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为温病学说理、法、方、药系统的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古代学者通过自我观察和经验总结,把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与中医药理论进行融合,用于诠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发生与变化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取象比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温病条辨》方论阐述中,吴鞠通大量运用了"取象比类"的方法,在各章节体现出涵盖面广、内容丰富的特点。文章对《温病条辨》中药物"取象比类"的思想理论与文化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组方术数机制研究的意义"一文认为基于现代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对《伤寒论》组方规律研究为其薄弱环节,提出从象数结合的角度研究《伤寒论》组方的术数机制,涉及到《伤寒论》组方规律研究的导向与方法等重大问题。通过对术数概念演变的梳理,术数与象数思维以及数学方法关系的分析,指出术数是中国古代哲学、科学、宗教信仰的综合,象数与术数之数的运用不同于数学方法;《伤寒论》组方的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问题,本质上是基于临床经验总结的科学问题,应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研究,将此类科学问题回归到术数机制研究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握药     
仅用手握着药物就能发挥药效,就常识而言是不能想象的,但日本帝国大学教授大胜博士在实际临床中确认了握药的效果。握药在古代葛洪的《肘后方》以及《证治准绳》、《理论骈文》均有记载,在中国也叫敷掌心法。例如,治疗积聚及老人虚寒便秘,可用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马王堆医书中《治八益》确切译文。方法:通过研读《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中对《治八益》注释入手,整理、归纳、分析其中与《治八益》相关的译文。结果:《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中对古代房室养生法做了较为系统地介绍,但该书对马王堆医书《治八益》一文有些地方的注释欠妥。结论:马王堆医书治八益是为修炼真气服务的气功导引法,是延年益寿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文钟 《中医药文化》2004,21(2):30-30
~~古代防疫法四则@文钟防疫法;;蜃炭;;杼井;;萩室;;隔离  相似文献   

6.
张仁 《家庭中医药》2019,26(10):27-28
正外敷法以药物直接敷于患处,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各种膏剂、散剂,常用《肘后备急方》青龙五生膏、《外科正宗》五倍子散。塞药法将药物制成各种栓剂塞入肛内,古代《圣惠方》用猪牙皂角捣末制成丸后纳入肛内,现代则常用九华痔疮栓、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等中成药。结扎法多用于各种痔疮单纯用药物治疗乏  相似文献   

7.
疼痛作为人类最敏感的疾病,是中医学长期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古代,方剂是治疗疼痛最常用的方法。选取《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六部古代医方书中主治出现疼痛的方剂1556首,运用复杂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汉唐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以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汉唐时期止痛类方剂核心用药主要为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8.
白术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首历来为医家所推崇并广泛运用于临床的经典名方,被收录于202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中。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搜集白术散的相关古代文献,分析和考证方剂源流与组成、药物基原与炮制、剂量与煎服法、功能主治等。共获取白术散古代文献数据211条,涉及中医古籍116部。结果发现古代以白术散命名的方剂较多,但以人参、茯苓、白术、藿香、木香、甘草、葛根7味药物组成的白术散首先见于《小儿药证直诀》,现一般称之为“七味白术散”。白术散的方剂组成、方义历代较为统一;其药物基原与炮制基本清晰,但白术与甘草的炮制存在争议,建议选用土炒白术和甘草生品;其功能为健脾益气,和胃生津,主治病证较多,如泄泻、消渴、不食等,古今文献一致,但需注意脾虚津亏的基本病机。此外,发现白术散文献中关于药物剂量与煎煮法的争议较大,而“武英殿聚珍本”《小儿药证直诀》所载白术散药物配伍比例为历代主流用药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中国古代文献中香佩类辟疫方防治疫病的用药规律,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中国基本古籍库》和《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整理古代文献中佩戴香囊防治疫病的选方用药,采用文献学方法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结合,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对古代香佩防治传染病的方药进行研究。[结果] 共有相关著作56部,方剂47首,药物193种。历代转载10余次的方剂有务成子萤火丸、老君神明白散方和太乙流金散,所有药物中以辛、温药居多,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雄黄、朱砂、鬼箭羽。并得到9个公因子和4个聚类方。[结论] 古代香佩防治传染病历史悠久,有诸多传世之方,药物以辛、温药居多,用药以清热、祛湿、攻毒及安神解毒药为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古代本草、古代方剂及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细辛功用的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用已被《中国药典》收录。但由古代本草提炼出来的明目、安神、活血、止痉、利水、敛疮、除臭(口臭)功能,以及古代含细辛复方治疗目赤痛、内外障眼、痉病、疮疡、牙宣、目昏暗、虚劳、月水不调、惊悸等病症(证),《中国药典》未曾收录。明目、安神、活血祛瘀、止痉、解毒敛疮及补虚强壮是细辛的潜在功用,尚有部分潜在功能有待验证。由古代方剂数据库检索含某药方剂,进行病证分布的分析、药物功能的提炼、实验验证和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学体系,不断挖掘药物的潜在功用,通过系统论证使之成为确定的新功用,有利于中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医药报》2021年2月5日讯:近日,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2021版)》,集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代茶饮预防、艾灸干预、防疫香囊、推拿和康复干预等方案,在强化中医防治基础上,充分发挥非药物疗法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外敷法是将药物捣烂或研末,加入水、醋或其他赋形剂调匀后涂敷于体表,使药物性能从皮肤或循经络传导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小儿由于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对药物反应比成人明显,故采用外敷法后,药物的性能较易发挥作用。又因小儿服药困难,故古代医家对外敷法颇为重视。如清代陈复正存《幼幼集成》里即记载了多种外治疗法。吴尚先《理瀹骈文》、李时珍《本草纲目》、赵学敏《串雅外编》中亦均载有不少外敷疗法,其中有相当部分可移用于治  相似文献   

