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Ⅱ区屈肌腱损伤后两种滑车重建术的疗效。方法 1995年以来用掌长肌肌腱缠绕法重建A2滑车4例。1995年后采用Kleinert法重建A2、A3和A4滑车3例。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掌长肌腱缠绕法4例患指屈距掌纹2.0 ̄2.5cm;而Kleirnert法3例为0 ̄0.5cm,疗效明显优于前者。结论 指屈肌腱滑车缺损重建时,应首选Kleinert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手屈肌腱Ⅱ区损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儿科手屈肌腱Ⅱ区陈旧性损伤17例20指。结果 术后16例19指经6 ̄30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68.42%。结论 儿童手屈肌腱Ⅱ区损伤具有切割伤多见、容易漏诊、容易漏诊、一期修复适应证广等特点;显微技术修复肌腱、腱鞘,配以早期保护性活动或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修复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评估康复治疗对21例(21指)手部屈肌腱Ⅱ区断伤修复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1例(21指)屈肌腱Ⅱ区损伤修复后未进行康复治疗者为对照组。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患指总主动活动度和肌力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康复治疗组患指的TAM、肌力等手功能恢复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治疗对肌腱修复后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幼儿指深屈肌腱损伤不同时期修复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幼儿 区肌腱损伤后早期和择期修复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对同期住院行早期和延期修复 区屈肌腱损伤的幼儿 14例和 9例 ,术后随访 3个月~ 1年 ,平均 4个月。采用 Strick-land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早期修复组功能恢复优良率达 78.3 % ,延期修复功能恢复率为4 9.7%。结论 幼儿 区指屈肌腱损伤后早期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延期修复者。  相似文献   

5.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断裂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防止指屈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995年1月至1998年6月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早期作保护性被动活动,并有寒带随访资料的46例(80指)进行疗效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为评定标准。结果 术后菜随访6~8个月,疗效优者34指,良38指,可8指。优良率达90%。结论 对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断伤,一其高质量的缝合,注意保护肌腱的血运和营养,结合早期作保护性  相似文献   

6.
前臂区屈肌腱切割伤的类型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占辉  丁浩  孙艳玲 《中国骨伤》2001,14(9):526-528
目的 探讨前臂区屈肌腱切割伤的类型及特点,以利于规范选择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和分析122例前臂区屈肌腱切割伤病人,按受伤时腕指的位置、术中腱组织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进行临床分型,根据不同的类型来选择相应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 前臂区屈肌腱切割伤按受伤时腕指的位置分为背伸型和屈曲型,按损伤的部位分为腱区、移行区和肌区,按损伤的程度可分为I-Ⅳ种类型。用TAM系统评定法作为评定标准,优69例,良45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3%。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来选择相应合理的治疗方法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津下双套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津下双套圈法修复Ⅱ区指肌腱损伤的效果。方法:对35例58指Ⅱ区指屈肌腱断裂者采用津下双套圈法结合显微技术予以修复。术后进行物理治疗及早期保护性功能锻炼。同时选择30例52指Ⅱ区指屈肌腱断裂者,用Kessler法修复作为对照组,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1年,按TAM评价法评定疗效。津下双套圈法疗效优者28指,良24指,可6指,总优良率为89.6%。Kessler组的总优良率为82.7%。结论:用津下双套圈法修复屈肌腱具有抗位力强度,血供影响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膜修补腱鞘治疗急诊Ⅱ区屈肌腱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膜修补腱鞘治疗急诊Ⅱ区屈肌腱损伤32例,获得满意效果.认为Ⅱ区周肌腱损伤修复后用生物膜修补补鞘有利于肌腱的营养和愈合.并可减轻粘连。  相似文献   

9.
一种指屈肌腱滑车重建术后早期活动的保护装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Bunnell滑车重建术后早期功能活动的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结果。方法采用Bunnell方法重建手指A_2、A_4滑车7例8指。其中4例同时行指屈肌腱松解及近侧指间关节掌板松解、皮肤Z字成形术。术后即于重建滑车部位的手指套放一个椭圆形的开放式铝环做保护,以防前者承载过度。根据手指肿胀程度1日2次调整铝环口径,使其既不影响手指血液循环也不失保护重建滑车之功效。术后48 h手指开始主、被动屈伸活动。结果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的重建滑车愈合顺利,功效确实,指屈肌腱无“弓弦”现象,手指关节总主活动度增加0°~123°,平均为69.75°,运动几近正常。结论使用开放式铝环做保护,Bunnell滑车重建术后手指可以早期活动。此举可减少肌腱粘连、改善手指运动功能;滑车重建的同时也可实施指屈肌腱、指间关节掌板及皮肤瘢痕松解。  相似文献   

10.
儿童Ⅱ区指屈肌腱损伤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990年至1997年间共收治21例23指儿童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分析其病史后进行总结。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5~14岁,平均12.1岁。早期10例10指,用0号丝线作Kessler或双十字法缝合。后期11例13指在手术显微镜下,用5-0无创尼龙线缝合肌腱及修复腱鞘,均用Kessler法缝合。非急性期修复者在腱周放置透明质酸钠。结果按TAM法评定疗效,早期10例10指中,优2指,良6指,可2指,优良率为80%。后期11例13指中,优8指,良5指,优良率为100%。两组总优良率达91.3%。结论儿童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疗效较佳;应用透明质酸钠有助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Ⅱ、Ⅲ区陈旧性拇长屈肌腱损伤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建Ⅱ、Ⅲ区陈旧性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例Ⅱ、Ⅲ区陈旧性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A组10例,采用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修复拇长屈肌腱;B组10例,采用掌长肌腱移植修复。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照屈肌腱术后评定标准(Kleinert)评定,A组优良率为90%,B组优良率30%。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对伤后时间超过8周的Ⅱ、Ⅲ区拇长屈肌腱损伤首选修复方法是行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术。  相似文献   

