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一般认为,在执行评估飞行任务时一个飞行学员的心理工作负荷是高的。应激耐受性在现代飞行中起重要作用,并需要良好的信息处理及决策能力。因此,作者研究了基本军事飞行任务的心理工作负荷与神经内分泌反应的关系,以了解与军事飞行有关的应激反应。作者认为,对心理工作负荷影响的了解可能有助于改进军队飞行员的选拔及随访方案。方法35名飞行学员在志愿的基础上参加这项研究。试验组进行了一项Wiener试验,而总的心理学评估定在飞行  相似文献   

2.
前言 在所选的飞行阶段和有特定的工作负荷任务阶段,收集了飞行员正在飞行环境中操纵时的主观NASA TLX工作负荷、分级和生理参数(心率、眨眼率和脑电)。受试者是具有飞高性能单引擎飞机、有仪  相似文献   

3.
精神负荷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精神负荷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在选拔飞行员的心理生理储备测试中,对HRV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加载精神负荷后受试者的HRV的三个非线性参数都有不同的程度的降低。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分解后的HRV的三个非线性参数和受试者的心理生理储备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可能做为衡量心理储备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主要观察中度体力负荷下的肺通气量(V_2)及心率的动态变化。对8名健康男性青年施加以伪随机二位式序列型(PRBS 型,120~500kg·m·min~(-1))体力负荷,重复6次。实验数据脱机处理。所观察的生理变量有:每分吸气通气量及心率。实验结果表明:①用相关法获得生理系统的响应特性,有独特的优点和用途。②描述中度体力负荷下人体通气反应,以三阶双模型结构为较优;描述心率反应的数学模型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地面模拟长航时飞行时飞行学员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长航时飞行中生理变化特点,观察心理疲劳对抗措施对长航时飞行心理疲劳的缓解作用。方法20名健康男性教-8飞行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教-8飞行模拟器上进行8h的长航时模拟飞行。试验组在飞行中的休息阶段采取放松措施,对照组休息阶段不采取任何措施。记录飞行学员模拟飞行过程中的心电信号,分析心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以及体动强度。结果模拟长航时飞行中,试验组的平均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F-184.241,P-0.000),试验组休息时平均心率低于飞行时(F-17.564,P-0.000);而对照组在飞行和休息时心率变化规律不明显(F-2.014,P-0.156)。对照组休息时较飞行时校正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normalized unit,LFnu)、低频高频比值(LF/HF)显著增加,校正高频功率(highfre-quency normalized unit,HFnu)显著降低。而试验组在休息时LFnu、HFnu、LF/HF指标与飞行时比较,仅第1次第有明显变化(P〈O.05)。对照组的体动强度在休息时显著高于飞行阶段,而试验组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地面模拟长航时飞行试验中,受试者的自主神经兴奋性因试验因素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从心率变化分析,地面模拟长航时飞行属于单位时问内低负荷持续作业的试验模型。在飞行中的休息阶段实施放松措施能有效缓解受试者的焦虑、烦躁情绪。HRV频域指标中,LFnu、HFnu、LF/HF可作为评价情绪负荷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用大白鼠和家兔对+Gz负荷下心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指出,同心率可作为运动负荷的指标一样,在一定的G值范围内,可作为+Gz负荷强度的指标。用负荷心率曲线时间积分的增量(△St)作指标,能更灵敏地反映负荷及心脏代偿情况。对用心率作为动物G耐力耐受终点指标进行了探讨,以心功能衰竭期心率曲线的拐点处心率为依据,提出大白鼠宜取心率降至负荷前的68%(或2/3);家兔可取3/4为指标。并指出,由于耐受终点心率呈右偏态分布,不能求均值。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作负荷评定在飞行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意义。飞行中主要是脑力负荷,但由于对脑力负荷本质的模糊认识,对其评定方法的研究就很落后,已经成为高性能战斗机发展的“瓶颈技术”和各国都在争取取得突破的热门研究课题。 1 飞行脑力工作负荷的评定方法 可分成四类:主观评分法、主任务法、附加  相似文献   

