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报道1例牛带绦虫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驱出的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根据虫体肉眼形态、显微镜下虫卵形态、孕节子宫分支情况,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结果判定患者为牛带绦虫感染,采用槟榔-南瓜子方法对其进行驱虫治疗、随访。结论此次牛带绦虫病是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尾蚴的牛肉所感染的。为改变人群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阻止牛带绦虫病的流行,应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西部藏族地区四川省雅江县及甘肃省岷县绦/囊虫病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以询问排节片史为主的方法对雅江县和岷县绦/囊虫病病例进行调查,用槟榔-南瓜子法对调查到的病人进行驱虫治疗,对驱出的成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和测量。结果在雅江县呷拉乡及瓦多乡的7个村寨共调查1137人,有自觉症状的病人73例,经驱虫治疗后有2人排出猪带绦虫,21人排出牛带绦虫,另发现皮下结节患者18例,脑囊虫病患者2例。在岷县寺沟乡及秦许乡的6个村寨共调查652人,27例有排节片史病人均未驱出绦虫,岷县确诊的脑囊虫病患者17例。结论目前四川省雅江县及甘肃省岷县存在绦/囊虫病的流行,其原因是当地藏民喜欢生吃猪肉和牛肉;岷县囊虫病的流行可能与当地农民接触粪便机会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两地牛带绦虫感染家猪,了解贵州省都匀是否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方法对都匀、从江两地绦虫病患者进行驱虫,从孕节分离虫卵感染家猪,收集囊尾蚴并观察其特征。结果两地牛带绦虫均可在家猪体内发育为囊尾蚴,感染率分别为87.5%和62.5%。囊尾蚴回收率分别为0.266%和0.028%,囊尾蚴只分布在肝脏,并以肝实质为多见。都匀囊尾蚴比从江的稍大,其外壁有小的疣状物,头节可见伸缩的顶突和两圈逗点样结构,但无明显小钩。结论①家猪可作为两地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②形态学研究显示都匀牛带绦虫是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而从江牛带绦虫是传统牛带绦虫。③贵州省都匀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局部流行病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到大量牛囊尾蚴以制作教学用标本,同时观察囊尾蚴在牛体的分布情况,我们进行了人工感染牛囊尾蚴实验。一、方法从患者驱出完整活的牛带绦虫成虫中,筛出脱落的妊娠节片100个,置生理盐水内,于4℃冰箱存1~2d备用。购出生20d小公奶牛一只(重约50kg),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大理市带绦虫病流行现状和动态,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2016-2019 年,在大理市开展带绦虫病病史调查和粪检查病,对自愿接受驱绦治疗的部分感染者和自述有排节片史而粪检阴性居民进行驱虫治疗,后者驱出带绦虫完整虫体或节片者判为阳性,计入查病结果。 结果  2016-2019 年,带绦虫感染率依次为 2. 94%、2. 26%、0. 93%和 0. 33%,呈逐年下降趋势。 年平均感染率男性(2. 13%) 高于女性(1. 18%);14~组(2. 44%)高于 3~组(0. 47%)和 60 ~ 组(1. 18%);农民组(1. 99%)高于在校学生组(0. 64%);文盲或半文盲组(3. 56%)高于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组(1. 49%),也高于中学组(1. 25%);所有感染者均为白族。 教师、村干部及大学专科及以上居民 4 年均未查到阳性。 结论 当前大理市带绦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市民喜食生肉、生猪肝等习惯依然存在,因此带绦虫病防治工作还面临诸多挑战,应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为得到大量牛囊尾蚴以制作教学用标本,解决教学标本奇缺的问题,同时观察囊尾蚴在牛体的分布情况。 一、方法 从患者驱出完整活的牛带绦虫成虫中,筛出脱落的妊娠节片100节,置生理盐水内,于4℃冰箱存1~2d备用.另购出生20d小公奶牛一只(重约50kg),将上述节片分两次(间隔三d)人工经口灌入小牛消化道内,第一次40个节片,第二次60个节片,进行饲养。 二、对感染后小公奶牛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大学校医院于2020年6月收治1例男性绦虫病患者,患者自诉排便时发现粪便中有乳白色蠕动的虫体节片,有绦虫病史。经服南瓜子-槟榔合剂后排出1条乳白色带绦虫。收集排出的绦虫虫体,采用体视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饮食习惯,初步鉴定为牛带绦虫。基于绦虫线粒体nad1和rrnS基因位点对虫体DNA的PCR扩增结果显示,分别扩增出约为529 bp和357 bp大小的片段。基于nad1基因位点,BLAST比对显示其与肯尼亚人源牛带绦虫(GenBank登录号AM503345)序列一致性为100%;基于rrnS基因位点,其与日本人源牛带绦虫(GenBank登录号AB031355)序列一致性为99.7%,鉴定为牛带绦虫。分别于3、 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无绦虫节片排出。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12月采用自然沉淀法查粪便中带绦虫卵,结合询检、问卷调查和槟榔南瓜子驱虫治疗法,对大理州弥渡县格者村进行带绦虫流行状况及虫种调查。结果显示,人群带绦虫感染率为15.7%(65/414),其中40~岁组和50~岁组的阳性率分别高达24.7%(21/85)和26.3%(15/57)。对26例粪检阳性者和47例有排节片史者进行驱虫治疗,前者全部有虫体驱出,后者23例有虫体驱出;驱虫最多的1例共排出11条,另有1例排出2条,其余均为1条。共收集到15条有头节和成熟孕节的虫体,经形态学鉴定为亚洲带绦虫。该地区居民的亚洲带绦虫感染率较高可能与村民的饮食习惯(喜食生猪肉和生猪肝)、生活习惯(野外大小便)和环境污染(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外排)有关。  相似文献   

9.
