺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早期疗效及评估化疗后残留病灶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88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89个病灶,用DWI直方图分析化疗过程中肿瘤多层面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随访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按DWI图重建所测肿瘤体积与术后病理测量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89个乳腺癌病灶中,化疗有效68个,无效21个.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在化疗前的肿瘤ADC值分别为(1.049±0.135)× 10-3 mm2/s和(1.171±0.13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09).全组患者化疗前的肿瘤ADC值为(1.087±0.146)×10-3 mm2/s,肿瘤退缩率为70.4%±55.1%,两者呈负相关(r=-0.430,P=0.025).有效组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后和化疗结束时的肿瘤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效组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后和化疗结束时的肿瘤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WI监测化疗结束后残存肿瘤体积与病理结果高度相关(r=0.749,P<0.01).结论 DWI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通过ADC值变化来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评估残存肿瘤大小,从而评价或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