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彦 《求医问药》2014,(20):209-210
目的 :观察应用经单、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6例患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为单侧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为双侧组患者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术中放射投照的次数、手术前后的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在术中进行放射投照的次数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后的VAS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为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时无论选择双侧或单侧椎弓根入路均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与应用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应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此病的手术时间较短、进行X线投照的次数较少,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OVCF患者98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及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46例78椎)使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双侧椎弓根人路组(52例74椎)使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治疗。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变化、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椎体高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手术时间[(28±8)min]明显短于双侧椎弓根旁入路组[(37±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灌注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48h和3个月时VAS评分低于术前。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h时VAS评分、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4、1.103、0.697,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3、0.932、0.715,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均可以改善运动功能和减轻疼痛,可安全增加椎体高度,且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KP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48例(56椎),包括单侧椎弓根入路组27例(33椎)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组21例(23椎).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侧及双侧入路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C”臂照射时间及骨水泥用量均显著小于双侧入路组(P<0.05).结论:采用单侧及双侧入路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没有差异,但单侧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C”臂照射时间短、骨水泥用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68例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椎弓根入路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填充量以及X线放射次数明显低于B组,A组渗漏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手术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且两组术前及术后24h、6、12个月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胸腰痛等症状明显缓解。结论:两种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疗效确切,单侧入路患者手术时间更短,X线放射次数少,双侧入路患者的手术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对2007年4月—2014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骨科65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36例,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29例,观察术后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照射次数及术后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25±6)min明显少于双侧组(45±5)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8.3%,与双侧组6.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侧组术中X线曝光(10.5±2.5)次,明显少于双侧组(19.4±3.0)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术后24 h、术后6、12个月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在术中进行X线照射次数少,费用低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经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4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23例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另24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一周、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疼痛程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在患者术前、术后一周内及随访期间拍摄伤椎正侧位片或CT,了解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单侧椎弓根入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双侧组,住院时间两者并无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功能及椎体高度、后凸畸形均得到恢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单侧椎弓根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放射线投照次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离体椎体经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对两种椎体成形方法的生物力学行比较研究。方法:采集尸体的腰椎标本(L1—L5),共20个椎体,分别进行非破坏性生物力学测试。然后在前屈压缩载荷下造成椎体骨折,同时测定极限载荷和刚度值。然后标本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经单侧椎弓根注入椎体4ml PMMA.经双侧椎弓根灌注4ml PMMA(每侧2m1)。椎体成形术后再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相关生物力学参数值。结果:两组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在非破坏性载荷下标本轴向刚度较初始有明显增加(P〈0.05),不同灌注入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修0.05),各组抗压极限载荷较初始都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0.05)。结论:两种骨水泥灌注入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两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3),观察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改善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X线照射时间短、骨水泥使用量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单侧椎弓根入路和双侧椎弓根入路两种方法完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对2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该院于2011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依次分为A组即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者和B组即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者,分别以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各组的术后VAS评分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 P<0.05);但A B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完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较双侧椎弓根入路可以获得同样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中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11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治疗的46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侧组及双侧组。单侧组(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双侧组(2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前中柱平均高度、Cobb角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43±11)min,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为(2.9±0.7)mL;双侧组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64±11)min,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为(4.1±1.1)mL,两组间每个椎体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平均高度均较术前有所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述两个时间点双侧组均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0.0%,双侧组发生率为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2例出现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10.0%。