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与性文化     
彭或华 《中国性科学》2013,22(1):I0001-I0001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性的探索,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陛文化,性文化是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具有繁衍功能。生命起源于阴阳,性是人类繁衍、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性又具有社会功能,男女组成家庭后,就要有专一的性,在忠诚、专一、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文化。性是人类文化的两大起源之一。文化的定义全世界有二百种以上,但最简单明了的定义是:文化是人们对其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改造。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是饮食,二是性。人类借饮食以维持生命和生存;男女借性以繁衍后代,保证生命传承和永续发展。所以,饮食和性是人类生活的两大基本需求,也是文化的两个最基本的起源。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开篇,到楚辞、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各种文学中,无不渗透着两性情爱的描写,瑰丽的文学中闪烁着性爱的光芒,这性爱就是人性中的光辉!性影响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性是为生育服务的,性问题也是影响人类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使在原始社会群婚杂交的情况下,也有“性禁忌”。氏族和部落在大型的狩猎、战争中严禁发生l生交关系,违者处死,这是防止内部囚争夺异性斗争而削弱力量。人类的性生活应该在婚姻内发生,夫妻关系包括爱情关系、经济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和性关系,其中爱情关系是夫妻关系的核心和基础,情号眭应是统一的,人的性行为如果不是建立在情的基础上,那只是动物性的发泄。当今社会,面临多元文化现象,婚姻呈现五彩斑斓,婚姻观、  相似文献   

2.
先证者病例:J.S.女,62岁,21岁时开始有明显的黑头粉刺分布于面部、四肢屈侧及躯干,并杂有少许炎性囊肿。近来在腹股沟、肘前窝、腋部、胸前壁、乳房下皱折处出现类似化脓性汗腺炎的皮损。以维甲酸局部治疗未见进步。病理:黑头粉刺的组织学显示毛囊栓为角质及不全角化,从毛囊壁突出指状的上皮增生,有些毛囊极度扩张。家族中的其他患者皮损也有类似的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性文化与性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性心理除受生理的决定外,还受到不同民族和不同文明程度性文化的深刻影响。社会对性变态的标准和态度也在随性文化的发展而变化。本文还从人类学角度阐述了爱情、性审美历史发展的过程,强调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摒弃性神秘或性放纵的性态度,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性心理。  相似文献   

4.
表浅性肉芽肿性脓皮病(SGP)由Wilson-Jone等于1988年首次报告,迄今共约报告32例患者,本文报告2例。 例1.女,48岁。1年前右三角肌处发生一疼痛性脓疡,切开后形成慢性溃疡,随后,在对侧三角肌处,腹壁有同样情况的慢性溃疡发生。脓液涂片及培养未见病原体。组织学显示:真皮脓疡边缘有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表皮不规则棘层肥厚,窦道形成,经损害内去炎松注射无效后,用强的松龙30mg/d,溃疡渐愈,减量至5mg/d时,有一新的炎症性结节发生,但未继续扩展。治疗4年停药。8年后,右胸又有一炎症结节发生,经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愈。  相似文献   

5.
本病为一独立疾病,系1979年Lawley等首先描述,有下列特点:(1)出现于妊娠第3期;(2)皮损由荨麻疹样的丘疹及斑块所组成;(3)剧烈瘙痒;(4)损害位于腹部及股部近端;(5)皮损在分娩前或分娩后数周内消失;(6)对母体及胎儿无危害.作者在1975~1981年间共见到本病15例,14例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5 3岁 ,渔民 ,臀部反复起斑、丘疹、渗液 ,伴痒 5年 ,加重 3月。患者 5年前因捕鱼外伤后于臀部起 5分硬币大红斑 ,抓破后有渗液 ,渐扩大 ,并反复发作 ,累及对侧臀部。 3月前 ,躯干、四肢近端突发黄豆大炎性丘疹 ,微痒 ,伴夜间或午后畏寒、低热、盗汗。经外院多种药物抗炎、抗过敏治疗无效转入我院。既往无结核病史 ,但有结核接触史 (其周围邻居有肺结核 )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查体 T 37℃ ,BP 16 / 11kPa ,发育正常 ,营养差 ,慢性病容 ,神志清楚 ,枕后、耳前、锁骨上及腹股沟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各 1~ 2枚 ,移动度好。系统…  相似文献   

