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术式.方法 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动脉造影,观测躅横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躅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进行分型,观察足内侧皮瓣内的动脉吻合和分布范围.临床上应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2~54岁,平均32岁.皮肤缺损面积2.5 cm×3.5 cm~7.5 cm×9.5 cm.结果 <足母>横动脉与躅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足母>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远侧段吻合形成动脉环.<足母>展肌上缘动脉弓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在<足母>展肌表面形成动脉网.临床上采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均获得成功.皮瓣切取面积3 cm×4 cm~8 cm×10 cm.全部病例随访1~3年,平均2年,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足、踝部功能正常,足部血供佳.结论 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皮瓣旋转点最远可前移至<足母>趾近节趾中点,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好、手术方式简便、切取后对足部血供影响较小,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5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的前后分支、拇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和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与邻近动脉的吻合关系,并根据解剖结果设计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结果 解剖结果表明,足拇展肌表面的动脉网,足拇展肌上缘动脉弓在隐神经周围、足背和足底内侧形成血管网,构成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基础.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临床应用该皮瓣11例,皮瓣切取范围2.5 cm×3.5 cm~7.5 cm×8.5 cm,供区以全厚皮片移植覆盖.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行走正常,皮瓣及供区无溃疡发生.结论 应用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鼻部美容分区选择修复鼻翼缺损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东方人鼻部美容分区与鼻翼缺损修复手术方法选择的关系。方法如鼻翼缺损局限于鼻翼内2/3区域内,首选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在鼻翼创缘向内翻转局部皮瓣作为部分衬里;如缺损向内超过鼻翼区达鼻端区,向外超过鼻翼中外1/3交界,则首选同侧鼻唇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结果本组17例,其中11例选用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6例选择鼻唇沟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行鼻翼修复。移植组织全部成活,鼻翼外形和色泽满意。结论依据鼻部美容分区选择手术,可使术后外形更加逼真,瘢痕更隐蔽。翻转局部皮瓣作为部分衬里可扩大移植物与受区的接触面积,提高成活率,并克服了直线瘢痕收缩形成鼻翼缘小缺口的不足。鼻唇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液循环可靠,再造鼻翼的臃肿程度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5.
根据解剖分区及其亚分区行眼周年轻化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根据个人眼周老化情况,按解剖分区及其亚分区,一次完成眼周年轻化手术。方法:依据眼、眉松弛程度及眉睑宽度,选择眉上切口、重睑切口、眼袋切口,分别去除多余皮肤、多余脂肪、松弛下垂的轮匝肌,紧缩眶隔,将下垂松弛的组织反方向垂直悬吊上提,一次完成眉下垂、上下睑松弛的矫正。结果:68例上、下睑松弛或合并眉下垂患者术后上、下睑松弛得到矫正,眼角皱纹减少,达到年轻化效果。结论:上、下睑与眉部联合手术,依据解剖分区及其亚分区一次完成眼周整形,可达到理想的面部年轻化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足拇甲瓣再造拇、手指,外形、感觉较满意,是再造拇、手指理想的供区。但足拇甲瓣切取后供区创面的修复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自2003年至今,应用多种局部转移皮瓣及游离皮瓣修复足拇甲瓣切取后供区创面,取得了满意效果。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测量影响下颌骨轮廓的解剖分区,探讨下颌骨轮廓的影响因素。方法:60例汉族成年女性头颅螺旋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影响下颌骨轮廓解剖分区的下颌骨及外板厚度。结果:下颌骨厚度:下颌骨升支后缘(6.96±0.63)mm,下颌角区(7.10±0.50)mm,下颌骨下缘(10.74±0.87)mm;下颌骨外板厚度:下颌骨升支后缘(3.12±0.34)mm,下颌骨下缘(3.97±0.34)mm,斜线区(5.33±0.42)mm。结论:通过对影响下颌骨轮廓的解剖分区的三维重建测量研究,将为下颌角整形手术术前设计、术后效果评价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8.
