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柯萨奇B组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其发病机制与病毒的直接作用和免疫损伤有关,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具有致心肌损害作用,现已发现,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损伤靶细胞主要由穿孔素介导。  相似文献   

2.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与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柯萨奇B组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其发病机制与病毒的直接作用和免疫损伤有关,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具有致心肌损害作用,现已发现,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损伤靶细胞主要由穿孔素介导。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但是,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和免疫反应导致的心肌损害已被人们所共识.近年来,机体的遗传易患性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就此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已成为儿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慢性心肌炎,有的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1],是严重威胁患儿健康的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病毒感染、免疫损伤[2]及氧自由基损伤,我们发现,低硒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3].我科检测了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cute viral myocarditis,AVMC)患儿血硒,其中30例采用硒治疗,取得较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近十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 ,大多数人认为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脏以及病毒感染后的免疫损伤有关 ,尤以后者为主。本文通过对4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IL_1、IL_4和IFN_γ水平的检测 ,旨在探讨细胞因子 (CK)在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本院1999年9月至2000年2月间 ,临床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住院患儿45例为病例组 ,其中男22例 ,女23例 ;年龄8个月~14岁 ,平均9岁 ;就诊时病程处于急性期30例 ,…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VM)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肌,在心肌细胞内复制而导致心肌溶解并由此诱发一系列心肌自身免疫反应的结果,其病理特征为心肌细胞的坏死或变性。VM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随着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的发展,揭示出VM发病机制涉及到病毒对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心肌损害。其发病过程包括2个阶段:(1)感染后第1周以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为主,病毒在心肌细胞内大量复制并直接作用于心肌;(2)感染第2周开始,以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介导的心肌细胞损害为主。在这2个阶段中以免疫损…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是由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为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心脏病。现已知有20余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病毒种类主要是肠道和呼吸道病毒,多数为小RNA病毒属。柯萨奇病毒对婴儿和儿童心肌有特异的亲和力,故临床上柯萨奇病毒引起心肌炎最常见,约占半数以上,其次为埃可病毒。其他病毒有脊髓灰质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 0对病毒性心肌炎 (VM)的保护作用 ,探讨其治疗VM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实验性VM模型。采用Westernblot法分别测定ERK1 / 2蛋白 ,磷酸化ERK1 / 2 (P ERK1 / 2 )的表达变化。结果 FTY72 0能明显减少柯萨奇B3病毒 (CVB3)感染后心肌酶释放 ,心肌细胞搏动较病毒感染组维持时间长 ,心肌细胞病变发展亦较缓慢 ,病毒滴度显著低于病毒感染组。而且感染CVB3后FTY 72 0治疗组的心肌细胞内P ERK1 / 2活性持续降低。结论 FTY72 0对CVB3病毒感染的乳鼠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ERK1 / 2信号通路使病毒复制能力降低 ,从而抑制CVB3基因的表达和复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显示川芎嗪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治疗作用,但机制不明,该研究拟探讨川芎嗪对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利用培养的Sprague-Dawley乳鼠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心肌细胞正常培养)、阴性对照组(心肌细胞加入川芎嗪至终浓度100 μmol/L后培养)、病毒感染组[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病毒B3(CVB3)]、川芎嗪干预组(心肌细胞感染病毒后加入终浓度100 μmol/L川芎嗪干预)。观察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测定NF-κB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性。结果:病毒感染组与川芎嗪干预组比较,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明显降低(32.0±3.6次/min vs 84.3±3.5次/min, P<0.01),细胞病变加重,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川芎嗪干预组细胞NF-κ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病毒感染组(P<0.01),存活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86.7±2.7)% vs (35.3±3.4)%, P<0.01]。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时川芎嗪可以抑制NF-κB的表达,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87-690]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4个方面:病毒的直接作用、宿主的遗传背景、免疫反应、氧化作用,其中病毒对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触发的人体自身免疫反应最为重要。现就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Toll样受体4(TLR4)是天然免疫系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受体,在天然免疫反应中有重要作用。而病毒性心肌炎(VMC)及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生和发展均与特异性免疫密切相关,TLR4通过增加病毒复制以及影响细胞因子的产生,加重心肌炎症、引起心肌细胞肥厚和坏死,从而影响VMC和DCM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抑制TLR4基因表达及其信号通路可阻止心肌细胞凋亡,故以此为基础的针对VMC和DCM的治疗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凹蛋白-3(Caveolin-3)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小鼠模型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VMC)、参麦治疗组(SM)、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GL),每组各40只。建立VMC小鼠模型。