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有文献报道,肝移植后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较肝脏酶学的改变更为敏感,其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中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与肝移植受者机体免疫状况和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56例肝移植受者移植后肝功能和淋巴细胞亚群,依照肝功能情况划分为肝功能正常组52例和肝功能异常组27例,肝功能异常组中分为急性排斥组7例、药物反应组11例和原因不明组9例。分析各组肝移植受者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 表达水平与其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肝功能正常组CD3-/HLA-DR+和CD3+/CD25+的表达水平低于肝功能异常组(P=0.011,0.002),CD3+/HLA-DR-的表达高于肝功能异常组(P=0.012)。CD3-/HLA-DR+和CD3+/CD25+在急性排斥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药物反应组(P=0.039,0.048),急性排斥组CD3+/HLA-DR-的表达水平低于药物反应组(P=0.007)。提示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的表达水平与肝移植后受者机体免疫状况及并发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移植后受者并发症的辅助指标以及进行免疫干预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肝移植;CD3-/HLA-DR+;CD3+/CD25+;CD3+/HLA-DR-;排斥;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物引致的无黄疸性肝功能障碍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肝功能损害严重时亦可出现黄疸;而抗精神病药物引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药源性黄疸)则少见,鉴于两者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不同,在临床上常常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住院的36例抗精神病药物引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许多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肝损害,但还不清楚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抗精神病药物是否会加重肝损害。方法本文对照研究了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HBV)、未感染和曾感染但已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三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23%和20%)无显著性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与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无关。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除变态反应外可能还有直接细胞毒效应,抗精神病药物与乙肝病毒对肝功能的损害并无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院精神病人234例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5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经进一步检查50例可以排除传染性肝炎,占总数21.3%。其中以服用氯丙嗪者发生频率较高,达32.75%,与其他药物有显著差异。50例均作肝穿病理活检,发现肝细胞肿胀、点状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和肝脂肪变性,可以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连续服用氯丙嗪5年以上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抽取100例进行研究。在除外其它肝胆疾患后,发现79例为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其中19例(24%)发生在服药2个月以内(黄疸型3例),符  相似文献   

6.
抗精神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许多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肝损害,但还不清楚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抗精神病药物是否会加重肝损害。方法 本文对照研究了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HBV)、未感染和曾感染但已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我们发现三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23%和20%)无显著性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与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无关。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除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感染肝炎不少见。据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丙性病毒肝炎病毒检出率为5.07%~([1])。然而现阶段在面对精神分裂症共病丙肝/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时,治疗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均需通过肝脏进行生物转换,抗精神病药物可加重患者的肝功能损伤~([2])。另一方面,鉴于针对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之间易发生相互作用[3],增加药物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增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99例脑出血患者,根据病情演变及脑CT变化,分为血肿增大组和血肿稳定组,对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头颅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99例患者中,69例出现血肿增大,发生率为23%,其中23例发生在24h内;基底节区不规则血肿、血压持续升高、肝功能受损、大量饮酒及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易发生血肿扩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增大多发生在24h内,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发病后血压持续增高、肝功能受损可能为血肿增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探讨氯丙嗪与氯氮平对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将住院单用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病人的肝功能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 对象与方法选择 1995年 12月~ 1999年 12月期间住院病人单独服用氯丙嗪或氯氮平者共计 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CCMD -2 -R标准中对精神病人的诊断 ,其中精神分裂症 5 8例 ,分裂样精神障碍 38例。均符合下列入组标准 :①单独用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 ;②用药物前所有病人均无肝功能异常或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者 ;③用药必须 >6周。