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勇  许建华  孙珏 《环球中医药》2012,5(4):286-288
从病机、临床表现、治疗三方面探讨了脾虚毒聚与大肠癌的关系。不论何种病因,脾虚是大肠癌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大肠癌的常见症状,便血、腹泻或便秘、腹痛、乏力和贫血皆可从脾论治。健脾解毒法能有效的提高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逆转化疗耐药,并延长其生存期,与单纯西药相比,健脾解毒中药在大肠癌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总结蒋益兰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蒋益兰教授一般分3期论治大肠癌。早期以扶正祛邪为主:早期多为气血亏虚,瘀毒未尽,拟健脾消癌饮健脾益气、化瘀解毒。中晚期以减毒增效为要:(1)放疗后多为脾胃亏虚、热毒伤阴证,拟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加减益气养阴、健脾和胃;(2)化疗后多为肾气不足、脾胃亏虚证,拟脾肾方加减健脾益肾。晚期重在扶正、内外兼治:(1)脾虚血亏、瘀毒内结证,拟健脾消癌方健脾养血、化瘀解毒;(2)湿热内蕴、瘀毒内结证,拟白头翁汤加减清热祛湿、化瘀解毒;(3)脾胃虚寒、瘀毒内结证,拟理中汤加减温阳健脾、化瘀解毒;(4)脾虚下陷、瘀毒内结证,拟补中益气汤加减益气升阳、化瘀解毒。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概括、总结近年来中医治疗大肠癌的相关研究,对中药汤剂治疗大肠癌的用药特点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大肠癌以正虚为本,湿热蕴毒为标,宜首重健脾益气、扶正培本,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正胜邪祛。  相似文献   

4.
肝脏是大肠癌转移最常见的器官,探析大肠癌肝转移的中医发病机制对于防治肝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脾肾亏虚,湿热瘀毒互结是大肠癌的病理基础,癌毒"传舍"与痰毒流注是大肠癌肝转移的基本途径。因此临床上中医为了有效防止大肠癌肝转移,其治法应不仅要清热解毒、行气化滞、泄浊散结、活血破瘀以祛邪,更应重视健脾益气、扶正培本,使正胜邪却;再者,要注重疏肝理气散结,通过加强肝之疏泄功能,疏通肠道痰毒瘀滞,不仅有利于祛除大肠癌毒,还可防止土旺侮木,预防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琦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脾肾亏虚、癌毒传舍的中医肿瘤转移理论,明确了健脾补肾解毒散结法防治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观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李琦教授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大肠癌所做的6种基础分型包括脾虚湿热、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肾阳虚、瘀毒内阻的论治,本文通过列举李琦教授治疗脾肾亏虚湿热毒结型、肝郁脾虚气滞痰凝型及无症外显从脉论治的三则临床验案,来进一步阐述李琦教授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归纳中医健脾法在治疗大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及研究,从中医对大肠癌脾虚证的认识、健脾法的临床应用、健脾法的作用机制3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脾胃亏虚是大肠癌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健脾法是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调节免疫功能等。结论临床应用健脾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复发转移,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赵书阁  张霄峰 《光明中医》2022,(15):2718-2721
理冲汤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张锡纯治疗妇科癥瘕积聚之代表方剂,该方具有益气行血,调经祛瘀之效,而大肠癌以脾气亏虚为之根本,痰浊瘀血、湿热毒邪蕴结于大肠,形成了以“脾虚与邪实”并存之脾虚血瘀之证候,老师结合大肠癌的病因病机特点,将其分为脾虚血瘀兼湿热证、脾虚兼瘀毒蕴结证、脾肾亏虚兼血瘀证3个证型,投以健脾益气、活血祛瘀法之理冲汤加减化裁治之,扩大了方剂的治疗范围,并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徐媛媛 《江苏中医药》2015,47(10):18-20
刘沈林教授认为脾肾不足是大肠癌发病的先决条件,痰浊、血瘀、癌毒是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外在因素。在治疗大肠癌时,刘教授十分重视虫类药的运用,提出如下治疗原则:健脾温肾,培本固源;化痰散结,减少转移;破血化积,降低风险;抗癌解毒,消除本源;辨清虚实,分期论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辨证用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静  张军  朱琦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66-1167
目的:分析近年临床治疗大肠癌的常见证型和常用中药。方法:回顾分析近11年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国内期刊文献的辨证和用药情况。结果:37篇文献纳入辨证研究,53篇文献纳入用药分析。根据报道的文献数量和病例数量,证型以脾虚证最多见,其余包括肾虚证、气血两虚证、湿证、瘀毒证;临床用药以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和胃、祛湿中药最常用。结论:大肠癌患者与脾虚关系尤为密切,并与肾虚、湿、瘀、毒有关。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21,43(6)
结直肠癌是我国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三大常见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逐年上升阶段。王瑞平教授认为肝、脾与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并总结归纳晚期结直肠癌的基本病机为脾虚肝郁,而癌毒内侵贯穿疾病始终,脾虚、肝郁、癌毒三者胶结共同为病,临证治疗主张健脾疏肝,常以益气健脾、柔肝疏肝、扶正抗癌为基本法则,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晚期肺癌的病机进行探讨,在以往相关研究基础上认为中晚期肺癌多表现脾肾不足的证候特征,并就中晚期肺癌通过应用健脾补肾法探讨在理论、临床和实验等方面的依据和机理,从而提出健脾补肾法在中晚期肺癌治疗上是很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中药对结直肠炎病变后诱发结直肠癌小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偶氮氧化甲烷/葡聚糖硫酸钠方法建立结直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治疗组以加减四君子汤颗粒加蒸馏水配成溶液,药物质量浓度19.92%,3.32 g/kg灌胃,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4周后处死各组小鼠并留取血液和结直肠组织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method,ELISA)法检测血清IL-6浓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简称HE染色法)染色镜下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EGF蛋白表达。