7.
匐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EPS)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以穿通表皮层排除异常弹力纤维为特征。EPS 可以是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青霉胺治疗后的副反应。所报告的病例中有1/4是与特殊的先天性结缔组织病有关,如 Ehlers-Danlos 综合征、弹力纤维性假黄瘤、Marfan 综合征、骨生成不良、Down 综合征等,而家族性发病的文献报告较少。现报  相似文献   

8.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7):385-386
正患者男,58岁。主诉:右侧肩部皮肤赘生物40年余。现病史:患者40年前右侧肩部出现黄豆大红色丘疹,无明显不适,未治疗。后皮损逐渐增大,颜色变为暗红色,无明显痒、痛等不适,于2017年9月28日至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患者既往体健,无外伤史及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67岁。主诉:左大腿外侧结节1年余。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大腿外侧出现黄豆大肤色结节,结节颜色逐渐变浅,呈半透明状,无疼痛及瘙痒等症状,1年来结节体积无明显增大。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患糖尿病17年,高血压病12年;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  相似文献   

10.
疤痕性类夫疱疮相当于良性粘膜性类天疱疮,临床特征为水疱、疤痕性损害,限于结膜和口腔为主的粘膜。具有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理与免疫病理特征的播散性疤痕性类天疱疮(DCP)至今仅报告3例,本文又报告一例全身播散性病例。此病例为男、60岁,病期6月,进行性地出现水疱伴瘙痒和触痛,体检见播散性色素脱失性萎缩性斑块样疤痕,边缘有成群的小血疱,皮损主要位于四肢伸面、腹、臀和肛周,双肩和头皮部。腭、颊、肛门粘膜多处糜烂。实验室检查血沉(35/91mm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一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指甲营养不良,患者有周期性指甲脱落.患者25岁,男性,白人,其指(趾)甲在幼儿时正常,4~6岁时所有趾甲均永久性脱落,童年时有的手指甲开始松动、失去光泽、变厚、畸形,然后自行脱落.轻微外伤似乎有一些关系,但不伴有疼痛,几个月后指甲又重新生长,同时另一指甲又开始松动,7~8岁时起指甲进行性的营养不良.患者的姐妹、母亲、外祖父、姨母、舅父、曾外祖父等均有甲的异常.患者本人无银屑病、水疱病,皮肤易脆,湿疹,眼、头发及牙齿异常.检查:皮肤粘  相似文献   

12.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2):68-70
正患者男,32岁。主诉:面部丘疹4个月余。现病史:患者4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颜面部出现数个粟米大黄红色丘疹,无瘙痒及疼痛等自觉症状,曾于外院诊断为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予口服利福平0.45 g/d治疗,半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遂于2018年4月3日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和家族史:否认既往肺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科检查:面部多发粟米大黄红色丘疹,部分顶端可见黄白色脓疱,主要分布于双眼睑周围和鼻根部,上下眼睑缘丘疹呈线状排列,表面光滑,无破溃和结痂(图1),玻片压诊呈苹果酱色,全身其他部位未见类似皮损。  相似文献   

13.
播散性瘙痒性血管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4例播散性瘙痒性血管性皮炎(瘙痒性紫癜)。4例患者均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泛发性紫癜性皮损。形态类似于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伴有剧烈的瘙痒。血液学检查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显示表皮局灶性海绵形成,并可见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移人表皮。真皮浅中层小血管周围有单一核细胞浸润,并可见少量红细胞外渗。该病需与schamberg病、紫癜型药疹和蕈样肉芽肿等皮肤病鉴别。  相似文献   