其中男性 5 9例 ,女性 37例 ,年龄 2 0~6 0岁 ,平均为 ( 4 2 .5 6±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神经外科患者使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预防癫痫致高氨血症脑病(hyperammonemia encephalopathy,VHE)性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丙戊酸钠致VHE出现意识障碍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VHE性意识障碍患者的肝功能、血氨浓度、药物浓度、脑电图等特征性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出现专科难以解释的急性亚急性意识障碍,血氨浓度升高,丙戊酸药物浓度及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脑电图广泛慢波增多、δ波θ波活跃、出现三相波,予以停用丙戊酸钠,同时予以精氨酸降血氨处理,血氨浓度下降,患者意识同时出现好转.结论 临床使用丙戊酸钠期间,应定期复查丙戊酸药物浓度、血氨浓度、肝功能,脑电图出现特征性变化时,要高度重视高氨血症脑病性意识障碍的存在,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氯氮平是较有效的抗精神病新药,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其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已多有论述,而氯氮平对肝功能的影响国内报道尚少,现将我院190例资料总结如下: 资料及方法本资料为19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治疗前经检查肝功能均正常,采用氯氮平口服治疗,从50~100mg/日开始,分午、晚两次分服,视病情逐渐递增。一般治疗3~4周时检查肝功一次,观察治疗至3~25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抗癫痫药物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emia,Fbg)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10例服用抗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凝血功能、肝功能、血小板计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9例癫痫患者的Fbg水平低于正常水平。结论:对于口服抗癫痫药物患者需注意凝血功能,特别是Fbg的变化,尤其当该类患者行外科手术、严重外伤等情况,若Fbg定量检查低于正常,应该及时补充,避免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38例病人,使用苯妥英钠来预防颅脑外伤后癜痫,较严重头部外伤病人,同时用地塞米松抗脑水肿.所有病人肝功能正常,没有接受其他已知和苯妥因钠有相互作用的药物.男33例,女5例.分两组:第一组23例,年龄17~90岁(平均年龄34.8±18.5岁),体重50~81公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CM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确诊CMV感染的194例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94例患儿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最严重,皮肤黄染106例,肝功能异常60例,肝脏肿大32例,咳嗽26例,发热22例。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以肝和肺脏损害最多见,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最严重。更昔洛韦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维思通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94例服用维思通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在疗前及疗后查肝功能。评价肝功能的指标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肝功能损害的定义为治疗后上述指标检值超出正常范围。结果 治疗后发生肝功能异常52例(26.8%),其中35例(67.3%)在服药后第2周即出现异常,大部分表现为转氨酶的升高。结论 维思通可损害肝功能,在治疗期间应进行肝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各种严重肝脏疾病出现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比研究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乙肝或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药物性肝炎、布-卡综合征合并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和鸟氨酸治疗组(n=26)和乙酰谷酰胺治疗组(n=22),治疗7d后分析临床疗效,观察肝功能、血氨水平变化.结果 经过7d治疗,发现门冬氨酸和鸟氨酸治疗组显效14例(53.8%),有效10例(38.5%),无效2例(7.7%),无死亡,总有效率为92.3%;而乙酰谷酰胺组显效6例(27.3%),有效9例(40.9%),无效5例(22.7%),死亡2例(9.1%),总有效率为68.2%;2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血氨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门冬氨酸和鸟氨酸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83例单一服用利培酮的住院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作肝功能检测:结果:服用利培酮后肝功能异常者50例(27.32%),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结论:利培酮可损害肝功能,但多较轻微且易于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精神科药源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精神科由于使用向精神病药物,常导致肝损害等副作用。现多用保肝治疗,但疗效欠佳。笔者用小柴胡汤治疗取得一定经验,现汇总报如下。方法:对象是本部在使用向精神药物中,肝功能检查出现明显异常的81例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28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39.2岁。精神分裂症37例,情感性精神病26例,酒中毒5例,神经性厌食4例,其他9例。用小柴胡汤浸膏颗粒,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有关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6月-2006年6月我们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肝功能检验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效44例,有效38例,无效20例。谷丙转氨酶岫、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与GCS分值之间均呈负相关(P〈0.01)。存活组的ALT、AST、GGT水平与死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常致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脑外伤的轻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注意监测及保护肝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患者伴发心肝功能损害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MG伴心、肝功能损害的 4 5例患者 ,给予吡啶斯的明及免疫治疗 3个月 ,再复查心、肝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随MG典型的骨骼肌病态疲劳的症状好转而好转 ,未加其他特殊治疗。结论 MG合并心脏、肝脏损害均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有效 ,证实MG是一种广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随MG症状的好转而好转 ,是与其它疾病鉴别的重要依据 ,一般不需要其他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