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T2 、T3 期 )的主要方法 ,术后尿流改道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如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帮助患者度过围手术期并很好地适应手术后的生活角色 ,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对 5 6例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患者进行了全面、周到、细致的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资料 :我院 1990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中 ,共行全膀胱切除术5 6例 ,尿流改道均为回肠膀胱术 ,其中男性 41例 ,女性 15例。 40岁以下 2例 ,40~5 0岁 17例 ,5 0~ 6 0岁 2 1例 ,6 0岁以上 16例。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是治疗高期、高级及多发性、复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法,但由于该手术创伤大,且改变了正常的排尿方式,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影响较大,因此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社交及工作状况。我科1997年12月-2003年12月对52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经围术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根治陛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标准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2年11月在该院进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患者70例,行回肠膀胱术39例,行回肠新膀胱术31例,分析两种尿流改道术适应症及并发症。结果70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回肠膀胱术后见并发症7例,回肠新膀胱术后见并发症6例。术后复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生活质量高于非可控性尿流改道术患者,但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尿流改道术,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吴秀荣 《当代医学》2014,(28):125-126
目的探讨经原位尿道改道术治疗膀胱癌的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将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因患膀胱癌而接受膀胱全切及原位尿流改道术的39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到出院后的全程护理措施。对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在专业护理指导下均逐渐掌握了自我护理的方法,术后12个月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89.27±7.45)较手术前(71.16±7.79)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膀胱癌患者来说,实施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安全可行,且无反流、远期效果可靠。从围手术期开始至出院后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综合的护理措施,既可使手术顺利完成,又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患者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膀胱全切目前临床上较多采用的是尿流改道的方法,但由于该手术创伤大且改变了正常的排尿方式,术后留置的各种引流管比较多,对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可产生较大影响,给护理工作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科学的、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亦可为患者的转归打下良好的基础。山西省人民医院泌尿科从1999年10月至2004年10月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膀胱癌患者共30例,经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是治疗膀胱癌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该术式可避免肿瘤复发、延长寿命。然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范围广、创伤大,且多数为老年人,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故手术耐受性差,危险性高,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做好围手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2003年1月-2005年8月,笔者对12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患者,在着重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了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术后,原位膀胱和Bricker膀胱两种尿流改道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7月共30例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5~72岁,平均(62±9)岁。原位膀胱11例,Bricker膀胱19例,对比其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护理情况。结果 Bricker膀胱术及原位回肠膀胱术在手术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及手术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位膀胱在生活质量及术后护理上优于Bricker膀胱(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应先选择回肠原位代膀胱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Bricker膀胱术作为全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的次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谷永芳  张龙英  张艳英 《四川医学》2012,33(6):1094-1095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5月于本院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9例,其中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B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护理,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个月的QOL评分、治疗护理配合度及、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护理后1个月QOL评分、治疗护理配合度均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满意率高于A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方式是较为适合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直肠代膀胱术是采用膀胱全切 ,以直肠代替膀胱功能、及乙状结肠腹壁造瘘的手术方式 ,是泌尿外科常用的一种尿流改道术。适用于复发性、多发性、浸润性膀胱肿瘤 ,或因膀胱阴道瘘、膀胱外翻无法修补的患者 ,由于直肠容量相对较小 ,加上肛门括约肌不能马上适应管理液状的尿液 ,术后早期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尿失禁现象。本文总结了 1999~ 2 0 0 1年间 14例直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供同行参考。1 临床资料直肠代膀胱手术患者 14例 ,其中 ,男性 11例 ,女性 3例。年龄在 4 0~ 6 0岁之间 ,均为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护理时间为15~ 2 5d ,直至…  相似文献   

10.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2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从2003年05月至2009年12月间126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其中行回肠膀胱术45 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1 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近、远期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回肠膀胱术组的尿瘘、不全肠梗阻、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对上尿路的损害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都是较好的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但回肠膀胱术因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应为高龄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位回肠新膀胱术15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除术后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方法 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 15例采用正位回肠新膀胱术 (回肠末段折叠成“U”型尿囊与尿道吻合尿液经原尿道排出 )。 结果 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 ,随访 3 18个月。膀胱容量 (310± 17 75 )mL(2 30~ 36 0mL) ,膀胱充盈压 (2 82± 0 6 4 )kPa(1 35~ 4 39kPa) ,排尿膀胱压(7 0 2± 1 2 1)kPa(5 32~ 9 0 9kPa) ,残余尿 (10 5± 3 4 3)mL(3~ 6 8mL) ,最大尿流率 (17 6± 1 5 6 )mL/s(13 8~19 7mL/s)。无排尿困难者 ,白天均可控制排尿 ;14例 <3个月夜间熟睡遗尿 ,12例 >6个月遗尿消失 ,1例偶有熟睡时遗尿。术后半年 13例复查B超 ,1例出现肾轻度积水 ,残余尿达 6 8mL ,经留置尿管及膀胱训练后改善。 15例复查生化指标 ,1例血氯偏高 ,其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正位回肠新膀胱术是较理想的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后的尿流改道手术方式很多[1] ,主要可分为 3类 :①正位排尿的新膀胱术 (代膀胱术 ) ,如正位回肠新膀胱术 ;②不可控性尿流改道 ,如输尿管腹壁造口、Bricker膀胱术 ;③可控性尿流改道 ,如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1991-2 0 0 2年我们对本院 43例患者分别施行了输尿管腹壁造口、Bricker膀胱术、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正位回肠新膀胱术。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43例 ,男性 3 8例 ,女性 5例 ,年龄 62~ 78岁 ,平均61 1岁。 43例均为膀胱癌患者 ,参照手术学均有全膀胱切除手术适应证。其中移行细…  相似文献   

