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斑及鳞癌9p微卫星位点改变及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白斑及鳞癌染色体9p上4个微卫星位点改变的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选择微卫星位点D9S171、D9S175 2、D9S1748和IFNA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检测3 9例口腔白斑及12例鳞癌,分析其微卫星不稳定(MSI)及杂合性缺失(LOH)状况。结果:不同病理组别间4个位点MSI及LOH总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其中LOH检出率在不同临床病理组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而MSI的检出率在不同临床病理组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不同病理组别间单个位点的MSI及/或LOH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口腔癌的发生是多阶段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4个微卫星位点附近可能存在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MSI在口腔癌前病变癌变早期即已发生,而LOH发生频率则随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发展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p,9p微卫星分析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中的改变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为基础的微卫星分析技术,选取人正常口腔粘膜(8例),口腔白斑(31例)及口腔鳞状细胞癌(22例)标本,分析分别位于3p(D3S659),9p(D9S161,D9S157,D9S171)上四位点微卫星的改变。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NOM)及单纯上皮增生组均未见等位基因的改变,在口腔鳞癌(OSCC)组中12/22(54.5%)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异常增生组中6/23(25.1%)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还观察到这几个位点均存在一定频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OSCC组9/22观察到MI,达40.9%,异常增生组中达21.9%,结论:3p,9p上可能存在与口腔鳞癌相关的抑癌基因,3p,9p上这四位点的改变可能系口腔鳞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本研究提示该四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在一部分口腔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癌组织中染色体D9S171微卫星位点变化的情况。方法 使用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Genetoolsanalysis software分析对35例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15例口腔鳞癌的D9S171位点上的杂合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SI)进行分析。结果 50例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度口腔癌组织中,D9S171位点上21例出现微卫星改变(LOH+MSI),其中8例标本出现LOH,13倒标本出现MSI。不同临床诊断及病理学分型之间的LOH或MSI检出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9S171可能为口腔癌前病变癌变过程中的异常基因之一。在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一定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白斑、红斑及鳞状细胞癌染色体3p上3个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H)、微卫星不稳定(MSI)改变状况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3p上3个微卫星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研究39例口腔白斑,12例红斑,3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染色体3p上D3S1266、D3S643、D3S966的LOH、MSI的状况及其与病理的关系。结果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3p上3个位点均出现LOH和/或MSI。不同病理分级组间单个位点LOH或/和MSI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当综合3p上3个位点的LOH及MSI总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LOH检出率在不同临床病理组别之间差异显著(P<0.01)。MSI检出率在不同临床病理组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MSI在口腔癌前病变癌变早期即已发生,LOH发生频率则随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发展逐渐增高。结论3p区域的基因异常是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过程高频分子事件,该区域可能存在抑癌基因。3p上的微卫星改变状况在口腔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PTEN、p5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p53在口腔黏膜白斑(oralleukoplakia,OLK)和口腔鳞癌(oralsquamouscellcancer,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役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25例口腔黏膜白斑(其中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15例,白斑不伴上皮异常增生10例)及32例口腔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p53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正常口腔黏膜和白斑不伴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PTEN蛋白全部阳性表达;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3. 3%;O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 9%,其中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 7%、75%和33. 3%,统计学分析表明PTEN在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 05)。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53蛋白阴性表达;白斑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8%;OSCC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 3%,其中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 1%、58. 3%和50%,统计学分析表明p53在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 05)。p53阴性表达的14例OSCC组织中有5例PTEN也阴性表达。