结果:健脾益气治疗组小鼠的体质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小鼠血清IL-6表达量比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小鼠的EG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中药能增加结直肠炎病变后诱发结直肠癌小鼠的体质量,减少炎症因子IL-6的表达和降低EGF蛋白表达,可为健脾益气中药抗结肠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安煎保留灌肠合健脾消癌饮内服治疗中晚期结肠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肠安煎保留灌肠合健脾消癌饮内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健脾消癌饮内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P0.05;但治疗组在增加体重及生活质量KPS评分等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安煎保留灌肠合健脾消癌饮内服治疗中晚期结肠直肠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祛瘀方联合卡培他滨、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方法]将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卡培他滨(Xeloda)+伊立替康(CPT-11)方案;治疗组采用健脾祛瘀方联合化疗。观察CEA值、Karnofsky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治疗两个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健脾祛瘀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在降低CEA值、改善体力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单纯化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大肠癌可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FOLFOX治疗方案。治疗组同时加用健脾解毒汤治疗。两组均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体重、食欲、睡眠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0.%、33.3%(P0.0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9.3个月、8.5个月(P0.05);治疗组食量、睡眠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体重、Karnofsky(KP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中药扶正健脾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12):2814-2816
目的:观察中药扶正健脾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将68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4例患者采用扶正健脾汤联合化疗治疗(治疗组),并与34例单纯化疗(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2.3%,对照组有效率为2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显著改善率和总改善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消化道反应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扶正健脾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化疗药物毒性,维护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益气健脾中医疗法联合化疗对于中晚期大肠癌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大肠癌病患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干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添加健脾益气中医疗法。而后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42%,对照组为34%;在治疗的稳定率上,观察组为82%,对照组为72%;在患者生命质量评估上,观察组为(72.20±3.25)分,对照组为(66.39±3.76)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化疗方式在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治疗会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涛  丁宁  罗吉  罗宏标  罗燕  何永恒 《陕西中医》2022,(11):1596-1599
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痰是结直肠息肉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癌化的主要因素,更是大肠癌转移的核心病机。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及结直肠息肉的特点,笔者发现痰与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并且参与普通良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为此提出将“普通息肉-腺瘤性息肉”的病机演变过程概括为“痰饮-痰湿-痰核-痰毒”,“腺瘤性结直肠息肉-腺癌”的演变病机为“痰毒凝结成癌”,即“痰毒-癌”。从痰探讨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的定义、病因病机、癌化、转移以及治疗方法,以阐述“痰”在结直肠息肉中的重要作用,丰富中医痰病学说,同时为临床治疗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健脾复方对人大肠癌移植瘤裸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方法对60只BALB/C裸小鼠建立人大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按1:1:1:1:1随机分为健脾复方+5-Fu组、健脾复方组、塞来昔布组、5-Fu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处理8周。分别观察VEGFmRNA(采用RT—PCR法)和MVD(免疫组化法)的表达,并对影响其表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复方+5-Fu、健脾复方、塞来昔布和5-Fu的治疗均可降低VEGFmRNA的表达(P〈0.01),健脾复方+5-Fu、健脾复方可进一步降低MVD表达,且与5.Fu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VEGFmRNA和MVD的表达与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相关性。结论健脾复方单独使用或联合5-Fu,均可显著抑制大肠癌瘤块VEGFmRNA和MVD的表达,提示健脾复方有抑制肿瘤生长、复发、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健脾复方对大肠癌移植瘤裸小鼠肿瘤前列腺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40只BALB/C裸小鼠建立大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健脾复方组、塞来昔布组、5-Fu组、模型对照组,另取10只为空白对照组。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肿瘤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H2(PGH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浓度。结果健脾复方组、空白对照组的PGE2浓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5-Fu组与模型对照组、塞来昔布组之间PGH2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GF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复方可能是通过PGE依赖途径抑制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