14.
某些皮肤病如黑棘皮病、持久性回状红斑、获得型鱼鳞病等可以预示合并内脏恶性肿瘤已早为皮肤病学界所熟知.但这些皮肤病却很少能直接提示病人患何种特殊型的恶性肿瘤.现介绍一种少见的皮肤病——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necrolytic migratory erythema, NME)其皮疹特殊,而且几乎都伴发于胰岛α细胞瘤.患者常因发生皮疹而先来皮肤科就诊,继而再查出胰腺肿瘤.鉴于皮疹是最易被检查的体征,因而认识和了解作为胰岛α细胞瘤特有的皮肤症状,将为及时发现隐藏在体内的胰腺肿瘤提供可靠的证据,以使患者获得早期根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1968年Shelley等首先描述本病,当时称“脂肪疝引起的足痛”(“Painful feet dueto herination of fat”),因本病表现为丘疹并与受压有关,以后则常用“足跟压力性疼痛性丘疹”[“Painful Piezogenic pedal(heel)papules”]这一名称。临床裹现皮损表现为丘疹,皮肤颜色,圆形,直径2~8mm不等。在以足跟着地站立时,丘疹出现在足跟的后、内或外侧,同时产生触痛和自觉痛。丘疹数目10~40不等,使足跟呈鹅卵石路面外观。久站、负重和行路多时疼痛加剧;当足跟部不承受压力时,如将足抬高、坐位,以及只以足趾站立时,丘疹消失,疼痛也缓解。从文献中收集的10例中,女性8例;男性2例。年龄20~56岁(平均32.4岁),除上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39岁。主诉:左前臂赘生物4年。现病史:患者4年前左前臂出现米粒大淡红色丘疹,逐渐增大至花生米大,颜色变成紫红色,无明显痒痛及破溃。为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外伤史,否认系统性疾病史。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家族性与非家族性大疱性扁平苔藓 (BLP)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 对 3 6例家族性BLP和 2 1例非家族性BLP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家族性与非家族性BLP在初发年龄、病程及皮损累及范围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P均 <0 .0 1)。结论 与非家族性BLP相比 ,家族性BLP患者发病年龄更小、病程更长、范围更广、更易累及甲。遗传因素在BLP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8岁。20年前不明原因颜面部出现数个角化性环形皮损,呈浅褐色,无自觉症状。随着年龄增大,皮损数目逐渐增多,颜色也逐渐加深,且累及四肢,鼻梁部皮损部分融合,有时伴有轻度瘙痒。其母和一胞兄有同样皮损,分别于63岁。44岁死于肝癌。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内科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西比灵治疗寒冷性脉管性皮肤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9年以来,我们用西比灵治疗冻疮等皮肤病99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除结缔组织病合并雷诺现象4例为住院患者外,均为门诊病人,共151例,男53例、女98例。A组(冻疮治疗组)共67例,其中肿胀型冻疮31例,多形红斑型冻疮36例。B组(雷诺现象组)共19例,其中SLE7例,系统性硬皮症11例,混合结缔组织病1例。C组(与寒冷有关的脉管性皮肤病)13例,其中肢端青紫症1例,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女子小腿红绀病各2例,红斑肢痛症,网状青斑各4例。D组〔冻疮对照组)52例,其中肿胀型冻疮29…  相似文献   

20.
肝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简称HEP)是在1975年被确认的一种新类型卟啉病,本文报告HEP1例,并结合从文献中发现的7例HEP,提出了易与本病混淆的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简称EP)及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简称EPP)的鉴别.1例患者为女孩,生于1969年.其父母为表兄妹.从1岁开始日晒几分钟就出现红斑及水疱,有烧灼及痒感.两手受累最重,面及足部亦有皮损.水疱溃疡并形成轻度瘢痕.外伤不引起皮损.年龄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