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燕 《中医临床研究》2014,(30):116-117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针刺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依据神经功能缺损和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5%(P﹤0.05).依据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及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分级标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照头针结合体针方法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的总有效率为91.67%(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针刺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根据Berg平衡量表评定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7.5%(P0.05)。根据Tinetti量表及"站起-走"计时测试评定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观察两组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卒中后合并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体针及吞咽训练,治疗前后选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低(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5.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针结合体针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本科就诊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对照组体针,采用平补平泻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较好,可以广泛运用于临床中,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确切,可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解除肢体偏瘫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用头针和体针结合治疗周期性面瘫与单纯体针治疗周期性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6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运用头体针结合疗法,对照组28例,单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组明显优于单纯体针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枢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中枢性呃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口服氯丙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临床治愈率针刺组是78.05%、服药组为48.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针刺组为4.88%、服药组为31.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枢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眼针体针结合组(治疗组)30例,体针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体针的基础上结合眼针,治疗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体针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予体针电针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差值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体针疗法可在短期内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二者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洪秋阳  王世广 《北京中医》2012,(10):765-767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方法临床71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针刺,4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4种语言能力得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的自发言语和复述2项分值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85.7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失语较单纯体针疗法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3,(9):1212-1214
目的:观察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方氏头皮针加体针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30例,并与体针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不仅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痊愈率及显效率,而且能有效的促进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带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认知功能训练法和普通头针疗法,观察组在常规基础疗法、常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基础上采用头针带针康复疗法,两组均治疗6周。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CGRP和5-HT水平;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有效率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和MoC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CGRP和5-H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CGRP和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血清IGF-1和H-FABP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IGF-1和H-FA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40/50)(P <0.05)。结论:头针带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调控认知相关神经递质,减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宋曦  刘聪 《河北中医》2010,32(11):1684-1685
目的观察头针、项针配合电刺激治疗假性延髓麻痹(P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PB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应用头针、项针配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31例应用头针、项针治疗,2组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吞咽功能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项针配合电刺激治疗PB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侧头针结合体针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双侧头针结合体针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体针及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VFSS评分、营养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洼田饮水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60.0%)(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营养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营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侧头针联合体针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球麻痹最佳方法.方法 将48例中风后球麻痹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即分为两组:电头针结合体针组(治疗组)、体针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9.2%,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显效率52%,总有效率88%,两组间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电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球麻痹优于单用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朱冬梅 《河南中医》2013,33(6):954-956
目的:观察头针(丛刺法)、项针(完骨穴、风池穴)结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针针刺、头针针刺及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丛刺、电项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临床疗效为指标,综合评定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疗后两组患者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愈显率为70%,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无明显差异(P>0.05);经颅多普勒检测仪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对照组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项针结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并可以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并用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采用头针体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雌二醇(E_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36%,对照组为76.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E_2及PSQI等指标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和体针并用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头体针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4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应用头体针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头体针并用的方法,留针30min,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μg每日1次。两组均30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经统计学χ2检验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NVC的总体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体针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