结论单侧与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在早中期疼痛及活动能力方面改善率相似,相对于双侧手术,单侧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Liu AH  Yang XJ  Lü XL  Li HY  Li L  Zhang YP  Lin X  Wu Z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3):2355-2357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慢性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98例存在顽固性腰背部疼痛,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挫,平均年龄71岁,平均病史12个月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98例123节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注射量为3.5~7ml。20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59例明显缓解,14例有所改善,5例效果不明显。疼痛评分和自理生活能力评分术后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慢性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存在顽固性腰背部疼痛,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挫,平均年龄72.5岁,平均病史19个月,受累椎体压缩程度平均为74.1%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6例19节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获得成功,无任何并发症,注射骨水泥3.5~7 ml.3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2例有所改善.疼痛评分和自理生活能力评分术后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高龄、重度、慢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症状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患者椎体几何学畸形的影响。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和止疼状况及椎体几何学形态变化情况。结果PVP组手术正常形态及矫正率为18.3%,明显低于PKP组36.7%(P<0.05);同时两组患者手术后椎体压缩后凸成角畸形方面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PKP组明显优于PVP组(P<0.05)。PVP组手术后VAS评分(2.33±0.92)明显低于术前(7.76±0.99)(P<0.05);PKP组术后VAS评分(2.35±0.91)明显低于术前(8.01±0.89)(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几何学畸形完全恢复正常态患者VAS评分为2.59±0.91,未完全恢复患者VAS评分为2.30±0.9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患者采用PVP、PKP手术治疗,均能达到较好的止疼效果,促使患者部分伤椎体恢复正常;在椎体几何学畸形矫正方面,PKP明显优于PVP,针对椎体严重畸形的患者,建议运用PKP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灌注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回顾性评价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骨科收治的OVCF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KP治疗,其中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组65例68个椎体,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组47例59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后凸Cobb's角、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伤椎高度丢失,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t=-11.905,P=0.002)、骨水泥注入量(t=-2.810,P=0.007)、骨水泥渗漏(χ2=5.477,P=0.019)及相邻椎体骨折(χ2=4.394,P=0.036)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椎弓根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刻椎体高度增加显著低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2.978,P=0.004),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显著高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11.511,P=0.001);两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后凸Cobb's角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3,3.765,0.072,P>0.05);VAS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3,106.558,19.101,P<0.05)。结论两种骨水泥灌注入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并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双侧椎弓根入路PKP远期效果较单侧入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根据Rao不同分型的骨折采用不同方式的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的穿刺技术与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我院骨科收治的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25例,平均年龄72岁,平均骨折压缩程度74%,平均病程22d。采用Rao骨折分型分3组:A组楔型12例、B组双凹型7例、C组粉碎型6例。A组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B组经外侧双侧椎弓根入路,C组后路减压经椎体后壁椎体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平均随访1年。术前、术后第3天(C组术后7d)、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采用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AS)及O’Brein:止痛药使用情况、活动能力评分,并观察其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 25例全部穿刺成功。平均手术时间:A组35min,B组50mill,C组120min。平均骨水泥注入量2.0ml。平均出血量A、B组各30ml,C组600ml。术后3dA组VAS平均下降4.8,B组6.2,C组(术后7d)5.4;配对样本t检验VAS、止痛药使用、活动能力,术后与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随访时维持原水平或仍有进步。9例骨水泥外渗,2例椎管内少许内溢,有一过性神经刺激症状,5例椎间盘外渗,2例椎体前外渗,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 不同类型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应采用不同方式的椎体成形术可取得椎体内较好的骨水泥分布与止痛效果并拓宽其手术适应证,术前体位训练对提高手术耐受力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高龄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情况、Cobb’s角矫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s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评价使用椎体成形术与椎弓根螺丝钉固定2种方法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入院的6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椎弓根螺丝钉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椎体成形术,相对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其临床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朱华 《微创医学》2012,7(3):229-231
目的观察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96个椎体)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72 h、6周、1年疼痛VAS评分、Osw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后凸Cobb’s角变化,以及术后1年内再次骨折情况。结果随访1年,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术前、术后72 h、6周、1年VAS评分分别为7.53±1.21、3.21±1.30、3.01±1.06、2.54±1.10;ODI值分别为81±9.31、32.9±7.3、32.5±8.31、31.0±6.9,两项指标手术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X线片测量椎后突Cobb’s角略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有11例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结论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术后即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患者正常生活功能,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8个椎体,在C型臂X线透视下,经皮穿刺,在病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术前及术后1 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75例患者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病例术后疼痛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单个椎体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属微创手术,该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止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