12.
指屈肌腱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与功能康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手部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4年。1999年间共收治82例115条指屈肌腱损伤,分析其病史后进行总结;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结果 按TAM法评定疗效,优38例、良36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1.4%。结论 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显微外科修复加系统的康复治疗,对预防肌腱粘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手指鞘管区异体滑膜肌腱与自体非滑膜肌腱移植结果并对异体滑膜肌腱在鞘管区的移植进行评估.方法对在手指屈肌腱鞘区内应用异体滑膜肌腱与自体非滑滑膜肌腱移植的病例,术后进行3个月以上的随访.评定标准为关节活动范围(TAM法)、力量,及二期肌腱松解率.结果异体滑膜肌腱移植280例,优良率达57.0%,较差或差为11.0%.松解率为32.0%,松解后总优良率达93.0%.自体非滑膜肌腱移植98例,优良率达43.0%,较差或差为9.0%.松解率为49.0%,松解后总优良率达94.2%.两者的最终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肌腱表面结构影响肌腱的营养途径及肌腱愈合质量,滑膜肌腱表面结构则有益于肌腱营养与较快建立起血循环及组织液的渗透,是减少肌腱术后粘连再次松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后指屈肌腱粘连松解术的疗效。方法手指中、近节离断再植成活后,Ⅱ区指屈肌腱粘连的发生率高达98%。对16例29指再植指鞘内指屈肌腱粘连行松解手术后配合积极的主动屈指功能训练及系列的康复治疗。结果经过3~12个月的随访,疗效按TAM评定标准评定,17指达优良,优良率为58.6%。8指为中,伤因均系绞轧伤或冲压伤。2例4指无效或失败,占1.4%。该2例虽为电锯伤,但失败1例术后过早开始作抗阻力锻炼,导致肌腱断裂。无效1例因术后未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结论切割伤再植指屈肌腱作松解后的疗效优于绞轧伤再植指。肌腱松解术后进行系统的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助于功能的恢复。术后2个月内不应作抗强阻力的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移植肌腱重建A2滑车的不同缝合方法和宽度进行力学对比分析,为临床重建滑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用60条新鲜人体指浅屈肌腱,随机分为10组,每组6条指浅屈肌腱。分别用缠绕肌腱一圈(宽0.5cm)和缠绕两圈(宽1.0锄)的方法重建直径为1.5cm的A2滑车。两种宽度均选用Kessler、Tsugel、Bunnell、Kleinert、Koch-mason5种方法缝合肌腱。肌腱缝合后在Css-44020型电子万能实验机上匀速直线拉伸,记录最大抗拉强度,并对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2)比较两种重建A2滑车的方法对屈肌腱滑动摩擦力的影响。结果所有重建滑车的断裂方式为缝线豁出,无缝线断裂。(1)5种缝合方法中,用指浅屈肌腱缠绕一圈重建A2滑车中,Tsugel法的平均最大抗拉强度为41.65N,大于其他4种方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指浅屈肌腱缠绕两圈重建A2滑车法中,Tsugel法的平均最大抗拉强度为221.47N,大于其他4种方法,两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用指浅屈肌腱缠绕两圈重建A2滑车法比缠绕一圈的方法对指屈肌腱的摩擦力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种缝合方法中,Tsugel法重建A2滑车的最大抗拉强度最大。(2)用指浅屈肌腱重建A2滑车缠绕两圈法的最大抗拉强度较缠绕一圈的最大抗拉强度大。(3)用指浅屈肌腱缠绕两圈重建A2滑车法对指屈肌腱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缠绕一圈重建滑车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对指屈肌腱的绞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在Ⅱ区屈肌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介绍用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治疗Ⅱ区屈肌腱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按该法治疗屈肌腱损伤46例77指。伸直型12例26指:经原腱鞘伤口缝合肌腱,术毕将肌腱缝合部置于近侧健康鞘管内。屈曲型34例51指:在肌腱远断端以远约0.5cm处另作腱鞘切口,经此切口将损伤腱近端拉出进行缝合,术毕将腱缝合口置于远端切口和原伤口间的完整鞘管内。结果术后随访到38例59指,随访时间为2个月~3年,平均1年8个月。按TAM评定法评定疗效,优级:30指,良级:17指,余为中差级;总优良率达到79.7%。锐器切割伤43指,疗效优良者42指占97.7%;合并腱鞘及周围组织损伤16指,疗效优良者5指占31.3%。结论该术式对单纯指屈肌腱损伤疗效满意,这可能和术时腱鞘损伤轻,肌腱缝合口被健康鞘管包绕后,有利于肌腱的内源性愈合并减少了外源性愈合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Zone V flexor tendon injuries may involve major nerves and arteries as well as the wrist and finger flexors. Although these injuries are not infrequent, 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functional outcom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flexor tendon repairs in zone V.Materials and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with repaired zone V flexor tendon injurie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20 months.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consisted of a combined regime of modified Kleinert and modified Duran techniques. Outcome parameters were hand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 Buck-Gramcko assessment system, grip and key pinch strength values, and return to work status.Results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92.8% of the digits, good in 1.4%, and poor in 5.8%. Grip strength recovered to an average of 77% and pinch strength to 74% of the uninjured hand. Two tendon ruptures occurred in a patient, and tenolysis was required in 3 patients. Of 15 patients who were employed at the time of injury, 13 returned to their original occupations.Conclusion Satisfactory functional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when proper surgical technique is coupled with careful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zone V flexor tendon inju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