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脂蛋白(a)血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1-10~2003-10河北医大三院10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min之间,随机分成氟伐他汀治疗组(20 mg,每晚1次口服)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6周.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留24 h尿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所有入选对象血浆Lp(a)水平均异常增高,纤溶功能受抑制,Ccr处于高水平.治疗6周后血浆Lp(a)下降(P<0.05),血浆PAI活性减弱,tPA活性升高,纤溶功能明显改善,Ccr降至正常.结论氟伐他汀能下调Lp(a),进而改善纤溶功能,缓解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0例T2DM病人,根据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DM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Mb)和临床蛋白尿组(DMc)。此外,还选择了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t-PA和PAI的活性,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对照组、DMa组、DMb组和DMc组血浆卜PA活性递减,PAI的活性递增,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t-PA与UAER呈负相关(r=0.615,P=0.000),PAI和UAER呈正相关(r=0.721,P=0.000)。结论 DN早期即有纤溶活性低下;t-PA和PAI可能作为DN肾脏损害程度的佐证,对指导临床用药以缓解或延迟DN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肾小球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积聚 ,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 (PA/PAI)是调节ECM降解的重要酶系 ,研究表明肾炎病变组织中存在PA/PAI的异常表达[1] ,但在肾炎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报道甚少。本研究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S)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的改变以及低分子肝素 (LMWH)干预治疗对上述指标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 2 0 0 1- 0 4~ 2 0 0 3- 0 5确诊的原发性NS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纤溶活性的关系及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 6 2例高血压病伴轻、中度肾功能损害 (肌酐清除率 <70mL/min ,但≥ 30mL/min)患者 ,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氯沙坦 5 0~ 10 0mg/d或卡托普利75~ 15 0mg/d降压治疗 12周。同时选择 2 4例高血压病伴肾功能完全正常 (肌酐清除率≥ 80mL/min)患者作为对照组 ,降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 (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活性 (PAI)。结果 肾功能异常组UAE、PAI均升高 (P <0 0 1) ,tPA降低 (P <0 0 5 ) ;UAE与tPA ,PAI,PAI/tPA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0 (P >0 1)、0 32 (P <0 0 5 )、0 34(P <0 0 1) ,UAE与纤溶活性降低正相关 ;降压治疗后两组均降低UAE、PAI(P <0 0 1) ,卡托普利组还升高tPA(P <0 0 5 )。结论 肾功能异常时纤溶活性降低 ,肾功能损害与纤溶降低有关 ,氯沙坦及卡托普利改善肾功能 ,也改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纤溶参数的变化,及氯沙坦对纤溶参数的影响。方法:测定40名健康者和6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氯沙坦组。治疗14天后复查tPA、PAI-1、AngⅡ。结果: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tPA活性下降、PAI-1活性升高、AngⅡ含量上升(P<0.01)。治疗14天后,常规治疗组tPA与PAI-1的活性和AngⅡ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氯沙坦组tPA活性上升、PAI-1活性下降(P<0.01),AngⅡ含量降低(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纤溶参数明显异常,氯沙坦能改善纤溶参数活性。  相似文献   

6.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是纤溶系统外激活途径的重要活性物质,绝大多数由小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始动环节。文章综述了内皮细胞产生的tPA和PAI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PAI 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调节因子 ,与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结合后 ,迅速失活而发挥抗纤溶作用。故可减少纤维蛋白降解 ,引起纤维蛋白聚集 ,保持人体正常血液中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一、PAI 1的生物学特点和影响因素PAI 1是一种单链糖蛋白 ,分子量 5 2 0 0 0 ,含 379个氨基酸。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再进入细胞间质和血液循环。初释放时有活性 ,为活化型 ,很快衰减为无活性的潜在型。循环中的PAI 1与一种黏附蛋白 玻璃连接蛋白(vitronectin ,VN)结合 ,后者可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血浆纤溶系统相关性。方法对108例肥胖T2DM患者及3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其体脂含量,测定其24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脂、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水平、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活性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肥胖度、HbA1c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别大于和小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尿白蛋白正常组(均P<005)。与正常对照者比较,肥胖T2DM患者血浆PAI1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更明显;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tPA活性及大量白蛋白尿组DD水平大于正常对照者(P<00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AI1活性与BMI、腰围及血清TG水平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肥胖T2DM肾病患者尤其是向心性者血浆PAI1活性及DD水平明显增加,而tPA活性减低,并随着肾病的加重而增加,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与血液纤溶系统密切相关。