用mtCO技术测定云南及贵州四地区的牛带绦虫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mtCO技术鉴定云南省大理及贵州省都匀、从江等地所发现的是牛带绦虫或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方法 采集成虫样本,抽提DNA,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mtCO)部分基因片段并测序,经PHYLIP软件包处理,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 结果 云南省兰坪、大理和贵州省都匀的标本mtCO基因片段序列与已知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序列相同。贵州从江的标本mtCO基因片段序列与已知牛带绦虫的序列相同。两组基因片段的同源性达97.4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9.16%。系统发育树状图显示,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和牛带绦虫最为接近,远离猪带绦虫及其他绦虫。 结论 云南省兰坪、大理及贵州省都匀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贵州省从江发现的虫种为牛带绦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 mt CO 技术鉴定云南省大理及贵州省都匀、从江等地所发现的是牛带绦虫或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方法 采集成虫样本 ,抽提 DNA,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 C氧化酶 (mt CO )部分基因片段并测序 ,经PHYL IP软件包处理 ,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 结果 云南省兰坪、大理和贵州省都匀的标本 mt CO 基因片段序列与已知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序列相同。贵州从江的标本 mt CO 基因片段序列与已知牛带绦虫的序列相同。两组基因片段的同源性达 97.4 4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 99.16 %。系统发育树状图显示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和牛带绦虫最为接近 ,远离猪带绦虫及其他绦虫。 结论 云南省兰坪、大理及贵州省都匀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贵州省从江发现的虫种为牛带绦虫。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观察贵州省都匀、从江新疆乌什和西藏拉萨等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 分别测量采自都匀(42条)、从江(41条)、乌什(7条)和拉萨(18条)等4地完整牛带绦虫成虫的长度,计数链体节片数,并采用整体染色封制法观察头节、成节和孕节的形态结构,进行显微测量、计数和摄影。结果 都匀的成虫平均长为(1.81±0.69)m,显著短于从江的(3.84±1.32)m、乌什的(2.76±0.86) m和拉萨的(3.72±1.12)m成虫(P<0.05)。都匀成虫的链体平均节片数为(574.64±189.33),也显著少于从江的(913.84±317.41)、乌什的(971.29±168.30)和拉萨的(940.38±368.26) (P<0.05)。都匀牛带绦虫成节的排泄管间距与卵黄腺长度比值平均为(1.71±0.13), 明显小于从江的(2.23±0.06)、乌什的(2.03±0.21)和拉萨的(2.31±0.15)比值(P<0.05)。染色观察都匀牛带绦虫10个头节中有3个明显可见发育不良的顶突。 结论 都匀的牛带绦虫成虫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相似,而从江、乌什和拉萨等3地的牛带绦虫成虫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指名亚种相似。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6省9地牛带绦虫rDNA-ITS1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我国6省9地是否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方法取成虫标本孕节2~3片,酚氯仿法提取DNA,PCR法扩增rDNA-ITS1片段,并纯化、克隆此片段后作序列测定。利用BioEdit,clustalx,PHYLIP,Treeview软件处理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广西融水(RS)、宾阳(BY)牛带绦虫标本与贵州都匀(DY),云南大理(DL)牛带绦虫标本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为98%~99%;新疆乌什(WS)、西藏拉萨(LS)、内蒙古(NM)、云南西双版纳(BN)牛带绦虫标本与贵州从江(CJ)牛带绦虫标本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为98%~99%。系统发育树显示:RS、BY、DL和DY标本遗传距离较近;WS、LS、CJ、NM和BN标本遗传距离较近。而两组间遗传距离较远。结论RS、BY、DL和DY四地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WS、LS、CJ、NM和BN五地存在传统牛带绦虫。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PCR克隆测序方法对贵州都匀、从江,云南大理及新疆乌什4地牛带绦虫标本进行研究,与台湾桃园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地理株作比较,为贵州株、云南株和新疆株的鉴别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并进一步探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分类学地位。方法取贵州都匀株(DY1)、贵州从江株(CJ1),云南大理株(DL1),新疆乌什株(XJ1)和台湾桃园株(TW1)成虫节片,分别抽提DNA,PCR扩增rDNA-ITS2区段,克隆rDNA-ITS2区段后作序列分析,构建不同地理株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系统发育树分为3支,XJ1占据上方1支;CJ1占据中间1支;而TW1、DY1和DL1组成下方1支。结论1.DY1、DL1与TW1属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CJ1、XJ1属于传统牛带绦虫;2.rDNA-ITS2序列分析可用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与传统带绦虫分类学之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年来涉及中国西部7省(区)10县(市)的牛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驱虫治疗、成虫标本的形态学观察、11个地理虫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感染中间宿主猪和牛后囊尾蚴的发育和生物行为观察,以及中间宿主组织病理学变化的比较等进行综述,认为将亚洲带绦虫定为新物种比作为牛带绦虫的亚种更合适。  相似文献   

15.