13.
<正>隔物灸疗法是指将药物、药物研末混合物或其他物体置于相应穴位上,再把艾柱放其上,使皮肤与艾柱隔开进行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古代隔物灸文献的分析,总结古代隔物灸隔物种类及所治疾病的特点。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主要以电子书籍《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先秦到清代的所有针灸推拿医学专著以及《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综合性书籍中涉及隔物灸  相似文献   

14.
整理并论述了中国古代官制文化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影响 ,并对其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溯源和分析。说明了中国古代官制源于传统文化 ,而官制文化又作为文化背景对中医学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为《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史研究始于陈垣《中国解剖学史料》一文。迄今,这项研究经历了兴起、缓慢发展、繁荣三个阶段,其中《黄帝内经》《难经》中的人体解剖知识、北宋人体解剖图《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人体解剖不发达的原因等问题成为讨论焦点。尽管学界的研究已取得诸多显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对近百年来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史研究的情况进行梳理研究,探索相关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医药知识--关于疾病、药物、养生、预防、优生学、人工杂交技术、外科手术等。通过对这些医学史料的发掘,来考察《周易》与祖国医学的深厚历史渊源,揭示《周易》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国地方志集成》、《中国方志丛书》与爱如生中国方志库3种途径共获取江苏省古代地方志157种,其中83种载录当地物产时单独列述土产药物。基于此83种地方志,梳理出江苏省土产药物约450种,又以香附、何首乌、半夏、薄荷、枸杞5种药物出现频次最多。地方志除收录药物名称之外,还记述药物别名、形态、产地、主治功效以及道地药材、土贡药品等信息。  相似文献   

18.
1 中国古代认识世界的方法从尚存的《河图》、《洛书》、《易经》、《老子》、《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周易参同契》等著作中记载的自成体系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来看 ,中国古代科学体系“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古代医学、古代天文学、古代地理学”等学科。在古代科学领域中 ,人们由于对人体和外界信息流的不断感知 ,不仅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 ,也获得了对人体本身的认识。这些知识的不断积累 ,使得人们揭示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与人体的机能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 ,从而形成了“人天观”这种古代人体科学的理论核心。同…  相似文献   

19.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传承了《内经》"藏象"理论的精髓,彰显了五行学说,体现了《汤液经法》严谨的组方原则,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家的治疗理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医学文献,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董维  郭宏伟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01-101
疫病几千年来一直威胁者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生存,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求有效的防疫措施。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防疫的措施进行收集与整理,探寻其中的规律与意义,以期对现代防疫措施的开发与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