足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后跟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10月 ,我们采用足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后跟软组织缺损 3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18~ 64岁。 1例为足后跟部皮肤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 ;1例为足后跟部挫裂伤 ;1例为足后跟部外伤后感染并形成溃疡。创面面积分别为 5cm× 6cm、4cm× 4cm、4cm× 3cm。1.2 手术方法1.2 .1 皮瓣设计 肌皮瓣旋转轴位于内踝前缘与足底内侧缘交界处 ,以足拇展肌为轴心线 ,在足底内侧非负重区设计肌皮瓣大小 ,沿血管走向标明近侧切口线。1.2 .2 手术过程 硬膜外麻醉 ,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足内侧皮瓣的血供来源及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侧成人足标本的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进行解剖,观察拇趾胫侧底动脉与足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以及第1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间吻合关系。根据解剖的实际情况,对临床12例患者设计足内侧皮瓣,分别切取穿支螺旋桨皮瓣(5例)、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4例)、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3例)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结果解剖显示拇趾胫侧底动脉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间的血管吻合以及与足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吻合,共同构成足内侧皮瓣的血运基础。所有患者的皮瓣及植皮区均成活,供区创缘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较满意,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一致,无溃疡发生,均恢复保护性感觉;其穿鞋行走及负重等功能均未受到影响。结论根据足内侧穿支血管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并切取不同形式的足内侧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供区损伤较小,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10.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足皮下组织较少 ,外伤易致皮肤缺损、肌腱及骨关节外露等 ,单纯游离植皮不易愈合 ,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 ,因技术设备要求高而影响成活率。我们应用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 口止母趾及前足软组织缺损 6例 ,创面均一期愈合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男性 ,年龄 17~ 4 9岁。 口止母趾离断残端皮肤缺损5例 ,跖趾关节背侧皮肤缺损 1例 ,均切取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 3cm× 5 cm~ 5 cm× 7cm,1例因缝合过紧皮瓣有浅表水泡形成 ,予以及时处理。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创面均 期愈合。随访 6~ 2 4个月 ,皮瓣色泽正常 ,无溃破 …  相似文献   

11.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胫前和足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报道应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胫前和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8月~2004年12月应用小腿外侧岛状皮瓣顺行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5例,逆行修复足跟、足背软组织缺损10例,游离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3例。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出现动脉危象,经拆除蒂部缝线,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危象解除;1例因术中意外损伤腓静脉出现皮瓣静脉危象,术后切开皮瓣边缘皮肤放血并局部滴注肝素液1周,皮瓣成活。本组均获随访2个月~1年,皮瓣无臃肿,弹性好。结论 小腿外侧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供区隐蔽等优点,是修复胫前和足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足毁损伤是农村中常见的创伤之一,有时致创伤性截肢,终身残废。我院于1968年2月~1986年12月收治9例足毁损伤(足创伤性截肢及断脚再植术未被列入),应用整形,骨科基本技术,在骨折、肌腱内固定和修复后,作局部皮瓣,双腿交叉皮瓣,游离植皮等  相似文献   

13.
足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1984年~1994年共收治各种足部组织创伤缺损236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组织移植修复,其中单纯皮瓣移植修复187例,复合皮瓣移植修复49例。吻合血管游离移植修复97例,带血管蒂移位修复139例。4例前足缺损者用带肩胛骨的复合皮瓣移植修复,6例足跟严重缺损者用带血管的腓骨复合皮瓣移植修复。经1~10年随访,皮瓣、复合皮瓣、移植或再植的骨骨各全部成活,愈合良好,足功能基本得到恢复,可行走、负重,186例恢复了原工作。认为,恢复足部结构完整与重建足跟、足底的感觉是获得良好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背阔肌分区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从解剖和电生理探讨背阔肌分区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以便指导临床应用。方法(1)对10具成人尸体进行背阔肌内的血管和神经解剖,按主要血管,神经的分支分布,将背阔肌分区。(2)利用体表电极记录13例(25侧)健康成人背阔肌不同分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将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3)应用外下区背阔肌岛状肌皮瓣支配范围,为10例行乳房再造,肘关节及胸壁瘢痕创面的修复。结果:(1)背阔肌内的主要血管神经分内,外侧两支,按内,外侧将背阔肌分成内上和外下二区。(2)二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不同。(3)分区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肘关节及胸部瘢痕创面修复均得满意效果。结论:背阔肌可以分为二区并可分开应用,外下区较内上区有肩关节运动中起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5.