亚洲无钩绦虫感染者在云南省首次发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云南兰坪防治绦虫病试点进行病原学调查,查明流行虫种与流行环节。方法:对该地2例患者作驱绦虫治疗,获取成虫,洗净,取孕节直接灌喂本地圈养的健康断乳猪5头,并设健康断乳猪2头作对照,分别隔离饲养观察。2-3个月后,解剖观察各组织器官,查找囊尾蚴。另对该地放养的自然感染疫猪1头同法解剖观察。结果:驱出成虫4条,取头节和孕节观察,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相似。取其孕节人工感染猪,于2头猪的肝脏、大网膜及肠系膜查见囊尾蚴23个。自然感染猪1头,经解剖仅在肝脏及大网膜查见囊尾蚴3个。取囊尾蚴直接压片、染色、镜检,见成熟囊尾蚴原头节均有钩,具顶突及4个吸盘,与猪囊尾蚴相似。根据形态特征及囊尾蚴寄生部位鉴定为亚洲无钩绦虫。结论:亚洲无钩绦虫感染者在云南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6.
Several topics on taeniasis and cysticercosi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are overviewed.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three human taeniid species have been recognized: Taenia solium, Taenia saginata and Taenia asiatica. The first topic is on evolution of T. solium. Mitochondrial DNA polymorphisms of T. solium worldwide are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of two specific genotypes: American-African and Asian. The second topic is recent major advances in sero- and molecular-diagnosis of T. solium cysticercosis in humans, pigs and dogs. The third 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 solium taeniasis/cysticercosis in Papua (Irian Jaya), Indonesia. The forth 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 solium cysticercosis and T. saginata taeniasis in Bali, Indonesia. The fifth 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 asiatica taeniasi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and in North Sumatra, Indonesia. The sixth is on the debate of the exact definition of T. asiatica. Because T. asiatica can not be differentiated from T. saginata morphologically, it is time to re-evaluate T. saginata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New and broad-based surveys across this region are necessary from epidemiological and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s, based on evidence.  相似文献   

17.
云南、贵州两省38条人体带绦虫的分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云南、贵州两省的38条人体带绦虫进行分子鉴别,了解当地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的分布状况。方法对云南大理和贵州都匀及从江地区有排节片史的病人以槟榔-南瓜子法驱虫,虫体经形态学初步鉴别后,以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虫体基因组DNA,分别采用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1基因(cox1)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各DNA样品进行常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阴性样品采用带绦虫cox1片段PCR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并选择1份亚洲带绦虫特异性PCR阳性的样品作为对照。从3种带绦虫PCR阳性的扩增产物中各选择1份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用NCBIBlast将各核酸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带绦虫的cox1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采自大理的4条带绦虫(DL1~4)的猪带绦虫cox1片段PCR为阳性,扩增产物约980bp;其余25条大理带绦虫(DL5~29)和5条都匀带绦虫(DY1~5)的亚洲带绦虫cox1片段PCR为阳性,扩增产物约260bp;各样品的牛带绦虫cox1片段PCR均为阴性。DL2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GenBank中猪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100%,DY1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亚洲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100%。特异性PCR均阴性的4条从江带绦虫(CJ1~4)和亚洲带绦虫特异性PCR阳性的DL7以带绦虫cox1片段通用引物的PCR扩增出约1kb的产物。测序表明,CJ1片段的核酸序列与牛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DL7与亚洲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100%。结论cox1片段PCR扩增和核酸测序分析表明,采集的云南大理人体带绦虫为猪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贵州都匀和从江人体带绦虫分别为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