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而PAI活性升高,这为临床应用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提供了理论依据。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软斑表面存在血栓附着,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期是否也存在tPA、PAI活性的异常?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冠心病(CHD)患者脂蛋白(a)[Lp(a)]与性激素和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分别用ELISA法对Lp(a),用放射免疫法对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用底物显色法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男性CHD患者血浆睾酮浓度和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p(a)浓度和PAI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男性CHD患者血浆Lp(a)水平与睾酮浓度、tPA活性显著负相关,与PAI活性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睾酮水平下降是男性CHD发生的主要原因。睾酮水平下降减弱了睾酮本身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引起Lp(a)水平升高而导致C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脂蛋白(a)[Lp(a)]和纤溶相关指标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纳入冠心病患者116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6例,单纯UAP患者38例,UAP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健康对照受试者48例。分别测定血清Lp(a)、血浆纤溶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采用直线回归法分析Lp(a)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AP合并高血压组患者Lp(a)、PAI-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UAP组及SAP组、而tPA水平明显低于单纯UAP组及SAP组(P均0.01),单纯UAP组患者Lp(a)、PAI-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而tPA水平明显低于SAP组(P均0.01),SAP组患者Lp(a)、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组间Pl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UAP合并高血压患者Lp(a)水平与PAI-1水平成明显正相关(r=0.5890,P0.01),与tPA水平成明显负相关(r=-0.5899,P0.01),而与Plg含量无相关性(r=0.1293,P0.05)。结论 UAP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纤溶系统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4例CHD患者和26例正常人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Lp(a)浓度,发色底物法测定tPA、PAI-1活性。结果:CHD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患者Lp(a),浓度和PAI-1活性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Lp(a)浓度和PAI-1活性均亦高于对照组(P<0.05);tPA活性亦低于对照组(P<0.05)。124例CHD患者相关分析显示:Lp(a)与PAI-1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tPA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均<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Lp(a)显著升高,且与tPA、PAI-1活性有密切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藏药红景天胶囊对高血压(EH)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EH患者62例随机分2组,健康人29例.测定三组中血小板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PAI)活性.高血压中一组患者口服红景天后20天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AI升高,tPA降低(P均<0.01),TxB2升高(P<0.01),6-keto-PGF1α降低(P<0.01).红景天治疗后能明显降低PAI(P<0.01),升高血中tPA(P<0.01),血小板TxB2下降,6-keto-PGF1α上升(P均<0.01).结论红景天可改善EH患者血小板功能、恢复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纤溶活性异常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选择 5 2例血清肌酐正常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2 2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微量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血压者比较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显著下降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和尿微量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显著升高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与尿转铁蛋白 (r =- 0 .792 8)、视黄醇结合蛋白 (r=- 0 .85 2 2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0 0 1) ,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与尿转铁蛋白 (r =0 .7497)、视黄醇结合蛋白 (r=0 .82 69)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0 1) ,提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的纤溶活性异常可能在其肾脏损害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福辛普利和缓释维拉帕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缓释维拉帕米组 ,每组 2 0例 ,分别给予福辛普利(10~ 15mg ,每日 1次 )或缓释维拉帕米 (2 40~ 360mg ,每日 1次 )治疗 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同时测定血管紧张素 (Ang)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两组基线tPA和PAI 1浓度相似 (P >0 0 5 )。福辛普利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PAI 1浓度下降 ,有显著差异(P <0 0 5 ) ,而tPA浓度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缓释维拉帕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PAI 1浓度增加 ,而tPA浓度下降 ,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此外 ,福辛普利组治疗后血ACE及AngⅡ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缓释维拉帕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福辛普利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AI 1,增加纤溶活性 ;而缓释维拉帕米则抑制纤溶活性。