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支与第 1跖骨底动脉、足底深动脉及足底深弓的吻合 ,设计逆行足底内侧血管及足内侧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创面。结果 临床应用 6例 ,皮瓣面积 4cm× 3cm~ 11cm× 9cm ,血管蒂长 6~ 11cm ,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6~ 2 4个月 ,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本皮瓣是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背阔肌解剖分区及其肌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明确背阔肌的解剖分区及各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方法 对10具成人尸体背岂进行血管、神经解剖并按主要血管、神经的分支、分布将背阔肌分区、。利用体表电极记录13例(25侧)健康成人背阔肌不同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并将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背阔肌的主要血管、神经来自胸痛血管、神经及其内、外侧分支,部分来自肋间血管、神经,胸背血管、神经分支及肋间血管、神经分支间有广泛的吻合,胸背血管、神经内、外侧支及其延长线将背阔肌分成三个区域。三区在肩关节6种运动中的肌电表现不同。结论 背阔肌内不同区域肌纤维在肩关节运动中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7.
单侧完全性唇裂解剖功能修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同期矫正鼻、牙槽嵴裂畸形的方法.方法 运用唇裂胚胎发育理论与Carstens的手术设计方法.唇裂修复同时行鼻翼软骨畸形的矫正,并运用基因重组成骨蛋白(rhBMP-2)修复牙槽嵴裂.结果 2004至2008年在美国完成唇裂手术45例,随访3~5年;2007年至今在国内完成单侧唇裂手术10例,随访1年;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运用Carstens技术能够早期矫正完全性唇裂鼻畸形与牙槽嵴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治疗。于足内侧切取皮瓣,在第1跖趾关节内侧跖骨颈处显露皮穿支,于深筋膜下分离,仅保留供血的血管蒂与皮瓣相连,逆向旋转皮瓣,覆盖前足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 14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供区创面植皮成活良好。随访时间9个月~3年,成活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的臃肿,均未行皮瓣修整,外观比较满意,穿鞋无明显的影响。[结论]前足软组织缺损运用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术操作安全可靠,对足部供区创伤较小,术后患足外观及功能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足跟修复质量要求高,既要考虑外形便于穿鞋,又要耐磨耐压,为了此处更好的修复,在方法选择上应达到损伤小、手术最简、效果最好等目的。方法 对足跟进行解剖学观察,分别测量各部位软组织厚度,根据各部位承受重力及摩擦程度不同,将跟分为跟底、跟后、跟上、跟内、跟外5个区域。修复时根据各个创面所在区域及软组织厚度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带血管、神经蒂皮瓣或吻合神经的带血管蒂皮瓣转移。结果 自1988年始,根据创面所处的区域,选用8种皮瓣修复48例足跟创面,均获成功,经2~9年随访,无一例发生溃破,外形、穿鞋及行走均满意。结论 通过将足跟划分区域后,在修复时可指导选择方法简便,损伤小、有无感觉功能的皮瓣。  相似文献   

20.
足半侧毁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足半侧毁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肩胛皮瓣移植6例、背阔肌皮瓣移植2例、肩胛骨皮瓣移植2例以及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植2例对足半侧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1例吻合血管的肩胛皮瓣移植失败,11例皮瓣移植成活,术后恢复足的部分功能,结论 足半侧毁损伤要及时修复,对足部创面的正确处理、合理设计皮瓣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有助修复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