13.
姚明炳 《广西医学》2002,24(11):1839-1840
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的尿流改道方式 ,近几年探讨得比较多的是各种类型的肠道可控膀胱术 ,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为 12例膀胱全切患者施行了回肠输出道的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年龄4 5~ 81岁 ,平均 5 7岁。膀胱移行上皮癌 11例 ,其中膀胱多发性肿瘤 7例 ,三角区浸润性肿瘤 4例 ;病理Ⅰ级 1例 ,Ⅱ级 5例 ,Ⅲ级 5例 ;前列腺癌并两侧精囊腺转移 1例 ,病理为低分化腺癌。1 2 手术方法 :(一 )常规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游离盲升结肠 ,截取带系膜…  相似文献   

14.
根治性膀胱全切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膀胱全切后尿路重建或尿路改道手术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2008年12月~2010年5月我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乙状结肠直肠代膀胱术7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调节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1]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尿流改道。回肠段逼尿肌功能加强术是目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我科自 1990年起先后对 2 0例患者进行此手术治疗。经过细致入微的围手术期处理 ,极大激发了患者的生活信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70岁。骶椎裂 6例 ,外伤性腰椎骨折 4例 ,糖尿病并发神经炎 2例 ,余为腰骶椎混合裂。1.2 手术方法 游离并保留原膀胱。取回肠 2 0~ 2 5cm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膀胱全切后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尿流改道,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7.4个月。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400~1200 ml,输血400~800 ml,术后拔除肛管后即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训练1,0~12 d后拔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后均能达到良好的控尿功能。1~1.5 h排尿1次,其中有2例患者短期内出现夜间不能控尿,经过训练在1~2周后均能完全控制排尿排便。随访3~24月,平均7.4个月,患者2个月后每日排尿次数稳定,平均间隔2~3.5 h 1次,术后无1例出现高氯性酸中毒。术后3~6个月行IVP检查上尿路排泄正常,无梗阻、积水、输尿管扩张和返流;代膀胱容量300~400 ml,排尿后残余尿量0~50 ml。结论该术式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肯定,是可控性尿流改道手术可供选择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膀胱肿瘤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是泌尿外科复杂且历时较长的手术。为提高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各医院多采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即用回、盲肠做成贮尿囊 ,另用一段肠管做成具有活瓣功能的输出段并行腹壁造口[1] 。但是由于活瓣的取材长短、部位等诸多原因 ,仍存在排尿控制不良 ,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近几年 ,我院采取膀胱全切、阑尾腹壁造瘘回结肠可控膀胱术 ,有效地解决了膀胱全切尿流改道后尿液控制不良的缺点。术后患者即不需要集尿袋 ,更不需持续留置尿管 ,膀胱容量可达 40 0~ 80 0ml,仅需从阑尾腹壁造口定时插管排…  相似文献   

18.
杨艳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2):1301-1301
<正> 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方法较多。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作为一种新的可控性腹壁尿流改道术式,具有大容量、低内压、可调节等优点,但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尿漏、逆行感染、高氯性酸中毒等并发症从而危及患者生命。我院1998年2月~1999年10月间施行该术式3例,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例,均为男性,年龄36~67岁,病程3月~5年。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月内逐渐形成新的排尿方式,小便控制2.5~4h1次,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及尿流改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和尿流改道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9月18例行膀胱全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的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3~10h,术中出血量250~800ml,术后1~3d肠道功能恢复。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下尿路重建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苏依莱 《微创医学》2005,24(6):959-960
膀胱全切是治疗中晚期膀胱肿瘤、膀胱肿瘤复发行的主要治疗手段,而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对患者生理、生活和工作都有较大影响.2004~2005年8月我科成功地在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例,患者达到原位排尿、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