对于有血栓倾向的高危患者 ,需注意降压药物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前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差异的OSAHS患者38例和健康者对照组32例,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监测,以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g),发色底物法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PAI-1:A),酶联免疫法测vonWillebrand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纤溶酶原含量(PLg:A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PAI-1:Ag)。结果OSAHS组与对照组比较,vWF,Fg,tPA:Ag、PAI-1:A明显升高(P分别<0.01,0.001,0.001,0.01),PLg:Ag、tPA:A、tPA:Ag、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low)明显降低(P分别<0.01,0.001,0.001,0.01).nCPAP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WF,Fg,PAI-1:Ag,PAI-1:A明显降低(P分别<0.05,0.01,0.01,0.01),PLg:Ag,tPA:A,tPA:Ag,最低SaO2明显升高(P分别<0.05,0.001,0.001,0.01)。提示OSAH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功能增强,纤溶系统功能减弱;nCPAP治疗能部分纠正各指标的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合成与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受体和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以及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大鼠纤溶参数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构建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成高血压组和替米沙坦组(3mg/·d)6周,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检测大鼠血浆与主动脉组织匀浆中AngⅡ含量,血浆与主动脉孵育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PAI1活性,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高血压组血浆AngⅡ含量、血浆PAI1活性、血管平滑肌细胞ERK蛋白及AT1R蛋白的表达4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89~0.96,P<0.01~0.001)。主动脉匀浆AngⅡ含量、主动脉孵育液PAI1活性、血管平滑肌细胞ERK蛋白及AT1R蛋白的表达4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86~0.96,P<0.01~0.001)。②与高血压组比较,替米沙坦能明显抑制主动脉分泌PAI1的能力(P<0.05),降低血浆PAI1活性(P<0.05),升高血浆与主动脉孵育液中tPA活性、tPA/PAI1值(P均<0.05),明显改善纤溶参数。③替米沙坦组ERK和AT1R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表达较高血压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替米沙坦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ERK和AT1R的表达,抑制AngⅡ引起的PAI1合成增加,可能是其改善纤溶功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纤溶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溶栓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40例LVH患者血清P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和45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者(NLVH)比较. 结果 LVH组血清Ps[(38.3±11.63)Pg/L]、PAI[(1.5±0.6)Au/mL]和vWF[(187.3±56.6)%]高于NLVH组[Ps(31.7±10.6)pg/L、PAI(0.8±0.3)Au/mL、vWF(127.8±36.4)%],NLVH组上述指标又高于对照组[Ps(22.5±12.4)pg/L、PAI(0.6±0.3)Au/mL、vWF(98.5±34.8)%](P<0.01);tPA水平分别为:LVH组(0.3±0.3)、NLVH组(0.7±0.4)、对照组(1.0±0.5)μg/L,LVH组tPA低于NLVH组,NI,VH组又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的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与聚集以及纤溶活性下降,这些变化可能与此病常见的并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PH)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清纤溶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PH伴HUA患者进行血清P-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 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检测,并与45例PH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Ps、PAI和vWF水平PH伴HUA组高于PH组,PH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tPA水平PH伴HUA组低于PH组,PH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PH伴HUA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表现为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纤溶活性下降,其变化可能与患者并发心脑血管意外有关.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后纤溶-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纤溶 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1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 ,以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测定三组患者入院即刻、发病 2周、2个月的血浆PAI 1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抗原水平和血管血友病病因子(vWF)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氯沙坦组 2周和 2个月时的PAI 1活性分别减低 2 2 % (P <0 0 1)和 18% (P <0 0 5 ) ,tPA抗原水平分别减低 32 % (P <0 0 1)和 2 5 % (P <0 0 5 ) ;依那普利组相应分别减低 2 8% (P <0 0 1)和 2 1% (P <0 0 5 ) ,tPA抗原水平分别减低 38% (P <0 0 1)和 2 9% (P <0 0 5 ) ;两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种药物对vWF含量均无影响。结论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可改善心肌梗死后的纤溶功能 ,长期应用这两种药物可能会降低心肌梗死后发生急性心脏事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