结论:OSCC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异常表达,说明PTEN和p53基因突变或缺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9号染色体短臂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检测2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染色体9p上8个微卫星多态位点。结果:在 2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10例(41167%)鳞癌组织至少有一个微卫星位点发生杂合性丢失。其主要发生在染色体 9p21的D9S171(21105%)和D9S304(10.00%),以及9p22-23的D9S168(22122%)和D9S162(15138%)。然而,这些基因位点的杂合性丢失与肿瘤病理学类型、肿瘤的大小及转移性在统计学上无显著相关性(P>0105)。此外,微卫星不稳定仅在2例患者中出现,没有1例患者符合微卫星不稳定的判定标准,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卫星多态位点的异常。结论:本研究中发现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在染色体9p21-23区域发生高频率的杂合性丢失,提示在9p21-23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部分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而微卫星不稳定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口腔白斑、红斑)及口腔鳞癌组织中染色体D9S1752微卫星位点改变的情况。方法使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DHPLC)对35例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15例口腔鳞癌D9S1752位点上的杂合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SI)进行分析。结果50例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癌组织中10例标本出现LOH,9例标本出现MSI。经统计学处理,不同临床诊断及病理学分型之间的LOH或MSI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发生时D9S1752微卫星位点已经出现了改变,可能在部分口腔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了解p73在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白斑病理标本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标本31例,另取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观察p73的表达。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病变组织中p73的表达率分别为65%和90.3%,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20%),且随组织恶性程度增高呈明显上升趋势,正常黏膜上皮组、白斑组与鳞状细胞癌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73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癌变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口腔白斑癌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D147和ki-67在口腔正常黏膜、白斑和鳞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阐明CD147在口腔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20例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上皮和40例鳞癌组织中CD147及Ki-67的表达变化。结果:CD147在正常黏膜阴性表达,白斑和鳞癌组上皮均显著表达CD147;正常组Ki-67表达主要位于上皮棘层,鳞癌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分布广泛,有大部分侵入固有层中。结论:口腔黏膜发生癌前病变时,即出现CD147表达阳性,随着Ki-67阳性细胞数的增多,癌变细胞增殖不断加强,两者共同作用促进鳞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16基因的缺失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口腔鳞癌中p16基因的缺失表达。结果 30例口腔鳞癌患者中16例存在p16的缺失,缺失率为53.3%。p16基因的缺失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系(P〈0.05)。结论 p16基因缺失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癌变过程,p16基因的缺失表达可作为估计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钠离子通道Nav1.6在口腔黏膜白斑及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Nav1.6在口腔正常组织(21例)、白斑(32例)及口腔鳞癌组织(63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Nav1.6在正常组、口腔白斑组以及癌症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40%、76.74%;Nav1.6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分期有关.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口腔白斑组、癌症组中Nav1.6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69±0.015、0.545±0.016、0.848 ±0.020(P <0.05).结论:Nav1.6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e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与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8例上皮单纯增生、20例上皮异常增生和32例口腔鳞癌组织中iNOS、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iNOS、p53、Ki-67表达的上调;三种蛋白的表达与上皮异常增生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鳞癌的病理分级无关;各组中iNOS和p53表达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iNOS阳性表达的鳞癌组织中Ki-67标记指数较阴性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iNOS与p53蛋白互为反馈影响,在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鳞癌中iNOS的阳性表达可能提示该组织的快速增殖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的细胞核DNA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eulgen染色及图象分析仪测定口腔粘膜基底细胞核的DNA含量。结果表明:从正常口腔粘膜到各级白斑、鳞癌,细胞核DNA含量逐级升高,各组间有显著差异。随着白斑病变程度的加重,DNA二倍体病例减少,出现非整倍体,DNA直方图分布较正常分散,出现多峰型,超五倍体细胞(5CER)逐级增加。鳞癌的细胞核DNA含量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有增高的趋势,DNA直方图分布较白斑更宽且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口腔鳞癌3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的频率,探讨抑癌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4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3号染色体的等位基因杂合缺失进行测定。