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刘建凤  白伟  贾丽娟  于欣  边芳 《河北医药》2010,32(7):827-828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超重肥胖儿童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超重肥胖组115例,体重正常(对照组)64例,测量2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浆葡萄糖、胰岛素、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简易估测指数;超声测定颈总动脉IMT,以此判断被测者动脉病变的情况。ELESA方法测定SAA。结果超重肥胖儿童SA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升高程度与体重指数、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颈总动脉IMT以及hs-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9、0.202、0.237、0.222,P〈0.05)。结论SAA与超重肥胖儿童早期动脉硬化形成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颈动脉硬化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使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颈动脉硬化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82例患者为脑梗死组及74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脑梗死组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8mm(42.68%)与对照组(27.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斑块(软斑50.00%,及溃疡斑17.11%)检出率67.11%,稳定性斑块检出率32.89%;对照组中不稳定斑块(软斑21.05%,及溃疡斑5.26%)检出率26.31%,稳定性斑块检出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膨大处、颈内动脉起始处及颈总动脉主干。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积极采取措施,增强斑块稳定性,防止斑块破裂,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赵东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66-1767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在糖尿病颈总动脉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检测40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CAD)和阻力指数(RI)以及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并与35例正常组对照。结果糖尿病组颈总动脉IMT、CCAD和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颈总动脉的斑块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彩超能直观显示颈总动脉的病变程度以及是否有斑块形成,对临床了解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预防脑栓塞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50例中心性肥胖者的颈总动脉及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50例中心性肥胖者(肥胖组)和150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总动脉及颅内动脉进行检测。结果颈总动脉内膜(IMT)异常的检出率为73.3%,而对照组为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检测结果提示:收缩期流度(V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FI结合TCD可以对中心性肥胖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早期客观的评价,对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点,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218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125例和对照组93例,2组均应用二维B型超声、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次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测量中膜厚度(IMT)、斑块长度及宽度,观察斑块特征,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IMT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IMT〉1.0mm占56.0%,斑块检出率为44.0%。对照组IMT〉1.0mm占10.8%,斑块检出率为4.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可以为临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农村肥胖成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其是否肥胖进行分类,并进行1∶1配对,配对条件为:①性别相同。②年龄相同(≤3岁)。③高血压病程相同(≤1年)。④民族相同。入选者接受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共配成29对,男18对,女11对。肥胖高血压组的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颈外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以及颈部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农村肥胖成人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彦 《中国药业》2010,19(15):76-7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明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7例,分为脑梗死组3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32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5例,均用高频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测量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分叉部向下1.5~2cm前壁、后壁、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内中膜最厚处,取其平均值,并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的IMT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斑块发生率脑梗死组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9.
徐洁  沈佼  程鎏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67-268
目的研究上海某社区65岁以上老人体质量指数(BMI)及其与血压(B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及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对3279例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社区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人群BMI进行分析,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3279例65岁及以上老人中,超重和肥胖占39.3%,BP异常率21.6%,Hb A1c异常率24.3%,TG异常率32.8%,UA异常率14.5%。按BMI值分为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与正常组相比,超重+肥胖组BP、Hb A1c、TG和UA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不同BMI组中BP、Hb A1c、TG及U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控制体重对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尿酸等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特点。方法依据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对高血压进行的重新分类,按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20/80mmHg)75例,高血压前期组(SBP/DBP121~139/80~89mmHg)74例,高血压组(SBP/DBP≥140/90mmHg)77例,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均高于血压正常组,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组人群已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美托洛尔25~50 mg/d),连续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C反应蛋白(CRP);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检出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CRP、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数值及斑块检出率显著降低(P值〈0.05);治疗组的CRP、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数值及斑块检出率的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美托洛尔可以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及某些关联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方法对45岁以下NAFLD人群262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208名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定量测量分析。结果(1)除个别年龄组因例数少外,NAFLD男、女各年龄组TC、TG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FPG值某些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NAFLD组男、女各生化指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O.01)。(3)NAFLD组男、女各年龄组IMT厚度均值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年龄增加,IMT增厚越明显。(4)NAFLD组较对照组IMT与斑块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45岁以下中青年人NAFLD与cAS的关系密切,结合血脂分析,可达到预防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目的,为临床适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3月,对观察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观察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6.2%,以软斑、混合斑为主;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38.8%,以硬斑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IM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准确显示斑块的形态、大小、位置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范青云  方朝晖 《安徽医药》2013,17(9):1504-150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形成的关系,以及影响IMT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0例T2DM患者及50例正常人(NGT)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对颈总动脉IMT及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进行比较,并计算IMT厚度和斑块数量;同时比较两组BMI、FPG、HbA1c、TG、TC、HDL-C、LDL-C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2DM组颈动脉IMT高于NGT组(P〈0.01),两组血管狭窄及斑块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BMI、FPG、HbA1c、TG、LDL-C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T2DM与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有显著相关性.BMI、FPG、HbA1c、TG、LDL-C是T2DM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双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高龄冠心病PCI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PA)]、心肌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及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后IMT、PA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治疗结束后研究组IMT、PA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结束后仅对照组CKMB、cTN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结束后研究组CKMB、cTN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结论 双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减小高龄冠心病PCI术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且有效减轻对心肌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脑梗死(ACI)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6例ACI患者及88课题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编号:2006-YB-214)例年龄相匹配的非脑梗死(NS)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各项指标及动脉硬化各项危险因素检测.结果 ACI组与Ns组比较,CRP(P<0.01)和LDL(P<0.05)水平明显升高;颈动脉斑决组与无斑块组比,CRP水平增高(P<0.05).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内中膜厚度(IMT)增加(P<0.01),NS组颈动脉IMT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ACI组,IMT厚度差异明显(P<0.05).与NS组比较,ACI组中等程度狭窄更常见(P<0.0 5).结论 CRP增高是导致颈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标志物,因此,CRP可以作为预测ACI发展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症脂联素变化及与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胖超重青少年患者血清脂联素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肥胖青少年(肥胖组)、37例超重青少年(超重组)和42例体质量正常者(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3组间的水平变化、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3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肥胖组低于超重组、超重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肥胖组大于超重组、超重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肥胖青少年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厚,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11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分析比较两组间血压、血脂及IM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两组IMT值治疗前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IM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联合应用替米沙坦与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不但能有效控制血压及血脂情况,还能有效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8倒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情况,并以52例无高血压的健康体健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组IMT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内径、粥样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患者防治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