8.
前言 随着飞行环境复杂情况的增加,对认知工作负荷的联机评价的需要也在增加,过去的研究显示,一些神经心理学方面的检测,包括脑电活动(EEG)在认知需求方面的变化是敏感的,从而可以在飞行期间对操作者的状态进行无障碍的监测。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脑电地形图对飞行员的心理要求与特定飞行阶段有关的变化是否敏感。方法 7名国家航空警卫队的C-130飞行员参加测试。当飞行员完成模拟飞行任务时,用29通路的脑电图持续地记录。校正了EEG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特情处置模拟飞行训练与起落航线飞行过程中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模拟飞行训练过程中飞行员心理应激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参加飞行模拟训练训练的飞行员20名,连续动态记录心电信号,对其在安静时及起落航线飞行、特情处置飞行2种科目模拟飞行前、中、后的心率及短时程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1)飞行前6 min,HR、RMSSD、LFnu及LF/HF升高,SDNN、HRVI降低(P<0.05);飞行前特情飞行与起落飞行相比,RMSSD较低,LF/HF较高(P<0.01).2)飞行过程中HR和HRV各指标均出现升高(P<0.05),各指标在2种科目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飞行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但未至安静时水平(P<0.05).特情处置飞行恢复较起落飞行更慢(P<0.01).结论 飞行前发生应激反应并伴有较轻的心理疲劳,特情处置飞行前应激反应明显高于起落航线飞行;飞行中出现较高的心理反应及心理疲劳,但2科目间无明显差异;飞行后应激水平有所恢复,但特情处置飞行的恢复速度较起落飞行慢.  相似文献   

10.
高原飞行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原飞行对飞行员生理参数和飞行劳动负荷的影响. 方法 13名健康男性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分2批进驻高原,第1批(8名)进驻高原时间3个月,第2批(5名)进驻时间1周,对飞行前心率进行检测,并与其在原驻地心率进行比较;测量4类课目(警巡、空战、夜航、高原首次试飞)共25架次飞行中的生理参数,分析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变化. 结果 ①2批次飞行员 高原驻训期间,飞行前心率高于原驻地飞行前心率(t=5.447、3.269,P<0.05).②飞行员不同阶段和课目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31~204.906,P<0.01);4个课目飞行准备、滑行起飞、近进和着陆阶段的心率均显著高于平飞阶段(P<0.01);除安静状态外,高原首次试飞各阶段心率显著高于其他课目(P<0.01).③不同课目、不同飞行阶段的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1~~140.035,P<0.01);空战、夜航、高原首次试飞着陆滑行阶段呼吸频率较高(P<0.01);高原首次试飞各飞行阶段呼吸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课目(P<0.05或0.01).④飞行员着陆后使用备用氧,心率明显降低,平均心率降幅为(15.89±6.37)次/min(t=5.580,P<0.01). 结论 飞行员高原飞行时,生理负荷和飞行劳动负荷较在平原飞行时明显增大.建议飞行员在飞机着陆后不摘除面罩,启用机载备用氧,有助于降低缺氧所致心肺负荷增加.  相似文献   

11.
前庭刺激对飞行人员心率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前庭刺激对飞行人员的心率变异性(HRV)及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对两组飞行员在不同强度的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时,用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法对实验前和实验中的HRV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原始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极差,相关均值,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谱总功率(TP),低频(LF),高频(HF),LF/TP,HF/TP,LF/HF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性能战斗机大强度飞行对飞行员的生理指标及飞行劳动负荷主观评价的影响。方法5名健康男性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在1个飞行日内共进行22架次的大强度飞行。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心电信号,分析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飞行后进行飞行劳动负荷和疲劳程度主观评价。结果飞行员大强度飞行时,随着飞行负荷的降低,心率和HRV频域及时域指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心率在夜问较日问低;夜间校正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 normalized unit,HFnu)高于日间,校正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normalized unit,LFnu)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则低于日问。飞行员飞行劳动负荷及疲劳程度主观评价分值均较低,没有明显的主观疲劳感。结论高性能战斗机大强度飞行对飞行员生理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尚未引起飞行疲劳。合理的飞行安排及有力的航卫保障有利于飞行员身体机能的恢复,预防飞行疲劳,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莫达非尼对军事飞行学员飞行工作能力和情感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观察莫达非尼对军事飞行学员飞行工作能力和情感状态的影响. 方法 21名男性飞行学员分两组:安慰剂组(n=10)和莫达非尼组(n=11).在飞行前2 h(10:30)分别服用莫达非尼或安慰剂200 mg.对飞行活动中的心电进行连续监测,完成飞行任务后由飞行教员对飞行操作能力进行评价.此外,比较两组飞行前后的基本生命体征、视反应时、临界闪光融合频率和主观嗜睡感、疲劳感以及情绪情感状态的变化. 结果 与安慰剂相比,服用莫达非尼对飞行操作、生命体征、视反应时、临界闪光融合频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但使飞行中心率明显增加(平均增加15.7%,P<0.01)、飞行后RPE量表的疲劳感积分明显降低(平均降低10%,P<0.05)、POMS量表的“有力好动”感积分明显升高(平均升高20%,P<0.05). 结论 服用常规单剂量莫达非尼(200 mg)对飞行工作能力无明显不良影响,并有明显提高机体应激反应能力、降低主观疲劳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某新型运输机(简称A)和已列装运输机(简称B)飞行人员本场及长航时飞行作业负荷特点规律,为制定相关的航卫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认劳累负荷量表(RPE)、斯坦福嗜睡感量表(SSS)、NASA任务负荷指数(NASA-TLX)结合心率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方法,以32名两型运输机飞行人员(A13人,B1...  相似文献   

