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判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52例。并对其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均为窦性心律,其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657阵,其中24小时内发生1阵室速21例,2~10阵17例,10阵以上14例。结论:对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认识其高危因素,并能客观评价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常易引发心室颤动,故属恶性心律失常。但在常规心电图中难以完整测得。为此,我们对29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旨在分析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5岁,因阵发性胸骨后疼痛发作1个月就诊,疼痛常发作在午夜,持续数分钟。平素身体健康,未发现其它疾病。查体:血压120/80mmHg,心界不大,心率78次/min,心律规整,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多次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为正常范围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24h动态心电图02:13:24(图1)示:窦性心律,PR间期延长达0.4s,  相似文献   

4.
葛明  王志翔  江磊磊 《江苏医药》2001,27(12):939-939
我们对 32 0 0例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DCG)资料中的 38例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旨在探索其发生、临床症状及预后之间的规律 ,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对象与方法1997年 7月~ 2 0 0 1年 4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2 4hDCG记录 32 0 0例 ,其中室速 38例 ,男 4例 ,女 34例 ,年龄 2 8~ 79(平均 4 6± 8 7)岁。以携带式三通道存贮分析器作 2 4h记录 ,导联选择摸拟C1、C5和胸骨垂直导联 ,所得信息置于电脑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后加以人工确认。同时详细填写一切活动和症状日志卡。结果38例共 890hDCG监测到室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61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对检出的72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并冠心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分别为65%、58%、61%。结论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基础上,与心肌缺血、左室肥厚、低血钾有关,对于这些患者应积极治疗病因。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动过速(VT)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规心电图难以检测到短阵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我们对3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ECG)中97阵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共1 898例,检出室性心动过速者30例,共97阵。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  相似文献   

7.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危险的心律失常,因其不仅可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还可引起心脏性事件,包括心脏性猝死。许多病理生理参与了室速的发生,本文通过对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的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作一初步分析,探讨其病理生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动过速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室性心动过速在不同基础疾病中的发生率,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130例住院及门诊病例的动态心电图,从中检出室性心动过速78例进行讨论。结果 冠心病、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率分别为72%、46%、57%,三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9.
张毅  叶兰枫 《云南医药》1996,17(5):349-349
动态心电图监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47例分析张毅,叶兰枫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速)不同学者制订的标准有所不同,本文选择标准是动态心电图(AECG)中表现为3次或3次以上室性快速心律,持续数秒钟,即恢复窦性心律。频率在100~250次/分略不规则。我们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监测意义。方法回顾分析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共检出PVT2280阵,其中24h内发生1阵35例,2~10阵25例,10阵以上5例。每例发作1—225阵次,发作持续时间0.82~26s,每阵3~32次搏动,联律间期0.40~0.82s。本组室速发作时心室率150~160次/min42例,160~170次/min23例,170~180次/min10例。DCG显示,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其他心律失常,属多源PVS45例,单源PVS30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52例、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3例。本组75例基础心律全部为窦性,其中伴有PVS52例、成对出现PVS30例、PVS呈二、三联律22例;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全部病例在治疗期间无1例发展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死亡。结论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室性心律失常是高危因素;故对室性心律失常应结合临床资料,充分认识高危患者,客观评价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2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心悸半月于2003年12月23日由急诊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变异型心绞痛、短阵性室速收入院。患者否认有传染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吸烟20年,20支/d,饮酒20年,前10年250~500g/d,近10年500g/d,无药物过敏史。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心前区闷痛、心悸、出汗、乏力、烦躁不安、四肢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20例的心电学特征,分析结果为冠心病最高,51例(42.5%);其次为高血压病,11例(9.2%)。记录到室速2337阵,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332阵(99.7%),其中97.7%为单源性室性心动过速,2.6%为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6阵(0.3%)。室速发作呈左束支传导阻滞波形76例(63.3%);ST-T改变109例(90.8%),其中缺血型ST-T改变占73.4%,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以8~12点发生率最高,其次为16~20点,提示这可能与室速与心脏自主神经之间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对236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AT)进行分析,探讨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原因之一。本院自2000年以来经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1126例次,发现室性心律失常654例次,其中检查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9例次,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CG对CAD患者出现最多室性早搏及短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时间,对CAD频发室早搏及室速发作的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方法:利用24hDCG(动态心电图)监测,对190例检查者(诊断为CAD者48例,非CAD者142例)进行DCG分析,排除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传、预激综合征、左、右束支传志阻滞、室内传导者。结果:CAD组最多室早多发生在21:00~6:00,占41.7%,非CAD组多发生在6:00~12:00,占35.2%及16:00~21:00,占29.6%。其中62例室速者中34例为CAD者,占55%,非CAD者28例,占45%。结论:对CAD患者常规做DCG检查,以便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速发生的昼夜节律性,以便在治疗时可根据室早的分布状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防止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之一,常规心电图检查难以测出.2003~2008年,我们对本院30例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pointes,Tdp)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及相关因素,提高对Tdp的认识,防治Tdp的发生。方法将18例确诊为Tdp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Tdp发作间期体表心电图均有Q-T延长,并且伴有各种心律失常。结论 18例患者伴有心脑血管基础病变,当存在Q-T延长时,容易发生Tdp,因此,提高心室颤动阈值,稳定膜电位,使心肌复极一致,阻断折返环,缩短QT间期是防治Td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与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均可以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但两者的危害性和治疗用药大相径庭,不适当的治疗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及时和正确对WCT进行鉴别诊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掌握常规心电图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简称特发性室速,是指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根据QRS波形态可分为右束支阻滞形IVT(左心室IVT,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LVT)和左束支阻滞形IVT(右心室IVT,Idiopathic Righ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RVT)。特发性室速患者发病年龄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