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锦标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43-1745
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减少胆固醇合成、增强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促进血中LDL的清除,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诸如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修复与保护血小板膜、抑制纤维蛋白合成及抗血栓形成等作用,临床上得  相似文献   

2.
最新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本文就近年来他汀类药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调节内皮细胞NO合酶 影响内皮功能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内皮细胞NO合酶(eNOS)稳定性的降低.目前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及其活性,恢复内皮细胞产生NO的能力,从而改善内皮功能.首先,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同时抑制了类异戊二烯中间产物法呢基焦磷酸酯(FPP)和焦磷酸香叶酯(GGPP)的合成,FPP、GGPP是Ras低分子量GTP酶超家族成员Rho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3.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他汀类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调血脂药物,它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从而降低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除此之外,许多研究已表明,他汀药物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等多种功效,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或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袁安平  许海彬 《中外医疗》2009,28(23):65-65
目前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调节血脂,笔者认为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炎,保护神经、抗血栓等作用。且本文就他丁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疗效的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基本病变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 ,除此之外 ,他汀类药物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降脂治疗的他汀类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1].目前研究发现它们具有促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对他汀类药物信号传导通路的理解,有助于揭示这类药物诸多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他汀类药物具有肯定的降脂作用,已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用药。大量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还具有降脂之外的抑制炎症反应、抗心室重塑、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抗心律失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依据和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作为降脂治疗的他汀类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1]。目前研究发现它们具有促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对他汀类药物信号传导通路的理解,有助于揭示这类药物诸多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临床对他汀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但有显著的降脂作用,而且还具有独立于调脂作用以外的其他心血管内保护机制,特别是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心肌肥厚、抑制血管炎症、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抑制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等作用明显,甚至几乎可以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环节,因此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的首选药。本文就他汀类药物近年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获益在用药早期即可出现,并早于其降低胆固醇的效应,甚至在治疗后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的患者也是如此。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卒中的风险,但LDL并不是卒中的重要预测因素。一些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的有益作用不仅仅在于降低胆固醇,还在于一些非降脂作用,例如改善内皮功能和抗炎作用等。1 改善内皮功能内皮细胞在维持正常血管张力和预防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胆固醇血症可以损害内皮功能,内皮功能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特征之一,甚至在冠状动脉造影还未发现病变之前即可出现。内皮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内皮细胞源性NO的合成、释放和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