15.
跨时区飞行对飞行员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跨时区飞行对飞行员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以评价其对飞行员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方法 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方法检测 16名跨时区国际长途飞行的飞行员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 (HRV) ;另外检测 10名国内昼间飞行的飞行员动态心电图及HRV作为对照。检查指标 :①HRV的低频功率 (0 .0 4~ 0 .15Hz ,LF) ;②HRV的高频功率 (0 .15~ 0 .4 0Hz,HF) ;③HRV的总频功率 (0 .0 4~ 0 .4 0Hz,TF)。计算飞行员HRV谱成份的夜间调节指数。用两组飞行员调节指数的差值作为自主神经负荷程度的定量估计。 结果 对照组飞行员的HF反映迷走神经活性在 2 4h中显示明显的昼夜节律 ,即夜间HF增高 ,LF降低 ;白天HF降低 ,LF增高。交感神经活性在跨时区飞行组上述谱成份的昼夜节律性明显降低。②对照组飞行员的HF夜间调节指数为 0 .32± 0 .11,而跨时区飞行组HF夜间调节指数为 0 .0 6± 0 .0 2 (P <0 .0 5 )。对照组LF夜间调节指数为 - 0 .0 2± 0 .0 8,而跨时区飞行组LF夜间调节指数为 - 0 .0 9± 0 .0 4 (P <0 .0 5 )。 结论 跨时区飞行使飞行员HRV谱成份的昼夜周期节律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两种机型飞行模拟器对飞行员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检测60名飞行员分别在歼-6、歼-7两种飞行模拟器上完成相同飞行课目时的飞行成绩、附加任务成绩和心率,比较分析此二种模拟器对飞行员工作能力的影响。结果 飞行员在完成双重任务时,操纵歼-7飞行模拟器的成绩明显高于歼-6(P<0.01)。歼-7模拟器飞行中的信息处理速度快于歼-6模型器(p<0.05)。飞行中的心率明显快于基础心率(p<0.01)。结论歼-7型飞行模拟器对飞行员工作能力的影响小于歼-6型飞行模拟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跨时区飞行对飞行员心率变异的影响。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方法检测16名跨时区长途洲际飞行的飞行员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HRV);另外检测10名国内昼间飞行的飞行员动态心电图及HRV作为对照。检查指标;①HRV的低频功率(0.04~0.15Hz,LF);②HRV的高频(0.15~0.40Hz,HF);③HRY的总频功率(0.04~0.40Hz,TF)。计算飞行员HRV谱成份的夜间调节指数,  相似文献   

18.
前言 POWER使用常规收集的国家航空航天系统(NAS)数据包括飞机动力学、地域活动和飞机飞行半径来计算空中交通控制(ATC)任务负荷和工作能力的尺度。本研究旨在评估其它替代数据资源,根据预测和观察到的雷达数据计算航向和速度的改变。虽然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深海实潜作业中交感-迷走神经对下潜人员心脏功能的调控作用,为评价潜航员工作负荷提供参考。方法 2名潜航员和3名技术人员(作为乘员)参加实验。每次潜航为1名潜航员操作"蛟龙号"携带1名乘员(技术支持)进行实潜作业,持续时间约11 h。记录他们在潜航前和潜航作业全程的心电图,提取R-R间期,计算心率,并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下潜人员的心率都在1 h达到最大并逐渐下降,其中潜航员的心率在1 h~6 h显著高于对照水平(P0.05或P0.01),乘员的心率在1 h~4 h显著高于对照水平(P0.05或P0.01),之后均恢复到对照水平。相比于对照值,在1 h,10 h,11 h,潜航员的LF/HF升高,HF/TP降低(P0.01);乘员的SDNN在8 h、9 h和11 h显著高于对照水平(P0.01)。结论在下潜和上浮阶段,潜航员的交感神经活性升高、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可能与这两个阶段潜航员的工作负荷较高有关。在下潜阶段下潜人员心率的显著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精神紧张和应激反应。潜航过程中,潜航员的心率逐渐稳定,交感神经兴奋仍有出现,提示在评价潜航员工作负荷时,HRV可能是比心率更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