在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后第5、10、15天各组随机处死8只小鼠,HE染色、Masson染色法观察心肌病变,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Caveolin-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VMC小鼠的心肌表现为炎性病变;SM及GL组小鼠的炎性改变在各时间点均较VMC组轻;VMC组小鼠第10、15天的CVF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SM及GL组小鼠均较VMC组改变轻(P均<0.01);VMC组小鼠Caveolin-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明显;SM组及GL组干预后,Caveolin-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亦有所降低(P均<0.05)。Caveolin-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病理积分、CVF密切相关(r=0.959、-0.896,P均<0.05)。结论 Caveolin-3可能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银杏叶提取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印转和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了30例VMC、14例DCM患儿血浆中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运载蛋白(ANT)抗体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结果VMC和DCM患儿抗ANT抗体和GM-CSF的阳性率分别为73%和57%,而25例正常健康儿分别为0和12%(P均<0.01),且抗ANT抗体与GM-CSF的血浆水平呈正相关(r=0.4091,P<0.05)。结论小儿VMC和DCM的发病与心肌的自身免疫损伤有关,抗ANT抗体和GM-CSF均参与了这一过程。抗ANT抗体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一种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VMC)严重威胁着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VMC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研究表明VMC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死亡受体通路和线粒体通路参与VMC心肌细胞凋亡,内质网通路是一条新的细胞凋亡通路,参与其他应激原因所致心肌细胞凋亡,且三条通路之间存在串扰.以凋亡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为靶点治疗小儿VMC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以柯萨奇病毒 B3 感染 BALB/C 小鼠建立 VMC 模型,腹腔注射 0.1 mL不含病毒的培养液的小鼠作为对照组。造模后 7 d、14 d、21 d、28 d取心肌组织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和 Masson 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心肌MMP-9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结果:模型组 MMP-9 于 7 d 可见表达,14 d 达高峰(P<0.05),各时间点 MMP-9 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型胶原于 21 d 表达上调,28 d 表达最高(P<0.05),21 d 和 28 d 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Ⅲ 型胶原于28 d 表达上调并高于对照组(P<0.05);MMP-9 与心肌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832,P<0.05),与 Ⅰ 型胶原呈负相关(r=-0.791,P<0.05)。结论:VMC 小鼠心肌 MMP-9 在早期即表达增高;MMP-9 可能通过介导 Ⅰ 型胶原的降解代谢而参与 VMC 的病理过程,是导致 VMC 胶原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天麻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VMC对照组,天麻低、中、高干预组共5组,分析各组小鼠生存率、心肌病理积分以及脑钠肽(BNP)、超声主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p)、主动脉流速积分(Vi)等心功能指标.结果 高剂量天麻干预组与VMC对照组相比,小鼠死亡率明显降低,病理积分、BNP、Vp、Vi等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中、低剂量组与VMC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天麻对VMC小鼠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因子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过程中,心肌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70只4周龄雄性BALB/C小鼠腹腔接种0.1ml的CVB3建立VMC模型,10只同周龄同品系小鼠腹腔接种Eagle’s液作为对照组。VMC组于接种后3、7、15、30d,对照组于30d处死,采用RT-PCR、免疫组化检测心肌NGF mRNA及蛋白表达,并对NGF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MC组3~30d各时点心肌N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以7d时为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而且NGF蛋白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90,P<0.05)。结论NGF过度表达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6例HIE患儿和18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血浆ET和CGRP水平进行了同期动态测定。结果HIE患儿急性期血浆ET和CGRP水平较恢复期明显增高(P<0.01),并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期不同程度HIE及对照组之间ET,CGRP水平比较表明,重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组及中度组,中度组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轻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期患儿血浆ET和CGRP呈直线正相关(r=0.38,P<0.05)。结论ET和CGRP参与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ET的增高可能是促发HIE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而CGRP增高在HIE病程中对脑损伤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特异性抗心肌抗体对小儿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心肌ADP/ATP载体(ANT)和肌球蛋白抗体两种特异性抗心肌抗体(AHA)对小儿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印转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0例病毒性心肌炎(VMC),1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血浆抗ANT和抗肌球蛋白两种特异性AHA水平。结果抗ANT抗体和抗肌球蛋白抗体两种AHA在VMC和DCM患儿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抗ANT抗体诊断VMC和DCM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100%。抗肌球蛋白抗体诊断VMC和DCM的敏感性为54.55%,特异性为96%。结论抗ANT抗体和抗肌球蛋白抗体均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在小儿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且有推广到基层医院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4例患儿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疑似心肌炎组及非心肌炎组,所有患儿入院次日晨空腹采静脉血,分别测定cTnI、CK-MB和hs-CRP三个指标。结果病毒性心肌炎组的cTnI和CK-MB阳性率及hs-CRP的测定值均显著高于非心肌炎组(P<0.01);病毒性心肌炎组cTnI和CK-MB阳性率与疑似心肌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与疑似心肌炎组及非心肌炎组hs-CRP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个指标cTnI、CK-MB和hs-CRP诊断VMC的灵敏度依次为cTnI(81.4%)>CK-MB(71.2%)>hs-CRP(62.7%),特异度为hs-CRP(81.8%)>cTnI(50.9%)>CK-MB(43.6%)。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VMC诊断的特异度(85.5%)分别高于应用cTnI、CK-MB和hs-CRP单一指标。结论联合应用cTnI、CK-MB和hs-CRP进行检测,能更准确诊断VMC,为建立一种联合检测以提高对VMC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