结果 3号染色体短臂二区四带位点EAβMD的杂合 人频率为50%,EAβH的杂合缺失频率为62.5%。结论3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是口腔鳞癌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e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与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8例上皮单纯增生、20例上皮异常增生和32例口腔鳞癌组织中iNOS、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 结果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iNOS、p53、Ki-67表达的上调;三种蛋白的表达与上皮异常增生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鳞癌的病理分级无关;各组中iNOS和p53表达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iNOS阳性表达的鳞癌组织中Ki-67标记指数较阴性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iNOS与p53蛋白互为反馈影响,在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鳞癌中iNOS的阳性表达可能提示该组织的快速增殖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小RNA-330-3p(miR-330-3p)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筛选并验证相关靶基因。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口腔鳞癌细胞系、口腔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miR-330-3p的表达情况。应用miR-330-3p抑制物(miR-330-3p inhibitor)和miR-330-3p模拟物(miR-330-3p mimics),分别转染口腔鳞癌细胞系(HN13)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30-3p的转染效率;然后应用细胞增殖、细胞克隆形成以及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技术,分别检测miR-330-3p上调和下调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网站miRanda和TargetScan与本课题组前期基因芯片数据比对预测了9个可能的靶基因,并进一步用相关实验验证miR-330-3p对靶基因的负向调控作用。结果与癌旁正常上皮组织相比,口腔鳞癌组织中miR-330-3p的表达显著上调,平均表达水平为癌旁正常组织的1.75倍(n=29,t=5.282,P=0.0045);miR-330-3p抑制物和miR-330-3p模拟物,能分别显著降低或升高HN13细胞中miR-330-3p的表达量;转染miR-330-3p抑制物组HN13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升高;而miR-330-3p模拟物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升高、凋亡率降低。miR-330-3p能够结合PDCD4的3’UTR,负向调控PDCD4的表达。结论 miR-330-3p能够与PDCD4的3’UTR结合抑制PDCD4的转录后翻译作用,从而促进了口腔鳞癌细胞的生长;其抑制物能发挥有效的抗癌作用,研究结果为口腔鳞癌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7.
三氧化二砷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体外试验研究三氧化二砷对口腔鳞癌的可能治疗作用。方法:以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为研究对象之一,采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观察三氧化二砷作用于Tca8113细胞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采用平皿法姬姆萨染色观察三氧化二砷对Tca8113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作用。以舌鳞状细胞癌临床新鲜标本组织块为研究对象之二,消化后细胞悬液与各浓度三氧化二砷、一定浓度的MTX、5Fu、PYM体外培养后MTT法测定临床舌癌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三氧化二砷对Tca8113细胞、临床舌癌细胞均有显著生长抑制作用。1μmolAs2O3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Tca8113细胞生长抑制率28.57%,克隆形成抑制率31.01%;3μmolAs2O3浓度Tca8113细胞生长抑制率58.36%,克隆形成抑制率76.63%;5μmolAs2O3浓度Tca8113细胞生长抑制率86.03%,克隆形成抑制率91.30%。体外药敏测定:1μmol浓度As2O3的临床舌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39.5%,3μmol浓度As2O3为47.2%,5μmol浓度As2O3为89%,MTX为36.5%,5Fu为41.3%,PYM为58.16%。临床药敏标准一般大于30%为敏感,PYM大于50%为敏感。结论:体外试验表明三氧化二砷可显著抑制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的生长,对临床癌细胞也表现了良好的抗增殖作用,三氧化二砷可能成为治疗口腔鳞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rasP21和p53蛋白与口腔鳞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sP21和p53蛋白与口腔鳞癌的关系陆蔚人张永福蒋爱兴董吉顺ras和P53基因突变是人类大多数癌症发生、发展中常见的过程,是迄今为止研究较透彻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它们在口腔鳞癌中突变的事实已在国内、外得以证实。笔者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ras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MMP-9抑制剂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进行培养,用不同浓度的MMP-9抑制剂BB-94处理对数期CAL27细胞,通过RT-PCR检测BB-94在基因水平上对MMP-9的抑制效果。细胞免疫化学实验检测BB-94在蛋白水平上对MMP-9的抑制效果。MTT实验检测MMP-9抑制剂BB-94对人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MMP-9抑制剂BB-94对人口腔鳞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MMP-9抑制剂BB-94对人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MMP-9抑制剂能有效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抑制MMP-9的表达可以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染色体9q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2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9S299(9q22-31)。结果 杂合性丢失检出率为43.8%(7/16),其中高分化鳞癌为33.3%,而低分化鳞癌为75%。结论 染色体9q22-31区域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提示此区域可能存在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